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亲子教育万事通
15255700000008

第8章 婴儿期的亲子教肓(4)

人类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而应特别重视对婴儿的视觉训练。尽管视觉是婴儿最晚出现的一种感觉,但视觉活动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已经有了,比如用手电筒照着宝宝的眼睛,

宝宝就会把眼睛紧紧地闭起来,

甚至还把头转向一边。再过些天,宝宝就有视觉了,可以看得见近处的东西或母亲的脸。从这时起,母亲为婴儿布置一个刺激适度的环境尤为重要。婴儿的房间应是一个具有适度视觉刺激的地方,所谓适度视觉刺激是指刺激不能没有,但也不能太多。有的母亲以为房间应该安静整洁,所以屋内几乎没有什么色彩,墙壁是白的,床单、被子是素色的,窗帘也是白的。这种没有色彩,也就是没有刺激的环境是不利于婴儿智力发展的。在房间里要适度地增加一些有色彩的东西,如墙上挂一幅画,被面选择有彩色图案的,床头挂一些有色彩的东西,给宝宝一件漂亮的玩具等都有利于婴儿视觉的发展。从第2个月起,可以让婴儿看一些鲜艳的东西,时间可逐渐增加。这些东西最好放在离宝宝眼睛比较近的地方,30厘米是一个最佳的距离,因为宝宝此时的视力还很弱,控制眼球的睫状肌功能尚不完善,所以视焦的调节能力还很弱,物体放得稍远宝宝就看不见,起不到刺激的作用。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年龄越小,距离应该越近。所以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要提供近距离的视觉刺激,而且物体要尽量放置于与宝宝眼睛平行的部位,因为宝宝的视野很小。

母亲经常与婴儿讲话也是一种视觉的训练。当母亲用语言来逗引孩子时,虽然婴儿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既没有笑容也没有声音,但宝宝常常是瞪大了眼睛盯着母亲。这不仅使宝宝看清人脸的细节,而且也能学会区分母亲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有的父母认为这么小的婴儿不懂什么,用不着费心去进行训练,因而也不提供视觉刺激,任由婴儿躺在那儿无所作为,这样也就错失了智力培养的大好时机。这种做法是非常不足取的。

当然!给孩子提供适度的视觉刺激不是说刺激物越多越好!刺激应该是适度的,如果刺激太多,一方面婴儿看不过来起不到刺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他们疲劳,这样对大脑的发育反而不利。

如何训练婴儿的触觉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它对于以后认知活动和母子依恋关系的形成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母子依恋关系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身体的接触。

婴儿生来就有一些触觉反应,那就是先天的反射性行为,如抓握和原始行走的反射行为,当成人把自己的手指接触婴儿的小手时,宝宝会马上握住成人的手指。当成人两手扶着婴儿的腋下,让宝宝双脚着地时,宝宝的两只脚会交替运动,好像要走路似的。这种先天性的反射性行为存在的时间不长,比如行走反射在出生后7个月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那些先天性的反射来作为动作和感知觉训练的基础,触觉训练也同样可以如此进行。

只要有机会应尽可能把手指伸到婴儿的小手里,让宝宝抓握,逗宝宝玩耍。此外,也可在宝宝的小床上方挂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结上一个红色的环,距离婴儿的头部20-30厘米,于是当婴儿一醒过来,看到绳子上的红色环就会用小手去抓,这样同样可以培养宝宝的触摸能力。稍大一点,在4-5个月起,宝宝会去抓手能够得到的东西,然后又扔掉,接着又抓又扔,有的父母觉得麻烦,要跟在宝宝后面打扫卫生,于是常常把东西放得远远的,让宝宝够不到,实际上这会使孩子丧失发展智力的机会,因为孩子抓扔东西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触觉能力,也促进了他们手眼协调能力,更是培养了其学习的兴趣。

8-9个月婴儿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很小的物体,这时他们的手指开始变得灵巧了。所以父母在这个阶段可向宝宝提供一些比较小的物体来训练他们手指的灵巧性。当然这种训练要在父母亲的注视下进行,否则一旦小东西被吃到嘴里就会造成事故。

适当地抱一下宝宝,经常抚摸宝宝的身体和亲吻宝宝的脸,给宝宝洗澡等都是适合的触觉训练。

通过触觉训练,孩子的视野也扩大了,对其他感觉能力的发展也大有益处。有的父母亲贪图轻松而一味让婴儿躺着,这样会阻碍孩子智力的发展。对有身体障碍的婴儿也同样不能忽视这种训练,否则身体的障碍又会导致智力的落后。

训练婴儿孚的精细动作

所谓精细动作是指那些需要小肌肉运动的动作,也就是拿细小物体的能力,这常常是手指的动作。在儿童的动作发展中,精细动作是较晚出现的。心理学家曾就动作发展的顺序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归纳,其中有两条是“先中心后边缘”和“先大肌肉后小肌肉”。

