书城小说哈佛给学生的25条成功箴言
14951200000013

第13章 学习是你的职业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学完了

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贴着20条名言,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人还能做什么呢?”学习的确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终身职业。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满足的人才会拥有一个叉一个人生的渴望,而学习则是满足这些渴望的唯一途径。

很多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之后,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啊,我终于学完了!”他们所谓的“学完”,不过是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希望能暂时远离学习。然而,事实是“残酷”的。人生就是一所终身制的学校,没有人能学完,哪怕到了弥留之际,也许都不算是毕业,所以才会有“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这句话。

哈佛告诉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一旦一个人的学习停止了,那么他对这个环境的适应也就停止了。只有那些能做到终生都在学习的人,才会不断获得新信息,从而抓住新机遇,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最终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所以,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学完了,无论是谁,离完成人生的学业都还差得很远。

美国东部一所大学正在进行期终考试,这天已经是考试的最后一天了。工程学很多高年级的学生都显得非常兴奋,因为考试结束后,迎接他们的将是热闹的毕业典礼。

学生们知道这最后一次的期终考试并不难。因为考试前教授就已经告诉过他们,可以带任何书或笔记,只是考试过程中不允许交头接耳。在拿到考卷时,所有学生的脸上都笑开了花——试卷上只有5道评论型的题,再没有其他题目,大家觉得这次考试真是太简单了。

然而,当大家真的开始阅读题目并准备作答时,笑容从他们的脸上慢慢地散去了,焦急、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开始在教室内蔓延。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过去后,教授毫不犹豫地收走了所有学生的试卷。

但教授并没有离开教室,而是拿着那一摞试卷看着下面那些沉默的学生。几分钟之后,教授忽然开口问道:“完成全部5道题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没有一只手举起来。教授继续问:“那4道题呢?”依然没有人举手。

“3道题?”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们的脑袋开始低下去了。

“2道题?”大家互相看看,还是没人举手。

最后,教授叹了口气:“那1道题呢?有没有人能完整地解答出其中的1道题?”教室里弥漫着沮丧的情绪——所有这些学生中甚至没有一个人能顺利答出一道题。

教授放下了试卷,却点了点头说:“其实,这正是我所期望得到的结果。我只希望你们通过这最后一次考试能记住一点,即便你们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但你们的学习却还远远没有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

这位教授用考试的方式向所有学生诠释了这样一个词——学无止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对学生时代那种“总是在学习”的状况深感疲惫,所以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毕业即将要走向社会时,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放松感。他们和故事中的那些大学毕业生一样,觉得未来已经是自己的了,终于可以摆脱学习了。可事实上,他们所学的不过是书本上那些既定的、基本的知识罢了,社会是一本更为复杂的大书,有太多的社会知识还等着他们去学习。

1994年11月,意大利罗马召开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会上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会议还强调,假如一个人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那么他可能很难在未来生存下去。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学到的知识将属于自己,别人无法轻易夺走。而且人的成就与幸福是由他所学知识的多少和他个人能力的大小等来决定的。正如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所说:“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就是明日的乞丐。唯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实的本钱。”

现在,学习已经不再是只有在学校才能进行的活动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种强烈的学习意识,每时、每地、每事都有可能带来学习的机会。所以,丢掉那种走出校门就不再学习的认知吧,所有人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进步。

哈佛箴言

现在是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有学完的那一刻。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人们在一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接触和学习多种形式的智力、体力方面的知识技能,知识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着的。”人的一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才不会虚度光阴。

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学习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同时,学习也是不分地域、空间的,更不分什么学历、职位的高低。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存在着需要学习的知识,他人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是值得学习的。

善于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习机会,不浪费一切可能的学习时间,这种不断学习的方式就像是在聚沙成塔。也许最初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小粒一小粒的沙子,但最终将是一座宏伟的知识宝塔。

曾经有一位哈佛校长这样说过:“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即使没有意识到,你也是一直在生活、工作中学习。如果一个人具有自我教育意识,能够以诚恳的态度去学习,他就能克服所有危机,赢得他所希望的一切合理的东西。”这个诚恳的学习态度就是对自我的不满足。一个真正能够成功的人,从来不将工作多、工作累当做借口,不论什么时间,他都能用来学习,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亨利·布莱顿刚30岁出头时,就已经成为了美国SERVO公司的总经理,同时他还是当时美国顶尖的弹道导弹专家之一。

