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15263400000026

第26章 颜氏家训(23)

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为五为节。《西都赋》亦云:“卫以严更之署。”所以尔者,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则指寅,晓则指午矣;自寅至午,凡历五辰。冬夏之月,虽复长短参差,然辰间辽阔,盈不过六,缩不至四,进退常在五者之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尔雅》云:“术,山蓟也。”郭璞注云:“今术似蓟而生山中。”案:

术叶其体似蓟,近世文士,遂读蓟为筋肉之筋,以耦地骨用之,恐失其义。

或问:“俗名傀儡子为郭秃,有故实乎?”答曰:“《风俗通》云:

“诸郭皆讳秃。”当是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戏调,故后人为其象,呼为郭秃,犹《文康》象庾亮耳。”

或问曰:“何故名治狱参军为长流乎?”答曰:“《帝王世纪》云:

“帝少吴崩,其神降于长流之山,于祀主秋。”案:《周礼·秋官》,司寇主刑罚、长流之职,汉、魏捕贼掾耳。晋、宋以来,始为参军,上属司寇,故取秋帝所居为嘉名焉。”

客有难主人曰:“今之经典,子皆谓非,《说文》所言,子皆云是,然则许慎胜孔子乎?”主人拊掌大笑,应之闩:“今之经典,皆孔子手迹耶?”客曰:“今之《说文》,皆许慎手迹乎?”答曰:“许慎检以六文,贯以部分,使不得误,误则觉之。孔子存其义而不论其文也。先儒尚得改文从意,何况书写流传耶?必如《左传》止戈为武,反正为乏,皿虫为盅,亥有二首六身之类,后人自不得辄改也,安敢以《说文》校其是非哉?且余亦不专以《说文》为是也,其有援引经传,与今乖者,未之敢从。又相如《封禅书》曰:“导一茎六穗于庖,牺双褾共抵之兽。”此导训择,光武诏云:“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是也。而《说文》云:““渠是禾名。”引《封禅书》为证;无妨自当有禾名渠,非相如所用也。“禾一茎六穗于庖”,岂成文乎?纵使相如天才鄙拙,强为此语,则下句当云“麟双褾共抵之兽”,不得云牺也。吾尝笑许纯儒,不达文章之体,如此之流,不足凭信。太抵服其为书,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往引以为证;若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世间小学者,不通占今,必依小篆,是正书记;凡《尔雅》、《三苍》、《说文》,岂能悉得苍颉本指哉?亦是随代损益,互有同异。西晋已往字书,何可全非?但令体例成就,不为专辄耳。考校是非,特须消息。至如“仲尼居”,三字之中,两字非体,《三苍》“尼”旁益“丘”,《说文》“尸”下施“几”:如此之类,何由可从?古无二字,又多假借,以“中”为“仲”,以“说”为“悦”,以“召”为“邵”,以“盻”为“闲”:如此之徒,亦不劳改。自有讹谬,过成鄙俗,“乱”旁为“舌”,“揖”下无“耳”,“鼋”、“鼍”从“龟”,“奋”、“夺”从“闲”,“席”中加“带”,“恶”上安“西”,“鼓”外设“皮”,“凿”头生“毁”,“离”则配“禹”,“壑”乃施“豁”,“巫”混“经”旁,“皋”分“泽”片,“猎”化为“猖”,“宠”变“宠”,“业”左益“片”,“灵”底着“器”,“率”字自有“律”音,强改为别,“单”字自有“善”音,辄析成异:如此之类,不可不治。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

所见渐广,更知通变,救前之执,将欲半焉。若文章着述,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牍,幸不违俗也。

案:弥互字从二间舟,《诗》云:“互之柜缨”是也。今之隶书,转“舟”为“日”;而何法盛《中兴书》乃以“舟”在“二”间为航字,谬也。

《春秋说》以“人、十、四、心”为“熏”,《诗说》以“二二”在“天”下为“酉”,《汉书》以“货泉”为“白、水、真、人”,《新论》以“金”、“昆”为“银”,《国志》以“天”上有“口”为“吴”,《晋书》以“黄头”、“小”、“人”为“恭”,《宋书》以“召”、“刀”为“劭”,《参同契》以“人”负“告”为造:如此之例,盖数术谬语,假借依附,杂以戏笑耳。如犹转“贡”字为“项”,以“叱”为“匕”,安可用此定文字音读乎?潘、陆诸子《离合诗》、《赋》、《拭卜》、《破字经》及鲍昭《谜字》,皆取会流俗,不足以形声论之也。

