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80后新爸妈育儿经(0-7岁)
15064300000042

第42章 锻炼独立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4)

孩子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必须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同时给予必要的外在强化,才能帮孩子真正地建立起分享意识。一般来说,分享意识的培养,是在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之后才能发展的,在孩子又寸自己有了一个认识,同时也开始思考别人是怎么想的之后,可以教给孩子关于“分享”的概念。在孩子与别人的交往中,让他慢慢体会着与别人分享带来的快乐。

在孩子出现自发性分享行为时,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给孩子讲清楚分享的意义,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孔融自己不吃最大的,从而让孩子了解到分享的内涵,并与实际行动联系起来。在孩子真正做到时,要给予孩子语言的肯定,以及积极的鼓励。让孩子知道分享不是强人所难,分享是与人共享快乐,使孩子逐渐地将分享转化为内在的、自发的行为。具体教育方案老爸老妈说,感恩是人性善之反映。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爸爸妈妈平时要让孩子认识到,在家庭里你对他的爱,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互动的。让孩子明白,他不仅要接受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从而让孩子真正理解感恩,懂得自己应该感恩。

作为爸爸妈妈,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思想情感的塑造者,你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培养孩子拥有感恩的心,你可以从以下做起:

1.经历生活来之不易

作为一个人,应该适应环境,不代表只生活顺境,逆境总会不断出现的,而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逆境对孩子学会感恩更加有利些。因此,平时爸爸妈妈不能什么都帮孩子做到.不要让孩子什么都不管。除了让孩子学习外,家里的什么事都要他管,什么也都要他关心。从而让孩子自己体会得到和失去,学会承受错误,明白爸爸妈妈给自己创造生活的不易。

2.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老爸老妈说,家务就是义务,因此,不要在孩子做一些家务后,就给他支付报酬和奖励。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指导他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也可以带孩子参与社区的义务劳动,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成人的辛劳,从而更加珍惜生活的幸福。

3.感受缺失与满足

平时,让孩子感受一下缺失和满足也是不错的。比如说孩子最喜欢的东西丢了,就在他伤心的时候,邻居家的小朋友又把他喜欢的东西送回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体会到缺失的痛苦和满足的欣喜,这时孩子便会对邻居家的小朋友心存感激,于是便迈出了具有感恩能力的第一步。这样。当孩子知道满足是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你要及时地告诉他,因为有小朋友的帮助,他才能重新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一定要感激人家。

4.生活中处处实践“分享”

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平时,爸爸妈妈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杜绝对孩子的溺爱。比如,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平时,要和大人一起打扫家里,要照顾爷爷奶奶……

5.爸爸妈妈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爸爸妈妈既要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平时,自己要孝顺父母和长辈,关心家里每个人的需求。而不要把孝敬老人变成了孝敬孩子。要知道,感恩的心是一种美好的心理能力,它不仅让孩子懂得回报,也让孩子在感激他人的时候获得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6.让孩子学会感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万物的感激之情,能让孩子的生活更加积极、更加美好。因此,当孩子有了认识恩惠来源的能力,爸爸妈妈就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回报。比如,小的说知恩图报,大的如抱有感恩之心,对待万事万物。让孩子具有感恩之心,对孩子一生来说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此外.培养孩子学会分享,也很重要。如果你家孩子有“独享”习惯,那么,一定要抓紧改变他,使孩子从“独享”养成“分享”的习惯,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

如多给孩子与小朋友共同活动的机会,分享一些共同活动的快乐。我们住的地方周围孩子比较多,特别是夏天,孩子就聚集在门前的空地上玩,玩着玩着儿子就会领几个小朋友到家里玩,他们一起玩玩具,有的小朋友没有分到玩具玩.儿子会四处再找一个玩具给小朋友玩。我买了水果、点心时,会特意让儿子给我们分,如果他先分给爷爷、奶奶,我会及时的表扬他,这样儿子不仅学会了怎样分配,而且懂得了尊敬老人。

2.不要溺爱

出于对孩子的爱,爸爸妈妈们总是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有时孩子想与父母分享.父母却总说:“我们不爱吃,你自己吃吧。”这样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使他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可见,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爸爸妈妈的溺爱所造成的。正确的做法是,在给孩子好吃的东西时,即使你再不合得也要咬上一口,并且说:“好吃的东西知道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从而养成孩子分享的习惯。

3.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因此,心里往往会舍不得。对此,爸爸妈妈不但要理解孩子这难以割舍的“痛苦”,还要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失去,分享是一种互利。比如,他的玩具给小伙伴玩,小伙伴们的玩具也会给他玩。

4.用激励来强化分享行为

孩子总喜欢被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爸爸妈妈就应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一些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从中获得愉快与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孩子自身的意识。

5.不要矫枉过正

孩子如果因为太喜欢某种东西而不想与别人分享,不愿让别人去碰触它,就不要勉强。如果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而采取强硬的政策.则会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强硬勉强他什么东西都与人分享,更不要因为孩子拒绝分享而惩罚他。一味威逼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使他更不愿与人分享。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掌握分寸,还要尊重孩子的那一点点私心。

老爸老妈的智慧告诫

如果一个成功的人不思回报,那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悲哀。因此,感恩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大大有益的。而培养孩子的感恩心,要从身边的人学起,老师、父母等都要以身作则,对上一代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

新爸妈的误区和困惑:我们也知道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很重要,可是,我们跟他说了好多次,孩子好像没听见似的,依然我行我素,对什么都是满不在乎,丝毫没有感激之情。

老爸老妈的智慧告诫: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首先要让孩子体验一下辛苦的滋味。我们常常发现,现在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全世界都欠他。这个心理就是因为从小习惯了接受,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也就不懂得什么是感恩。所以,应该让孩子吃一点苦头.了解一下他人的辛苦,理解他人为自己的付出。

此外,培养孩子感恩,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出应有的榜样,让孩子感到助人为乐的快乐。比如,坐公交车的时候,主动为老人、孕妇和小孩让座;吃饭的时候,主动请长辈先吃,等等。从而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感恩世界、助人为乐的种子。一个孩子有没有感恩之心,通常受几个因素的影响:

◆受家庭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如果做父母的平时不关心和感激自己的长辈,那么,孩子就会模仿父母,也不知道感激你。

◆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当别人对自己付出和关爱,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却意识不到自己也应该为别人付出,这样又怎么可能产生感恩之心呢?

◆缺乏亲身体验:孩子平时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却体验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等情感,认为那就是父母的义务,那么,孩子到老也不会产生感恩之心的。

◆感恩时没有受到鼓励: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向爸爸妈妈表示“您辛苦了”,这时父母却说“我不辛苦,只要你把书读好就行了”等之类的话,那么,就会把孩子自发的感恩之心给扼杀掉。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感恩世界、助人为乐的种子。一个孩子有没有感恩之心,通常受几个因素的影响:

◆受家庭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如果做父母的平时不关心和感激自己的长辈,那么,孩子就会模仿父母,也不知道感激你。

◆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当别人对自己付出和关爱,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却意识不到自己也应该为别人付出,这样又怎么可能产生感恩之心呢?

◆缺乏亲身体验:孩子平时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却体验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等情感,认为那就是父母的义务,那么,孩子到老也不会产生感恩之心的。

◆感恩时没有受到鼓励: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向爸爸妈妈表示“您辛苦了”,这时父母却说“我不辛苦,只要你把书读好就行了”等之类的话,那么,就会把孩子自发的感恩之心给扼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