虽身居要职、工作繁忙,但布莱顿却依然没有放弃学习,每天除了辛勤工作,晚上他还要去夜校继续进修。而令所有人吃惊的是,布莱顿选择的科目竟然是素描。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学素描,他说:“因为素描可有效地将我的创意展示给我底下的技术人员。”

不仅是素描,布莱顿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还曾经学习过打字、雷达技术、西班牙语、管理学、演讲术等。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只要对我的经营有帮助的,我都学。”而他学的这些东西也都被他学以致用,并且还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有人说没时间学习,总有人说“人生短暂,时间不够用”,但对于布莱顿来说时间似乎不是问题。正是因为时间短暂,他才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去学习。对于成功者来说,他们是绝不会浪费任何一分一秒的时间的。

哈佛学生查尔斯经历了4年大学时光之后,开始在纽约的一家软件公司做他最擅长的行政管理工作。

在他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就在公司签订兼并合同的当天,公司的新总裁向全体员工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假如你因为法语水平太差而导致无法与其他员工交流的话,我们将不得不请你离开,即使你身居要职。这个周末,我们会进行一次全公司范围内的法语考试,想要继续在这里工作,至少要考试及格。”

周末考试过后,当考试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查尔斯居然考了全公司的最高分。原来他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了法语和希腊语,不仅如此,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了他最不擅长的软件编程,现在他已经俨然是一个软件编程的高手了。

查尔斯可谓很好地贯彻了哈佛的教育理念,他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教育,最终也赢得了他想要的一切。由此可见,只有努力的人才会成功,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为更美好的明天做着充足的准备。

其实,学生也有自己固定的“工作”时间,这个工作就是学习。一般来说,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一天按照7节课来算的话,也就是280分钟。而一周学生只上5天课,也就是1400分钟,即大约59个小时。而这些时间显然只占了一个星期时间的1/3多一点。那么,剩下的那一半多的时间,是不是还可以做很多事?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睡觉啊?我不吃饭啊?我不能总学习吧?这样算来,时间哪够啊!”的确,剩下的这些时间是要包括吃饭、睡觉的,可同时还有学习之余的休闲时间,而且每个星期都还有1~2的休息时间。除去必要的吃饭睡觉休息,剩下的不全都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吗?所以,每个人都没有理由让那些原本可以被利用的时间就这样从身边偷偷地流走。

有了闲暇时间,更重要的还是要将这些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亨利·布莱顿说:“人类拥有头脑,如此神奇的东西,如果用来浪费在一些无聊的事上,岂不太可惜了!”所以,即便是闲暇时间,只要好好安排一下,就能让它发挥大的作用。

比如,每天坐车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思考,思考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思考自己未来的计划。只要脑子不空,也许短短的坐车时间也能让人产生好的灵感或明智的决策。

再比如,自己的娱乐时间也能好好分配一下,可以在休息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学习、参观、游览等活动,这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当然,学习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需要灵活调整。只要不让那些闲暇时间被浪费掉,只要能充分地“占有”这些时间,人就能不断地积累更多的知识,而拥有这些知识的人在未来也会有更大的发展优势。

哈佛箴言

人人都会抱怨时间不够用,但不愿意学习的人抱怨的,永远是娱乐的时间不够;而真心向往成功的人抱怨的,则是学习的时间不够,还有太多的知识他没有学到。这就是失败者与成功者最根本的区别。既然学无止境,那么就请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更多可能的学习时间吧!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提到学习,可能有人会说:“我不是学习那块料。能上哈佛的都是精英,我怎么能和他们比?”此言差矣!

哈佛商学院前院长麦克阿瑟曾经指出:“哈佛学生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并不在于他们曾经在这所学校镀过金,而是在于他们经常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这使得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麦克阿瑟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每个人都是具有潜能的,只要下定决心学习,只要多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所有人都可能会学有所成。

不过,光有这种信心与动力是不够的,要想学习好还需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哈佛教授在教育学生时,就经常这样说:“学习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记忆、存储,或是学会运用某种特定的技巧,而是在于学到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在于必须‘学习如何学习’。”

所谓“如何学习”,说白了就是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否则,不能懂得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和别人花费了一样的时间,表面看上去也和别人一样在看书,但实际上只不过是真地在那里“看”书而已。书上的文字只经过了眼睛,却没有经过大脑,做不到完全领悟、融会贯通,相当于没学。

