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15023400000018

第18章 创新以提升企业竞争力(1)

创新——企业的生存机制

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管理理论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这些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跨世纪的年代是多变的年代,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最后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关于当前对管理创新发展的趋势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管理创新的内容有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几个方面。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

整个组织中的每位员工都是创新者,因而组织为此要创造一个适合于每位员工都可以创新的环境和机制。

企业个性化。因为竞争的激烈性,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模仿别人是难以生存的。所以成功的企业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即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经济管理方式。

世界经济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知识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在信息的催化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如何具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文化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获得知识,如何使用知识,如何储存知识,如何使知识变为更多的知识,如何把知识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都是管理理论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再造运动主要在两个方面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

首先,从传统的从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变成为信息过程的增值管理模式,即衡量一个企业的有效性的主要标志是,当一个信息输入企业以后,经过企业的加工,然后再输出,信息通过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其管理环节对此信息加工的增值是多少。从工业的产品链到信息的价值链,形成一种企业价值的增值过程。如果不对该信息进行增值就要进行改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企业管理机制的观念的改变。

其次,企业再造不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渐进式改造,而是强调从根本上着手。要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就得彻底改造,把旧的全部忘掉、全部的抛弃,唯有破除过去才能创新。这样的企业再造革命是建立在信息网络遍布企业内各部门的基础上的,企业内部员工可以得到与自己有关的任何信息,这样大大减少了信息流动所带来的时间损失,不仅提高了效率,精简了人员,还使得每个员工都对企业的全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企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子塔型的,最上面的是企业的总裁,然后是中间层,最后是基层。指挥链是从上到下,决策来自最上层,下面是执行层。但是接触用户最多的是基层,在多变的时代,顾客的个性化日益突出。当上层的决策和用户的要求相矛盾时,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是执行上级的决策,而在新的组织结构中,在金字塔最上层是用户顾客,然后是第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最后才是中层和最高领导者。这个倒金字塔不仅仅是把组织结构进行一下简单的颠倒,而是要求员工的知识、能力、技术等方面都必须得到持续的发展,能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管理才干。这样一种转变是整个管理观念的变化,上层从领导转变为支持服务,员工从执行转变为独立处理问题。

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好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而未来的社会由于员工的知识更加丰富,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高级,这样就可能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员工不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工作,而是自动自觉地把工作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通过管理文化构建,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合的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顺应形势、顺应社会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使管理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样,就使企业成为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有机整体,企业因此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

市场复杂多变,且变化的速度在日益加快。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企业只有快速反应、快速应变才能生存。企业行为不仅是比价格、质量和服务,还要比反应、比速度、比效率。在这商机稍纵即逝的时代,谁抢先一步谁就把握了获胜的先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建立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企业面临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必须具有快速的经营反应能力。获得这个反应能力必须建立自己的战略弹性。战略弹性是企业依据企业本身的知识能力。为应付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由人员、程序、产品和综合的系统所构成。战略弹性由组织结构弹性、生产技术弹性、管理弹性和人员构成弹性所组成。战略弹性来源于企业本身独特的知识能力,而企业人的知识本身的构成和其组合方式是构成战略弹性的关键。一旦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战略弹性,企业即形成了组织的活性化、功能的综合化、活动的灵活化,这一切即构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从而就建立起别人无法复制的战略优势,竞争能力将会得到大大的增强。

技术和知识在急剧增长,但无论多么先进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淘汰,因此一个企业要保持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

学习型企业不仅要求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要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获取新知,不断超越自我,而且要求企业也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超越。要达到学习型组织需要有这几个方面的扎实基础:

在企业处理问题时要扩大思考的空间,通过电脑模拟把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考虑到,建立系统处理的模式。在认清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最理想的环境,不是降低理想来适应环境,而是提升自己来达到理想,这需要创意、耐力、不断学习和不断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强调每位员工都要以开放求真的态度,将自己的胸怀开放出来,克服原有的习惯所形成的障碍,不断改善它,最后还要突破它,以这样一个全新的心智模式出现。建立共同目标前景是以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组织在一起,以便达到一个共同的未来目标。团队学习是组织中沟通、思考、对话的工具,强调不在本位、不自我防卫、不预设立场、不敬畏的情况下共同学习。团队学习是适应环境骤变的最佳方法。惟有大家一起学习、成长、超越和不断地进步,才能让组织免于失败,创造出不断成长的绩效来。

让你的员工与你一起发展,一起成长。选定某一个员工后,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考验他,然后确定他的能力如何,他能做什么工作,他的缺陷与不足在哪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确定他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职员。

企业应付内外变化的措施

想要成为尽善尽美的企业,就要随时做好应付各种变化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混乱中振兴起来。成功的企业是那些总在进行不懈努力的企业,而不是那些靠吃老本过日子的企业。

商业环境瞬息万变,这种变化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管理者想要应付这种变化,就必须秉持创新精神。

