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弘立武兴国(公元477-552年)
武都国灭亡后,杨文弘退守武兴(今陕西略阳),自称武兴王。
北魏封杨文弘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
宋升明二年(公元478年)六月,顺帝又封杨文弘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武兴国自公元477年武都国灭亡,刘宋政权以杨文弘袭封武都王,退守武兴,后又改武都王为武兴王,至公元552年为西魏所灭,共传五代五主,历75年。
关于武兴国始立国的时间,史学界也有以杨文度为武兴国之始的。如李祖桓《仇池国志·武兴记》。李祖桓先生认为,武兴国,本是仇池国杨氏子孙建立的国家。刘宋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封杨文度为武都王。魏孝文帝拓跋弘也以他为武兴镇将。元徽元四年(公元476年)(焦注:应为孝文帝元宏承明元年),宋王朝以杨文度为北秦州刺史。文度命弟文弘进攻魏军据守的仇池地区。升明元年(公元477年),杨文弘一度夺回仇池,同年十二月又被魏军夺去,宋王朝曾下诏奖赏此事。由于魏军进攻,又占领葭芦、杀死杨文度。宋王朝又以杨文弘袭封武都王,退守武兴。魏王朝取胜后,也下诏嘉奖皮欢喜、梁丑奴等人,又令筑骆谷城以防宋军,命以杨广香代替杨文弘,为魏王朝藩属。
《梁书》和《魏书》也持此说。
《梁书·卷五十四·西北诸戎传》说:“武兴国,本仇池杨文度立,以弟文弘为白水太守,屯武兴,宋世以为武都王。武兴之国自于此矣。”《魏书·卷一〇一·氐传》说:“僧嗣死,从弟文度自立为武兴王,遣使归顺,显祖授文度武兴镇将。既而复叛。”
因武都国是以宋升明元年(公元477年)冬十二月,魏攻下覆津、葭芦,杀死杨文度为终止的,又刘宋政权以杨文弘袭封武都王,退守武兴,后又改武都王为武兴王,故本《简史》武兴国暂从杨文弘始。
▲武兴国风云:李乌奴攻齐梁州·萧道城进攻武兴·以杨后起代杨文弘
萧齐王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晋寿人李乌奴、白水氐人杨成起义,进攻齐梁州地区。后来,李乌奴杀杨成,降于梁州刺史范伯年。又因范伯年被“赐死”,李乌奴“叛入氐,依杨文弘,引氐兵千余人寇梁州,陷白马戍”(《资治通鉴·卷一三五·齐纪一》,建元元年)。后李乌奴多次被齐军击败,退回武兴。
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秋七月,齐崔慧景进攻武兴、关城,被杨文弘击败,退回南郑。十一月,萧道成因杨文弘背叛齐王朝,就“以(杨)难当正胤杨后起为持节、宁朔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镇守武兴。”(《南齐书·卷五十九·氐传》)《资治通鉴·卷一三五·齐纪一》也说:建元2年“十一月戊子,以杨难当之孙后起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镇武兴。”但武兴当时仍为杨文弘所据。
▲武兴国风云:杨文弘复遣使附齐·杨后起进据白水
萧齐王朝建元三年(公元481年)秋七月,杨文弘遣使入齐请和,齐接受文弘所请,封他为北秦州刺史。又命杨公则准备突袭杨文弘。之前,仇池氐人的另一首领阴平公杨广香病逝,“其众半奔文弘,半奔梁州。”前来奔杨文弘的氐民,使武兴国兵众大增。杨文弘派杨后起进据白水。白水“居晋寿上流,西接涪界,东带益路,北连阴平、茄芦,为形胜之地”。武兴国的地盘明显地得到扩展。(《资治通鉴·卷一三五·齐纪一》、《南齐书·卷五十九·氐传》)
▲武兴国风云:北魏与萧齐争夺武兴·杨文弘卒·兄子杨后起立·杨后起卒·杨集始立
