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社交兵法
15066300000009

第9章 兵法二走进社交的大课堂(2)

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讲话时只考虑内容是否感人,而不考虑内容与自己的身份是否相符,用一些自己的内容和语言充斥自己的演讲,希望产生轰动效应,结果难以如愿。比如,某部一个文化较低的连队优秀饲养员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他拿着由“秀才”写和稿子念,大量使用形容词和文言词,听众一听就不是他的东西,私下说:“这小子,老老实实一个人,怎么也学会卖弄字眼,哗众取宠了!”他的事迹反而让人生疑,有编造之嫌。再如,有位学者到基层做报告,为了表明自己贴近生活,体现民意,在报告中他用了一些土语,说一些粗俗话。大家说,“这个人怎么不像学者呢?这么粗!”很显然,大家是把他当成学者身份来听讲的,可他使用不当口气说话,反而让人感到不对味。

◎让语言充满阳刚之气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男性的口语表达多了些脂粉气,少了些刚性,比如他们说话或细声细气,哕嗦唠叨;或扭捏作态,动作太柔;或卿卿我我,喜欢和人“咬耳朵”;有时说话没有准头,颠三倒四,说了不算数等。这种缺少雄健气息的语言表达不但不利于人际之间的沟通,而且有损于男子汉的形象。尤其是作为男性领导者,如果缺少语言的雄健之美,人就少了刚性和威严,就可能影响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进而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因小而失大了。为此,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让思想性格强化阳刚之气

男性语言的雄健特色虽然与性别有关,但决不完全是男性性别自然赋予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它是与男性的性别意识、工作责任心、使命感及其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紧密相联的。一般情况下,许多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有时起着女性起不到的作用。比如,在各级领导岗位上男性占大多数,在战争、救灾等危险环境中,男性冲锋陷阵。所以,作为男性必须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地位,这样在特定场合才能有意识地在言行方面表现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气概和坚强的形象。也可以说男性树立起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是形成雄健语言的内在思想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敢负责的胆小怕事的男人,他的语言会表现出刚性来。

2.用雄厚知识助长阳刚之气

语言的雄健还与人们的学识、见闻有直接关系。一个人的知识面宽,理论修养好,他说话的理性色彩就浓,逻辑性就强,自然就会有力度。所以,尽量多一些见闻,多学一些理论知识和哲学原理,加强思想和理论修养,这样你的谈吐就会得到知识的支撑、逻辑力量的强化。

3.用表达技巧“包装”阳刚之气还应有意识地通过书刊和新闻媒体常常学习掌握成功男人口语表达的技巧和形式,在此基础上,加强口语交际实践,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自己语言表现的力度,形成自己的风格,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男性语言的雄健之美。

◎谈吐拙朴有深意

拙朴说法的特点是:外拙内秀,拙中藏巧。这种说法,词语质朴无华,于平淡之中,藏着说者的机智、心计和语言智慧,别有一番意味,能产生独特的表达效果。因此,在特定交际场合,它能显示出无法替代的交际实用价值。

1.拙朴说法具有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作用

有一位长者骑车走逆行道,正好与一位骑车青年相撞。青年十分恼火,张口就骂:“你怎么搞的,没长眼?怎么不走右边?”长者走错了路,自知理亏,但是被人骂,心里不免也长气。可是他没有发火、反击,他慢慢爬起来,拍着身上的土,说:“如果人人都往右边走,那左边不就空下了?”青年一听这话,噗哧一声乐了,说:“你这人,真有意思。”说罢,推着车子走了。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就这样化解了。很显然,这位长者是机智的。他挨了骂,本来是可以和对方理论一番的,但是那样必然会使势态扩大。他采取忍让的态度,主动化解对方的怒气,用那句“傻”话应对,一下子把对方的火气“逗”了下去,自然就争吵不起来了。你看,这般拙话不是很高明吗?

2.拙朴说法能传弦外之音,委婉表达讥讽意味

比如,有位打扮时髦的富商的妻子来拜访一位有名的作家,她想从这个作家那里找到一条成名的捷径。她问:“什么是开始写作的最好方法?”作家答道:“从左到右。”他的回答乍一听,是答非所问,与他的学识、名望很不相称,似乎有点“蠢笨”。然而,这种说法却表现了他对这位不想花气力又想成名的贵妇人的厌恶和讽刺的意味。如此以自己的假“拙”,反衬出对方的真“愚”,实在妙不可言。这比起那种教训人的口气直接挖苦对方,更巧妙,更能使人汗颜脸红,令人反思,接受教育。

3.拙朴说法还可制造幽默,圆场解窘

有时候,在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窘迫场面。这时,拙说方式同样能排上用场。有一位男士到朋友家作客,朋友设宴款待他。席间,当女主人打开啤酒瓶盖时,不料泡沫直冲出来,洒在他的西服上。女主人很不安,连说“对不起”,场面不免有些窘迫。只见他盯视瓶口,故作吃惊状,说:“真奇怪,这些泡沫当初是怎么塞到瓶子里去的?”他提的这个“愚蠢”问题,逗得大家忍俊不禁。顿时,尴尬场面就在笑声中消失了。

