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15022400000011

第11章 杂缀妙联(2)

相传,周起渭到江南任主考时,一日,闲暇无事,去游碧波洞。行至洞口,见洞左贴着半边对子,求对上联。周起渭即刻取出笔墨纸砚,把上联书题在洞口右侧,人们争相吟诵,无不叫绝下联借月中“白玉兔“为对题,月影在望,栩栩如生。周渔——璜对句则以“紫金龙“落笔,词语五彩斑斓,对仗人格合律,并嵌入“碧波洞“之名。

琴韵书声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写得有声有色,意在突出“琴韵”、“书声”。后有人写琴韵书声的对联,巧将“韵”、“声“调换,联云:

夜月琴声书韵;春风鸟语花香。

静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王图炳(生卒年不详),字麟照,清康熙进士,官侍读,有《援香书屋诗集》传世。

诗一般的语句,造成了一个异常幽静的意境。

太虚幻境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1715或1724-1763或1764),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人。原籍丰润(今属河北)。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写有传世不朽名着《石头记》(《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有“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刻有此副对联。

此联大意即:如果把假当做真时,真也就变成假的了;假若将无作为有的话,有也就化为无了。”假“与“真”,“无“与“有”,交织在一起,造成了一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朦朦胧胧的艺术氛围。看似文字游戏,却是寓意深刻地把《红楼梦》的真谛揭示了出来。在“文字狱“大施淫威的年代,笔法必须隐晦曲折,造一个虚幻梦境。以虚写实,以假乱真,达到讽刺鞭笞封建旧制度的艺术效果。

沁芳亭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此联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赞宝玉才情不凡,登上沁芳桥亭,“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于是,念出了这副对联。

联句意境清新,巧在句句言水,却不着半个水字,用“三篙”、“一脉“代而言之,雅丽蕴藉。又有分隐“红”、“绿“二义,与“怡红快绿“暗暗相关之妙。

潇湘馆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此联出于《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回目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潇湘馆“属林黛玉居舍。联语大意是:茶已饮毕,煮茶的宝鼎却依然绿烟袅袅;棋已下罢,坐在幽静的窗前,手指仍然带有棋子的微凉。

曹雪芹以清雅笔墨,描绘出室内精巧静逸的气氛,沁人心脾。正像脂砚斋评联云:“尚“字妙极,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犹“字妙,“尚绿”、“犹凉“四字便知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

对吟“牡丹图“联分黄散碧无双艳;结彩包金第一香。

春日,曹雪芹应邀入京探访好友爱新觉罗·敦敏,只见敦敏正在府中悬挂名人字画。还未待曹雪芹坐定,敦敏即言:“愚藏几幅国画,可惜尚无对联相配,曹兄才思敏捷,正好可遂吾心愿矣。”曹雪芹离座一边观画,一边道:“你出上联,我对下联,如何?“敦敏素知曹雪芹言出必行,于是以墙上《牡丹图》拟出上联,曹雪芹脱口对出下联。

牡丹乃国色天香。敦敏从“国色“着眼,突出一个“艳“字,曹雪芹从“天香“落墨,突出一个“香“字,对得极工丽、精妙“杏花春燕图“联十里杏花经雨湿;三春燕子逐风斜。

敦敏又指着一幅《杏花春燕图》出上联,曹雪芹稍加思索对以下联,敦敏连声称妙。

“杏花经雨湿“与“燕子逐风斜”,一静一动,形象生动。

“白玉堂“与“红楼梦“

白玉堂中香结彩;红楼梦里笔生花。

敦敏与曹雪芹观画对句,别有一番雅趣。这时,敦敏得意地四下观看《牡丹图》、《杏花春燕图》、《梅花轴》,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上联。曹雪芹即刻以“无情对“对出下联。

“白玉堂“与“红楼梦”,属无情对。上联“香结彩”,下联“笔生花”,特定环境生出特定情趣来,妙哉涧草山花自在芳奇松诡石天然净;涧草山花自在芳。

乾隆皇帝也算是一位“对联大师“了。他撰的这副对联,妙就妙在自然。”奇松诡石”、“涧草山花”,无刀斧之痕,无人为之饰。有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就是美。而且美得自在,美得真实。

天际识归舟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上联意在远景,有图画之趣;下联树在云烟深处,富朦胧之美。两个动词“识“与“辨”,落笔不凡,颇具功夫。

松阴一径白云湿松阴一径白云湿;花影半帘红日迟。

黄慎(1687-1768),字恭寿,又字恭懋,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久寓扬州。清代着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同是“松阴”、“花影”,时逢白昼,另是一番景致。”白云湿”、“红日迟“句妙在“湿”、“迟“二字上,颇有几分新意几分怪味。

对联巧断案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传说,郑板桥在范县任县官时,有个教书先生因财主年底拒付酬金而被迫告状。郑板桥恐因先生腹无才学、误人子弟所致。于是,手指大堂门口的灯笼出句,让先生对来。教书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郑板桥一听,暗暗点头。即传财主上堂,酬金加倍,当面付给先生。