河间邢芳语吾云:“《贾谊传)云:“日中必4。”注:“4,暴也。”

曾见人解云:“此是暴疾之意,正言日中不须臾,卒然便昃耳。”此释为当乎?”吾谓邢曰:“此语本出太公《六韬),案字书,古者晒字与毕疾字相似,唯下少异,后人专辄加旁日耳。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晋灼已有详释。”芳笑服而退。

[注释]

①此句语出《诗经·周南·关雎》。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即蕃菜,一种水生植物,茎可食。

②是水:凡是有水的地方。

③猪莼(chún):较老的莼菜。

④指刘芳的《毛诗笺音义证》。刘芳,北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善识石经文字。

⑤此句语出《诗经·邶风·谷风》。荼(tú):野菜名,又名苦菜。

⑥《尔雅》:我国古代第一部词典,大致按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而成,成书约于秦汉年间。《毛诗传》:即《毛诗故训传》,西汉毛亨着,是研究《诗经》、训诂学和汉语史的重要资料。

⑦《礼》:即《礼记》,西汉戴圣辑。此句语出《礼记·月令》。

⑧秀:指植物抽穗开花。

⑨《易统通卦验玄图》:书名,见于《隋书·经籍志》,共一卷,但着者不详。

⑩游冬:即苦菜。

瑏瑡苦苣(jù):苦菜的一种,可食。

瑏瑢酸浆:草名。

瑏琐释劳:解除疲劳。

瑏瑶郭璞:晋文学家、训诂学家、神仙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官着作郎,因劝阻王敦起兵被杀。

瑏瑥馲(zhī):草名,即黄荫。

瑏瑦龙葵:一种可入药的茄科草木植物,性寒,有毒,能消肿除毒。

瑏瑧高诱:东汉学者,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曾遍注《孟子》、《孝经》、《战国策》、《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秦相吕不韦及其门客所撰,为杂家代表作。

瑏瑨此句语出《诗经·唐风·禞杜》,另见于“有禞之杜”诸篇。袄(dì):树木孤耸的样子。杜:棠梨,俗称杜梨树。

瑏莹本:书的版本。

瑐瑠《传》:即《毛诗传》。

瑐瑡徐仙民:徐邈,东晋人,着有《毛诗音》二卷。音:读音:反:反切,古代的一种声韵拼合的方法。

瑐瑢《说文》:即《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察字源的文字学着作,共十五卷。

瑐琐《韵集》:书名,晋安复令吕静撰,共六卷。

瑐瑶语出《诗经·鲁颂·辉》。辉(jiōng):马肥壮的样子。牡马:雄性的马。下文的“牝”指雌性。

瑐瑥邺下:地名。为北魏、北齐的国都。难(nàn):诘问、责难。

瑐瑦僖公:鲁僖公。垌(jiōng):远郊。

瑐瑧?骘(cǎozhì):即母马和公马。

瑐瑨干(gàn):马的躯干。肥张:肥壮硕大。

瑐莹闲:即马厩。

瑑瑠玉辂(lù):即用玉装饰的车。

瑑瑡朝(cháo)聘:指诸侯定期朝见问候天子。郊祀: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

瑑瑢圉(yǔ)人:养马的人。

瑑琐匹一人:即每人饲养一匹马。

瑑瑶丽一人:即每人饲养两匹马。丽,两、成对的。

瑑瑥逐逐:即急速狂奔的样子。

瑑瑦《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瑑瑧毛生:即毛苌,与毛亨共撰《诗传》。生,为汉代对儒者的称呼。

