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斌,男,1969年1月出生,****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鄞州区东湖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教师。1986年8月毕业于浙江余姚师范学校。先后被评为宁波市教坛新秀、浙江省“2211名教师、名校长”培养人选、浙江省特级教师等。他先后有50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发表或获奖,其中在公开刊物中发表的有18篇;共承担了15个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目前正在研究的有2个省级立项课题、2个市级立项课题。
沈斌努力践行“品牌化”建设策略,通过学校品牌形象的设计、品牌文化的塑造、品牌教师的打造和品牌学生的培养,使学校成为“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现代化水平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有独特品牌的城区小学”。同时,注重特色教育品牌的打造,以国际象棋为龙头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坚持快乐学习理念,培养富有东湖特色的品牌学生。
在与沈校长的聊天过程中,沈校长一直表现得很随和,坚持让我们称呼他为沈老师,他说:“校长只是学校里的一个职位,和语文老师、音乐老师是一样的。在学校里如果每个人都根据不同的工作、职务情况相互称某某语文老师,某某数学老师么那多麻烦呀。”这让我们原本紧张的心情平和了很多。同时,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他竟是一位体育教师,当我们问起,“小时候是否就有当体育老师的愿望呢”,沈斌笑了,告诉我们,“不是的”。说起这个,还有一段小故事。
阴差阳错当上体育老师
沈斌的老家在鄞州茅山,从小母亲就很重视他的教育问题,在他三年级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邻镇的完全小学。1983年,15岁的他初中毕业,考上了当时的余姚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茅山乡茅东小学做老师,当时这所学校只有六个班级。由于是学校里最年轻的男教师,学校安排他教三四年级学生数学的同时,又安排他给全体学生上体育课。每周26节课,成了他工作第一年的全部内容。
沈斌读师范时,学的不是体育专业,但他当过学校田径队的队员。当上专职体育老师后,他在体育教学、训练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突显出来了。在1989年到1992年,鄞县姜山区举办的历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茅山乡中心小学的选手几乎包揽了当时比赛项目的所有冠军。1992年,沈斌调到姜山镇中心小学任体育教师,在该校任教的12年里,他带领学校田径队在鄞县运动会上取得“十个第一”的佳绩。2007年,沈斌被调到了东湖小学担任校长。不管是当教师,还是校长,他都坚持给学生上体育课。
沈斌回忆说,他刚做体育老师的时候,任教的学校几乎没有体育设施。茅东小学的校舍只有2亩地,教学楼就是一排平房,学校里没有操场,田径队的学生要训练,就得到校外马路上去。由于没有篮球,他给学生上篮球课时,“打篮球”只能变成“讲篮球”,简单地画一些图,让学生们大致地看一看。到20世纪80年代末,他所工作的学校开始有了操场,清一色的煤渣操场,上完一堂课体育课后,大家的头发上、脸上全都是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学条件一天天好转起来了,他任教的学校开始出现了多媒体设备,体育设备也齐全了一些。沈斌笑言,自己其实是“不合格”的体育老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可正因为如此,他的体育课结合了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反而更具特色。
当了20多年体育老师,沈斌已深深爱上了这个工作,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他接连参加了宁波教育学院的大专和本科函授学习并顺利毕业,此后又参加了浙师大体育研究生课程班。
由于沈斌表现出色,在2004—2007年间被调到了姜山镇朝阳小学任校长。而2007年的3月,他面临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挑战,上级领导安排他一手来创办一所新的小学——东湖小学。他坦言,那是一段最辛苦的日子。东湖小学刚开办的时候只有12位老师,大到方针决策,小到买粉笔,全部是他一手包办。那时他最头疼的事就是没钱,每天愁的都是上哪儿去凑钱。如今的东湖就像他的孩子,四年来看着它承载着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点一点壮大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沈斌告诉我们,当初接下这个任务时,不是每个人都看好他,甚至有人说:体育老师办学校,说不定就办成体校了。如今,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证明,体育老师还是能办好一所好学校的。东湖小学从当初一个别人不敢报名的学校,成了后来挤破头也进不了的学校。
东湖小学如今能成为东湖小区口碑良好的学校,这与沈斌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以及制度是密不可分。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关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个说法,沈斌认为只能从“倡导”的角度去理解,它只能是一个管理者努力奋斗的目标。一个好校长,通过自身的“好”,通过带领全体教师的“好”,通过全体师生努力后的“好”而形成了一所好学校。他认为最关键的是这所好学校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社会的认同?家长的满意?学生的热爱?领导的肯定还是同行的称赞?
