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64200000025

第25章 生存智慧篇(5)

赵简子看着一笼笼活蹦乱跳的斑鸠,非常高兴,命人取出金银,厚厚赏赐给每一个献斑鸠的人。

有个人在简子家做客,见了很奇怪,问简子要这些斑鸠干什么。简子回答说:“你难道不知道吗?每一颗小生命都是宝贵的啊!元旦这天,我要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客人听罢,”扑哧“一声笑了,说:“这就是爱护生灵的办法吗?老百姓知道您要放生。献鸠能得到厚赏,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捕捉斑鸠,下铁夹的下铁夹,用箭射的用箭射,活捉的固然不少,可打死的更多。您如果真的可怜这些小生命,还不如下个通令,禁止捕捉斑鸠。不然的话,抓了又放,你的恩德还抵不上你的罪过哩。“简子听了,红着脸点头称是。

那些想问题、办事情只图虚名、不顾后果的人到头来只能是被人讽刺和挖苦。造屋高阳应打算盖一所房子。

他请来了很多的工人去伐树,刚砍回来的树木堆在院子里,他就对木匠说:“现在木材已经齐了,一根都不少,你可以动工了。“木匠说:“不行啊!这些木材都是刚伐回来的,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要倒塌了。“高阳应说:“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因为日后木材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材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去做。

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

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蛮干,那就必然会失败。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在宋国有一个农民,在乡下种了几亩田地,他的性格很急躁,自从春耕播种以后,就天天到地里去看秧苗。有一天他去地里锄草,看到自己家的秧苗比别人的都稍微的矮一些。他心想:这秧苗长得太慢了,我得想办法帮它长得快一些。

但是怎样才能使秧苗长高呢?当时科学不发达,不用说没有化学肥料,就连施用农家肥料的方法也没有传到宋国的穷乡僻壤。为这事,他愁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终于,他想出了办法,不如把秧苗往上拔一拔,让它快点长高呢!说干就干,他就下田去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拔完一垅又一垅,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腿疼。回到家里,疲劳不堪,躺在炕上长嘘了一口气,兴奋地对刚回家的儿子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秧苗长高了好几寸。“说完,脸上还带着非常自豪的表情。

他的儿子听到父亲这么一说,心里有点犯迷糊:怎么会让秧苗无缘无故长高呢?真是奇怪,不行,我得去看一下。

看到父亲已经睡着了,于是拔腿就往田里跑,等跑到田边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凡事都应该遵守大自然的规律,急于求成,只会弄巧成拙,功亏一箦。桓公喂蚊齐桓公在柏寝台里睡觉,他对相国管仲说:“我们齐国国家富强,百姓生活很富裕,我没有什么忧虑。但有一件事处理不当,我却忧心忡忡,很不放心啊!现在蚊子嗡嗡地叫,它们没有吃饱,我有点忧虑。“于是他拉开绿色的纱帐子,放蚊子进去。这些蚊子有的很懂礼貌,它不忍心叮咬桓公,奋然飞开了}有的蚊子知道知足,叮了桓公一口,便飞走了;有的却贪得无厌,从不知足,而停在桓公身上纵情叮咬,到它吮吸饱了,肠肚也因此胀破了。

桓公无限感慨地说:“哎呀!老百姓不也是这样的情况吗!“于是他发布命令,要齐国制定在丰食足食的情况下杜绝铺张浪费的戒令,劝告百姓不要大吃大喝,不要过分追求绫罗锦缎的华丽装饰,因而勤俭节约在齐国蔚然成风。

要提倡勤俭节约地生活,即使丰衣足食了,也不可铺张浪费,大吃大喝。自相矛盾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和箭的,这两者功用恰恰相反,是互不相容的。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因此这两种武器是非常紧缺的。楚国有一个商人,看准这个商机,既然人们都需要矛和盾这两种武器,那么卖这个肯定能发财。于是,他带着一把矛和一个盾来到街上叫卖,刚开始时,没有人过问。他有点着急,看到旁边的人卖东西的人都在夸耀自己的东西好,于是他也举起盾牌向人吹嘘说:“我这盾牌呀,再坚固没有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枪也刺不穿它。大家快来买吧,不然可就没有了!“大家听完他的话,都争先看他的盾,甚至有的都掏出钱袋准备买。

还没等买家开口,商人放下盾牌,又举起他的矛枪向人夸耀说:“我这矛枪呀,再锋利没有了,无论怎样坚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大家快来买吧,不然可就没有了!“这时候,旁边的人听了,不禁发笑,就问他说:“照你这样说,你的矛是最锋利的,什么东西都能刺穿,你的盾十分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透,那么就用你的矛枪来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样呢?”这个商人被问得目瞪日呆,窘得答不出话来了。众人哄然大笑,都纷纷走散了。

如果不实事求是,过分强调绝对的一面,前后互相抵触,势必造成思维混乱,陷入不能白圆其说的尴尬局面。揖让救火从前,赵国有个人叫成阳堪。有一次,他们家的房子着火了,因为房子很高,没有梯子登不上去。火势非常凶猛,必须要马上登上房顶灭火。成阳堪就派他儿子到村里奔水氏的家里去借梯子。