此联巧在下联,不仅与上联对得工工整整,而且教书先生把自己的苦楚冤情含在联内,好似一帖状子,请县太爷明鉴。

云开见日水面结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从前,有个姓孙的秀才,家境贫困,不料,又被恶人诬告,传他公堂受审。他面对官府大人和三班衙役,念出了上联对子。审堂的恰好是个明察秋毫的清官,一听对句,再看原告状子,就让原告、证人上堂当面对质。官府大人发现其中有诈,当堂判孙秀才无罪,原告无端诬陷好人,重打四十大板。孙秀才此时万分激动,眼望蓝天,顺口念出了下联。

这副对联巧妙地采用顶针连珠法,以形式服务内容。上下联都以自然现象出现,语带双关,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孙秀才开始苦上加难后来澄清冤情,由悲变喜的不同心情。

谢天谢地谢君王口十心思,思妻恩子思父母;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年间,纪晓岚当了侍读之后,每天在皇宫御园,情绪悒郁,思乡念亲。乾隆看出他的心情,即出句试之。纪晓岚揣摩皇帝心理,可能要准他返里探亲了。于是,撩袍下跪,对出了下联。果然,乾隆龙心欢悦,赏他御马一匹,探亲而去。

上并“思”,下并“谢”。二字又连连复用,语句切各自身份,妙在其中。

书斋联无事此静坐;有情且赋诗。

此联字句朴素淡雅,如信口吟哦而成。这比起斟字酌句者更见功夫,当然较之堆砌词藻哗众取宠者,尤显清逸隽永、自然风流。

搬开出门两重山赐破磊桥三块石;搬开出门两重山。

传说,李调元到广东任学政时,在路上遇一书童,坐在路中的三块石头上,要与他对对子。李调元未等书童把上联念完,就笑着对出了下联。书童一听,连忙把拦路的三块石头搬去了。

巧在拆字:“磊“为“三块石”;“出“是“两重山”。

严冬过后始逢春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花落花开,花开花落,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李调元充军伊犁,后得赦回京。夫人见到久别天涯、大难不死的丈夫,喜泪盈眶,吟出上联。李调元即以同样心情口拈下联,成此巧对。

巧在反复、重叠,意在岁月难熬,盼亲怀故。读来感情真挚动人。

天阵地盘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肴海酒地为盘。

乾隆皇帝喜好对对子。一天,偶得上句,正为难对下句而闷闷不乐。正好冯诚修前来见驾,将下联对上了,乾隆欣喜若狂。

上下联妙处就在于通篇借喻,即借小物比大物。气势场面确实惊天动地,非同一般。

题赠伊秉绶联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

伊秉绶任广东惠州知府时,宋湘亲书此联相赠。”南海“即广东南部的东江岸畔,先秦古籍中泛称这一带为南海。”北斗“指北斗星。”东坡“是宋代被贬谪惠州的苏东坡。”西湖“乃惠州之游览胜地,为我国第二个大西湖。联语对仗工丽,自然妥帖。尤为尖新的是嵌入了“南、北、东、西“四方位,不着痕迹,堪称妙笔。

半联七字一屏三色,鹅黄鸭绿鸡冠紫;半联七字,李白桃红杨柳青。

一次,苏州刺史韦应物与钟耘舫(即钟祖芬)对句。韦指着屏风吟出上联,钟耘舫此时见壁上悬有一联:冬祥夏泰春秋美;李白桃红杨柳青。随即对了下联。

上联三种颜色,冠以“鹅”、“鸭”、“鸡“三禽,可称巧思。下联虽借他人半句,但在此时此刻,巧与上联成对,亦属妙借。美中不足的是“半联七字“对“一屏三色”,欠工。不如改作“半副七言“为佳。

东鲁与西秦泰岱三观,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传东鲁;黄河九曲,文王谟,武王烈,而今道统在西秦。

王杰(生卒年不详),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中头名状元。这副对联是他和一位山东文士所对而成。

上联“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下联“文王”、“武王“又都是陕西人。斗对二人分别以此来炫耀“东鲁“与“西秦”。这个裁判可不好当,真是秋色平分,难较高低。

朱元璋画像联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咸丰状元,曾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上联说朱元璋生于江苏沛县,后移居泗州,以后又逃荒到濠州(即凤阳)定居。下联说朱元璋从小帮人放牛,后又入皇觉寺为僧,元末他弃僧从军,成了起义军的一名首领(称吴王)。后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全联32字,主要的18字概括了朱元璋一生的经历,可谓遣词准确,用字精炼。

张之洞陶然亭;张之洞。

李文田(1834-1895),字若农,广东顺德人。清代工部侍郎,承修宫室建筑。

一日,清代张之洞与李文田在陶然亭对饮。张以“陶然亭“作无情对上句,李文田冲张之洞笑道:“若要无情,非阁下姓名莫属矣。”

