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亲子教育万事通
15255700000006

第6章 婴儿期的亲子教肓(2)

为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尽早训练新生儿的感觉和知觉十分重要,听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何训练新生儿的听力呢?

(1)帮助新生儿能逐渐区分不同的声响。给新生儿一个有声响的环境,家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门声、水声、炒菜声、说话声、外界的杂声、人声等。

可让新生儿听有节奏的乐曲,但放音乐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的音乐。

母亲和家人最好能和新生儿说话,亲热和温馨的话语,能让新生儿感觉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母亲能与新生儿交谈吗

当宝宝降生后,在0-1个月内宝宝就能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能根据声音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速度来辨别各种声音的细微差另I」,表现出对语音,特别是对母亲的语音表现出明显地偏爱,并能在降生后的1周内经刺激而记住自己的“名字”且大多只对母亲的唤名行为作出反应。研究表明,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对成人的言语就有明显的“同步反应”,表现为身体某部位(如手、胳膊或嘴唇等)随着言语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动作变化等现象。

当母亲或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床头与新生儿热情谈话时,会发现相当微妙的情景。宝宝躯体的运动会伴随成人的说话同时进行。新生儿伴随母亲或护理人员的声音会有节奏的运动,开始转头,手上举腿伸直。当继续谈话时,新生儿会表演一些舞蹈动作,更使母亲想不到的是,宝宝竟会举眉、伸足、举臂。母亲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由一个音节会引出宝宝一个新的动作,如对母亲凝视、微笑。

新生儿的躯体活动与其母亲谈话的内容是协调的,包括声音的停顿和变化,这些变化母亲都可以试一试,当母亲成功后会感到无比的高兴,这是母子交往的最好形式。

当新生儿状态良好时,还会打哈欠、凝视,对着妈妈笑,吸吮手拳,抓住谈话者的手。这些动作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

当母亲重复一个音节或终止一下呼吸时,就会使新生儿弯曲关节或举肘、举眉。

当母亲和新生儿谈话时,相信宝宝对母亲正作出反应,在宝宝能说话以前,宝宝常用躯体活动来和母亲谈话,这对脑的发育、心理的发育是颇有帮助的。

新生儿有哪些可利用的条件

多数新手父母认为,新生儿大多数时间是在睡觉,即使醒来,眼睛还不大会看东西。怎么进行教育呢?是的,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心理是教育的根据,超越了基础和根据,要想对儿童进行教育,必定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然而,宝宝的大脑结构,特别是脑细胞的数量,已经和成人近似。这说明新生儿具有可以接受教育的条件,只要我们利用这些条件,对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

新生儿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条件呢?

(1)宝宝不仅能听到声音,并且,马上就会吃奶,会区别东西的味道,遇到苦辣酸的食品会坚决拒绝。

宝宝的皮肤有了感觉,遇到刺激时有明显的反应。如果大人的动作轻柔,宝宝会表现平静安然。动作鲁莽,宝宝的肌肉就会紧张起来,甚至哭闹一阵。

(3)宝宝刚生下来眼睛不会协调活动,有时一个眼睛向这边,一个眼睛向那边,不能看东西。宝宝的目光不能停留在任何一个物体上,见到光线,还会闭起眼睛。但是过不了几天,不仅不躲避这种刺激,甚至还会寻找,用眼睛追踪缓慢移动的光源。

这时候应当培养和发展宝宝的感觉能力,促进宝宝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视觉能力的产生与发展。

人的眼睛是五官之首,耳朵是心灵之窗,它们能把客观外界丰富多彩的讯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既能使人增进知识,又能促进人的智力发育。因此,从新生儿时,就开始注意培养他们的视觉,肯定会对宝宝的将来成长发育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发展宝宝视觉呢?经常在宝宝醒着的时候靠近和宝宝说话,或者拿一个颜色醒目的东西让宝宝看。两周以后宝宝就会逐渐使两个眼睛协调起来,出现视觉集中的现象。进行这种训练时,刺激物与宝宝眼睛的距离要保持在20厘米左右。距离过远,宝宝看不见。

新生儿,对于不同的声音会发生不同的反应。比如:遇到强烈的声音,会造成呼吸紊乱、眨眼及心率变化。因此,家长应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宝宝听了产生愉快的情绪,对于身体的成长发育会有好处的。即使有人主张新生儿的耳朵充满羊水,开始听不到声音,但是从两周以后开始这样做完全可能。

宝宝醒着的时候,父母可以亲切地、轻柔地抚摸宝宝的身体。宝宝会伸伸腰,手和脚动一动,面部出现微笑。这种现象说明抚摸刺激了宝宝的皮肤,通过触觉渠道,把讯息传给大脑,使宝宝产生反应。父母如果在给宝宝喂奶和换尿布以后,经常注意抚摸宝宝身体,对于活动宝宝关节、肌肉也有好处。