在“人文管理与刚性管理”方面,很多校长在实施人文化管理时,感到很无奈。在人文化管理下,教师无组织、无视规章制度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向。按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校长在百般无奈下收回了各种人性化的举措,采用了强硬的、刚性的教师管理制度,即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惩处条例,以督促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样的管理导致的结果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并非自觉自愿,一有机会就逃避责任。第二,部分教师对任何事情的判断都是从自己的利益或从小团体的利益出发而不会从学校的利益出发。第三,部分教师缺乏上进心,不愿改革创新,乐意成为“三等教师”,即等放学下班、等发工资、等退休。但同时,在教师中却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给我阳光,我就灿烂。”意思是说学校没有给他机会,他得不到发展的平台。对于这“三等”,沈斌最欣赏的是“无为而治”,他认为学校需要有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法”,更需要这个“法”是人人都能遵守,人人都已遵守,人人都已融入了血液中,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关于“制度的执行”这个问题,沈斌觉得对制度的消极应付比反对更要不得,应付比不做更要不得。反对一项制度总会去摸索更合理的制度,而消极的应付则是变相消灭了制度本身。制度的执行,一是态度,二是方法。制度永远有负面,但主要看正面,执行者要懂得如何执行其正面。制度执行的效果只有落实在细节中,才会显示其最好的效果,才能成就一项好制度。许多时候制度的缺陷是因为工作本身的缺陷,当把工作做得完美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原来制度也是那么的合人心意。
的确,制度制定了,如果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那也属于正常情况,因为它在执行中肯定得罪或影响了一部分既得利益的群体,这部分群体肯定会发出一定量的“反应”。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做到的是,制度的执行如何才能让老师们觉得“原来制度也是那么的合人心意”,只有到了那个层面,管理才算是准确到位,没有让老师们失望。
学校的管理是众多管理中的一个小分支,但它所涉及的复杂性并不比其他管理来得轻松。他对管理总的看法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同样的“管是为了不管”!
2011年5月17日晚,在宁波教育学院环城北路校区501报告厅,沈斌给学员们做了90分钟聊天式讲座,源自工作的实践和感悟,自侃为大实话、大白话的“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主题讲座。
校长=CEO,做正确的事,做“出”学校的氛围,将“校长”自身融入教师中。校长唯有站在研究者的视角去“管”、“理”学校,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并取得新的成就。
沈斌对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理解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策略,并且把企业界在选人时:“闲者为上、能者为中、工者为下、智者为侧”的法则,运用到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当中。他以经典的西游记人物展开叙述,在西游记团队中,闲者就是唐僧,能者就是孙悟空,工者就是猪八戒和沙僧,智者就是观音菩萨和各路神仙。同时,他运用“换位思考”、“情感交流”等方式关心教师的工作及健康,留住了教师和学生,使得东湖小学的社会声誉与日俱增,其“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四个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让每一名老师感到自己很重要
沈斌认为,一所学校的教师是否热爱教学、是否投入其中、能否迅速成长,关键要看学校是否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而营造这个氛围的关键人物就是校长。校长需要让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人人都是这所学校的主人,每一个人对学校都很重要。为此,他在学校管理中坚持“真诚做人,实在做事”,努力营造“道德自律、工作自励”,民主开放的教师工作氛围。只有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扬平等、民主,才有可能使全体教职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向心力;才能使广大教师在自由、积极的环境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同时,他提出要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意识。只有教师从内心真正愿意参与学校的管理,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全部发挥出来,才能真正融入学校的集体中。畅所欲言是让教师完全融入学校的另一个关键。要让每一个教师敢于说、善于说;而所说的话能让领导听到,并被充分采纳。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分子,是学校的主人,自己参与管理后对学校发展起了作用。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参与管理的觉悟与激情。
不仅如此,沈斌对教师的要求很严格,这在东湖小学几乎“家喻户晓”。
据励老师讲,在学校内部评比《我爱生活》的征文奖项时,沈斌要求每一位参与老师的作品都必须是原创的。当评比结果出来后,沈斌将获奖文章与网上文章进行比照时,发现有多篇文章具有抄袭的痕迹,于是,他果断将涉及抄袭的获奖文章作废,重新进行了评比,从那以后,老师们的文章都是自创的。沈斌曾对学校老师开玩笑说“我们的文章加起来都可以出书了,因为我们多是自创的”。
沈斌对老师的严格,还体现在新教师培训上。随着东湖小学品牌的打响,学校对师资要求越来越高。每一年新老师进来,沈斌都会给他们安排培训,和其他传统的培训不一样,他的讲座形式主要以讲故事为核心,让老师们从听故事中受到启发。
