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64200000010

第10章 生存方略篇(7)

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身边的近臣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过了10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国君现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恐怕会更加严重。”

桓侯还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10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到时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请国君三思!”

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10天,扁鹊又去朝见桓侯,当他到了大殿上看到桓侯的脸色以后,什么话也没说,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不久就驾崩了。

一个人身上如果有了小的缺点错误不及时改正,那就会酿成不可救药的大错。思与取从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夸氏国。

这个国家里有一个道德、学识都出类拔萃的人,国内的很多读书人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就拿着书本去问他,他经常为这些读书人解答难题,没有不知道的;还有人向他请教琴棋书画等技艺,他没有不娴熟的。

从古至今的郡县设置与废弃、国势的兴衰、政策的对错等等,他没有不通晓其中缘故的;诸子百家的学说和各种离奇古怪的传说,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可见他是个博学多才、见解不凡的人。

有一天,他的邻居对他说:“您这么有学问,为什么不去别的国家走走?去教别的国家的人一些知识,说不定你会很出名。”

他心想:也有道理,出去又能见世面,而且说不准可以收很多的徒弟,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也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

于是,他就离开了夸氏国,到各地周游。他到一县,一县尊敬他;他到一州,一州都把他当做奇才;他到天下,天下的读书人都深感惭愧地说:“我们见到这个人,都感到自己枉为读书人了啊!”

这些读书人跟他到北方游历,愿意做他弟子。这个夸氏国的人便当上了他们的老师。

这位老师出门坐着舒适的车子,平时坐在讲堂上。众多弟子来听他讲学,他坐着给大家讲授。

他对弟子们说:“我对于学问,也不是万事万物都精通,但我掌握了做学问的要领。大家如果想学习我做学问的要领,可以向我来提问。”弟子们纷纷提出问题,他都一一予以回答。

众多弟子得到了他的学问和他的书,课后都认真阅读老师的书,勤学苦问,深入研究其中道理。

不到一年时间,弟子们全都把老师的学问学到手了。可是他的学问只是向外传授,却没有自我补充和更新,他的才能只有对外付出,却没有增长。他的学生中不乏有非常出色的人才,甚至有些大有超过老师的势头。处在这种境地,他不但没有危机感,反而心中暗想:“我既然成为天下人的老师了,还辛辛苦苦地学习干什么?”

从此以后,他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只图享乐。后来,弟子又匾来向他请教,他的解答也没有超过从前的见解。弟子们很失望,都纷纷离他而去。没有了弟子,他也没法混饭吃了,只好回到夸氏国,国内的人见他灰溜溜的样子,也都不再对他以礼相待了。

人在事业和求知上不能有满足,因为满足已有成绩,就会不思进取,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赵云救主东汉末年,曹操手握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想趁机把天下所有的诸侯都消灭掉,然后自己称王。

自从他灭了袁绍以后,声威大震,于是就统率大军攻打刘备,当时刘备势力非常小,手下只有不到5000残兵,可是曹操却有83万大军,每天以几百里的速度追赶刘备,刘备本能逃跑,但是他为人厚道,对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怕曹操大军入城后会残害百姓,于是就率领百姓一起逃亡。

刘备带着五千残兵十几万百姓每天只能行走十几里地,他心里也着急,他手下的幕宾简雍劝他丢掉百姓才能保住实力。

但他却说:“百姓视我为他们父母,千里迢迢跟随着我,我又怎么忍心把他们丢在半路上不管?”

后来,他们逃到了一个叫当阳的地方歌下来。

刘备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赵云,他原本在辽东太守公孙赞手下做事,后来袁绍把公孙赞灭了以后,他就投靠了刘备。

当时,刘备等人都到了当阳,只有赵云在百姓群里左顾右鼢,到处在寻找着什么,忽然见到前面一个废墟里有个人,于是就走进去,结果那人就是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只见她腿上中了一箭,痛苦地坐在地上抱着刘备的孩子一阿斗。(就是蜀汉的后主刘禅)赵云见此情景,就对甘夫人说道:“主母抱着小主人骑在马上,云步行保护主母突出重围。”

甘夫人说:“将军带着我子先行,不必管我,可惜他父亲半生漂泊只留下这么一点骨血,希望将军能够带他冲出曹营。”

说完,就斜身跳到旁边的一日枯井里摔死了,赵云怕尸体被曹兵糟蹋,于是就把一堵废墙推倒将枯井埋了。

赵云把铠甲上的护心镜卸下,将阿斗放在怀里,然后把铠甲撩起来,用藤条系住,骑到马上拿起自己的长枪向刘备所在的位置跑去。走了一段,回头看了一下,发现手下原来的五六十个骑兵也都走了,他没有一点退意,继续往前走着。

又走了一段就进了曹营,曹军中有四员上将见到赵云,四将二话不说举枪便刺,赵云抖抖威风,右手拿枪、左手拿剑,枪挑剑砍,一刹那,四员曹将全都毙命。

但是曹营之中,名将极多,瞬间又来了五六个大将一起前来围攻赵云,不一会的工夫他们又都被赵云杀了。当时,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军中有一员战将,往来冲突,所向披靡,就问左右:“这是谁?怎么这么英勇?”