成阳堪的儿子平日里饱读诗书,对礼节之道烂熟于心。此时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打扮得整整齐齐,不慌不忙地走到奔水氏家里。主人迎了出来,他连作了三个揖,才缓步登上台阶,进到厅堂里,安静地坐在西边柱子下的客人席位上,丝毫不提一句有关救火的事情。

主人见到年轻的客人这样从容不迫,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一种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便更加殷勤地招待客人。主人命令仆人摆上宴席,盛情款待这位客人。主人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年轻的客人离开坐位,站起来喝完了酒。为了表示感激之情,他也举起酒杯,回敬主人。一切都进行得有条有序,礼节周到完备。

喝到正高兴的时候,这时候主人开口说话了。他问客人说:“先生大驾光临,真令寒舍蓬荜生辉。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如果有的话,请尽管吩咐,能做到的话,我一定不会推辞。“听到主人的问话,成阳堪的儿子这才说明了来意。他语气不急不缓地说:“家门不幸,上天降祸到我家,房子着了火,肆虐的烈火烧得正旺。想要爬上高大的房屋去浇水灭火,肋下又没长着翅膀,飞不到房上,只好望着失火的房子号哭。听说你们家里有登高的梯子,可不可以借给我家用呢?如果可以的话,晚生将不胜感激。“奔水氏听了他的话,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他家着火了。俗话说水火不留情,怎能这样不紧不慢呢?奔水氏急得直跺脚,说:“你怎么这么迂腐呢?假如正在山上野餐,老虎来了,一定赶紧吐出口中没吃完的东西,奔跑逃命;假如正在溪水里洗脚,看见鳄鱼奔来,一定顾不上穿鞋,就光着脚逃命。你家房子已经着火了,这哪里是你作揖礼让的时候啊?快,我们赶紧去救火吧!“于是,奔水氏赶紧和仆人抬着梯子,让成阳堪儿子领路,跟在他的后面,往他家跑去。

大路太绕远,他们就抄小道跑,小道又崎岖不平,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跌倒了爬起来再跑。跑啊跑啊,他们终于跑到了成阳堪的家,抬头一看,房子早已经烧成灰了。

办事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尽快解决。只拘泥小节,不知抓住主要矛盾的书呆子只能把事情办砸。

亲眼所见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富豪人家,家中积累的财富有上千金。

这家主人有两个儿子,由于家中有万贯家财,两个儿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从来不劳动,不生产,也不管理事物。他们只知道整天吃喝玩乐,游手好闲,逐渐变得愚昧起来。他们的父亲对此听之任之,不加管教,所以儿子愚昧的程度越来越厉害。

有一天,艾子看到这种情况,提醒他们的父亲说:“你的两个儿子虽然长得很漂亮,但是不通达事务,将来他们怎么能继承祖业,管理家务呢?”老父亲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说话?你自恃才高,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知道,就说我的儿子什么都不懂。我的儿子,难道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吗?”艾子笑了笑说:“你老别生气,如果你不信,咱们姑且不拿太难的事情考验他们,只问一问你的儿子们,每天吃的粮食是怎么得来的?如果他们知道,答对了,我甘愿承担胡说八道的罪名。你看这样可以吗?”父亲同意了,于是听从艾子的方法,把他的两个儿子叫来问道:“你们每天吃的粮食是怎么得来的呀?”两个儿子认为此事实在是太简单了,简直不值得一提,便嬉笑着说:“这点小事还用问吗?不是从米袋里取出来的吗?那天厨子做饭的时候我们亲眼看见的。“老父亲听了立刻沉下脸,凄怆地说:“你们俩竟愚昧到如此地步,太让我吃惊了。要不是艾子提醒,险些误了你们一生大事。咱们家的粮食怎么会是从米袋里取出来的呢?明明就是从田早拉回来的,这也是我亲眼看见的。“就这样,儿子说是从米袋里取出来的,父亲说是从田里拉回来的,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可最后谁也没说出来粮食是经过春种、夏锄、秋收这样艰苦劳动得来的。

艾子听了以后,感叹道:“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才生出了这样的儿子来呀!“如果因为富裕而不参加劳动,养尊处优,就会愚昧到不通事理。杯弓蛇影在夏至的一天,有位朋友到乐广家做客,回去以后没多久就生了一场大病。乐广感到很奇怪,便前去探望那个朋友。

进了屋,只见那位朋友面黄肌瘦,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看着乐广。乐广关切地问他生了什么病,他支支吾吾不愿回答。

再三追问,他才说:“上次在你家做客,你应该还记得你曾经给我斟了一杯酒,我端起酒杯正要喝时,隐隐约约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小蛇在游动。我很害怕,想不喝,又觉得这样会不尊敬主人,只好硬着头皮喝了下去。谁知我回到家里,总觉得那条小蛇在肚里爬,吐又吐不出,越想越恶心,妨碍了正常的饮食,身体逐渐虚弱,就生了一场大病。请来医生用各种办法治疗,都不能痊愈。“乐广心想,酒杯是经过仔细清洗过的,里面是不会有什么青皮红花小蛇的。可是这位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回到家里,他就在客厅里踱来踱去,怎么也想不通:酒杯里怎么会出现青皮红花小蛇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猛一抬头,忽然看见墙壁上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

