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15056000000057

第57章 邮政交通(1)

邮政邮件

六位邮政编码

1974年,我国开始研制自己的邮政编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拟定出“全国邮政编码试行方案”,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六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电局和投递局(区)四级。六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代表邮区,前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中国邮政”铭记

邮票铭记是邮票发行国家(地区)的名称(我国邮票铭记加上“邮政”字样)。邮政属国家主权范畴,因此邮票铭记是国家主权的文字表现形式之一,故在邮票诸要素中,铭记最重要、最严肃。为贯彻万国邮联规定,适应我国与世界各国日益扩大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并得到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决定自1992年起,对我国邮票票面文字、志号等作如下调整:一,将原邮票上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简化为“中国邮政”,并增加英文国名“CHINA”;二,将原邮票土的纪、特志号改为以年度为单位编顺序号;三、邮政企业印制、发行的明信片,其“中国人民邮政”字样也作相应简化。

中国邮政绿色标志

世界各国邮班的专用颜色,是按照本国的传统和习惯而定的。据《汉书·丙吉传》和《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汉朝时驿卒戴红头巾,穿红袖衣服,信袋为红、白两色相间。可见在古代我国的邮政标志却以红色为主。目的是为了让沿途行人看到邮卒飞马而来,好赶快让路。1905年,任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提出:邮政事务,均应采用黄绿两色为邮政专用颜色,以绿色为主要基色。这一规定,从清末一直沿用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在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上决定,人民邮政一律采用绿色为专用色。因为绿色象征和平、青春和繁荣。

军邮的由来

我国最早的军事邮票是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1953年,我国邮政部门曾印制一套有“军人贴用”字样的军事邮票,主图为“八一”军徽,分黄、蓝、紫三种,但未正式发行。其中蓝色的军邮邮票,俗称“蓝军邮”,收藏价值很高。

书信的由来

在文字没有出现以前,古人用的是结绳、刻符等方式传递信息可以说是最早的“书信”。考古发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就刻有符号。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手书、家书、手札、尺牍(将书信写在1尺长的木牍上,故称)等,由于这几种方式多半用生绢书写,所以称为“素书”。魏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中写道:长城卒与妻子通信,便有“作书与内舍”、“报书与边地”等字句,“作书”就是写信,“报书”就是回信。至明清时代,将“书”改为“信”。今天的信,在古代称为书。

信鸽的由来

信鸽源于我国,历史悠久,在2500年前就有驯养记录,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清乾隆年间,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次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200千米。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信封的由来

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文书和书信大都是刻写在木板和竹简上,为了保护书信完整无损,就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夹在文书简牍的外面。木板上还刻有三道线槽,用绳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黏土并加盖印章,以防私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

魏晋以后至南北朝时期,书信材料逐渐由木质演化为纸质。信封改为由两片厚蓝纸制成,但两边还画有鲤鱼图。所以,中国古代又把信封称为“双鲤”、“鳞鸿”。

贺年片的由来

中国最古老的名片叫“谒”,起源于先秦。后来,出现一种比谒小得多的名片,即为刺。刺在汉魏都是削竹木制成的。唐代始用红笺制成名纸,即名片。《燕京岁时记》中对春节拜年有“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的记述。刺,即名刺。投刺,即送张名片,代替登门拜年。贺年片便由此而来。古代都是主人自己亲笔书写贺年片,一张贺年片,往往就是一帖漂亮的书法杰作。民国以后,开始有了印制的贺年片,内容格式也一改昔时,只书“恭贺新禧”等字,这小小的纸片,反映出礼俗的革新。

信封上的“缄”字

今天信封上的“缄”字,是沿袭了古人的用法。“缄”,原意捆箱子的绳子。现在形容人不发言叫“缄口”、“缄密”,都由此而来。“缄”又引申为“封”,指的是把公文或书信封盖上,以保密内容。缄由“捆”引申为“封”,这和古代公文书信有关。东汉以前没有纸张,公文书信多写在木板或竹简上,叫“札”,并用绳子捆上,绳的打结处再加上一块泥,然后在泥上盖印章,以防被拆,这叫封“泥”。用绳子捆叫“缄”。用泥盖印叫“封”,解开绳子叫“开缄”。其目的都是为了保守“札”中的秘密。

最早的小本票

1917年,中华邮政发行了北京一版帆船邮票小册,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本票。新中国的首本小本票《童话咕咚》发行于1980年9月20日,随后几乎每年总要发行1至2个品种,其反应的内容也渐渐地向动物、中国生肖文化方向发展。

第一套附捐邮票

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发行于1920年12月1日。1919年黄河决口,沿岸泛滥成灾,为了赈济灾民,中华民国邮票发行了我国邮票史上的第一套慈善邮票——附收赈捐邮票。

第一套纪念邮票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知名人物以及其他值得庆祝,纪念或广为宣传的事物而发行的邮票。新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的纪念邮票有一个很容易辨认的标志——志号。纪念邮票一般在左下角都印有一个“纪”字。1974年以后,改用汉语拼音字母“J”作为纪念邮票的志号。

邮票的别称

我国早期的邮票多以“龙”为图案花纹,称为“龙头”;1879年,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收买信封老人头”的广告,“老人头”指的就是邮票;当时,我国邮票的票面大都印的是人的肖像。邮票的诞生地是英国,邮票又称为“女王头”;1880年,一篇题为《各国信馆之印图》的文章,称邮票“信印”或“国印”。还有的则直接称呼邮票为“邮资”、“邮券”或“邮钞”;1912年,我国发行的几枚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二字;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季米特洛夫曾称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是邮票最有意义的别名。

交通广角

独轮车

独轮车俗称“手推车”。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过去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小者车盘平;大者高于车盘,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在两车把之间,挂“车绊”,驾车时搭在肩上,两手持把,以助其力,独轮车一般为一人往前推,但也有大型的独轮车用以载物,前后各有双把,前拉后推,称作“二把手”。

古代路名

我国的道路发展历史悠久,公元前1208年周朝初期,建立了第一个大道路网。在古代道路建筑是便利交通、发展贸易、调动军队所必不可缺少的。因为史前先民作战与生活的需要,“道路”出现了,名称也由此而定。尧帝时,路名“康衢”。西周时,路按等级分别命名,“路”容乘车三轨,“道”容二轨,“涂”容一轨,“畛”走牛车,“径”为仅走马的田间小路。“秦治驰道”为我国交通史上空前大的工程,当时是专供帝王行驶马车驰道。又广筑非官道。秦汉以后历代,路名“驰道”或“驿道”,元称“大道”。清称“官路”和“大路”。1913年后,各省建现代公路,叫做“汽车路”,以后就统一称“公路”了。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开凿于隋朝隋炀帝时期。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74千米,京杭运河的开通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