以“张之洞“人名对地名“陶然亭”,一副绝妙的无情对。妙在上下联词性(姓氏、虚词、名词)对仗工稳,自然天成。

忠王府寝殿联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为健者;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李秀成(1823-1864),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后期卓越领导人,号称“忠王”。

此联旗帜鲜明,将太天平国的政治纲领、战斗业绩都写得精炼清楚,颇有气势。

凤鸣朝日龙跃云津,凤鸣朝目;桂生高岭,莲出绿波。

邓世昌(1855-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禹县人。甲午中日海战中,致远舰首领,壮烈牺牲。

此联有自对之妙,故一联可作二联吟读,一样形象可见,对仗工整。

中容大鹤里记春秋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江西抚州一带,流传着这副巧联。

上联借抚州方言音韵:“容“同“庸”,“鹤“同“学”。嵌入《中庸》、《大学》二书名;下联中,“通书”,即皇历书。”里“谐音“礼”,嵌入《礼记》、《春秋》二书名。”中容“和“里记“在联语中,皆具双关之妙。

对联解冤投水屈原真是屈杀人曾子又何曾从前,一个秀才被指控为杀人凶手,拘到县衙公堂,秀才连声喊冤。县官一不问姓名,二不审案情,冲着秀才念出了上联对句。秀才本未杀人,心里清楚,脱口对出了下联。县官一听,断定秀才并非凶手,喝令退堂。

此联巧用典故。县官用屈原投汩罗江之典;秀才则用曾子并非杀人凶手之典,巧妙地把自己比作“曾子”,不曾杀过人。恰如其分。

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少小深知尊长理;黄香温席,幼年省识孝亲心。

孔融、黄香:皆为汉朝传世孝子。相传,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哥哥吃。黄香幼年家贫,冬天夜里,用自己的体温替父亲温炕席,让双亲就寝。后来,二人都是汉朝功臣。此联巧在嵌典工巧。

赵云对孔明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纵,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为酬三顾;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坡上,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双全。

妙在下联,以赵云救阿斗的故事,对孔明的业绩。而且在上联占去一至十数目字的难题下,相应地对出了十个特别的数目字:孤、重、匹、单、长、数、百、千、独、双。

诗名官职称双好诗名官职称双好;丹桂灵椿并一时。

张应昌,不详。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句集杨万里诗,下句集刘克庄诗。”丹桂灵椿“与“诗名官职”,明说暗喻,互相表里,妙语天成。

樵歌松风樵歌一曲,众山皆响;松风满耳,万壑争流。

李福,不详。

上联“众山皆响”,回声四起,有身临其境之感。下联也写声响,用“万壑争流“写松涛,也显奇妙。

香成海绿到门梅花绕屋香成海;溪水如云绿到门。

胡钁,不详。

“香成海”,夸张手法使然。”溪水如云绿到门“句,新颖出奇,神来之笔也。尤其“绿到门“三字,把春意盎然之景写到家了。非是妙笔生花。而是“妙笔生春“了藏志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

冯云山(1822-1852),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起义军领袖之一。

相传,他出广东花县,到广西桂平,在紫荆山以教书为名,暗地进行反清活动。这是他书题于书房门口的对联。

联内以“碎锦格“明嵌“紫荆山“三字,暗藏将来要大干一番事业的宏图大志。”彩凤”、“蛟龙“用来自喻,暗示时机一旦成熟,彩凤要出山,蛟龙要翻江。

无燕有龙四壁春烟无燕到;一窗云影有龙飞。

这副对联是无名氏题杜文秀书房之联。杜文秀,是1856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云南爆发的回族起义领袖,起义坚持十八年之久,在大理建有革命政权。

此联从字面上看似诗如画,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生花之笔在于“无燕“对“有龙”,四个字,道出了杜文秀胸中无“燕雀“之小人之志,有“龙飞“之博大志向,隐喻杜文秀揭竿而起,大有推翻清朝帝业之决心。将情志融入景物之中,颇有诗意之美,是此联之一大艺术特色。

望百步长江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相传,戊戌变法失败后,黄被清政府解职返乡。他身处逆境,对前途仍未失去信心。这是他悬在堂上的对联。

从嵌在联中的数目字,足以看出他昂然向上、步步登高的满腹豪情。

药花虫鸟对药是当归,花宜旋复;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用语巧妙,托物言志。选用药名、花名、虫名、鸟名,语意内含双关,在于表达作者不甘寂寞并充满希望的心境。

庭院楼台绿绮凤凰,梧桐庭院;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陈曼生,不详。

此联对仗甚工,词性相对,就连字形也相对得很妙。”绿绮“与“青春”、“凤凰“与“鹦鹉”,连偏旁部首都相偕而对。有珠联璧合之美。

清史联摄政王兴,摄政王亡,建虏兴亡两摄政;兼祧子成,兼祧子败,清朝成败二兼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