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15162600000041

第41章 第28种能力 缓解压力(1)

愿你一生中,每个日子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英国)史威夫特

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德国)叔本华

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英国)贝弗里奇

今天,每个人都感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产生压力,比如,考试、生病、父母的高期望值、与他人的沟通、矛盾冲突等。当孩子在心中没有把握做好一件事情,于是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复杂的不安、负重心理,这就是压力。当孩子产生这种压力时,就会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诸多有形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肌肉紧张等。

2005年9月,“中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表明,42.4%的青少年因“学习成绩提高”而感到快乐和幸福,57.6%的青少年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调查发现,青少年对快乐和苦恼的体验普遍与其学习状况关系密切,学业上的成功是他们快乐的主要源头之一,学业上的压力和不成功往往也成为他们烦恼的源头。

烦恼是一种坏情绪,它极具破坏力。一旦陷入其中,就会对自己、周围或者和目标有关的人或各种事物不满、厌烦,甚至产生敌意,就会很容易打消自身的热情。如果挫折太多,还可能导致消极厌世等不良生存情绪产生,从而吸食活力、信心和勇气,甚至威胁生存。

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处理好来自学习上的烦恼,那么不但会使自己的心灵饱受煎熬,同时也会危害身体健康,造成疾病,甚至将人推向绝望、自杀的深渊。与此相反,学会理智地化解烦恼,智慧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显露,也会发现机遇就在眼前。

实际上,面对压力,很多孩子选择独自面对,把它藏起来。如果孩子以前说话比较多,现在突然变得深沉起来,那他一定是遇到了问题。作为父母,应该设法及时帮助他,与孩子多交流、沟通,让孩子说出感到紧张不安、苦恼、产生压力的原因,这有利于孩子化解压力,也有利于父母帮助孩子化解压力。一位教育研究者也说过:“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

在成人看来,孩子产生压力的原因微不足道。很多父母和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的确,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他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坚强、乐观的人勇敢地去战胜它;而懦弱、悲观的人则处处逃避它。其实,只要做事就面临压力,大事有大压力,小事有小压力。父母要让孩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逐步形成遇忙不乱、宠辱不惊的心理品质,让孩子有效缓解压力。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压力主要来自人的心理上或生理上,这种压力会使大脑中产生长时间的紧张感和负担感。一个人不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学校里,或者社会中,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挫折和误解不可避免。孩子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因为学习上的障碍而否定自己,他就能够调节自我,消除心理压力,解除痛苦。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缓解压力的能力呢?

培养方法一:要孩子解决认识问题

父母有责任让孩子知道,生命的价值意义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从学习成绩来判断生命价值大小,每个人都应该坚信自己有自身的长处。一个人只要不否定自我,就会有信心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就会正确处理自己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矛盾。

孩子如果能真正认识到自己遇到的不如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不以这些难题的存在与否作为衡量是否幸福的标准,那么压力就不会困扰他。

为了让孩子解决认识上的问题,父母不妨实行以下“三步曲”:第一步,让孩子考虑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是否能马上改变,可以改变就努力去改变,一时无法改变就要勇于去接受;第二步,再让孩子想想不如意的事会糟糕到什么程度;第三步,面对压力,让孩子分析原因,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寻求和创造转机,化压力为动力,走出困境。

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如意时就会产生烦恼,这时,父母要让孩子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这些烦恼。告诉孩子,如果他真的把压力看成压力,把烦恼当成烦恼,自暴自弃,终日沉浸在苦恼的深渊,那么,他离掉队的时刻也就不远了;如果他能在压力的推动下,更加积极向上,勤奋刻苦,在学习上最终就会硕果累累。

培养方法二:要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如果孩子不能得到足够的睡眠,休息不好,就会感到身心疲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就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带来压力。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教育专家认为,娱乐是孩子缓解压力的较好途径。所以,父母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沉浸在快乐的事情之中,压力自然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当然,父母也可以带孩子走进在大自然,共度悠闲时光,接受大自然的陶冶。在大自然宽大温暖的怀抱中,孩子就会把一切烦恼、紧张、压力都将置之脑后,随风飘散。

培养方法三:指导孩子学会心理平衡

一个人能否做到让自己放松,关键是要对自己提出合理的期望水平。父母应该让孩子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适合自己的合理期望。不要想事事都做成,也不要希望每一事都完美。人的一生可能不很伟大,但却活得有价值。只要让孩子能够这样想,他就会平衡心态。

纵观各行各业的能手之所以能成功,就因为他们根据优势提出合理期望。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让孩子平时就要养成乐天、豁达的习惯,这是心灵里不可或缺的精品。只有胸怀似海的人,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特别是在挫折面前表现出大度来。让孩子不要一遇到挫折就自怨自艾,或在别人身上发泄私愤。要让孩子不嫉妒别人,学会宽容和宽恕,这样他就能忘却那些不愉快的事,消除产生精神紧张的根源,从而获得比以前更轻松、愉快的心境。

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行。”做任何事都不要害怕失败,只有自信才会抓住成功的机会。要让孩子善于挖掘自身的潜能,改善原有的认识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自己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克服自卑心理,精神负担就会少得多。

另外,还要让孩子学会宣泄,寻找解脱的良策。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可以让孩子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在适当场合大声喊叫或者痛哭一场。

培养方法四:教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思考如何生存的问题。“生存教育”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数十个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进行考察后郑重提出来的。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合作”,生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丰富、扩大。但万变不离其宗。

“生存教育”的针对性,正在于“书本教育”的不足和偏颇。在形式上,“生存教育”不排斥“书本教育”。所不同的是,“书本教育”偏重“灌输知识”,而“生存教育”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既关注“书本教育”,也注重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