左右大声喊道:“军中战将留下姓名。”

只见赵云喊道:“我乃是常山赵子龙也。”

曹操说:“真是一员虎将,我要生擒他,传我将令:赵云到处,不得放冷箭,只要生擒。”

众将听到丞相有令,于是都自告奋勇要去捉拿赵云。赵云也面无惧色、来者不惧,一时间连劈带刺共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士兵三百多人。杀得曹营遍地尸体、血流成河,等赵云拼死杀出重围,从曹营出来的时候,他银白色的铠甲和白色的战马全都染成红色的了。

当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必须用自己的毅力战胜困难。这时候你如果认输,那就功亏一篑了。

割须断袍东汉末年,曹操篡权,献帝的位子如同虚设。

后来由于曹操欺君太甚,献帝忍无可忍,于是就用血在一张绵帛上写了一份诏书,被称为“血诏”,由于怕曹操发现,就把这诏书藏在衣服里,所以也叫“衣带诏”。

皇帝把这份“血诏”交给国舅董承,要他密谋奸臣曹操,可是董国舅一个人孤掌难鸣,就想多找几个人共同谋事。于是就找来了侍中王子朋、太医吉平、皇叔刘备和西凉刺史马腾等共八个人歃血为盟,对天发誓要为国除暴、誓杀曹贼。

但是后来谋事不密,被曹操知道了要杀他们,汉左将军刘备知道后就率兵逃到徐州,马腾、董承他们几人全部被斩首,无一幸免。

后来,这事让马腾的儿子知道了,就要起兵为父报仇。

马腾共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都被曹操所害,只有大儿子替父亲镇守西凉。这大儿子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姓马名超字孟起,从小精通武艺,并且天生神力从来都没打过败仗,西凉的老百姓和他的军队都称他为“神威天将军”。

马超知道父弟被害,气得他满口吐血,晕倒在地。当天就和镇西将军韩遂起西凉兵二十万直奔潼关,由于西凉兵骁勇善战,再加上马超英勇无敌,不到10天的时间,潼关就被夺下了。

曹操知道后,立刻统帅30万精兵前来迎敌,双方就在长安恶战起来。马超急着为父报仇,不等曹操发话,就骑马提枪直刺曹操。曹军中有一员战将出来迎敌,可是一眨眼的工夫,那员战将就被马超杀了。

只见马超把枪一挥,西凉兵像一窝蜂似的拥了过来,一个个凶神恶煞,把曹军吓得回头就跑,曹操见此情景,也顾不得许多了,骑马往回就撤。马超随后赶了过来,马超对手下将士们说:“前面那个长胡子的是曹操,大家快追,抓住有赏。”众将士听到后都奋力赶了过来。

曹操听到后就用身上带的匕首把胡子给割了下来。后来有人把曹操割须的事报告给了马超,马超又喊道:“短胡子的是曹操。”

曹操听到后,就用战旗的一角扯下来包住下颌,又有人报告给马超。马超又喊道:“前面那个穿红袍的是曹操。”

曹操听到后又慌忙把袍子脱了下来,可是还是被马超发现了,于是,马超舍命追赶,眼看就快被马超遭上了,曹操心里非常害怕,正在发愁的时候,只见曹操对面来了一员战将把马超敌住,因此曹操才得以脱难。

这一仗打得曹操心惊胆战。

每个人都有狼狈的时候,但是只要你不气馁、肯坚持,就一定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爱人与害人春秋时期,楚恭王率军在鄢陵同晋兵血战。

鏖战正酣,恭王的眼睛被晋军的箭射中,疼痛不已,无法再战,只得鸣金收兵。

大将军司马子反回到营帐,直嚷口渴要水喝。他的仆人阳谷随军多年,十分爱戴自己的主人,知道主人酷爱喝酒,马上取出一坛酒来让他解渴。

子反的酒瘾很大,只要让他一沾上,就很难停下来,这一次自然又嚼得烂醉。

楚恭王包扎完毕,准备复战,派人去叫子反。子反醉卧在床,动弹不得,便推说心痛,不能出战。

恭王听说了,心想:子反是我国大将,倘若有所偏差,那这仗不就败了吗?于是就亲自去探望,一揭开帐帷,就闻到浓烈的酒臭,顿时大怒:“今日激战,寡人亲受重伤,指挥全军便依靠你了。谁知道你会这样胡来,你是准备亡国吗?你还能率领兵士吗?算了,这个仗也打不成了。”

于是,楚恭王撤回军队,并将司马子反按军法斩首了。

利与害的客观效果并不是个人主观愿望可以决定的,不懂得掌握具体的时间、环境和条件,利人是可以变成害人的。田饶辞哀公春秋时期,有个叫田饶的人,非常有才干,但是他侍奉鲁哀公很长时间,他的才能却没有被鲁哀公发现。

他觉得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很屈才,于是就向鲁哀公告辞说:“我将要离开君侯,像鸿鹄那样远走高飞了。”

鲁哀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田饶说:“君侯,难道您没见过雄鸡和鸿鹄吗?”