更多的接触后,你会发现虽然沈斌在教研上对老师很严格,但在生活上是很关心教职工的。励老师的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沈斌在得知情况后,主动积极地帮助励老师的女儿安排了幼儿园,也是希望减轻励老师的压力,让她专心教学。
沈斌在自己名为“老古董的每一天”的博客中写道:有些事要么不做,做就要做最好的。作为宁波市里唯一的一名体育特级教师,时常忙碌于各种讲座与会议。但无论多忙,他都不会落下学校的日常事务工作。每一次的会议安排,他都会详细地做一份表格,在那上面清清楚楚地写明每项事情的安排、负责人等等。
同时,他对老师的有三点要求:首先,上课教学认真,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为本质的任务;其次是要在课外发展自身的业务,这里说的业务是指老师应当在自己专业上有所建树;最后,参加培训、开办课题,这是老师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素质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东湖就像个煤球炉”,这是沈斌在向学校老师灌输自己办学理念时打的比方,这就是“煤球炉”效应。学校就像煤球炉,这要求它是有火的、是在旺烧着的,这样刚加进来的煤球就能被点燃,继而也会烧旺。所以他特别重视新老师的培训,同时,他也希望东湖当初的办学理念能被一直传承下去。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育所要做的事可以放在三个相互贯通的层次去理解,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孩子来说,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生活,而且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快乐,充分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和感受!教育要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学校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轻松和愉悦;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里每天笑声多一点,要让每一个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博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当前的孩子们来说,分数几乎已成了所有学生的“命根”。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苦学累学已逐渐从高中、初中向小学延伸,甚至向幼儿园“拓展”。为此,他认为“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是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一个理念。
东湖小学一直秉承“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这一新颖的办学理念,每天下午两点半,东湖小学就放学了。放学后,孩子们都还留在学校里参加各式各样免费的兴趣班,比如陶艺、轮滑、象棋、羽毛球等等。很多活动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好处,如国际象棋。国际象棋可以充分发挥让孩子独立作出选择的能力,既能增强孩子的想象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又能使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养成,对开发智力也有帮助。沈斌说:“这项运动对孩子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国际象棋首先考验的就是选手自己是否能沉得住气,另外,在一次次、一场场比赛中,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心里势必会紧张,这就锻炼了孩子。”
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孩子来说,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生活,而且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沈斌认为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成长的快乐,充分享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充分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和感受!
沈斌很认真地说,他一直相信“天使效应”,把每一个孩子都看成天使。他一直告诫老师们,每一个进入东湖的孩子都是聪明的,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有前途的。所以,只要把握好课堂的40分钟,不需要题海战术,也不需要满堂灌,每个孩子都能学好。不仅如此,他对东湖的孩子也是很关心、爱护的。在采访的过程中,有一位小男孩敲门进入,亲切地叫了声“校长好”后,只见沈斌蹲下身,与孩子平视,并且微笑着抚摸了孩子的小脸。当问及他为什么会有这种举动时,他回答:“大人和孩子之间存在距离,不仅是心理上的,还有身高等等方面。蹲下来,眼睛和孩子平视,会让孩子感觉到平等;抚摸他们的小脸,会让彼此间更加亲近。”他笑着说,现在孩子们都亲切地叫自己“校长伯伯”呢。不仅如此,在学生的伙食问题上,他也花了不少工夫。一次校长偶尔在外面吃饭,那是一家不大的小饭馆,可菜做得非常好吃。这时,他就想到了学生的饮食问题,二话没说就走进厨房,邀请厨师大哥到自己的学校来掌勺。
现在东湖小学的食堂可有名了,孩子们非常喜欢食堂的饭菜。在他们眼里,学校不再只是学校,而是爱他们、让他们快乐的家。
沈斌说人生最精华的四分之一时光都在学校中度过的,学习已然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享受生活是人们追求的,那他也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享受学习的环境。同时他自豪地向我们讲述到,东湖的孩子们个子高,生病少,与这一切都是分不开的。
当我们问道:“校长对吃那么讲究,是不是也做得一手好菜呢?”沈斌哈哈一笑,说“在家里我可是主厨呢,我做的鱼可好吃了!”