◎言语表意贵补充

在交际表达中,常用到一种口语表达方式——补充。所谓补充,即是在说明、介绍某一情况、见解时,自己感到还不够理想,或分量不足,或者有不当之处,而作进一步的追加说明、解释,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得更尽意更完满。

补充表达方式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口语表达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在交际现场说话,通常是边想边说,因时间仓促,可以没有想好就说出来,难免不严密,有疏漏,就需要加以补充。另一方面,有时说者故意使用补充方式,目的是为了强调,为了追求特殊的表达效果。在口语表达时,常见的补充方式有:

1.积疑性补充

所谓积疑性补充,就是指在讲话过程中,当自己意识到对某一问题的阐述不够完满,或对方可能造成误解时,所作的进一步的解释性说明。比如,庄泳在第三届泛太平洋地区游泳锦标赛获得女子100米自由泳冠军后,有记者问她:“你去年在汉城奥运会上获得银牌,这次获得金牌,这两者你喜欢哪一个?”庄泳微微一笑说:“我都不喜欢。”众记者一听感到迷惑不解,她补充说:“我喜欢的是破世界纪录,当世界冠军。”在这里,她的回答是先在前面甩一个包袱,造成大家的疑问,而后才把自己的想法介绍出来。这样就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要比直接说出来要好得多。

2.强调性补充

有时,为了使自己阐述的某一思想观点得到强化,以引起对方的重视,也使用补充方式,重复说明前述观点,或变化词语再行说明。这样通过对谈话内容的重复形成的强调性补充,就可以达到使对方加深印象的效果,防止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比如:某单位在组织一部分同志外出执行某一机密性任务之前,领导进行了一次思想动员。在动员中,领导在提出一般性要求后,还觉得分量不够,于是又加重语气补充说:“这项任务是十分机密的,不得外泄,包括对自己的家属也要保密。这是组织纪律,希望大家一定要坚决遵守。”显然,这一补充强调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引起每一个同志的高度重视,自觉执行纪律有重要作用。

◎利用语言的“魔方”

在口语表达中,不同的语序排列能改变人们思想感情信息的性质和力度,并对交际后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换句话说,口语表达的效果不仅与所表达内容本身的性质和份量有关,而且与这些内容展开时的语言顺序和结构方式相联系。语序的变化组合如同智力魔方一样,巧妙地转动它,可以变换出多种花样、形式,把说者的思想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最终征服对手。常见语序变化技巧有:

1.颠倒词序,建构口语的闪光点

有些词组本来有着固定的位置,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果把其词语的位置加以变换、颠倒,其意义就会发生质变,或使强调重点转移,因而能获得强化表达的效果。比如,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一次迎奥运文艺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勉励中国足球队:“中国足球队虽然屡战屡败,但影响不了他们屡败屡战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里把“屡战屡败”这个词组中的词序加以颠倒,改成“屡败屡战”,意义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说明客观事实的同时,将足球队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突出出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有时,个别词语顺序的颠倒、变化,如果孤立地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一旦纳入到特定的口语表达的语境中,就能产生神奇的作用。

2.调换成分,突出思想

感情色彩按照一般的表达习惯,句子成分是有一定位置的。为了表达特殊的思想感情,可以把句中的某些成分加以互换、位移,以创造特定的表达效果。比如,说:“你怎么了?”表达的是疑问和责备之意,显得比较生硬。改成倒装句“怎么了,你?”着重表达关切之意,显得和蔼可亲。“你快点!”表示命令,催促。“快点,你!”表示不耐烦,斥责之情。很显然,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会带来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微妙的变化。

3.语句变序,增强整体表达效果

为了谋求理想的表达效果,不仅需要对口语表达中的个别词序和句子的顺序加以考虑,而且还应从宏观上对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做通盘的策划和设计,可以使表达更切题旨。名作家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学生认出了他,便抢着为他扛皮箱,可是当发现皮箱有些破旧时,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接过对方的话,巧妙措词说道:“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更糟?”他的答对十分有趣,又寓意深刻,学生笑了。有时长篇讲话更要精心谋篇,安排层次逻辑顺序,以追求强烈的整体表达效果。

掌握和运用语序变化的技巧,要为交际宗旨服务,决不是无目地玩弄文字游戏。如果离开了交际宗旨的需要,任意颠倒说话的语序,不但不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反而让人感到语无伦次,不知所云,那就事与愿违了。

◎开玩笑的艺术

精彩得体的玩笑是一种交际口语艺术。它通常是以创造欢乐和谐的交际气氛为目的,以自己或交际对象为话题,运用有趣的语言制造笑声的口语表达方式。善开玩笑能表现一个人乐观幽默的品质,机智动人的口才,有助于调动他人的亲近感,赢得他人由衷的钦佩和喜爱,进而促进交际的成功。