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秋,九月丁巳,“氐王杨文弘卒,诸子皆幼,乃以兄子后起为嗣。”北魏随之封杨后起为武都王。萧齐唯恐落在北魏之后,也封后起为冠军将军,两年后又改封征虏将军。当年,杨文弘子杨集始以白水太守自立为王,被后起击败。齐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春正月,杨后起死,齐以杨集始为武都王。而北魏亦封集始武都王,并加封南秦州刺史。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齐以“杨集始母姜氏为太夫人,假银印”。(《资治通鉴·卷一三五·齐纪一》、《南齐书·卷五十九·氐传》)
▲武兴国风云:武兴王杨集始叛齐降魏·北魏攻汉中·南齐派沮水氐杨馥之攻败武兴·杨集始撤往下辨
齐永明十年(公元492年)九月,武兴王杨集始寇汉中、汉川。“至白马。梁州刺史阴智伯遣军主桓卢奴、阴冲昌等击破之,俘斩数千人。集始走还武兴,请降于魏。辛巳,入朝于魏。魏以集始为南秦州刺史、汉中郡侯、武兴王。”(《资治通鉴·卷一三七·齐纪三》齐永明十年)
齐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四月,北魏军进攻汉中,大败南齐军。北魏将进攻之际,南齐深恐武兴国乘机南下,造成两面夹击之势,就派沮水氐杨馥之进攻武兴,以解除后顾之忧。又派杨后起的弟子杨元秀,率军切断北魏军的运输道。结果,杨元秀被魏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拒于泥公山(今甘肃成县境),不得前进。而当年六月,杨馥之攻下了武兴,武兴国主杨集始撤往下辩。
▲武兴国风云:氐帅杨灵珍叛魏归齐·北魏重据武兴·杨集始叛齐降魏·魏还其爵位
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氐帅杨灵珍与弟杨婆罗、阿卜珍率部3万余人,叛魏归齐,并送母、子为质,受到齐重用。当年八月,杨灵珍进攻杨集始,杀死其弟杨集同和杨集众,迫使杨集始一道降齐。九月,北魏李崇部进攻杨灵珍,大败杨灵珍,并俘获杨灵珍妻子,杀其弟杨婆罗、阿卜珍,重据武兴。在此情况下,南齐连年下诏,封杨集始为北秦州刺史,意在使他北攻魏军。杨集始遂率万余众自汉中北出,欲收复旧地。时魏梁州刺史杨椿寄书杨集始,晓以利害。杨集始接到书信,对使者说:“杨使君此书,除我心腹之疾。”于是,他领部曲千余人投降北魏。北魏“还其爵位,使归守武兴”。(《魏书·杨椿传》)
▲武兴国风云:武兴王杨集始卒·子杨绍先继位
齐中兴元年(公元501年),五月,北魏宣武帝拓跋恪怀疑咸阳王拓跋禧不忠,拓跋禧恐惧不安,密谋叛变。当时,杨集始在洛阳,与拓跋禧共谋反叛事,后又告发,拓跋禧被杀。之后,杨集始以母亲年老为由,得魏王朝同意,回到武兴。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杨集始被封为武都王,于次年十一月卒,魏谥号为安王,子杨绍先袭其位。“绍先幼,国事决于二叔集起、集义。”(《魏书·杨椿传》、《资治通鉴·卷一四五·梁纪一》、《魏书·氐传》)
▲武兴国风云:杨绍先继为武兴王·夏侯道迁叛梁降魏杀杨灵珍父子·杨绍先叛魏降梁称帝自立·北魏攻克武兴·杨绍先被俘
魏景明三年(公元501年)“九月庚辰,武兴国世子杨绍先遣使朝献。四年冬十有一月己未,以武兴王杨绍先为其国王。”(《魏书·卷八·帝纪》)梁于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封杨绍先为武都王。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正月,夏侯道迁叛梁降魏,杀杨灵珍父子。梁将尹天宝率军讨伐,夏侯道迁求救于杨绍先。杨绍先不应,而从叔杨集朗引兵救道迁,击败天宝军。同年二月,魏将邢峦率军进攻汉中,杨绍先从叔杨集起、杨集义,害怕北魏攻占梁、益二州后,武兴国将失去外藩的地位,于是年十月率氐众叛魏,拥立杨绍先为帝,并自称王。后为北魏李焕击败。次年初,北魏的军队攻克武兴,俘获杨绍先,改武兴为东益州,武兴国到此告一段落。(《资治通鉴·卷一四六·梁天监四年》)
