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社交兵法
15066300000013

第13章 兵法二走进社交的大课堂(6)

在生活中,相互之间开开玩笑,做个滑稽动作,逗人一笑,可以给生活增添开心的笑声和情趣。这种玩笑是生活的浪花,深受人们的欢迎。

但是,也有些玩笑却是不当的。那就是有的人喜欢拿别人的隐私、过失、缺陷等为笑料,当众揭丑换取笑声、寻开心。如此拿人取乐开玩笑,实属下乘之作。它虽然也能引出笑声,但同时也给人带来苦恼和怨恨,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交往。所以,这种玩笑当在禁忌之列。

1.不要拿别人的过失取乐

比如,一位“活宝”见某甲走来,立即找到了新话题,逗笑道:“我说你也真是的,晚上黑灯瞎火的你乱闯什么?那女厕也是你进的吗?都看到什么了?”原来某甲因天黑误入女厕,本来已难堪,生怕此事扩散,不料被他拿来当成笑料当众抖落出来,霎时满脸羞红,十分狼狈,不知所措。在场的人无不捧腹大笑。他心里好不是滋味,直骂活宝缺德。其实,寻开心者并无恶意,不过为了找乐,把人家的过失当笑料,使人丢面子,谁能受得了呢?

2.不要拿别人的缺陷取乐

一伙青年男女在一起侃大山,有位青年心血来潮要制造一个笑话,逗大家乐一乐。他指着一个胖姑娘说:“你怎么越长越‘苗条’了,可惜中国没有相扑运动,不然,你准是一号种子选手!”他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这位姑娘正为自己不断发胖而苦恼,当众挠她的“秃”,岂能忍受?她翻脸道:“我胖怎么了,没吃你没喝你,你操哪门心!你也不照镜子瞧瞧自己,瘦得像根炉柴棒!”这时,笑声没有了,寻开心者引火烧身,自食其果。可见,拿人的缺陷取乐是很不明智的,容易使人反感,引起矛盾。

3.不要拿别人的隐私

取乐有一位学生有遗尿症,久治不愈,十分苦恼。有一次一位寻开心者当着众人的面冒出一句:“你们说这小子累不累,天天晚上绘地图,天天早上还得晒褥子,图个啥吧,你就不能憋着点?”大家起哄地大笑起来。这个学生听了,脸色一下变得煞白,撒腿跑走。他把别人的隐私捅出去,使这个学生羞愧难当,当天就没有回来,害得大家找了半夜,才在湖边找到他,原来他差点想不开投水自杀。

总之,拿别人的短处取乐是一种低级庸俗有害无益的开玩笑方式。这种方式引来的笑声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很容易闹出事端来。因此,拿人取乐者当自觉警醒。

◎记住对方的名字

如果留意的话不难发现,在交际活动中,绝大多数人是十分看重自己名字的,他们往往把名字与友谊联系在一起。比如,多年不见的同学、同乡相会时,如果对方仍记着你的尊姓大名,你心里必定非常高兴,彼此间的友谊感情也会因此而亲近几分。相反,如果对方把你的名字忘得一干二净,或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形,你心里势必感到没劲,在心理上就可能与之拉开距离。

姓名本来只是一个语言符号,人们所以看重它,是因为它包含有特殊的意义。姓名与本人的尊严、地位、荣誉、心理,及其彼此间的感情友谊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名字就是你,你就是那个名字。这一点在交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人们的名字被遗忘、被搞混,不管有意无意都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轻者叫人家心理上反感,拉开彼此距离,重者会影响彼此感情,损害人际关系。

因此,为了友谊,为了交际成功,我们应记住他人的姓名职务,见面时能道出其名其职。这样做,一方面出于礼节礼貌,表示尊重;另一方面又是珍视友谊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记姓名是一种廉价然而有效的感情投资。记住他人的姓名就等于把一份友谊深藏在心里,记忆时间越久,情谊就越深,如同一瓶陈年好酒,越放就越醇。在交际中记住对方的姓名,对方必定从中体验到你的深情厚谊,感受到他在你心目中的位置,进而增加亲切感、认同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在这方面,周恩来同志有卓越的表现,凡是同他打过交道的人,不管是领导人还是普通群众,他都能叫得出名字。当他把几十年以前见过面的人认出来,直呼其名的时候,对方的心里热乎乎的,一种崇敬感油然而生。

1.要用心记他人的名字

有的人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见一次就可以记住。这自然是最好。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用心记名字就成了必要。我们应善于交际,看重友谊。一般情况下,珍视友谊的人在记名字上就会表现出特别强的注意力。据考察,在一般记忆力基础上,注意力越集中,重视程度越高,就会记得越牢。甚至记忆力较差的人由于重视友谊,对于同他打过交道的人的姓名会特别用心去记,同样能记得十分清晰,多年不忘。