东湖的每个老师在沈斌校长的带领下,都怀着满满的爱心,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开足、开好每一堂课,就连音乐课、体育课也要上到学期的最后一天。“在学校读书很开心!”已成为孩子们的口头禅,“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也已成为学校和家长培养孩子们的共识。
提到应试教育,沈斌不自觉地提到了自己马上要读高三的女儿。一谈到女儿沈校长的笑容温柔了许多。他说,女儿是他负责带大的,现在都是18岁的大姑娘了,看电视的时候还会腻在自己身边,亲得不行。高中的学习任务很重,他也很心疼女儿,他告诉女儿,只要尽力就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绝不给女儿过大的压力。
让每个家长庆幸自己的选择
东湖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配套学区的东湖花园小区。该小区落成之初,是宁波最高档的住宅小区之一,入住的居民具有较高的素质,绝大多数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成功的商业人士,他们对其子女的培养理念有独到且先进之处。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新生家长在谈起子女的培养目标时,都强调学校教育是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以及包括学习、生活、礼仪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让家长认同新学校;如何让家长在子女入学后,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关键之关键,就是要让家长亲身体验到孩子在校的学习是扎实有效、快乐开心的。”沈斌说。
在对沈斌的采访中,我们也顺道采访了两位学生家长。第一位采访者是四年级2班一位学生的母亲,她说,当初之所以送孩子来这个学校是被沈斌校长的真诚所感动的。据该家长回忆,她第一次与沈斌校长见面时完全不觉得沈斌有校长的架子,感觉很亲切。在随后将近40分钟的交谈中,她立即被沈斌新颖的教育理念所吸引。她觉得沈斌在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时,在达到两者平衡的基础上,又有意识地注重了素质教育,和一些传统学校完全不同。谈话结束后她就立马决定了要让自己的女儿来这所学校。
该家长说,女儿对她说过,在她们班没有一个同学是厌学的,而且学生们看见沈斌没有那种对校长的畏惧感。在很多学校,由于校长高高在上,往往导致学生对校长避而远之。但在东湖,小学生们都爱和沈斌打招呼。这个时候沈斌都会热情地回应他们,和蔼地摸摸他们的脸,问他们一些今天开不开心,中饭味道怎么样等生活上的问题。在四年的工作中,可以看出沈斌是怀着爱心对待孩子们的,在东湖小学里,他能叫出绝大部分学生的名字,尤其是第一届的学生。
一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表示,她对东湖是信任的,对沈斌这个校长更是信任的。她觉得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核心,一个好的校长才能指导好一个学校。而且,在平日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她经常看到沈斌站在门口送孩子出门。同时,身为班级家委会的成员,她也切身地体会到,家长们对沈斌是很放心的,有他在,孩子们就有保障。东湖小学还与家长及社区架起了沟通的金桥,先后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团、家长学校,并通过学校网站中专门设置的“家校互联”子网站和“家校联系册”建立家校联系的平台。
接受我们采访的还有另一位家长范阿姨,同样,她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她的女儿是这个学校的第一届学生。但与前面那位家长不同的是,一开始范阿姨是不想让女儿进这个学校的。范阿姨是宁波鄞州区某小学的教师,她的女儿多才多艺,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东湖小学面试,结果表现很优异。后来又因为一些机会和因素,沈斌校长给范阿姨打了电话,想让她女儿就读东湖。
范阿姨虽然答应了,但一直想把孩子转去自己的学校,于是在第二学期转学了,可没想到,孩子在那里无法适应。沈斌一直关注转学生的情况,于是便打电话过去询问,知道情况后,他立马就安排学生回东湖上课。这件事让范阿姨印象很深刻,也让她很感动。她说她一直都记得沈斌的一句话:让每个孩子都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学习。
东湖没有秘密
沈斌还向我们介绍了东湖小学的校刊,有老师写的,孩子写的,还有家长写的。校刊《足迹》里详详细细地记录了校内开展的各项活动、校长的听课情况、教师外出培训和开会信息等等。不仅如此,他每个月还会做一份详细的财务报表,每一分钱都有它的出处和去向,教师的每一笔工资都有据可查。每个老师不仅知道自己能拿多少钱,也能知道别人拿多少钱——在东湖没有秘密。
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也正是他引以为傲的。
正因为沈老师不功利、不浮躁,对教育有无限的热爱,才使他这样坚持着,并获得了成功。
沈斌的韧劲还体现在他坚持了四年的博客上——“老古董的每一天”。他每年最起码在博客上发表20万字的文字,博客里记满了他的心情和体验。洋洋洒洒的不仅是这四年来发生的故事,更是对生活、对教育点点滴滴的认识和心得。
沈斌说,他从不在乎领导的看法,不跟别的学校攀比,他在乎的是孩子和家长。东湖小学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宣传,一切的口碑和好名声都是家长们口耳相传的。他说,只有孩子喜欢的,家长赞同的,才是好学校。
采写:胡媚 焦礁 蒋斌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