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亲子教育万事通
15255700000015

第15章 幼儿心理师护(2)

在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观察其面部表情后,父母应对他的感受进行猜测,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就是这样或那样考虑问题的,也不要一见孩子泪流满面就认为他只是委屈而已,认为给他一块蛋糕安慰一下即可。这样你就失去了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孩子也错过了一个学习处理日常事件的机会。更糟糕的是,你可能在无意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个性倾向(如懦弱):孩子会以为蛋糕是对哭泣的奖励。

如果第一次的猜测不正确,就再试一次,并鼓励孩子来纠正,让孩子逐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表述有更客观的看法,因为对事件的表述比事件本身更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父母讲话时要尊重孩子,保持冷静,并且语速要缓慢。

只有在帮助孩子了解其感受之后,父母才能给他忠告,建议或教他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如果先给予这些帮助,会妨碍孩子努力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取;妈妈如何与孩孑沟通

许多职业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少,年龄小的孩子无法理解为什么妈妈整天上班而不陪他玩,因此常常在妈妈上班时釆取哭闹的方式来挽留,妈妈可能因为着急上班而急匆匆地离去。当孩子缺乏在妈妈身边撒娇和依赖的机会时,内心深处就感到缺少足够的安全感,也会由于不受重视而自卑。要处理好上班与陪伴孩子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妈妈把小块的时间利用起来:

可以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途中找些话题与他聊天,回答他的问题。做晚饭时,鼓励孩子在厨房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可以边干活边陪孩子聊天。吃完饭可以与他一起做手工,画一些填色游戏等。临睡前应陪他上床,讲些故事或常识。节假日应优先考虑陪孩子活动,然后再处理自己的事务。如果妈妈坚持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定,那么孩子会体谅你,并耐心地等待你与他交流。

尽管工作十分劳累,妈妈最好还是要抽空自己照顾孩子,不要把孩子完全托给别人照顾。因为托给别人时,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对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不能及时处理,这样就会有一定的危险。如果看管孩子的人对他漫不经心,可能会使孩子遭受意外的伤害,这种持续恶劣的刺激,会对他的身心造成影响,长大后可能在性格上有孤僻的趋向。父母特有的温暖周到的照顾,是外人不可替代的,因此年轻的妈妈要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在一起。

③隔代教育不利吁孩孑心理健康

时下一些年轻家长或因自己工作忙,或因怕费神,图省事,将孩子生活、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由于赋闲在家,难耐寂寞,也乐于代劳。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专家称为“隔代教育”。祖辈因为年龄较大,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父母所具备的经验及方法,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负效应。虽然减轻了年轻父母的负担,也为老人晚年生活带来乐趣,但从孩子健康成长角度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

其一是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由于“隔代亲”的缘故,老人对孙辈的溺爱比父母更甚。他们对孩子的生活实行的是“全方位服务”孩子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想要什么东西,不论是否合理,老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孩子有缺点,老人也因心疼孩子而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在这种由老人搭建的“温室”里生活的孩子,久而久之将形成任性脆弱,缺乏独立性、生活意志薄弱的弱点,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其二是不利于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超越的性格。与年轻父母相比,老人一般思想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观念上有可能陈旧,因此,“隔代教育”下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死板,接受新知识慢,反应也不灵敏。年轻父母,因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接受的知识信息多,他们教育的孩子比“隔代教育”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容纳性强的思维方式,更容易成才。

三是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祖辈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易表现为: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孩子与之长期相处,容易产生自卑、紧张、人际交往恐惧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心理素质不过硬,不但不成才,甚至难成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把孩子培养成人,是社会赋予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可以协助子女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明天的投资。自己工作再忙,事业再重,都不能忽视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要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培养孩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幼儿自卑心理的形成及纠

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分辨和行为能力差,不可避免地犯一些所谓的“错误”,这些错误并不可怕,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很正常的。

可怕的是,家长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幼儿进行引导,致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幼儿自卑心理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父母过于苛求。父母总是指责幼儿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在孩子短暂的生活中,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会觉得一事无成,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一种自卑心理。

父母之间的攀比。父母盲目地拿别人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责骂训斥,讽刺挖苦,会使自家的孩子越来越自卑。

