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也焦急地等在屋门口,他也盼望着能够早日开门,因为迟了会影响到他今天的收入。他的手里拿着一枚小小的卡片,这是他在街上无意中捡到的,觉得坚韧且有弹性,便将它放在手中不停地把玩着。就在所有的人都无计可施时,年轻人忽然发觉这门的锁是那种背后装着的暗锁,并且门缝与门壁中间有着很宽的一条缝,他急中生智想到了手里的卡片,他轻轻地将卡片塞到门缝里,上下划拉着,并且用手摇动着整扇门,奇迹突然间发生了,他用一张卡片打开了这座坚固无比的门。
只是一个小小的变故,却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由此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用卖报纸挣来的钱买音乐书苦研。后来,他谋到一份到音乐学院送菜的良机,于是,这所学校的窗户外面,便多了一个编外的学生。他利用业余时间偷偷学习老师所教的音乐知识。再后来,他遇到了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听说他的经历后,答应让他做免费的插班生。
时间一年年地在所有人的手指间无情地流淌着,这个年轻人终于一梦觉醒后,以一曲《挺起你的胸膛》而闻名天下,这个青年男子叫做比尔·撒丁,他后来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音乐家。至今,仍有许多人在津津乐道地演奏着他的作品。
当我们的人生陷入低谷时,所有的障碍都会在瞬间蜂拥而来,这是我们的意识在作祟,与命运本无关。但就是这一座座我们认为坚固无比的门,摧毁了多少人的信念和豪情,有些人甚至于凋零于成功的台阶前。
所以,真正阻碍我们前进的不是门,而是内心深处的枷锁,是我们的懦弱和胆怯,其实,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哪怕它只是一枚小小的卡片。
给总统夫人写信的人
1943年的一天,美国芝加哥市区,一个黑人正在积极奔走筹办一本属于黑人的杂志《黑人文摘》,这本是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想法,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要知道,黑人在白人中的地位一直有着质的差别,更别说去办一本公开为黑人吆喝权力的杂志。
他的筹办道路遇到了种种困难,他经历了许多考验,眼看着杂志要开张啦,但响应的读者却少得可怜,人们不相信一个不起眼的黑人办的杂志会有多高的影响力。他想了好多办法,但仍然无济于事。后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形成,他想给当时在位的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写一封信,邀请她为杂志写一篇文章。如果能够得到总统夫人的首肯,杂志的销量和名誉肯定不成问题。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一封长信,信中他表述了自己作为一个黑人的观点和看法,他恳请总统夫人能够站在一个黑人的位置上替黑人说话。半个月后,总统夫人居然在万忙中回信了,她说她忙得很,根本无暇去关注这种事情。
他却毫不气馁,以后每隔半个月,他总会诚恳地向总统夫人发去一封信,并且字数一封比一封多,所表达的感情也更加迫切。
半年后的一天,总统夫人因事到芝加哥,他听说后喜出望外,向罗斯福夫人发了封电报,真挚地邀请总统夫人在百忙中为自己的杂志写篇文章。这一次,罗斯福夫人没有再拒绝。
由于有了总统夫人的鼎力相助,他的杂志由原来的2万份增加到15万份,这个敢给总统夫人写信的黑人叫约翰逊,他以其永不停歇的坚持和耐力为自己书写了一份关于成功的人生传奇。后来,他又经营了几家杂志、出版社和化妆品店,他成了美国历史上少有的黑人名人之一。
成功从来不是一条风和日丽的坦途,也许,我们再坚持一步,就能离成功近一点。
黑人约翰逊能够成功有两个关键,其一是敢于异想天开的冒险精神,给总统夫人写信,本身就是一个天方夜谭,但他做到了;其二是再试一次、毫不气馁、不达成功永不罢休的坚定意志。
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有笑容
那是一场大家期盼已久的演讲会,演讲人是南方某大学的教授,他曾经举办过无数次的演讲,他给人的印象是滔滔不绝的话语,睿智的应变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他能够深刻剖析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现象,并且用独特的眼光和角度分析它们存在的必然性。
在座的学生早早占据了主要位置,他们希望在最佳的角度目睹学者的风采,老人到了,笔挺的西服,精神矍铄,仙风道骨般的自在悠闲。
演讲的开场白很精彩,同学们不停地鼓掌。但接下来,一个奇怪的现象却突然发生了,老人可能是疲惫了,也可能是有病在身,他的体力明显有些不支,思维也有些混乱,原来他演讲时从不用演讲稿,但这次讲到一半时,他却尴尬地停住了,不知道如何向下进展。台下一阵骚动声,同学们唏嘘不已,好像在为他的失态而叹息。
老人的脸上尽是汗水,最后,他索性将演讲稿从怀里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照本宣科地勉强讲完了。
