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阕重在抒情言志。雨横风狂,青春易逝,如同囚徒般被困在深闺中的女主人公留春无计、以泪洗面,无限的悲哀、无限的苦痛溢于言表。“泪眼”二句是本词最为历代词评家和读者赞美、推崇的名句。毛先舒在《古今词论引》中赞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越伤心,花越恼人,语越浅而意越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孙麟趾在《词径》中亦赞赏有加:“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皆以浑厚见长者也。词至浑,功候十分矣。”对这两句中的“秋千”这一意象应留意,它是年少好时光的承载物与见证物,故“乱红飞过秋千去”在幽怨中平添一份迟暮的苍凉,令人扼腕。韩缜(1019-1097)字玉汝,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英宗朝曾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朝屡知枢密院事;哲宗朝官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出知颍昌府,以太子太保致仕。死后哲宗赠司空崇国公,谥庄敏。
凤箫吟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1]。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2],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3]。消魂[4]。池塘别后[5],曾行处、绿妒轻裙[6]。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7]。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注释】
[1]陌上初熏:化用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句,指春草繁茂。熏,香味。[2]长行长在眼:行人越来越远,但居人一直看着行人身影。[3]王孙:代指征人、行人。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4]消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句意。[5]池塘:化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句意。[6]绿妒轻裙:绿草也妒忌佳人之美貌。轻裙,指代佳人。[7]向年年、芳意长新:化用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意。
【鉴赏】
此词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春草写离人,抒写离愁别绪。
上阕通过对别离过程的描述表达深深的离愁。“锁离愁”二句开门见山,以“连绵无际”直言离愁之重,接着以“陌上初熏”点出离别的季节及景物。“绣帏人”三句交待人物——闺中佳人,事件——念远。“暗垂珠露”句以典型的比兴手法抒写离别凄哀;“垂珠露”既是写实,也是起兴,同时作比。送征人上征轮,佳人涕泪涟涟。芳草与佳人,珠露与清泪,比拟恰当、熨贴。“长行”三句,写在佳人的视野里,征人越走越远。“但望”二句接着写征人消失之后,留下来的人儿天天极目远眺心上人。用《楚辞》“王孙”典故,暗含“春草萋萋”意境。
下阕开头“消魂”句起得突兀,却承上启下。“池塘”以后至“缓步香茵”句,深情回顾与心上人在一起于“乱花飞絮香茵”里度过的幸福美好的时光。“轻裙”、“素手”、“缓步”,好像仙女下凡;“乱花”、“飞絮”、“香茵”,便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人与自然中一切美好事物和谐相融。“朱颜”二句以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既叹“物是人非”,亦叹“韶华难留”。最后尾三句,发出珍惜青春、珍惜好时光的劝慰和感叹。
此词意境优美、空灵,天人合一,情物互见,境幽意远,令人回味无穷。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为淮南判官、鄞县知县,关心民生疾苦。嘉祜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的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第二年为宰相,推行新法,改革旧政。由于统治者内部的保守派纷起反对,为此展开激烈斗争。熙宁九年(1076)被迫辞职,后退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日文,崇宁问追封舒王。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主张内容应为政治服务,因此反对宋初一味追求诗歌形式的“西昆体”。他的许多诗歌作品突出地反映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表达其政治见解,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风格遒劲峭拔。在散文方面,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词作不多,但意境较为开阔,思想感情较为深沉,格调高昂,打破了五代以来绮靡传统,颇有独到见解之处。有《临川先生歌曲》一誊,补遗一卷。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1],正故国晚秋[2],天气初肃[3]。千里澄江似练[4],翠峰如簇[5]。征帆去棹残阳里[6],背西风,酒旗斜矗[7]。彩舟云淡,星河鹭起[8],画图难足[9]。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10],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B11],谩嗟荣辱[B1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B13],时时犹唱,《后庭》遗曲[B14]。
【注释】
[1]送目:远望,远眺。[2]故国: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金陵曾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故称。[3]肃:肃爽,形容深秋天高气爽。[4]澄江似练:长江水色澄澈,远远望去,像一匹伸展开的白绢。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5]簇:同“镞”,箭头。此形容远山林立。[6]归帆去棹:指来来往往的船只。此帆、棹皆代指船。[7]酒旗:酒肆门前所挂的标识,亦称酒帘。宋代酒店往往挂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8]星河:银河。此指浩渺的长江。鹭:一种水鸟。南京市西南长江口有白鹭洲,洲上白鹭群生。这句是说,远远望去,白鹭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仿佛在银河上飞翔。[9]难足:难以全部显露出来。[10]门外楼头:指陈为隋灭。语出杜牧《台城曲》诗:“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意谓陈后主陈叔宝方苟安江左,日夜寻欢作乐,不料隋朝大将韩擒虎已率大军兵临城下,由朱雀门(南门)攻入城内。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陈叔宝宠妃张丽华的居所。相传陈叔宝和张丽华正在阁上赋诗作乐,韩擒虎拥兵破门而入。以上两句,慨叹六朝统治者因奢侈淫逸、腐化堕落而相继亡国。[B11]千古凭高:站在高处,面对着如此壮丽的河山,缅怀着遥远的古代。[B12]谩嗟荣辱:空叹兴衰荣辱。[B13]商女:指卖唱的歌女。[B14]后庭遗曲:指陈叔宝所作《玉树后庭花》。祯明(587-589)初,陈叔宝作新歌,歌词哀怨靡丽,其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句子,时人认为这是陈亡的预兆。(见《隋书·五行志》)杜牧《泊秦淮》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以上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统治者腐败荒淫和社会风气奢靡堕落的忧虑。