2.经常翻翻他人的名片

对于记忆力不太好的人来说,不但要用心去记而且还应动动笔。这里用得着一句名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老朋友还是新朋友,在打过交道之后都应把姓名记在小本上,或者保存好对方的名片。有时间就要翻一翻,借此回忆往事,加深印象,这样就可以获得名字与友谊长久记忆的效果。

3.忘了名字要想法补救

如果在路上遇到朋友,突然忘了人家的名字,那就应想办法搞清楚,记在心里。有一次,在街上有个干部与一位多年不见的战友见面了,一时竟想不起他的姓名。分手时,这个干部主动拿出纸来把自己的名字、电话、通信地址写下来,然后把笔交给他,说:“来,让我们相互留下自己的名片,今后多多联系。”对方也记下了他的名字、住址、电话。此后,对方名字就镌刻在他的头脑中,再不曾忘记◎适当时刻保持沉默

正常的交流总是有来有往、有问有答的,如果一方只是一味地说,另一方只是一味地听,或者一方对另一方的话不置可否,沉默不语,这说明交流发生了障碍。当然是我们不愿见到的情况。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虽然知道沉默对应酬不利,但为了避免更大的不利,沉默倒被当做一个法宝来利用,这就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一个保险推销员上门推销,开门的是一位老者,他见了推销员就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推销员素质不高了,影响居民休息了,一问三不知了,一口气讲了推销员一大堆不是。这时推销员说什么?承认?显然违心,因为老人的看法是片面的;反驳?两人非吵起来不可。推销员是来推销保险的,不是跟人吵架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让他把肚子里的话都掏出来,接下来视情况而定,可以对住户的批评表示感谢(注意,感谢的是他热心地提意见,这不等于完全接受他的批评),然后礼貌地告辞;更可以待老者消了气,耐心地跟他谈谈,说不定还能做成一笔买卖呢!

说沉默是个法宝,是因为沉默可以包括丰富的内涵,可以是肯定(不反驳不就是肯定吗),可以是否定(不表示赞同不就是否定吗),也可以是不表态(不肯定也不否定),甚至可以让对方捉摸不透,唯一不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发生正面冲突。要知道,发生冲突是应酬不折不扣的失败。

◎忘却也是一种交际术

看了这个题目人们或许会问:难道忘却也有什么价值可言吗?

是的。不信,请看下面的事例:有两位青年朋友为件小事发生争吵,一时冲动,口出恶语,双方闹得不欢而散。看样子他们的关系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弥合了。谁知第二天两个一见面,甲某“嗖”地扔给乙某一支烟,微笑道:“昨晚的电视赛看了吧?真带劲!”瞧他那神情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冲突样,似乎把昨天的不愉快全忘了。乙某一愣,立即做出反应和道:“看了,不错不错。”就这样一问一答,既没用旁人说和,也没有相互道歉,两个人又和好如初了。

你看,甲某所持的“忘却”态度不是引出了积极的效果吗?

这里所说的“忘却”,并非本来意义上的遗忘,而是指为消除矛盾,恢复交往,所采取的一种貌似忘却实则回避矛盾的主动交往的策略方式。心理学家考尔曼说:“要达成相互理解往往需要几十年,而达成相互谅解则往往只需要一秒钟,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见,“忘却”方式正是一种达成谅解的“小小的细节”。我们知道,人们一旦发生矛盾,碍于面子很难屈尊就主动认错言和的。在这种情况下,若有一方采取忘却方式与对方搭腔,这样既能满足对方自尊心理的需要,又能委婉地表达自己解决矛盾、捐弃前嫌的愿望和信息,对方必然会积极回应。如此这般,两个人心照不宣,互相积极反馈,良性互动的局面形成了。

有效地“忘却”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要有豁达的胸怀和主动言和的愿望

事实上,不愉快的事情一旦发生,在短时间内统统忘掉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友谊,我们必须摆脱感情的羁绊,以开通豁达的忍让态度,真心诚意地做出向前看的高姿态。要有勇气在感情上自己超越自己,在思想上自己开导自己,不为“小肚鸡肠”所累。只有这样才能为“忘却”创造必要的心理前提。

2.要选准表现“忘却”的时机

冲突之后应间隔一定时间,以使双方都冷静一下,想想各自的问题,但是这段时间不宜拖得太长,最好在事后第一次见面就以忘却方式搭话。如果拖得久了,时过境迁,隔阂就会加深。

3.要出语恰当,能诱使对方积极反馈

表现忘却要注意话语选择。第一句话应避开原来的矛盾点,选择对方也愿意回答的话题,如谈谈天气、说说广播节目,或单位的新鲜事之类。总之,应是对方也愿意谈论的话题,诱使其非应答不可,从而达到和解的目的。这样,良性互动的友谊列车就会重新开动起来了。

◎不计前嫌好做人

面对前嫌,无非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耿耿于怀,势不两立;二是捐弃前嫌,重归于好。显然,后者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人们一旦结怨,彼此之间伤了感情,心灵上必然留下伤疤,要想做到不计前嫌,必须善于自己说服自己,才能奏效。为此,必须做到:

1.让追求愉快生活的意愿推动自己

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生活中充满愉快,谁也不想与别人发生矛盾,造成隔阂,引起不快。这种心理倾向对于消除积怨有积极意义。当彼此已经结下怨恨,在冷静下来之后,不妨多想一想如此对立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痛苦,多想一想“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的道理,权衡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再想一想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美好情景,这样就会为了追求生活的愉快而淡化矛盾,生出和解的意愿和动机,主动与对方握手言和。

2.让完善人格形象的目标召唤自己

完善人格形象是一切正直的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当意识到记仇怨恨是小人之举,宽容大度是高尚人格时,人们必然会在这一目标感召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些人所以不能捐弃前嫌,往往与个人面子自尊有关,他们感到自己受了伤害,这口气出不来,难以和解,尤其是受伤害较重的一方更是如此。对于当事人来说,应加强思想修养,反思一下自己所追求的人格目标,那时狭隘意识就会让位给宽容大度。更何况有些不愉快事情已经过去多年,时过境迁,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就不必总是把往事记在心里。如果采取高姿态,主动化解矛盾,就能优化自我形象,甚至能有效地感化对方,引起对方心灵的震憾和良心发现,从而带来积极的人际关系成果,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3.让公正客观的理智约束自己

人们对往事耿耿于怀,还与看问题的角度有关。有些人遇事时头脑发热,主观偏激,出言不逊,把矛头指向对方;事过之后依然怨愤难平,总感到对方对不住自己,心理不平衡,自然难以走到一起。如果他们头脑冷静一些,变一变看问题的角度,多从当时发生问题的客观条件、对方的处境去考虑,自己的看法就会变得客观一些,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原谅对方的过失,产生和解的愿望,彻底捐弃前嫌。

◎让别人笑起来

在交际活动中,人们表露微笑大体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自发性微笑。通常是那些性格开朗,或有修养的人自然流露出来的微笑。另一种则是受到某种良性言行的刺激所做的回报性微笑,它表明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处于接纳和心理相容的状态。这种微笑是回报式,是被他人开发出来的。

在交际中,当一个严肃的人对你露出微笑的时候,那么距成功的目标就不远了。因此,学会开发交际对象的微笑也是赢得交际的武器,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尤其如此。

开发他人的微笑,不仅需要有真诚动机,有较高的修养,有某种实力,而且还要开动脑筋,采取得体言行方式,造成思想感情共鸣,进而引出微笑。

1.用微笑换来对方的微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表情态度有一定感染性。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表情对人,对方也会以相同的表情回应。有一位部门领导的脸上从来没有笑容,总是绷着脸,部下与他在一起时感到很紧张,面孔也同样木然而严肃,所以大家对他敬而远之,躲着走。而另一位领导对人很随和。脸上挂着微笑,以协商的口吻说话,部下见了他,自然脸上也挂着微笑和敬意。这种在表情上的对应关系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赢得他人的微笑,你必须首先微笑。当你对人热情友好,面带善意微笑时,就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愿意和你交往。这无疑是射向他人心底的一束阳光,对方肯定会感到愉快和舒畅,进而以相同的表情给以回应。有一位旅店业的专家说,通常三次以上的微笑就可以感化一个人,对方也会微笑起来。这正是微笑所产生的魅力。

2.用幽默开发换来的微笑充满善意的幽默语言是智慧的火花,人们不但喜欢听到,而且让人思索、领悟哲理,进而以会心的微笑相回应。有天,一个干部抱着孩子去买鞋,售货员大概太累了,靠在柜台边上,木然看着他。他微笑着打招呼说:“小姐,我的小孩子三岁半,拿双凉鞋我看看。”此言一出,有趣押韵,与众不同,立即把售货员逗乐了,周围的顾客也笑了。售货员连续拿下几双鞋子叫他选择,还微笑给他出主意。在友好气氛中双方成交,售货员破例给了他优惠价。他又来了一句:“你高兴,我满意,下次还来做生意!”又把小姐逗乐了,说:“欢迎您再来。”

幽默玩笑语言就是这样具有很强的促笑功能,是开发对方微笑的有效武器。如果你善于幽默或开玩笑,不妨在交际中运用一下,那时你就可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在笑声中成为交际的赢家。

3.以助人行为开发对方的微笑

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如果你主动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得到对方的好感,不管被助者处于什么样心境都会报以感激的微笑,并打开心灵的大门,彼此关系拉近许多。在火车上,你主动为人让了座位,对方定会报以微笑,拉呱起来,说不定能交上朋友。某男士到一家公司办事,求见经理,可是没有预约,秘书小姐不肯通报。当他见小姐操作电脑遇到难题时,便上前告诉她一条命令叫她试一试,小姐照着去做,果然成功了。秘书小姐感激地对他笑笑,说:“多谢了,我马上给你通报。”他如愿以偿。

◎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