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社交兵法
15066300000017

第17章 兵法二走进社交的大课堂(10)

有人说,咱们都是普通老百姓,既没当官,手里又没什么权,有什么可高傲的呢?话可不能这么说,大家都一模一样的时候,也许他高傲不起来,但只要发生了一点变化,这变化又可作为高傲“资本”时,高傲便油然而生了。单位里几个小伙子本来关系很好,甚至吃喝不分,单位买了一辆小面包车,让其中一个小伙子考了驾驶证,当兼职司机,小伙子便忘乎所以。领导用车,他从没有二话,开车便走;一般人员即便是公事用车,他也磨磨蹭蹭的,一派施舍的架势,结果大家都与他疏远了。可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虽然并不是从心眼里有意那样做,但也同样存在着警惕高傲的问题。

我们说,平等待人,不自恃高人一头,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难做到的。但不高傲正像不自卑一样,若想无论任何场合、任何对象或自身发生任何变化,都能一贯地做到,确也不易,因为这是个修养问题。如不提高警惕,高傲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流露出来,到那时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想一想这两种场合:自己的自行车坏了,请一位精通修理技术的同事帮忙给修一修;一位同事遇到点难事,来张口借钱——自己在态度上能一样吗?假如在后者情况下也能如前者一样,那就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了。可惜,我们常常做不到,虽然我们不是有意地居高临下。

◎谨防交际“心理错位”

有位军人去买东西,因人多,他等得心急,就喊售货员。售货员不高兴地说:“喊什么,没看到我正忙着吗?”这位军人更加恼火,反击道:“你不就看着当兵的穷吗?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个大款,你就不会是这个态度了。”售货员原本没有瞧不起军人的意思,对他的说法不免感到有些委屈,接下去自然是争吵一通,不欢而散。

你看,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硬被人们拉到了一起,结果引来不该发生的矛盾。从心理学角度看,导致人们无端挑起矛盾与心理错位有关。所谓心理错位,就是指人们受不正确思想或思维定势的影响,以偏见为基点展开心理活动,进行消极推理,误导自己言行的一种不良心理现象。人们一旦心理错位就好像看哈哈镜一样,可能把一切问题都看走了样,变了形,歪曲地理解和反映客观现实,必然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在交际中,我们必须摒弃这种不良心理状态。

1.让正确的思想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定位

心理错位往往与人们对己、对人、对社会的看法存在片面性有关。在潜意识中,如果看人看事的“准星”偏了,那么射出去的“子弹”就会偏离方向,误伤他人。所以,要使自己的心理正确定位,必须把自己的思想认识搞正确。比如那位军人,如果他能正确认识军人的地位、价值,正确对待军位收入的反差,认识军人的价值和光荣在于奉献,他就会理智地对待冷遇,而不会把一切冷遇都归结为“因收入低而看不起军人”了。可见,只要思想认识端正了,心理活动也就有了正确的基点;人们潜意识中的正确心理因素越多,心理活动的偏差就会越小。

2.注意调整自尊心的向度

心理错位现象多发生在自尊心过强的人身上。这些人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外界对自身的评价,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感到不公平,心里有很多牢骚。所以,当他们遇到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时,就会奋力反击,以维护自己扭曲了的自尊。对于这些人来说,需要调节一下自尊心的向度,以增强自我评价的意识,增强自信心。也就是说,遇事不能只看他人如何看待、评价自己,重要的是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做到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起码要尊重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即使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了失误,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动摇自己的信念。这样,就能使自己变得大度和坦然,就能有效地防止心理错位。

3.走出消极联想的怪圈

心理错位还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当有关。有些人遇事容易在思维定势支配下,进行消极的联想和推理,甚至推己及人,以偏盖全,武断地把不正确的思想强加于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有这种思想,以为别人也有这种思想,结果把问题看偏了,得出了不符合实际的结论。所以,这些人应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在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时,更要做到“打破盆说盆,打破罐说罐”,不要受主观感情色彩的左右而进行消极联想,不要把本来没有关系的事物盲目地进行联系和推测。相反,不妨多把人家的动机往好处想一想,善解人意,这样就可以避免乱发脾气,误伤好人了。

◎能忍者是强者

与人交往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被羞辱,或被误解,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挑战。面临这种状况不外两种处置方法:一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二是以退为进,强忍自安。实践证明,有时候,能忍者恰恰是强者。

这里所说的“忍”,是指为了大局、为了长远利益而把他人强加给自己的痛苦、怨愤强咽下去,不予反击,求得宁人息事的一种处事方法。有句俗话说:“百忍成金”,它从某种意义上道出了“忍”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忍”有助于缓解矛盾冲突。在同事、亲友之间发生矛盾时,只要有一方采取“忍”的姿态,主动放弃对抗,就会使矛盾失去继续激化的动力,从而使矛盾趋于缓解。其次,“忍”能导致问题的“冷处理”。在矛盾状态下,双方头脑发热,不够理智,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一方的“忍”就会使双方脱离接触,获得冷静理智处理矛盾的机会。最后,从长远来看,“忍”还有助于成就大事。事有大局与局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分。当眼前冲突有碍大局和长远利益时,“忍”的态度就成为顾大局的最佳选择。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大器者往往能权衡利弊,决不会因小而失大。人缘的好坏,差别往往就在忍与不忍之间。那么,在交际中如何才能做到“忍”呢?

