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14995600000026

第26章 叶甫盖尼·奥涅金(2)

达吉亚娜后来成为一位将军夫人,她雍容华贵的气质和落落大方的风度,使她在虚伪的上流社会中像一株“出水芙蓉”一样亭亭玉立。特别是她对待奥涅金的态度更显示出她精神世界的纯洁和高尚:“我爱你可是,既然我已嫁给别人,我就要一辈子对他忠诚。”她不愿过二重的精神生活,这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态度集中体现出她的精神美,而这种精神美是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的土壤之中。别林斯基说:“在这个道德沦丧的世界中,还存在着一些稀有的、可喜的特殊人物……这就是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达吉亚娜是一朵碰巧茁生于嶙峋的岩缝中的鲜花。”达吉亚娜这一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对后来许多俄罗斯作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俄罗斯文学中有许多动人的女性形象,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说是“脱胎”于达吉亚娜。

(佚名)

诗与散文的完美结合

作为一部特殊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在艺术上总的特色就是诗与散文的有机结合。

在普希金以前的俄罗斯文学中,虽也出现过有一定的人物和情节的长诗,但其中基本上没有性格的创造。普希金第一个在俄罗斯文学中把诗的抒情性和散文的叙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他自己所说的“自由的形式”的“诗体长篇小说”,其中既有浓郁的抒情性,又有对性格的精细的刻画。这是一种全新的独创性的艺术形式,是普希金在艺术形式上对俄罗斯文学的重大贡献。

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诗人自己的形象,贯穿着“作者的声音”。作品中出现大量的“抒情插笔”……这些“抒情插笔”,有时是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有时是对事件和场面的评论,有时是对往事的追忆;有的严肃庄重、富于哲理,有的尖锐激烈、锋芒毕露,有的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有的画龙点睛、入木三分;有些“插笔”与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息息相关、丝丝入扣,有些“插笔”看似与人物或事件无关,其实并未离题。正是这些大量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抒情插笔”,扩大了作品的容量,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作为大型的叙事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在再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典型性格的塑造上、环境和场景的描写上都达到了当时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水平,也不逊色于欧洲现实主义奠基者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别林斯基说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原因正在于此。普希金围绕人物性格塑造这一主线,巧妙地穿插上流社会的场景和乡村的风俗画面,这些初看起来仿佛是诗人信手拈来的无意之笔,却包含着真正的艺术家的着意安排和匠心。如作品中描写地主庄园中农奴少女边采果子边唱歌的片断,就包含着讽刺力量和幽默效果。普希金的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技巧给后世作家以深远影响。

在人物性格塑造上,诗体长篇小说突出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奥涅金和连斯基、达吉亚娜和奥尔加之间在对照中,各自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和突出。普希金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并以深厚的现实主义的力度揭示出性格的社会根源。从这里可以看出普希金对浪漫主义有效的借鉴和利用。

《叶甫盖尼·奥涅金》在语言上也是很有特色的,作为俄罗斯语言和俄罗斯文学的创造者,普希金把诗的精练、含蓄和散文的流畅、朴素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典范的俄罗斯文学语言,它既是诗的,又是散文的。梅里美曾准确而生动地说过,普希金的“诗是从冷静的散文中流淌出来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就是最好的例证。

(《外国文学史》)

1799年6月6日,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诞生在莫斯科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经常通宵达旦地躲在父亲书房里,8岁时,他就阅读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并开始自己写诗。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对他影响很深。

1811年,普希金进入当时俄国最有名的中学——皇村中学读书,那里的老师都是有进步思想的人,经常向学生赞扬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法国大革命,使普希金深受影响。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1817年,普希金到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他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手抄本很快流传于世,在读者中影响很大,使反动统治集团胆战心惊。沙皇决定惩罚年轻的诗人,把他流放到南方。

普希金普希金在南方生活了四年,那里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那里美丽、和谐宁静的自然景色引起了诗人崇仰自由的情感,他写了许多诗篇赞美纯洁的爱情和美妙的大自然,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这一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流放后期,普希金得罪了奥德萨总督。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软禁起来。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他中断了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但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人民。他经常穿着农民的服装,去集市和他们谈话,听流浪艺人吟唱歌曲,搜集民歌、谚语、格言。同时,他开始研究俄国的历史。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叙事诗《努林伯爵》,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六章。

1825年12月4日,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被沙皇残酷镇压下去了。5个首领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600多人受到牵连。其中很多人是普希金的朋友。1826年秋天,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想扭转这位诗人的笔锋为自己服务。

1830年5月,普希金和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丽亚·冈察洛娃订婚。他到父亲领地波尔金诺去筹办婚事,因瘟疫流行,交通封锁,在那住了三个月。这三个月成了他创作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射击》、《暴风雪》、《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

1831年2月18日,诗人和冈察洛娃在升天大教堂里举行了婚礼。传说结婚仪式上交换戒指时,普希金手中的戒指不慎落地,接着,手中的蜡烛又熄灭。他顿时脸色苍白,嗫嚅着说:“这一切都不是好兆头!”婚后,夫妇二人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动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这一时期,普希金在创作上仍不断有优秀作品出现,如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叙事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抒情诗《致诗人》、《秋天》和《纪念碑》等。

19世纪30年代中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此时法国流亡者丹特士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为了维护家族和妻子的荣誉,诗人于1837年2月8日与他进行了决斗,身负重伤,2天后去世,年仅38岁。这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精心策划的阴谋。诗人的惨死,使俄罗斯人大为震惊和愤懑,纷纷向沙皇提出强烈抗议。普希金生前表示要把遗体埋葬在圣山教堂墓区。沙皇害怕诗人的葬礼会形成民众的示威游行,便下令在宪兵的监督下,深夜偷偷把棺材从彼得堡运往圣山教堂墓地。

普希金一生短暂,但却光照世界。

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是普希金最后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以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为大背景:贵族青年格里涅夫去军中服役。路上因暴风雪迷路,被一个陌生人带到一个旅店。格里涅夫将自己的一件兔皮袄给了陌生人。这人就是普加乔夫。到奥伦堡后,格里涅夫被派往白山要塞,并在那里爱上米罗诺夫上尉的女儿玛丽亚。不久,普加乔夫的起义军攻占白山要塞,绞死上尉。起义失败后,格里涅夫因通敌罪被捕入狱,玛丽亚见到沙皇叶卡捷琳娜说明真情,格里涅夫被释放。在小说里,普希金歌颂和赞美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把他塑成一个自信、乐观、和蔼可亲,酷爱自由,深受人民拥戴的英雄。同时,还谴责了沙皇的****和残暴,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具有非凡的进步意义。

《黑桃皇后》是普希金1833年11月创作的小说。小说中的老伯爵夫人,以莫斯科总督戈里岑之母戈里岑娜为原型。她的孙子告诉普希金,一次他赌输了钱,问祖母要钱还债,祖母没有给钱,告诉了他三张牌的秘密,他再进赌场,出了那三张牌,果然赢了回来。小说塑造了个人主义冒险家格尔曼的生动形象,对他丑恶的灵魂的揭示非常深刻有力。作品极富戏剧性但却没有人为的戏剧效果,体现出普希金精练、明快、优美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