哈佛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也就是大学一年级时是不分系科专业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与尝试,去发现并确认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以便于他们在今后进行专业选择。

这种对课程的自由选择对每一位新生都是一种挑战,他们必须在这一年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样他们才能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很显然,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歌德说:“真正的学者知道怎样从已知引出未知,并且逐步接近于大师。”良好的学习方法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能更有效、更高效地学习,本身就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知识与学问。

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先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一位哈佛学子的家书中有这样的一段内容,信是他的父亲写来的,父亲说:

“孩子,我并不注重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在我看来,那一点儿也靠不住。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在你的学生时代,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尽自己的努力去发展它。在我看来,如果你学习时发现了兴趣点,它一定会让你全身心地投入。我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然后投入进去。这样你身上的全部潜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同时你才有可能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成功。孩子,这才是我真正希望你做到的。”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这位父亲所说,兴趣会让人在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这也就加快了成功的步伐。而这种成功的经历又会促使学习兴趣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那些能引起自己新鲜感、愉悦感、好奇感的以及切实有用的知识,这样他才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渴望,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兴趣。

同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良好学习方法的关键途径。

有的人总是边学边玩,即便是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他也不愿意踏下心来认真去学。这种坏习惯会让他学而不精,一部分宝贵时间也被白白浪费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培养专心、认真、惜时、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另外,不要忘记勤加练习,还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勤学与苦练是分不开的,所以无论是题目运用还是实际操作,学过的知识要通过练习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而不耻下问是解决疑问的最佳途径,老师、同学、父母、朋友,他们都能成为答疑解惑的老师。不要怕羞,问的问题越多,我们就能越多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弥补。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单纯的模仿、照搬都是不可取的行为,所以要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即便是哈佛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要将其搬过来分毫不差地直接使用。别人的办法可以参考,但最好还是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才能又快又准地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展开学习。

哈佛箴言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方法,正确的方法将会让事情的处理变得简单快捷,学习也是一样。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好比工匠手中合手的工具,这会让人学习起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能的学习方法,才会让人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要只看重书本上的知识

写在书本上的文字可以帮人们构建一些知识的简单图像,但只拥有这些简单的构像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能让这些知识得到利用,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将知识学到手了。

哈佛教育学生:“学习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能力,才能让我们更加卓越。”

艾林和丹尼是同班同学,丹尼毕业成绩位居全班第一,而艾林的成绩远不及丹尼。大学毕业后,两人碰巧向同一家公司投递了简历并同时取得了面试资格。面试官给两个人出了同样的题目,让学习机械工程的他们去判断厂房一台机器的故障原因,并提出最有效的修理方案。

艾林来到厂房,拿起了放在一旁的工具,通过敲打、拆卸、查看等方法,很快就判断出了故障的位置。根据自己在校学习的知识,他迅速地写下了修理方案。

而丹尼却带着自己的专业书进入了厂房,对地上的工具连看都没看一眼,他只看了一眼机器,就开始翻书查找所有可能的故障原因。在面试官给他的那张纸上,像答考试卷一样,将他所记下的知识内容全部默写了出来。

最后,面试官委婉地拒绝了丹尼。丹尼不相信凭借自己班级第一的毕业成绩,居然没被录取。面试官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我们期待您能彻底丢掉书本,用您的双手去体现知识的价值。到那时,欢迎您再来应聘。”

也许书本上的知识的确很重要,但这并不代表只通过书本就可以应对一切事情,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各种实践能力。“‘铁饭碗’的真正含义并不是指在一个地方永远有饭吃,而是指无论走到哪里都饿不死”,这才是人们学习的最根本目的。

关于书本知识,有人也许会这样想:“考试不就是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吗?那考试成绩不就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了吗?”但哈佛教授是这样告诫学生的:“成绩和成就不一定成正比,你不能以学业的成败来评估自己未来的成就。”

归根结底,一个人学习的范围不应该仅仅限于学习书本上的文字,他更应该培养的是对各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成绩反映的也不过是当时的一种学习的状态。所以,只有将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真谛,而只有在知识的滋润下,才能让自己越来越成熟。

哈佛箴言

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说:“如果你知道得很多,但你不善于把知识用于你的需要,那就没有什么用处。”书本上的知识是需要靠实践来转化的,毕竟,学习终归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因此要学会从“无字句处”读书,在“有字句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