1.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能“忍”首先是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能“忍”的人通常是为人豁达、待人宽厚、品德高尚、有远大理想的人。他们不会过多计较私利、个人面子,遇事能更多地着眼大局,着眼团结。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对小事小非能忍让,表现出大度胸怀,宽容态度和坚韧品格。

2.要做驾驭自己情绪的主人

“忍”是对自我感情的约束、抑制,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忍”者需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尤其是要善于制怒。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忍”的过程即是意志力发挥作用的过程。能不能“忍”,关键看自己意志力的强弱。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愤怒爆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潜伏期。表现为不良情绪的滋生,但未失去理智,意志还有作用,人们能强装笑颜。二是爆发期。这时理智已不能驾驭感情,意志也已失效,人们的情绪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三是休克期。愤怒发泄后出现的安静和疲劳阶段。从这个情绪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忍”要选择好时机,即要在第一阶段潜伏期就要抑制自己,才能有效地避免自己进入情绪爆发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控制不住,那就无所谓忍了。

当然,在交际中强调“忍”,并不是一味无原则地退让和容忍。如果你遇到有违原则的问题时,就不应“忍”,而应坚决斗争。但是即使如此,也仍应讲究斗争的艺术,才能使交际获得成功。◎性格可以改善

首先,一般人们所说的“坏性格”,是什么样的性格呢?大体上说,性格好坏的标准是“是否给周围的人带来麻烦”。

确实,在一个团体里,如果有极端任性的人,极端性急的人,优柔寡断、磨磨叽叽的人,那么这个团体就麻烦了。从理论上说,如有可能,改变这种人的性格就是人之常情。如果你真具有这样的性格,确实应该改一改。只要自己认识到“我的这些地方不好”,那么,改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因为真正困难的是,本人没有意识到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最好是减少那些讨厌意识。

比如:讨厌人多呀,喜欢独处呀,办事慌里慌张呀,接近异性就紧张呀等等的讨厌意识,这些最好改变它。

任何人都有自己不喜欢的一面,如果总是回避这些,你的自卑感会越来越大,应该拿出勇气来,越是自己讨厌的事,越要自己干。只要自己习惯了就好了,到那时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事那时怎么就那么让人讨厌呢?”

如果你所讨厌的性格,并不是上述的两种之一,就没有必要硬行改变。不要忘记任何性格都具有自己的魅力。

“想改变自己,但总也改变不了。”在不喜欢自己性格的人中,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

在这种时候,不改变自己,试着改变一下周围的环境也是一种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置身于从没有经历过的环境,比较容易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比如你是一个转校生,这样,了解你的过去的人一个也没有,一切都要靠自己去表达自己的意志。这样的话,假设你过去是消极的类型,而在这儿你采取了积极的态度,那么周围人就会认为这就是你的性格。而且坚持保持这种状态,自己就可能变成真正的积极的人。

不要光是想,只有行动起来,才对改变性格有效。假如你真讨厌你的性格,那就行动起来试试吧!

◎做个乐观大度的人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生活镜头:

与人吵了架,悲观者说:“唉,我又得罪了人,真没用。”乐观者则不同,他向前看,说:“又多了一次教训,以后我会做得更好些。”两者的思维方向迥然有异,导致相反的结果。

当生病卧床时,悲观者紧锁愁眉,忧心忡忡,说:“我真倒霉,这样发展下去可就完了。”乐观者却说:“上帝说我太累了,叫我休息休息,养精蓄锐好好干!”他的心情不坏,积极与医生配合,病情很快好转。

两个年轻推销员,各自跑了十家客户才推销出去一件产品。于是,悲观者说:“真是浪费时间,看来我不是干推销的料。”他放弃了。乐观者却说:“太棒了,我终于有了一个光辉的起点。”他乐观地干下去,最终获得成功。

这些事实说明,人们的不良心情往往与其思维方式、处事态度相联系。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有意识地驾驭和改变自己的思维状态,创造出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助于推动事业成功的乐观态度。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乐观大度也是可以创造的,我们应学会乐观。