心理学家证明,满月以后的宝宝大脑感觉中枢部位,较之初生时增长了几乎一倍。这就说明了大脑的发育,一方面来自先天的遗传程序,但更主要的是决定于后天的刺激和影响。

乳儿的心理卫生

乳儿,顾名思义就是吃奶的孩子。就拿吃奶来说,有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现在公认,乳儿吃牛奶不如吃母奶,不仅营养上有差异,更重要的是母亲喂奶可以让小宝宝获得感情上的温暖。如果母亲把喂奶当任务,孩子吃着奶,自己想别的,忙别的,这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如果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一边吃奶,妈妈一边微笑着,拍着,抚摸着,孩子就不仅吸进乳汁,而且饱尝了母爱,有利于健康情绪的发展。同时,乳儿吃奶要定时定量,每天喂几次奶,什么时候喂奶,都要有规律,不可孩子一哭就用乳头堵嘴。据研究,一个成年人良好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往往与乳儿时期吃奶时的习惯有关。所以说,母乳除了能降低婴儿的患病率、死亡率,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经济、方便、省时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这一点格外重要。

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说,孩子对情感的需要与吃奶的需要同等重要。因为乳儿正是情绪急剧分化、丰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如能多加关照,对培养健康的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孩子的环境要优美,经常更换不同色彩的纸带、气球或其他玩具,经常听优雅轻快的乐曲,要经常逗逗孩子、抱抱孩子。有人说孩子不能抱,抱惯了放不下。这是可能的,但不能因小失大。因为经常抱抱孩子,不仅体肤接触,让孩子享受爱抚,有利于培养发展良好的情绪,而且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孩子一旦被抱起来,视野就会豁然开阔,绚丽多姿的外界信息就会大量映入眼帘,这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有好处的。还有,乳儿从6个月起到1周岁,是心理活动急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建立“母子联结”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能让孩子多和母亲接触,孩子容易培养良好的情绪。反之,如果让孩子长期得不到母爱,孩子就会夜惊、拒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发育缓慢。有人还认为,缺乏母爱与长大成人以后患神经症、精神病、心身症和病态人格都有关系。

乳儿期的营养也十分重要,如这时缺乏营养,就会影响脑细胞的数量,也势必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哭是婴儿炙动与父母交流的形

婴儿与父母交往的另一个重要形式是哭。新生婴儿常常爱哭,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生病的婴儿哭声可以无力、高、尖、沙哑……而且婴儿的哭有很多原因,譬如饥饿、尿湿,不舒服等,还有在睡前或刚睡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细心的父母就会在与婴儿的交往中分辨出不同哭声所代表的不同要求。有时婴儿的哭是想主动和爸爸妈妈亲热一下,想让爸爸妈妈抱一下,所以这时千万不要拒绝孩子。正确的做法应当把婴儿抱起来,给婴儿以安慰,并与之交流。有研究发现:抱起出生后2-3天的新生儿,有80%以上的婴儿会慢慢安静下来,婴儿会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辨别不同的人物、语言,辨认不同的人脸、不同的表情,这些活动都会使宝宝高兴起来,增加安全感,进而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愉快情绪,从而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婴儿的哭与语言的发展

婴儿是带着哭声来到人间的,哭声意味着宝宝的呼吸系统能独立工作了,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功能。最初的哭声没有信号的意义,而1个月以后,婴儿的哭声有了明显的不同。父母可以从哭声中分辨他们有什么需要,是饿了,还是尿湿了不舒服,或者是哪儿弄疼了。早期的哭声通常与生理上的需要相联系。

因为婴儿还没有语言,所以他们就以这些哭声来向成人表示自己的需要或者吸引成人的注意。在这里哭声具有类似语言的功能。他们以声音的强弱和连续性程度、音频的高低、舌位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需要以及需要的紧迫性程度。

哭是一种前语言水平的交际方式,它除了具有一定的交际作用外,对语言发展的另一个意义在于训练了发音器官。人发出语言需要各种发音器官的协调,口、舌、上下腭、喉、声带、肺等部位都与语言有关,缺一不可。这些部位的功能正常与否将直接影响语言是否能顺利地产生。婴儿刚出生时,这些部位的功能都较弱,而哭恰好起到了锻炼的作用,所以哭是有积极意义的。有的孩子很少哭,妈妈说宝宝很乖,长大后却发现语言有障碍。有的妈妈心疼孩子,孩子一哭便把宝宝抱起来,这同样不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完全“剥夺”孩子哭的权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运动,也影响他们的发声练习,适量的哭有益无害。当然这不是说任由孩子长时间地哭而不去理睬他们,因为过多的啼哭对其他心理方面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何对“哭”宝宝

宝宝落地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啼哭。对于小儿哭声所表达的意思,国内外学者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如新生儿哭声图等,已经破译了部分内容,现介绍几种啼哭特点。

(1)“我饿了!”常在喂奶后2-3小时啼哭,其哭声较短,声音不高不低,长短均匀,富有节律。与此同时可见宝宝转动头部和张开小嘴左右寻觅。吸入乳头后,立即停止啼哭,吃饱后安静入睡。