瑑瑨马薤(xiè):草本植物,可入药除热。

瑑莹蒲:香蒲,又称蒲草。刷:刷子。

瑒瑠《通俗文》:训诂书,东汉服虔撰。马蔺:叉称马莲或蠡实,多年生草本植物。

瑒瑡平泽:沼泽地。率:一般。

瑒瑢豚(tún)耳:俗名马齿苋。

瑒琐刘缓:字含度,南朝梁人。历官安西湘东王记室,其兄刘缙曾任南朝梁尚书祠部郎。

瑒瑶语出《诗经·王风·丘中有麻》。施施:缓慢行走、从容不迫的样子。

瑒瑥郑《笺》:即东汉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

瑒瑦《韩诗》:西汉初韩婴所传的《诗经》,北宋时已亡。

瑒瑧遂:认为。是:正确。

瑒瑨语出《诗经·小雅·大田》。蒌(yǎn):乌云。诗意为乌云布满天空,雨水润泽大地。

瑒莹暴疾:突然、迅疾。

瑓瑠三光:指日、月、星。宣:传播。精:光芒。

瑓瑡五行:指水、火、木、金、土。布:排列。

瑓瑢习习:形容风轻轻地吹。

瑓琐《尸子》:战国时法家尸佼撰,二十卷,已佚,后人有辑本。

瑓瑶将:带着。

瑓瑥豫:预先。

瑓瑦麂(jǐ):鹿属类的一种哺乳动物。

瑓瑧虎卜:卜筮的一种。传说虎能以爪画地,观奇偶之数以卜食,故称。

瑓瑨痃(jiē)、痦(shān):疟疾,一种时冷时热的疾病。

瑓莹疥:疥疮,一种皮肤病。

瑔瑠杜征南:杜预,曾任晋征南大将军。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博学多谋。

瑔瑡通:通“解”。

瑔瑢语出《尚书·大禹谟》。影响:影子和回声。意为如影随形,如响留声。

瑔琐土圭(guī):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

瑔瑶罔(wǎng)两:影子外层的淡影。

瑔瑥《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着,杂糅先秦诸子学说而以道家为主。景柱:即影柱,古代用来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

瑔瑦晷(guǐ)柱: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

瑔瑧葛洪:东晋人,崇信道教,主张儒道双修,撰有《抱朴子》、《字苑》等。

瑔瑨《六韬》:我国古代兵书,相传为西周初期姜太公(吕尚)所作,实为战国时期作品。因分为文、武、龙、虎、豹、犬六部分,故称。

瑔莹陈(zhèn):即“阵”,指阵法。

瑖瑠鱼丽:古代军阵名。

瑖瑡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瑖瑢《苍》、《雅》:指《苍颉篇》和《尔雅》。

瑖琐纵复:即使。

瑖瑶语出《诗经·周南·葛覃》。诗意为黄鸟翩翩飞舞,聚集在灌木丛中。

瑖瑥李巡:东汉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人。曾注《尔雅》三卷,已佚。

瑖瑦周续之:南朝宋雁门广武(今山西代县)人。少慧,通《五经》、《五纬》,后入庐山隐居,与刘遗人、陶渊明称为“浔阳三隐”。曾注《毛诗传》《公羊传》等瑖瑧刘昌宗:晋人,生平不详,有《周礼》、《仪礼音》、《礼记音》等多种着作传世。

瑖瑨语已:语尾,即句末语气词:助句:即语助词。

瑖莹殳(shū):一种有棱无刃的兵器。旅:次序,指依次劝酒。语出《仪礼·乡射礼》。下面两句中“回也屡空”出自《论语·先进》:“风,风也,教也”出自《诗经·小序》。

瑘瑠戢(jí):收敛、克制。傩(nuí):行有节奏。

瑘瑡傥:通“倘”,如果。废阙:残缺不全。

瑘瑢语出《诗经·郑风·子矜》。矜(jīn):衣领。因周代学子着此服,故用以代称学子。

瑘琐孙炎:三国魏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弟子,有“东州大儒”之称,撰《尔雅音义》、《周易春秋例》等书,并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等书作注。