1.热爱生活,遇事要向前看

首先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们一旦有了高尚的理想追求,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表现出超然的豁达,并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遇到不利因素,或身处逆境时,就能理解逆境的意义,把目光盯住未来,盯住目标,在远大理想和目标的感召下,超越眼前的挫折,化解和消除悲观情绪,使自己保持乐观的态度。

2.变换角度,从消极事物中发现积极因素

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的,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学会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问题,遇事要从几个方面分析研究,尽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因素来鼓舞自己,使自己保持乐观向上的昂扬情绪。当不慎遇到挫折失误时,不妨来个逆向思维,把挫折当成人生的财富,从挫折失利中学到有益的东西,吃一堑长一智,使自己变得更聪明起来,把失败当作成功的跳板。这样一来,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人们都可以看到希望,看到光明,感到生活的美好,充满生机和活力,就会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动力推动自己不断前进。

3.实事求是,确定和调整期望值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出现不如意的事情,常常与人们的期望值定得过高有关,期望值一旦落空,难免带来悲观情绪;因此,我们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应从实际出发,善于综合各种主客观因素,统筹考虑,确定一个恰当的经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的期望值,当目标实现时自己必然会拥有好心情,并以成功者的姿态去迎接下一次挑战。当事情出现波折,心情不快时,就要看看自己的期望值是否过高。一旦发现期望值脱离实际,就要及时进行调整,把它降低一些,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心理恢复平衡,在新的支点上建立自信,保持乐观。

4.重温往事,让成功为自己喝彩鼓劲

当你遇到挫折心情欠佳时,不妨多想想自己以往曾经有过的成功纪录,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由此建立自信,给自己鼓掌,改变不良心境,排除悲观情绪,以乐观态度投入新的战斗。

◎忍一步海阔天空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由于一时感情冲动而引发的使人追悔莫及的事端真是太多了。

比如,邻居一个小青年,从街上回来,垂头丧气,脸上多了几块发青的伤痕,一问才知道,在骑车上班的路上不小心和人撞了一下。本来没有多大问题,可两人都不冷静,出言不逊,以至恶语相加,相互撕打,最后在别人的劝阻下才算了事。待他赶到工厂已迟到半个小时,又被扣一个月奖金,他好不懊悔。大家不免劝他几句:“就为那么屁大一点儿的事,火气压一压不就过去了?愣把小事弄大了,年轻气盛啊!”他也后悔地说:“当时那股火就是管不住,直冲脑门子,要是谁能发明一种能控制情绪的药就好了!”

由此使人想起另外一件同样的事情:青年拳击手王亚为,有一天骑自行车上街,在路口等红灯时,后面冲上来一个骑车的小伙子撞到他的自行车上。小伙子不但不道歉,反而蛮不讲理,要王给他修车。王很是恼火,但是他极力控制情绪不使发作。这小伙子不自量力,口出狂言:“你是运动员吧?你就是拳击运动员我也不怕,咱们练练?”一听对方要打架,王连忙后退说:“别打别打,我不是运动员,我也不会打架。”他如此示弱忍让后,一场冲突避免了。事后,他说:“我知道,我这一拳打出去,对普通人会造成多大的伤害。我得时刻提醒自己要忍耐,示弱反而感到自己更强大。”王亚为如此处理问题,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修养!

仔细想来,这中间不就包含了一剂医治鲁莽的良药吗?那就是:在无谓的冲突面前,要善于忍让,示弱即强!也就是说遇事时不要逞强,不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机制,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情绪,避免过激行为,以示弱方式,追求人格的强大。为此,要做到:

1.要善于抑制自己的好胜心理

遇事要注意抑制自己的好胜心理,提高对外界刺激的心理承受力,要能经得住不良挑战的刺激。对于这些刺激,不要过分敏感,更不要一触即跳,不妨“迟钝”一些,不要被不良情绪所左右,这样就为忍让示弱创造了必要的心埋基础。

2.要善于抑制不良的心理惯性

一般说来,人们的心理活动轨迹带有一定的习惯性。比如,那些鲁莽的人,只要遇到一点刺激,心理活动马上把自己的情绪引向对抗、冲动、急躁乃至发火动怒的轨道上。这种心理惯性是自己长期放纵,用同一种心理模式处理矛盾,又没有人及时纠正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要想改掉这种心理惯性,就需要自己给自己一种强大的力,使心理活动冲出固有的轨道,用新的良性的心理模式取而代之。比如,用高尚的人格约束自己,以“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心理宽容对方,处理矛盾。这样就可以增加自己的忍耐性,自觉地退出战斗,用理智之缰把不良性绪的烈马牢牢地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