所谓“先中心后边缘”是指越靠近身体中心的部位动作出现得越早,按照此规律,手的动作发展顺序应为手的臂、肘、腕、手指,因为手指离身体的中心最远,所以动作出现得也最晚。“先大肌肉后小肌肉”是说那些需要大肌肉运动的动作出现得早,而那些需要小肌肉运动的动作出现得晚。所以根据这两条规律,在3个月前,婴儿基本上是攥紧着拳头,很少有手指的活动。3个月后手有了一些不随意的动作。当手眼协调后,手指逐渐摆脱了紧张状态,精细动作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由于手在大脑中的定位区域大,所以手的训练使得大脑中很大的一块区域的功能得到了促进。故手的活动功能与脑的关系相当密切,手的活动就是脑的智慧活动。因此尽早地训练婴儿手的精细动作有益于对他们智能的开发。

由于婴儿具有先天性的抓握反射,父母可以此来进行动作的训练。从婴儿2个月起经常把一些抓取方便的玩具放到宝宝的小手里让宝宝抓握玩耍。一开始婴儿可能抓一下就松手了,这时父母不要灰心,坚持训练,反复把玩具塞在宝宝的手里,让宝宝拿住。经过训练后,婴儿拿住物体的时间越来越长。4个月起,父母可拿着一个色彩鲜艳的或者能发出声音的玩具,逗引婴儿自己来抓。也可把这些玩具挂在婴儿的床头,让宝宝醒着的时候自己伸手去抓,开始几次可能是偶然碰到悬挂着的玩具,以后宝宝就学会了用手主动去抓玩具。

玩具要经常更换,因为相同的玩具婴儿会由于“习惯化”而逐渐失去兴趣。吃奶的时候把宝宝的小手放在奶瓶上,以提高手的感受性。

总之,利用各种机会让宝宝的手接触物体,增加它的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给宝宝的东西可越来越小,以不断地训练宝宝的手的技能,

使其达到精细化的程度。但要注意,给予孩子的物体不能小于3厘米,因为物体太小孩子容易把它放进嘴里吞下而造成事故。同时,训练过程要在父母的监控下进行,因为婴儿拿到物体时多半会塞进嘴里,没有成人在场会有危险。

在婴儿能比较自如地完成单个动作后,可以把几个动作串联起来训练,让宝宝连续完成几个动作,比如让婴儿把盖子盖到瓶子上,

把两块积木叠起来,把玩具放进盒子里。这样既把大肌肉和小肌肉的运动连接起来,又促进了手眼的协调运动,有利于婴儿对自己动作的体验和知觉。通过这种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使大脑的功能得到了发展。

德婴儿眼与手的动作协调是何时幵始的

婴儿刚开始手的动作时,眼睛是不看着手的,而看着的东西又不会用手去拿。可以说是手归手动,眼归眼看,他们的手和眼是两个系统,相互之间未能形成一种协调的活动。以后手在动作时偶然被眼看到了,形成了视觉和动作之间的联系,但最初这种联系是非常不精确的。在四五个月的时候,看到的东西想拿,但手伸过去却碰不到。以后随着空间知觉的发展,对距离的判断不断精确,手和眼睛的协调逐渐发展完善起来。到8个月时手眼协调的准确性达到了100。

手眼协调的训练对婴儿知觉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父母可在训练婴儿手的精细动作时同时进行。比如成人拿着玩具不直接给婴儿,放在宝宝够得到的地方,让宝宝自己去拿。或者把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先放在宝宝眼前让宝宝看一下,然后慢慢放在离婴儿不远的地方,训练宝宝自己去抓。妈妈可拿着带声响的玩具在孩子的面前不断地发出声音,鼓励宝宝自己来拿。也可在宝宝的小床边上挂一些色彩鲜艳或带声音的小玩意儿,成人经常去拉一下使它发出声响,吸引宝宝用手去够它。成人一开始也可抓着孩子的手去碰这些挂着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能离婴儿太远,要让宝宝的手够得着才行。这样他们醒着的时候经常用手去抓,使手眼之间越来越协调。在七八个月时,给婴儿一个盒子,教宝宝把积木等各种小玩具一个一个地放进盒子里,然后,再教宝宝从盒子里把玩具一个一个地拿出来。或者让宝宝玩插孔的游戏,给宝宝一个大口径的茶杯和一些长条形的物体,如长条积木、笔等东西,让婴儿将这些长条形的东西插进杯里。以后可逐渐换成小口径的杯子,或细长条物品。

婴儿什么时候能分辨色彩

过去有人认为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里是看不见颜色的,据最新的研究发现,婴儿三四个月时就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相比较下宝宝更喜欢彩色的物体。