瑘瑶曹大家(gū):东汉史学家班固之妹班昭,因其夫姓曹,故称曹大家(“家”通“姑”)。聪慧有才,续成《汉书》,并任汉和帝皇后的老师。

《列女传》:西汉刘向编集的有关妇女节行事迹的书。

瑘瑥蜀才:即严君子,汉蜀郡人。一生不为官,以卜筮自养,年九十余而卒,注《周易》十卷。

瑘瑦王俭:南朝齐着作家、目录学家,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专心笃学,校勘古籍。着有《七志》、《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等。《四部书目》以甲、乙、丙、丁四部分类编辑,共一万五千七百零四卷。

瑘瑧王弼:三国魏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南)人,文学家,撰有《周易注》。

瑘瑨谢炅、更侯该:二人均不见于史传,生平不详。

瑘莹谯(qiáo)周:三国蜀巴西西充国(今四川阆中西南)人。精研六经,尤善书札,着有《法训》、《五经论》等。

瑝瑠《汉之节》:即晋蜀郡人常璩所撰,共十卷。常璩另着有《华阳国志》。

瑝瑡晋家:指西晋。永嘉之乱后,西晋南渡建康,建立东晋。

瑝瑢贵:重视。省读:仔细阅读。

瑝琐裸(luǒ):裸露。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

瑝瑶(xuān):挽起衣袖。胫(jìng):小腿。

瑝瑥擐(huàn):穿。

瑝瑦萧该:南朝梁鄱阳王萧恢之孙。性笃学,通儒经,尤精《汉书》。

瑝瑧《字林》:字书。晋吕忱撰,收字万余,以补《说文》之漏,已亡佚。

瑝瑨徐爰:南朝宋开阳人。官尚书左丞,巧于逢迎,明帝时井中散大夫。

瑝莹《汉书》东汉班固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0:“肯”的异体字。

刘显:南朝梁沛国人,官浔阳太守,博涉群书,尤精《汉书》,撰《汉书音》二卷。

雌黄:指一种可涂抹字迹的颜料。

闺位:非正统。意指王莽当政是篡夺皇位,不合正色正声、本分本位。

玄黄:黑色与黄色,表正色。律吕:乐律的统称,表正声。

名问:名誉、声望。

鸢(yuǎn):即老鹰。髀(bó):肩胛。

杞、宋:均为古国名。

裴:指裴驷,南朝宋南中郎参军,着有《史记集解》。徐:指徐广,南朝宋中散大夫,着有《史记音义》。邹:指邹诞生,南朝梁轻车录事参军,着有《史记音》。

虑(fú):姓,通“伏”、“宓”。伏羲氏:上古时期传说中的部落酋长,教民结绳而治。

孟康:三国魏安平人,历官散骑侍郎、中书令等职,曾注《汉书》。

皇甫谧(mì):西晋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人,终身不仕,以着述为务。有《帝王世纪》等。

纬候:纬书和《尚书中候》的合称,泛指诸经典籍。

虑子贱:孔子弟子,鲁国人,孔子赞其为君子,任单父宰,卓有政绩。单(shàn)父:古邑名,又作宣父,相传为虞舜师单卷所居,故称。

治所在今山东单县。宰:指邑、县级的地方行政官。

伏生:即伏胜。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曾任秦博士。

通:通假字。

《太史公记》:即司马迁的《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鸡口:鸡嘴,虽小而洁。牛后:牛的肛门,虽大而臭。

删:篡改。《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有关战国时策士谋略和言论的书籍。

延笃:东汉南阳人,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以文章名世,撰有《战国策论》一卷。

尸:鸡的头目。从:牛犊。

应劭(shào):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着有《风俗通义》三十卷。

高渐离:战国末燕国人,长于击筑。荆轲谋刺秦王时,高渐离为之击筑干易水送别。秦一统天下后,高渐离变改姓名,为人佣保。秦始皇闻其善击筑,命人熏瞎其目,使击筑。高渐离子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未中被杀。