周恩来同志开玩笑就有这样的魅力。他常常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问题,恰到好处地运用开玩笑方式为交际活动添上几束绚丽的花朵,引人情不自禁地发笑,让人笑得开心,在笑声中达到交际的目的。下面试举几例,我们可从中受到教益。

1.运用开玩笑,化解矛盾,促进合作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之前,尼克松一行到上海访问,下榻在著名的锦江饭店。2月27日周总理到达上海,特地去看望国务卿罗杰斯和他的助手们。当他乘电梯停在13层的时候,立即意识到了什么,说:“怎么能安排他们住第13层?13呀!西方人最忌讳13……”此刻,国务卿罗杰斯手下的官员正在为此事发牢骚生气,一个个面有愠色。周总理来了,在国务卿罗杰斯示意下手下人只好客气地装出笑脸,极不自然。在交谈中,周总理说:“有个很抱歉的事,我们疏忽了,没有想到西方风俗对‘13’的避讳。”接着他风趣地说:“我们中国有个寓言,一个人怕鬼的时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理不怕鬼了,到处上门找鬼,鬼也就不见了……西方的‘13’就像中国的‘鬼’。”说到这里,众人哈哈大笑,周总理也笑了。接下去,外宾眉开眼笑,怨气顿消。

在此,周总理把“13”当成“鬼”,以开玩笑方式,在谈笑之中化解对方的怨气,巧妙地消除了可能出现的障碍,后来中美联合公报按时顺利发表,恐怕与周总理注意以幽默的方式,化解此类矛盾是不无关系的。

2.运用开玩笑,表达心意,密切感情

1960年,周总理为庆祝朱启钤先生90岁寿辰举行了一次小型宴会,请了一些79岁以上的在京政协委员作陪。周总理在祝酒时,说:“今天在坐的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我是个小弟弟。我们今天不只是给朱桂老(朱启钤号桂辛)祝寿,而且也是给在座的各位老人祝寿。”总理风趣的祝词,使在场的老人们喜形于色,表示谢意,宴会的气氛热烈。当朱老的家属集体向周总理来敬酒时,周总理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什么时候请我吃饭?听说你们朱家的菜很好吃。”听罢而言,大家都被他逗笑了,朱老说:“好呀,那就请总理定一个日子吧!”在这样的喜庆场合,他的玩笑话引出阵阵笑声,把彼此的关系拉得更近了,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于民主人士的关怀、友好和信任之情。3.运用开玩笑,活跃情绪,营造热烈气氛还有一次,周总理陪外宾到密云水库参观,他劝大家吃栗子、核桃、梨和苹果,说这是修水库带来的结果。席间,他见廖承志聚精会神吃水果的样子,就开玩笑说:“喂,廖承志,吃那么多行吗?我要告诉夫人了。”听了总理的话,廖笑了起来,更有滋味地吃他的核桃、栗子。外宾也都笑了起来,都说总理平易近人,风趣迷人,和他在一起非常开心。

从上面几例不难看出,周恩来同志在对内对外交往中,其言行举止不仅优雅、严谨、谦和、睿智,而且在一些特定场合又不失活泼、幽默、风趣的风格。善于开玩笑就是这种风格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学习。

◎打比方也要高雅

在交际口语中,打比方是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它可以把事情说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精彩的比喻还可以调节社交现场的气氛,让人产生愉悦感。但是,也有些人打比方过于粗俗、欠雅,如同不和谐的音符,让人反感,影响交际。尤其是运用粗俗比喻对他人做出评价时,负作用更为明显。下面任举几例:

1.拿动物作比

比如,有人在批评再次出现失误的人时,说:“你是属驴的,记吃不记打!”对方一听就拧了脖子。再如,对一个贪吃的人,这样说:“瞧你胖得像头猪似的,还吃,不忌嘴!”对方听了很不高兴。还有人拿猴子、狗熊、狗等动物作比,说明他人的缺点和不足,都属不尊重别人的具体表现。

2.拿物件作比

比如:有人对办事不灵活的人提出批评时,说:“你就是个榆木疙瘩脑袋,一点灵活劲儿也没有!”还有人这样说:“你是石头,没有长着嘴?为什么当时不说?”对方听了很不服气。比喻不雅,也会得罪人。

3.用丑恶事物作比

比如,一个姑娘抹口红太浓,有人冲她说:“瞧你的嘴巴和吃了死耗子似的,真怕人!”姑娘一听就火了:“我喜欢,你管得着吗!”再如,老王见同事穿一件灰不溜湫的旧衣服,便说:“瞧你也真会打扮。和马王堆出土的古尸差不多,没有一点鲜亮劲儿!”对方一听就没有好脸色,反诘道:“谁有你会穿?花里胡哨的,像个狐狸精!”闹得彼此都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