鲁哀公问:“雄鸡和鸿鹄怎么样呢?”

田饶说:“雄鸡头上戴红冠,美丽而又文雅;脚上长着锋利的爪子,威武雄壮,敢同敌人搏斗,非常勇敢;见到食物就呼唤同伴来吃,是仁爱的品德;守夜报晓,从不误时,是诚信的操守。雄鸡虽然有这5种优点,君侯还命令人把它煮着吃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从近处来的。”

鲁哀公问:“鸿鹄又怎么样呢?”

田饶说:“鸿鹄一飞千里,落在君侯的园林池塘里,吃了君侯饲养的鱼鳖,啄了君侯的庄稼,没有雄鸡那五种优点,可是君侯却很重视它。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是从远处飞来的啊!所以,我要像鸿鹄那样远走高飞了。”

鲁哀公说:“你留下来吧!我要把你的这番话记下来。”

田饶说:“那就不必了。连人都不受重用,还记下我的言论干什么呢!”

于是,田饶便离开鲁哀公,到燕国去了。

到了燕国以后,他的才能终于被燕王发现了,于是燕王就用田饶为宰相执掌朝政。

田饶掌政以后,励精图治、废除酷刑、更新变法。三年以后,燕国出现了太平安定的景象,国内没有盗贼,燕国上上下下对田饶一片赞扬。

鲁国和燕国中间虽然隔着齐国,但往来使者以及客商,逢人使讲田饶的治国才干,听到的人无不为燕国庆幸,也无不为鲁国惋惜。

这个消息被鲁哀公听到了,他很懊悔当初没有重用田饶,于是不断感慨叹息,并为此而独居3个月,降低享受标准。

他说:“以前因为不慎重而没有重用田饶,现在后悔也无济于事了。怎么才能够重新得到田饶这样的人才呢!”

领导者要善于发现手下的每一个人才,否则悔之晚矣。

魏武侯谋事战国时期,魏国的君王魏武侯任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治理国家,吴起初到魏国,便开始变法,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魏国治理得很好。

魏武侯聪明能干,每当他谋划军国大事,群臣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所以他就暗自觉得很骄傲,在朝堂上面带喜色。

可是这极微妙的面部表情变化却让吴起观察到了。

有一次,魏武侯和群臣议论完朝廷大事之后,又露出那种骄傲的喜悦。等到退朝,群臣都走了以后,大殿之内只剩下武侯和吴起两个人。

武侯正准备下堂,突然看到吴起并没有走,还在殿下立着,武侯就问:“先生怎么没有走?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吴起见武侯问起,就说:“大王如此高兴,真是臣民的福分。但是有个故事,不知道大王听过没有?”

武候问:“是什么故事?”

吴起回答:“不知道众臣之中叮有人把楚庄王的话讲给大王听过吗?”

魏武侯说:“还没有,楚庄王在什么情况下,讲了什么话?”

吴起就给魏武侯讲了楚庄王的故事: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每当他谋划军国大事,群臣投有谁能赶得上他的时候,他就心情不安,在朝堂上面带忧色。

有个大臣姓巫,名臣,封为申公。他看到楚庄王面带忧色,就上前去问:“大王每日在朝中议事,众臣之中无人能够比得上,大王应该高兴才是,为何却在朝堂上面带忧色?”

楚庄王解释说:“寡人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够自己选择老师的就可以统一天下,能够自己选择朋友的就可以成就霸业,自我满足认为群臣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就要灭亡。‘如今像寡人这样才能低下的人在朝堂议事,群臣尚且还赶不上寡人,我国难道不是快要灭亡了吗?寡人因此面带忧色啊!”

吴起讲完了楚庄王的故事,又接着问魏武侯说:“大王您想想看,楚庄王所担忧的是什么?大王所高兴的又是什么呢?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魏武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以前还从来没有人这样提醒过他,他也从来没这样思考过。他感到吴起很了不起,能从自己的面部表情中,挖掘出自己内心的刚愎自用情绪,而且及时加以提醒。否则的话,长此以往,亡国也不知道怎么亡的,掉脑袋也不知道怎么掉的呢他想到这里,惭愧地向吴起承认错误,说:“这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寡人啊!这是上天派先生来帮助寡人改正过失啊!”

文武大臣听到魏武侯和吴起的对话,都很受感动。

愿意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超过自己,并能提拔重用他们,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