庸保:受人雇用役使的人。

宋子:县名,今属河北钜鹿县。

伎:同“技”。

潘岳:晋荣阳中牟人,字安仁,貌美。工诗赋,词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

太史公:指司马迁。英布:秦末汉初人。秦末时率骊山刑徒起义,归属项羽。后归汉,封淮南王。刘邦相继杀害彭越、韩信后,英布举兵谋反,败逃江南时被长沙王诱杀。又因曾受黥刑(在面部刺字后涂以黑色)而称黥布。

成结:形成、酿成。

娟(mào):嫉妒。

《三苍》:指《苍颉篇》(李斯)、《爰历篇》(赵高)、《博学篇》(胡毋敬)的合称。

《五宗世家》:即《史记》世家中的篇名。

常山宪王:即刘舜。汉景帝少子,立为常山王。卒谥号“宪”。

王充:东汉哲学家、学者,着《论衡》三十卷,抨击当时迷信思想,主张今胜千古。

原:推究。意:怀疑。贲(fén)赫:西汉人,初为淮南王英布中大夫,后因传诣英布有反谋而被封为将军、期思侯。

海上:指东海之滨。

开皇:隋文帝杨坚年号。

铁称权:铁秤砣。称,同“秤”。权,称锤。

涂(dù):通“镀”,以金饰物。镌(juān):雕刻。二所,数量词,两片、两则。

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呼。

斯:指李斯,时为秦左丞相。去疾:指冯去疾,时为秦右丞相。

袭:继承、承受。

诏:诏书。左:同“佐”,辅佐。中间空一字,因磨灭而不见。

了了:清清楚楚。

被敕(chì):按皇帝的命令。写:描摹。读(dòu):句中停顿,后指句逗。

对:核对。

裎福:安福。

《苍》、《雅》:指《三苍》、《尔雅》等训诂的书。《方言》:指汉代扬雄所撰的《辅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该书汇集古今各地同义词语,是研究我国古代词汇的宝贵资料。

耦:通“偶”,对偶。

为:因为。元后:汉元帝皇后:

1:通“纠”:割:裁决、决断。

李登:三国魏人,着有《声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

鲕:“察”的异体字。

《汉·明帝纪》:指《后汉书·明帝纪》。

四姓:指下文樊、郭、阴、马四姓外戚。

桓帝:即汉桓帝刘志,在位期间外戚宦官轮流执政,互相诛杀,史称“党锢之祸”。元服:帽子,古时称行冠礼为加元服。

明帝:汉明帝刘庄,重儒学,相传曾遣使去天竺求佛经,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侍祠:侍祠侯,闲职。猥朝:猥朝侯,也为闲职。列侯:即彻侯,在众诸侯中位最高。因避汉武帝刘彻名而改,也称通侯。

庶方:诸方。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文献。鹳(guàn)雀:水鸟名。

(zhān):鲟鳇鱼,长二三丈,无鳞,色灰白,状似鲟鱼而背上有甲。鲔(wěi):即鲟鱼。

魏武:即曹操。

胜:胜任,指衔住。

文章:花纹。

都讲:主持学舍讲习的人。

象:形像、图像。

《续汉书》:晋秘书监司马彪撰,八十三卷。《搜神记》:晋干宝撰,三十卷,录鬼神灵异及民间传闻之事。

孙卿:即荀子。鳝(qiū):即“鳅”的异体字。

《说苑》:西汉刘向撰,二十卷,所录皆为可以取法的遗闻佚事。

(zhú):蛾蝶类的幼虫。

樊晔:东汉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官侍御史,后拜天水太守。

为政苛猛。

乳虎:正在哺乳的母虎,性情凶猛异常。

冀府寺:即天水大守官署。

寤(wù):通“悟”、醒悟:

杨由:字哀侯,东汉成都人。少习《易经》,为郡文学掾,撰着十余篇。

削札牍(dú):古时用小木片、竹片作书写材料,有误时即削去。

柿(fèi):削下的木片。

苏竟:东汉平陵人。精研《易》,通晓诸子百家,历官侍中郎、侍中、太守等。

摩研:切磋研究。编削:编纂书籍。

浒浒(xǔ):作“许许”,象声词。

屏障:屏风。

风角:占验四方之风,以知吉凶。占候:根据天象的变化预测吉凶。

转削:吹动木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