最后,老人合上演讲稿,眼望着台下说道:抱歉,同学们,我的身体这两天有些问题,思维的确有些混乱,看来人不服老是不行的,但我希望大家用一种正常的心态来看待这种情况。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有笑容,我们会有失落、痛苦,不管我们准备多么充分,变化总是快于计划,总会有一些情况我们无法预见。人难免会出错,我的身体今天处于阴云密布中,但阳光总在风雨后,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相信我会在阳光明媚时赠予大家一场最精彩的演讲,愿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
要学会笑着面对正常,也要学会将阳光和掌声送给不正常,因为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笑着原谅。
老人的话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天空不可能每天都有阳光,生活不可能每天都一帆风顺。我们要用良好的心态来对待人生中的各种变故。
安排一场失败
非洲豹生活在距离撒哈拉沙漠北部的一片沼泽地里,它们是整片水域里的王者,从出生时起,它们就威猛无比,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失败。
但13世纪中叶起,非洲豹却面临了一场浩劫,据史料记载,成群的非洲狼竟然袭击了它们,养尊处优的非洲豹失去了搏击能力,在混战中伤亡上千只。一段时间以来,非洲豹濒临绝境,仅存的几只隐瞒了自己的身世,从此后绝迹江湖。
狼的体形只有豹子的一半,本来不会对豹子形成威胁,但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意外事件呢?许多动物学家们费尽了心思钻研。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事件的原因才初露端倪。初步的研究结果是:非洲豹经过一个世纪的退化,已经失去了一部分抵御功能,原因是它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胜利者,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失败,初生的豹子也接受了这样的教训方式,从此后,它们不再认为自己有对手,日久天长,身体和意识懈怠,直到进化后的狼群肆无忌惮地攫取了它们的生命。
200年以后,在非洲这片水域里,非洲豹卷土重来,势头十分迅猛,从开始时的几十只肆虐到后来的几百只,直至泛滥成灾。它们的对手非洲狼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豹子本来残暴成性,它们想收回失地,报祖先失败之仇,于是,战争从一开始便进入白热化,只消几个黄昏,原野上便狼尸成群,堆积如山。
非洲豹经过两个世纪的整顿,总结了一套压制自己族体狂妄的方法……安排一场失败。
豹子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失败,在它们的眼里,只有自己是最伟大的,这也是狂妄的非洲豹差点亡国灭种的主要教训。聪明的豹子后代们总结了这一点后,在小豹子刚出生时,便给它们故意安排好了一场失败,通过失败,让它们意识到随时会有动物袭击它们,让孩子们保持警惕,不敢疏忽大意,不认为自己是世间的绝对王者。
非洲小豹在田野里搜寻猎物,当一只猎物进入视野时,它们通常会欣喜若狂,马上向猎物发动攻击,很容易的,它们成功了,但就要将猎物变成自己的饕餮盛宴时,另一只豹子却出现了,这是一只“抢食豹”,它看到了小豹子的猎物,便过来抢夺,小豹子不依不饶,它们会反抗,并且认为老豹子破坏了它们共存体之间的生存原则,因为豹子之间的食物是不可以随便抢夺的,这会破坏它们之间的和谐。
老豹子不听这套原则,只管将小豹子的食物噬食干净,然后将嘴巴在硕大如朋的树桩上擦拭干净,用不屑的眼神瞅了一眼小豹子,便扬长而去。
小豹子一蹶不振,它们此时才想到,除了其他动物天敌外,它们竟然在自己的内部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这种“抢食豹”形成了一个团体,它们专业袭击小豹子猎来的食物,这种规律沿袭下来,直到导致了它们内部的残酷竞争。
其实小豹子不知,这种抢食豹是成年豹子故意安排的结果,从此后,这样一种模式建立了。老豹子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不可一世的小豹子多接受磨练,让它们不敢马虎大意,不敢随意安身立命。
这样一种命定的失败,造就了今天非洲豹的勇猛精进,它们通常是整个非洲大沙漠上的统治者,它们发展到高峰期时,甚至敢对非洲大狮子进行攻击,这一度导致撒哈拉沙漠附近的狮子成群地迁徙至南部地区。
安排一场失败,只是为了提高警惕性,提高生存的能力与空间,非洲豹如此,人类也概莫能外。
顺风顺水的孩子到社会时上,通常适应能力非常糟糕,他们会为一场失败而耿耿于怀,心存间隙。
从小穷苦、不知道什么叫做胜利的孩子,他们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的目标永远在前方,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停歇下来,他们就会像非洲小豹一样,无法得到想要的薪水、食物和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