▲武兴国风云:氐王杨绍先再度恢复武兴国
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杨绍先被北魏俘送洛阳后,到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夏四月……乘魏乱逃回武兴,复称王。”后又向西魏宇文泰以妻子为质(《资治通鉴·卷一五六·梁纪十二》中大通六年)。梁亦“以南梁州刺史武兴王杨绍先为秦、南秦二州刺史”。“大同元年十二月戊戌,以平西将军秦、南秦二州刺史武兴王杨绍先进号车骑将军。”(《梁书·卷三·武帝本纪》)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绍先请其妻女太祖奏魏帝还之。”(《周书·卷四十九·氐传》)
▲武兴国风云:氐王杨绍先卒·子杨智慧继位·武兴国衰落
武兴氐王杨绍先去世后,子杨智慧继位。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通表梁王朝,梁以为东益州长官。“绍先死,子智慧立。大同元年剋复汉中,智慧遣使上表,求率四千户归国,诏许焉,即以为东益州”。(《梁书·卷五十四·西北诸戎·武兴国传》)
▲武兴国风云:魏以武兴氐王杨绍先子杨辟邪为东益州刺史·杨辟邪反魏被杀·武兴国灭亡
杨智慧卒年不详。
西魏大统十一年(公元545年),魏以武兴氐王杨绍先另一子杨辟邪为东益州刺史,镇守武兴。魏废帝元年(公元551年,),杨辟邪反魏,西魏将叱罗协受命进兵汉中,攻占武兴。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叱罗协追杀杨辟邪。武兴国亡。《周书·卷十一·叱罗协传》说,杨辟邪反,“……协率所部兵讨之。军次涪水,会有氐贼一千人断道破桥。(叱罗)协遣仪同、仇卖等行前击之。贼开路,(叱罗)协乃领所部渐进。又有氐贼一千人邀(叱罗)协,(叱罗)协乃将兵四百人守硖道,与贼短兵接战,贼乃退。辟邪弃城走,(叱罗)协追斩之,群氐皆伏。”
【附】:姚思廉:《梁书·武兴国传》
武兴国
姚思廉
武兴国,本仇池。杨难当自立为秦王,宋文帝遣裴方明讨之,难当奔魏。其兄子文德又聚众茄卢,宋因授以爵位,魏又攻之,文德奔汉中。从弟僧嗣又自立,复戍茄卢。卒,文德弟文度立,以弟文洪为白水太守,屯武兴,宋世以为武都王。武兴之国,自于此矣。难当族弟广香又攻杀文度,自立为阴平王、茄卢镇主。卒,子炅立;炅死,子崇祖立;崇祖死,子孟孙立。齐永明中,魏氏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据泥功山归款,齐世以灵珍为北梁州刺史、仇池公。文洪死,以族人集始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天监初,以集始为使持节、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灵珍为冠军将军,孟孙为假节、督沙州刺史、阴平王。集始死,子绍先袭爵位。二年,以灵珍为持节、督陇右诸军事、左将军、北梁州刺史、仇池王。十年,孟孙死,诏赠安沙将军、北雍州刺史。子定袭封爵。绍先死,子智慧立。大同元年,克复汉中,智慧遣使上表,求率四千户归国,诏许焉,即以为东益州。
其国东连秦岭,西接宕昌,去宕昌八百里,南去汉中四百里,北去岐州三百里,东去长安九百里。本有十万户,世世分减。其大姓有符氏、姜氏。言语与中国同。著乌皁突骑帽、长身小袖袍、小口袴、皮靴。地植九谷。婚姻备六礼。知书疏。种桑麻。出、绢、精布、漆、蜡、椒等。山出铜铁。(《梁书·列传·第四十八·西北诸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