“我的尿布湿了!”常在吃完奶或睡醒后,哭声长短不一,高低不均,不甚规则,常常边哭边活动臀部。换上干净的尿布后,即停止哭闹,或玩耍或入睡。

(3)“抱抱我!”常在吃饱后入睡前或玩耍时,哭声长短不一,高低不均,无节奏感,常哭哭停停,睁着眼睛左顾右盼。抱起后即停止哭,放下后即又开始哭。

“我热了!”常在室温较高或衣服被子太厚时啼哭,哭声较高,并且四肢乱蹬乱伸,伴有面部及全身出汗,自己蹬开被子后,哭闹即停止。

“我感到疼痛!”哭声无规律性,较高且长而有力,多为阵发性,身体活动无特异性。这时喂奶不会让患儿安静,宝宝会吐出乳头继续哭闹。

(6)病情严重。啼哭无规律性,哭声低沉,短而无力,甚至呈呻吟状,同时全身反应淡漠,不吃奶,发热或体温不升。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让宝宝快速安静的五个小方法

把宝宝包起来抱住

新生儿喜欢温暖和安全的感觉,就像在妈妈子宫中一样,因此可以用一个小毯子把宝宝包起来抱在怀里。也有少数婴儿不喜欢襁褓,而是更喜欢有节奏的运动或妈妈的乳头。

给宝宝听有节奏的声音

新生儿对妈妈心跳的声音很熟悉,那也是他们为什么喜欢被抱着的原因。妈妈可以为宝宝放一支轻音乐!或者是宝宝熟悉的胎教音乐,也可以轻声哼唱摇篮曲。

让宝宝身体处在运动状态

妈妈带着小宝贝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也能让宝宝安静下来;或者把宝宝放在摇篮里轻轻摇动,妈妈们可以找到适合让自己宝宝安静的方式。

揉揉宝宝的肚子

轻轻按摩婴儿的后背或腹部,是许多妈妈最经常做的安抚宝宝的方式。特别是对那些因患疝气而肚子胀痛的婴儿比较有效。

妈妈们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照顾一个哭泣的宝宝是容易让人紧张不安、心烦意乱的,但妈妈们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孩子面前,如果妈妈表现出很焦虑,有一种失败感,婴儿可能会察觉妈妈的感受,从而哭得更厉害了。若想照顾好宝宝,先要照顾好自己。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甚至偶尔给自己放一个假,让别人帮自己照看半天宝宝,都有助于妈妈们调整情绪、振奋精神,保持快乐心态,从而也给宝宝一个微笑的理由。

抚触让宝宝身心更健康

新生的宝宝软软的,小小的,连碰都不敢碰他们一下,能给他们做抚触吗?当然可以,现在提倡最好每天都能给宝宝做一次从头到脚的全身抚触。

这种按摩技术刺激了婴儿的最大感觉器官——皮肤,激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促进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加深婴儿的睡眠,促进小儿消化吸收,增加体重和智能发育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抚触过程中,加深了母子之间的感情。

研究表明(经过抚触,新生儿体重一般增加10左右,患先天性贫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早期神经发育得到明显促进。而且,一些患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如颅内出血、脑:雍等。如果出生后即开始对孩子进行抚触,可以让损伤《

的脑细胞得到刺激,能缓解病情,有利于孩子-

健康发育。越早抚触,效果越好。

研究表示,即使新生儿离开医院不再被抚触了,早期抚触的效果也可以维持到八九个月大。抚触虽然并不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但在抚触时确有一些如抚触时间、室内温度、抚触手法、如何与宝宝交流等问题需要注意。妈妈应亲自给宝宝做抚触,自己心情要愉快,才能在触摸中给宝宝带来快乐。

下列时候不适合抚触(

(1)宝宝显得疲倦、烦躁时,不要再刺激宝宝,应让宝宝休息,等睡醒后再进行按摩。

留心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哭了,先设法让宝宝安静,然后再继续。一旦宝宝哭得很厉害应停止按摩,因为宝宝可能想要拥抱、喂哺和睡觉。

开始时应轻轻地按摩,逐渐增加压力,好让宝宝慢慢适应起来。

不要强迫宝宝保持固定姿势。

脐痂未脱落,不要按摩。

为什么需要经常亲亲抱抱宝宝昵

宝宝大脑发育与接受外界的刺激密切相关。母亲在喂奶和抱宝宝玩时,使自己与宝宝的身体接触,会给宝宝的大脑送去许多外部的良性刺激。

哺乳过程中,宝宝的面颊、耳垂、嘴唇、上肢和胸部都能与母亲乳房接触,使宝宝感到人之初的温暖、愉快和安全感。宝宝一边吮奶,一边用小手摸着母亲的乳房,心里实际上得到一种满足感。新妈妈细细观察会发现宝宝一边吸吮母奶,一边微笑,这笑是人类仅有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笑的最早获得。母亲在喂奶时应两眼与宝宝对视,微笑,抚摸着宝宝的全身和小手,与宝宝进行情感的交流。妈妈应经常在喂奶前抱抱宝宝,和宝宝亲亲,摸摸宝宝,也让宝宝摸摸自己的脸,这样的皮肤接触有利于宝宝感知觉的发育。还可以把宝宝的衣服脱光,抚摸宝宝全身并使宝宝活动全身。这些刺激都有利于宝宝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