婴儿有感色细胞只能说宝宝具备了颜色感觉的生理基础。这种生理基础能否转化为颜色视觉,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如果平时生活中缺乏色彩或色彩很少,就不能使婴儿的颜色视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成人在婴儿的日常生活中要提供丰富的色彩,训练宝宝的颜色感觉,提前和加速其颜色认知能力的发展。颜色感觉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时候都可以进行,但婴儿由于活动空间有限!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到色彩,另外宝宝也不会主动去看,这就需要家人经常把有色彩的东西展现在婴儿的眼前,给宝宝较多的颜色刺激。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各种不同颜色的玩具,最好是成套的彩色玩具,如各种颜色的小球、塑料板和小棒等,以便宝宝可对不同颜色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具体做法是,在婴儿1个月左右的时候,把有颜色的物体悬挂在婴儿胸前上方60-70厘米处,每次一种颜色,每天给宝宝看两次,每次3-5分钟。连续看3-4天后婴儿会产生一种“习惯化”的现象,即对这个每天都出现的物体逐渐习惯了,结果注视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时父母亲可换另一种颜色的物体,婴儿又会重新对物体发生兴趣。通过各种颜色的不断轮换,使宝宝熟悉各种颜色。稍大一点,把几种颜色的玩具同时悬挂在那里,让宝宝对各种颜色进行比较,这样使宝宝早早地能识别颜色,学会说话后,很快就能说出不同的颜色来。平时孩子穿的衣服,使用的被裤、用品等最好也要有不同的颜色。

父母对女孩比较多地让她们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而对男孩可能就会忽略,甚至按传统的看法,男孩不必穿花花绿绿的衣服。这样就造成了在颜色能力方面的早期性别差异,因为男孩接触颜色的机会相对不如女孩。从对婴儿颜色感觉的训练上来看,男孩也应穿色彩丰富的衣服,这样有助于他们对颜色感觉的发展,因为花花绿绿的衣服穿在身上能使他们和女孩一样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刺激。

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得不到有效训练的孩子,接触颜色较少的孩子,颜色视觉能力就低下。

孩孑会识别大人的脸色吗

训练孩子识别大人脸色对8个月以上的孩子是必要的。因为此时,宝宝已具备了观察大人用不同表情和声音所表达的赞许与阻止的态度的能力。

有时候,有些家长会有苦恼,为什么我的孩子总爱咬人?我的孩子总爱把别的小朋友掐哭;我的孩子“人来疯”等。究其原因,不外乎当宝宝最早表现出这些不当行为时,家长没有及时制止,甚至还表现得很兴奋,让孩子误以为你很欣赏他的做法。比如当宝宝第一次伸手打你一巴掌时,你不但不绷起脸来制止宝宝,不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反而兴奋地说“我的宝宝会打人了”;“桌子磕着宝宝了,快打桌子一下”“石头绊宝宝摔跤了,我们打它”诸如此类的言行数不胜数,那么日后孩子爱打人可以说就是大人从小惯纵的结果。其他不当行为也是因为大人不及时制止,没有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才造成的不良后果。

哪怕是几个月大的婴儿,做错事时大人也不可以置之不顾。比如吃饭时,宝宝屡次把吃着的食物往地下扔,第一次你要告诉宝宝不要扔。第二次你要板起面孔,瞪瞪眼睛,警告宝宝不许扔。第三次则可以严肃地说干什么!”以示制止。这样孩子就会很明白,妈妈不许扔食物。而当宝宝认真吃食物时,你还可以表扬宝宝宝宝吃得真好,真乖!”这样宝宝就可以分辨出妈妈高兴与否,赞成做什么和制止什么。

其实,孩子对母亲的情感是十分敏感的,宝宝也非常希望能讨妈妈的欢心,因此作为妈妈应该尽早地表明你的态度——不管是用声音还是用表情——都是十分必要的。这里说用声音和表情表明家长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好坏,绝不包括体罚。体罚的结果会让孩子怕你,疏远你,很难形成母子融洽的感情,对以后的性格形成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婴儿的俯卧和爬行

按照中国的传统,新生儿经常被釆用“蜡烛包”包被,除了头,连手带脚一起被裹在里边,像一个小囚犯被五花大绑,一动也不能动。

婴儿躺在床上,两眼只能看着天花板,如此对待婴儿是扼杀了他们感觉和探索世界的机会。据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婴儿与欧美婴儿相比,在俯卧抬头、俯卧抬头45°、俯卧抬头90。翻身、独坐等动作方面都出现得晚,这可能与我们的养育方式有关。

让婴儿长时间仰卧不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因为仰卧时他们只能看到有限的空间,因此尽早地让婴儿俯卧对他们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据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俯卧不仅有助于他们的生理发展,如能锻炼颈肌,增强全身肌肉组织,还能扩大孩子有效的视野,同时对呼吸、

血液循环等也有好处。因为俯卧时婴儿会学着把头抬起来,这样可以较自由地探索上下、左右和前面的环境,扩大了视觉、听觉、触觉的范围,增加了接受环境信息的机会及对不同信息之间联系的认识,智力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从一个半月起就可以让婴儿俯卧,每天一二次,每次半分钟。在喂奶以前或换好尿布以后,将宝宝趴下,一面用玩具在前面逗宝宝,一面叫着宝宝的名字。3-4个月大时可以在孩子的侧面用玩具逗引,鼓励宝宝翻身。

除了让婴儿俯卧外,另一种动作也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那就是爬行。据研究,爬行能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在婴儿学爬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