他想,是不是这把弓在作怪呢?于是,他马上斟了一杯酒,放在案桌上,移了几个角度,就看见那张弓被日光反射到酒杯中,形状像一条蛇的样子。端起酒杯,酒在杯中浮动,那条蛇也随着酒在蠕动。

于是,乐广马上跑到那位朋友家,扶着他来到自己的客厅里。那位朋友病歪歪的,面黄肌瘦,来到客厅,坐在原来的坐位上。他端起酒杯一看,就惊叫起来:“就是那条小蛇啊!“乐广再指着墙壁上的雕弓叫他看。

朋友看看酒杯,再看看雕弓,立刻恍然大悟,知道杯中小蛇原来是墙上的弓影。他解除了疑惑,心情豁然开朗,重病也顿时痊愈了。

遇事如果不做深入分析,就会引起误解,甚至造成疑神疑鬼,妄自惊扰的后果。两盲相诟新市有个齐国的瞎子,性情急躁,在大街上昂头直走,行人不及避开,被他撞着,他便破口大骂:“你眼睛瞎了吗?”行人见他是个瞎子,也不多计较。

又来了一个梁国的瞎子,脾气更加暴躁,在大街上横冲直闯,迎面撞到齐国瞎子,两人一齐摔倒在地。

梁国瞎子爬起来就怒声骂道:“你眼睛瞎了吗?”齐国瞎子也爬起来吼道,”你眼睛瞎了吗?”两个瞎子在大街当中声嘶力竭,骂成一团。行人围在旁边观看,都觉得十分好笑。

生活中,有些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为了掩盖自己的弱点,专门把大道理挂在刀尖上去对付别人。刻舟求剑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外出,搭乘一条船渡江。

他随身佩带一口宝剑上了船。这口宝剑是他家祖传之物,传到他手中已是第五代了,至今还崭新锃亮、寒光闪闪、剑刃锋利、削铁如泥。因此他十分珍爱这把宝剑,常常剑不离身。

他在船中无事,便拔出这口宝剑,在手里摆弄来摆弄去。玩赏间,由于行船随着水浪在不停地颠簸,他一不小心,宝剑脱手掉到江水里。

祖传宝剑掉到江水里,他急出一身冷汗,立刻掏出一把随身携带的小刀来,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还自言自语地说:“我的祖传宝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他心中暗想:等船到岸后,我就从这个记号处下水,把祖传宝剑捞上来,紧紧地佩带在身上,再也不拿出来玩赏了。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否则决不会再把宝剑拔出鞘来。

他想着想着,不知不觉船已经靠岸了。船一靠岸,他就立即从自己刻的记号处跳到江水里去捞宝剑。

同船的乘客看到了,非常好奇,问他说:“先生,你在江水里捞什么呢?”他回答说:“捞我的祖传宝剑。“乘客更加奇怪了,接着问:“你的宝剑不是在江中心掉下去的吗?为什么到岸边来找呢?”他指着记号说:“这是我亲自刻的记号,宝剑分明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嘛!“乘客笑笑说:“船已经走得好远了,宝剑掉到水里是不会随船前进的,像你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太糊涂了吗?”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因循守旧,就会停滞不前。画蛇添足战国时期,楚国有一户人家,正在举办祭祖,由于这家人在村子里的人缘很好,所以一说他家需要帮忙,邻居们和村里的乡亲们都纷纷来帮忙。主人为了感谢乡亲们的帮忙,就把祭祀用过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

可是人有很多,酒却只有一壶,不够分,怎么办?这时候院子里有个人就提议:“要喝就喝个痛快,那就让我们来个比赛,谁赢了酒就归谁,大家认为怎么样?”六家都说这个提议好,可是比赛什么呢?这可让他们难住了,刚才提议比赛的那个人又说道:“咱们比赛画蛇怎么样?谁画得快,并且画得形象逼真,酒就是谁的!“大家都同意了他的观点。

于是画蛇比赛就开始了。

有一个人画得最快,一转眼,蛇画好了,这壶酒便归了他。但他看见其他的人都没有画好,便想进一步显显自己的本领,于是,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挥笔继续在地上画,一边画还一边说:“看吧,我还要添几只脚哩!“正当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好了。本来觉得这酒他肯定是喝不着了,他心想:喝不着就算了,看着别人喝也行。

于是他就看第一个画完蛇的人,只见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还在蛇身上画脚。他看到后,一把夺过第一个画完蛇的人手中的酒壶,说道:“蛇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不是蛇,输了。我先画好,酒应归我喝!“说罢,张口便喝,把壶里的酒一饮而尽。画蛇脚的人只好呆望着。

故作聪明,办事违反常理,往往会弄巧成拙。楚童学齐语战国时期,孟子发现宋国的朝廷里有不少奸臣小人围着国王转,给国王出了不少坏主意,把国王弄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

孟子对这一现象非常反感,多次想找机会劝说国君,但是一直苦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