【鉴赏】
此为一首托古讽今的作品。作品通过对金陵故都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兴衰的感慨,抒发作者的现实政治热情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上阕描绘金陵古都在深秋季节肃爽壮丽的景色。“登临送目”三句,点明时间、气候、地点,并表现出奋发踔厉的精神。王安石十七岁时曾随父王益宦游金陵。后读书、出仕,这里成了他的第个二故乡。此时,他再次登高远眺,更加豪情满怀。“千里”二句由江而山,展现江山壮丽美景,此二句虽写山水的秋色,却没有萧瑟之感,澄澈、峭拔,充满生机与气势。此为远景。“征帆”三句是近景,目光渐收。残阳衬征帆,西风衬酒旗,贴切而形象生动。“酒旗斜矗”以点带面,写出金陵之繁荣。“彩舟云淡”三句再次由近及远,凸显故都超凡脱俗的壮丽之美。“星河鹭起”静景活写,为画面平添生命活力。“画图难足”直抒胸臆,并为下文怀古讽今作好铺垫。
下阕怀古讽今。“念往昔”四句,追忆六朝盛衰往事,以“念”字总领。“繁华竞逐”乃“悲恨相续”之因,而“门外楼头”便是六朝盛衰因果更迭的典型例证。“千古凭高”四句紧承上句文意,写六朝以后凭吊遗迹,空叹前世盛衰,而不吸取教训。六朝兴亡旧事已随长江之水东流,“但寒烟、衰草凝绿”。收尾二句化用杜牧诗句,意在警醒时政。
此词立意高远,结构严谨完整,不但是王安石词作代表,也是怀古讽今作品的代表。用字的精炼,用典的妥贴,怀古与讽今不露痕迹的结合,写景与抒情的转换、映衬,均堪称绝唱。杨浞在《景定建康志》中引《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1],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2],庾楼月[3],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4],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5],而今误我秦楼约[6]。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
[1]寒砧:指捣衣石。旧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故称。[2]楚台风:指肃爽秋风。宋玉《风赋》有这样的句子:“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3]庾楼月:指皎洁的明月。
《世说新语·容止》云:“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4]担阁:即耽搁,耽误。[5]华表语:指约定回归日期的话。《续搜神记》云:“辽东城门有华表柱,有白鹤集其上,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此处特指离家归来。[6]秦楼约:指与年轻女子的密情私约。秦楼,语出《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本指美女罗敷居处,后泛指貌美青年女子居处。
【鉴赏】
此词为写游宦之苦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作者官场失意后的郁闷之情。
上阕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深秋景色寄托对旧日快乐时光的回忆和向往。寒砧声声,画角阵阵,在寒秋之夜响起,叩击着倦游旅客的心房。东归燕、南来雁,或从海上去,或向沙头落,各得其所。此二句恰当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出抒情主人公对快乐过去的深情,“思归”的意愿溢于言表:“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下阕转入对自我宦海人生的感慨和反思。“无奈”三句语言质朴明了,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无奈”,以表深切的喟叹与痛悔。“当初”二句既是对痛悔的具体描述,更是对仕途人生的深深失望。结尾三句节奏铿锵,言尽意不尽,余味幽远。
杨慎在《词品》中对此词亦有感慨:“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灭正人哉?”对王安石颇有微词。对此词艺术上的成就,前人颇多赞词。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认为:“媚出于老,流动出于整齐,其笔墨自不可议。”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这首词“意致清迥,悠然有出尘之致”。
王安国(1030-1076)字平甫,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王安石的弟弟,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赐进士出身。曾任西京国子教授、崇文院校书、秘阁校理、大理寺丞、集贤校理等职。反对新法,较为保守。王安石罢相,吕惠卿执政,受他人牵连于熙宁八年(1075)被罢官,退居故里。有《王校理集》,不传,仅存词3首,见《花庵词选》。
清平乐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1],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2],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3],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
[1]宫锦:宫中锦绣,此喻落花。[2]小怜:原为北朝冯淑妃之名,此泛指歌女。李贺诗《冯小怜》有“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的句子。[3]画堂朱户:有画之厅堂,朱红之门户,形容达官显贵的宅院。
【鉴赏】
此篇是一首伤春之作,但与习见伤春之作的最大区别是此词赋予残春以高洁品格,立意独到。对此,谭献在《谭评词辨》中赞曰:“‘满地’二句,倒装见笔力;最后二句见其品格之高。”
上阕四句分别为两个倒装,确见笔力,构思奇妙不凡。同时“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二句以拟人手法更见情意动人。上阕状写残春之景,简洁独到。以“宫锦”喻残红暗含作者的赞美之意,所以未见伤感。
下阕由落红到歌女琵琶声,以“思绕天涯”写音乐声的美妙感人。最后尾二句写春风杨花的高洁自由——自在飞舞,不入豪门。
这首小令只写声、色,不言情,飘逸空灵。此作托物言志,残春之赞实乃夫子自道。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被贬。性格豪放,才思敏捷,是北宋重要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其文汪洋恣肆,其诗清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其书迹丰腴跌宕。著作有《东坡全集》、《东坡志林》、《东坡词》等凡数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