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态度专横,经常打骂孩子。其实棍棒教育不仅不能使孩子受到正面教育,而且会使他们直觉上以为自己力量弱小,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

有的父母对幼儿的吃喝拉撒,以至玩玩具、交朋友的细枝末节都有规定,甚至包办代替,不给他们留任何发挥才干的机会,使孩子极少体验到自己的决定、行为所带来的成功感,无形中产生自卑心理。

父母及其家庭成员遇事无主见,缺乏自信,平常总说“不行”,孩子耳濡目染,便学习模仿,最终形成“大人不行,我当然更不行了”等一类的自卑心理。

对于儿童阶段产生的自卑心理,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只要注意纠正,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而不注意调控,少数幼儿会变得更加孤僻、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家长如发现幼儿有自卑表现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做到对幼儿不一味地责备、训斥,同时也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独立“闯世界”。只要孩子有了成功和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点,都及时对其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感,培养自信心。父母要告诉孩子,做胆小鬼没出息,让孩子鄙视胆小鬼。同时可以配合一些勇敢者的故事或者卡通英雄来引导孩子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针对孩子存在的具体弱点,还应有的放矢地进行锻炼和诱导。比如,孩子在生人面前不敢讲话,每当有客人来时,应该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锻炼他与客人交流(这个工作可与客人讲明,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两回熟,会逐渐改变孩子的怯懦心理。

如何消除由分离而迻成的宝宝哭

(1)在你离开宝宝前应该跟他一起玩几分钟。你应提前15分钟做穿衣打扮的准备,这样你就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在离家之前与宝宝在一起,千万别匆忙离家,而与宝宝不辞而别。

如果你答应宝宝,你将在某一时刻回家,你就要做到。在你离开之前,让宝宝明白你总是会回家的。如果你晚回来,要打电话回来解释原因,并告诉宝宝你很快就会回来。

离开宝宝前举行一个“告别典礼”是个好主意——例如跟宝宝讲一个故事或玩玩游戏,又或拥抱一下宝宝。当你上车时给他一个“飞吻”,当宝宝站在梯阶上目送你时,你向他招手或离家按小车喇卩八表示再见。

离家前和宝宝玩几个游戏——亲吻宝宝的手心,然后合拢宝宝的手指包住手心。告诉宝宝如果在你离开家后他需要亲吻的话,手心里还有一个你的吻。

(5)对宝宝千万别隐瞒你将要外出的事。在你外出前好好讲给他听,最好在外出前一天妥善做好。并且在离开的当天早上提一提你要离开的事,并且提及一至两次。

(6)当宝宝还很小时,不要用计时器,因为他还看不懂。你可以把时间与一些他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演出时间作比较。例如,如果你要外出半小时,那么你就告诉他,相当于四个卡通片节目的时间你就会回来。

如果你离家时要请一个人来照顾宝宝,就请这个人在你离家前半小时到达,这样她就能在你离家前与宝宝一起玩。如果这一切你安排得很好,甚至可能在你离家时宝宝连头也不抬,只是说声“妈咪,拜拜”。

如何帟助宝宝克服过度恋

孩子出生后,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时间占绝大部分,宝宝平时若接触的人少,会对母亲存在一种依赖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妈妈在身边。孩子小时候都有一点恋母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增多,这种情结会逐渐减弱。但是如果宝宝谁都不要,整天只要妈妈,这时妈妈需引起注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疏远一些。

疏远但不要突然离开。妈妈不要觉得宝宝反正自己会玩,或者反正他睡着了,发现妈妈不在哭一下就好了,这会给宝宝带来不安全感,造成不能信赖妈妈的心理。

与家人或保姆同时照看宝宝。妈妈可以离他远一点或做自己的事情,让他跟家人或保姆玩,但要让他看到你。

缩短相处时间。减少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时间,让宝宝用更多的时间与爸爸、爷爷、奶奶等人接触,比如,以前妈妈和宝宝在一起多达90的时间,现在你可以抽出30的时间给爸爸、30的时间给其他的人,让宝宝逐渐适应与其他人相处。

(4)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人。经常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儿童乐园等人多的地方,把宝宝介绍给其他的孩子和家长,让宝宝与别的孩子一起玩。