重视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重要性,强调商业机构为自己的产品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和招揽新客户的必要性。管理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排斥大量生产的想法,要求尽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管理者要决心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最好的产品。管理人员必须明确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头脑中要时刻想着,如果顾客看不到产品质量的变化,那么,所有的努力都不会有结果。在强调质量的同时,还要努力发现顾客对某些商品或服务的特殊要求,并以此来改进产品或改善服务。

努力开拓新的市场,说服顾客购买你的产品。比如,苹果电脑企业在打开电脑在教育领域中的销路时就是这样做的。

一定要使你的产品或服务与你的同行竞争者有差别。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界里,一个企业要以与竞争者不同的形象(特别是比竞争者更好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你要使自己的产品质量略胜一筹,使你的服务更有特色。

怎样才能做到这几点呢?

首先,虚心听取意见。要从客户口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不要只听你愿意听的。而且,你应登门拜访不满意的顾客,与他们促膝谈心,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要按照你获得的意见去改进,并将你作出的努力反馈给顾客,使他们相信他们的意见已受到了重视。

其次,把生产变为销售的工具。生产是产品(包括质量、创新和作出反应的时间)的枢纽。要让销售和生产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要允许生产部门在商业机构的决策过程中发表意见。

最后,使销售和服务人员成为功臣。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对企业的重要职员“进行超额投资”,使他们在报酬、培训、支持以及听取他们的意见所花费的时间等方面与其他人有所不同。销售和服务人员处于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第一线。对于潜在的顾客来说,这些人对企业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地说,这些人是获取信息、了解顾客爱好、收集顾客关心的问题等方面的主力军。

彼得斯号召“发起一次消费者的革命”,这是指商业机构必须为客户着想。商业机构既要招揽新客户,又要让老客户高兴。每失掉一位顾客就减少一份收入,为顾客提供热情服务不仅可以维系住你的客户,还可以帮助你从那些不注意听取客户意见的竞争者手里争取到一部分客户。

在这个迅速变化、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要想有效地进行“大”规模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事物变化太快,任何大工程还来不及开始就得结束。与此相反,一些小工程已成为重点。创新不一定包括整套新产品的发展和服务,在日常出售的货物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也能体现出创新的精神。

采取专业小组和发展服务项目的做法。这需要发挥各方面专业小组的作用和“局外人”(如客户、供货商和产品经销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全力支持小规模试验。潜在的新方案不要只限于纸上谈兵,而是要先进行调查或做出样品。运用先期考察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一项创新从设想到实践的过程。

创造性地模仿。要学习借鉴其他机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避免“不是自己发明的”消极观念,学会利用别人的工作成果,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现有服务,这样的创新过程,比从支离破碎的题材中自行搞出一套完整的体系要节省许多时间。

造成共同创新的局面。机构中的每一个人(从研究开发人员到理财能手以及中层领导)都必须参与创新。创新是一门难学的本领,组织要在这方面做长期的努力。

为了实施创新策略,机构中每个人的全力支持与参与是必要的。一个机构的座右铭应该是:“一个选择得当、训练有素和得到支持的人,特别是有着奉献精神的人,充满着无限的创造力。”要形成一种鼓励创新的局面,鼓励机构中的人都来参与机构内的各项事务,参与技术创新。要实现这个目标,应以团队为中心进行自我管理,并把团队作为机构的组成部分。自我管理团队的发展使第一线的监督失去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团队领导。这些人与几个团队的人一起工作,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

有几项措施鼓励人人参与议事:

倾听意见、表彰先进、慧眼识人。这就是说,要自始至终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大家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互通信息。表彰先进,不仅要表扬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也要表扬做出小贡献的人。

肯花时间招兵买马。不仅要雇用技术能手,还要雇用那些适合在机构中工作的人(那些热心工作、热心创新的人)。与新雇员一起工作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聘用和甄选工作。

重视人才培训和人才选拔。商业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工作中要认真对待他们。企业要花时间培训他们,以使他们发挥最大的能力。除了技术培训外,企业还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这样,他们的价值观才能与企业保持一致。

通过培训,员工会逐步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且逐渐明白自己在创新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如果员工在培训方面成绩显著,就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

以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如生产力、利润和产品质量提高带来的收人)为基础,企业应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励性工资,实行奖励工资制。

管理者要“保证就业”。如做出就业保证、规定工作做到何种程度员工就可升职。这样,员工就会有安全感。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精心计划,还要靠全体员工的灵活性。

要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评估体系,以便大家能在更大程度上参政、议政,获取更充分的信息。要对那些重要的事情(如产品质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和开发一种新产品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评估。改变行政领导进行控制的方法,特别是在执行情况的鉴定方面、对客观环境以及对工作的看法等方面。灵活性比死板的控制体系要好得多。体系应该像万物那样,处于不断改善的过程中。

任何人要取得成功的话,都必须获取信息并制定规划。因此,企业要在信息处理、职权范围和战略规划方面实行分工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