让宝宝学会与别人合作。宝宝平时玩的时候,主要是一个人或与妈妈一起玩。但时间长了,宝宝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平时,妈妈可以把两个人的游戏设计为多人游戏,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比如两个人的传接球游戏,可以设计为三人、四人传球,让爸爸和其他人也参与进来。

如何对待宝宝的恐惧心理

当宝宝能够做到时,应鼓励他讲述他的害怕情绪。你要注意地听,表明你对他的故事感兴趣和对他表示同情。即使宝宝难以表达他的害怕情绪也一定要听他讲完,帮助宝宝解除恐惧心情,给他讲一些例子。讲讲你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恐惧的。千万别戏弄或取笑孩子的这种情绪,因为那样只会促使他隐藏这种情绪,并会使孩子与你疏远。你应成为宝宝的有同情心的朋友,在他害怕的场合给他抚爱和安慰。你必须告诉宝宝如何对待这些惧怕。下面是一些可行的办法。

使宝宝消除顾虑的方法之一,就是告诉宝宝你小时候也跟他完全一样。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宝宝你像他那样小的时候,是如何在父母的帮助下克服恐惧心理的。

如果宝宝因某件家庭用具而引起惧怕,你可以向他解释这是干什么用的,如何工作的。

如果宝宝害怕迷路或发生意外事件,你应该告诉他怎么办。

(4)千万不要因为是小事而轻视宝宝的害怕情绪。如果宝宝把事情看得很严重!你也应认真对待才是。比如说!宝宝因他卧房里的灯造成一个影子在墙壁上,使他害怕!你就移动一下这盏灯的位置!

以便消除这个令他不愉快的阴影。

解决宝宝恼怒和“脾疙确办法

发脾气是宝宝想要吸引你注意的一种方法。你越注意他,他发脾气就越厉害。如果你不理会他,他发脾气就会减少。最好的办法是你离开房间,宝宝是不会因此而受伤害的。哭闹和屏息呼吸是会自我限制的。宝宝一旦觉得缺氧就会吸口气。如果他乱踢或乱喊,只要把一些有危险性的物品移到他拿不到的地方,你就让宝宝踢和闹好了,这也不会伤害他的。不要哄骗孩子或向他发脾气,把打他或威胁他作为惩罚。这样做他不会停止发脾气或改变态度。你最好还是让宝宝一个人留在房间,直到他平静下来。

为什么说象教之本在吁平等沟通

不少家长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必须采取训导的方式,于是批评、指责、规劝整日不断。家长的刻板、乏味、重复的说教模式,根本不给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也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收不到正面的教育效果,还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时间一长,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并可能在心理上形成这样的三步曲:“不满——麻木——反抗”,虽然多数的反抗是以沉默的方式出现的。

家长应该明白,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尊敬自己,孩子在家中也必然有这种心情,家长只有尊重孩子,你所说的话孩子才会听,教育才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是谁天生就会当家长的。

要孩子成才,父母要做到十要

(1)在家庭中要有一个读书角。

要带头学知识、学技能。

要经常和家人一起看书读报,讨论交流。

(4)遇到困难和矛盾时,家人间要相互理解。

(5)要经常与家人一起参加文娱体育活动。

(6)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

多给家人一点微笑和赞美。

全面关心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10)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实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父母还要注意十不要

工作再忙,也不要忘记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

如果孩子有了点滴进步,不要忘记说一声“孩子,你真棒!”。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要简单粗暴。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要忘记说句鼓励的话。

如果错怪了孩子,不要忘记说声“对不起!”。

(6)如果孩子在做作业,千万不要影响他的学习。

可能奏效。有时家长没把事情搞清楚就训斥孩子,并以势压人不让孩子说话。其实,许多情况下,孩子往往没有错。家长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时,应当在心平气和、相互理解的气氛中,以交谈的方式来进行。只有两代人感情上的沟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材的愿望。

象长与孩孑沟通要注意什么

(7)凡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不要去包办代替。

(8)如果你与孩子谈话,不要忘记弯下身段与他平等商量。

如果你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不要忘记把“补偿心”换成“平常心”。

(10)如果你拿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单,不要盲目与别人攀比。

③如何氕能更好地理解孩U

要掌握一些教育理论和技巧

家长要多看一些有关孩子心理、生理、教育方面的书籍,抓住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