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葡萄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322800000010

第10章 葡萄非侵染性病害的(2)

发病规律:锰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促进作用。缺锰会阻碍叶绿素、蛋白质合成,导致植株出现退绿黄化现象。锰元素在植物体内很少移动,因此缺锰一般先从叶尖叶缘开始。锰是被植物以离子态吸收,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锰离子,一般被吸附在土壤胶体内,酸碱度会影响土壤胶体状态,干扰植株对锰的吸收。

一般碱性土、沙土地不利于锰离子的吸收,易发生缺锰症,而酸性土壤一般不会缺锰。土壤黏重、通气不良、地下水位高、pH值高的土壤易发生缺锰症。当叶柄含锰0.002%~0.003%时,可显现缺锰症状。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

(2)叶面喷洒:开花前间隔7天,连喷两次0.5%的硫酸锰溶液。

缺锌症

主要症状:缺锌时枝条下部叶片常有斑纹或黄化,顶部叶片狭小。枝条纤细,节间缩短,失绿。有的品种表现为果穗松散、少籽或无籽,果粒小,有大小粒现象。

发病规律:锌与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及叶绿素形成有关,缺锌时植物生长素不能正常形成,叶绿素减少,导致植株组织矮小失绿。碱性土壤中,锌盐常呈难溶解状态,不易被吸收,造成葡萄缺锌。沙质土由于雨水冲刷造成锌流失,土壤内含锌量降低引起缺锌。贫瘠的山坡丘陵果园也容易发生缺锌症。不同品种对锌的敏感程度不同,白玫瑰香、绯红等品种对锌敏感易缺锌。一般葡萄叶柄含锌量低于15毫克/千克时即为缺乏,25~50毫克/千克时为适量。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在沙地和盐碱地增施腐熟有机肥。

(2)剪口涂抹锌盐:葡萄缺锌时,于剪口处涂抹硫酸锌。

(3)结合施有机肥,亩施100千克硫酸锌;若因缺镁、缺铜引起的缺锌,必须同时施用含镁、铜、锌的肥料。

(4)根外喷施:花前2~3周或发现缺锌时可用0.05%~0.1%硫酸锌叶面喷雾。喷施浓度切忌过高,以免产生药害。

二、不良气候伤害

冻 害

主要症状:冻害是指发生在晚秋至早春间的霜冻、寒流、低温引起的根颈部、根部及枝芽等组织的一种伤害现象。地上部受冻发芽推迟或芽死亡,蔓皮层组织变黑,有些虽发芽但萌发的新梢迅速回枯,幼果穗干枯脱落,叶片黄而薄且皱缩不展,叶片边缘逐渐变褐呈枯焦状,枝干纵裂,重时整树枯死。根颈部变褐,严重时根颈腐烂,若腐烂一周以上地上部死亡。地下部轻者细根变褐枯死,严重者外层与木质部分离,根系死亡。

病因与发病规律:葡萄根系只能忍受不低于-6℃的温度,当根系所处的地温降到-6℃时,其根系就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降到-8℃时,就会冻死。气温降至-7℃以后,未能进入正常休眠的葡萄枝芽也会遭到严重冻害,甚至被冻死。冻害发生也与气候和土壤过于干燥有关,枝蔓和根系严重缺水,会加重冻害的危害性。同时品种的抗寒性差异较大,枝龄、土壤类型以及生态环境和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冻害的严重程度。

受冻树地上部症状 受冻树地下病根

防治技术:

(1)采用抗寒耐寒品种:如京早晶、潘诺尼亚、里查马特、早生高墨、巨峰早熟芽变、京超、巨峰左藤系、红富士、红瑞宝、黑奥林等。

(2)防寒保温:埋土防寒,冬季气温低于15℃的地区,一般都需要埋土防寒;局部埋土防寒,冬季低温在-10℃以上,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或抗寒、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冬季不修剪、不下架的情况下,土壤封冻前在植株基部培50厘米左右的土堆防寒;塑料膜防寒,冬前将枝蔓缚保温材料,外面再用塑料膜包扎防寒。

(3)生长季加强管理:合理负载,科学施肥,加强修剪和及时控制病虫为害;加强水分管理,浇好冬前水,早春霜前灌水,防止枝蔓根系失水,抗寒性降低。

(4)注意天气预报:遇寒流侵袭,人工生烟防霜。

日 灼

主要症状:主要发生在果实快速生长期的套袋果园,为害果穗。发病时在果粒阳面局部产生失绿、近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变为褐色至深褐色,明显凹陷,整个果粒干缩枯死。穗轴被害后,失绿,干缩,枯死,死后其下面的果粒干缩死亡。

病因与发病规律:果面高温是果实发生日灼病的直接原因。在果实快速生长期果面温度一般超过果实耐受的阈值温度(如红地球品种阈值温度42~42.8℃)将诱发日灼病的发生。着色期以后,发病程度减轻。光照强度、风、水、纸袋类型、架式结构等栽培与生态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单独或复合影响果面温度而对日灼病发生施加影响。无风晴朗的天气有助于日灼病发生。果袋质地与套袋方法不同,发病程度不同,一般套红色袋、白色袋、无纺布袋的病重,套外黄内黑复合袋、黄色袋的病轻。袋内空间小,采前取袋时机不合适,将加重日灼病的发生。此外强树强蔓病轻,弱树弱枝病重。品种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一般绯红等早熟品种发病较轻,而红地球、美人指、黑玫瑰等中晚熟品种发病重。皮薄的品种感病,皮厚的品种抗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择合适的架式:发病严重地区提倡采用棚架、V形架。

(3)培养合适的树体结构。

(4)提倡行间生草、行内覆盖。

(5)果实快速生长期前后及时浇水。

(6)施肥穴距离主根不要过近,以免伤根。

(7)选用黄色或外黄内黑复合袋,并根据本地实际掌握套袋与采前取袋时机,加强果穗整理及果穗遮阴技术,防止太阳辐射。

(8)合理修剪,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气 灼

主要症状:本病以为害幼果为主,一般近地面果穗容易被害。发病时果皮失绿或出现浅褐色小斑点,迅速扩大,颜色稍加深,类似于“开水烫”状,有的病疤凹陷,坏死果肉呈海绵状,严重发生时整粒失水干枯,形成“干果”(缩果病)。与日灼病不同,受害果粒不仅局限在果穗的向阳面,而是在果穗上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

病因与发病规律:气灼病是葡萄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在葡萄硬核期至转色期发生。主要原因是气温骤然升高,叶片蒸腾量加大,如果根部不能及时和充足地供应水分,叶片将强制性地从果粒吸取水分,致果实温度突然升高,果肉组织快速坏死。

由此可见,气灼病发生时,类似一种“蒸锅”现象,其特点是葡萄所处环境温度普遍升高,这种汽蒸不仅对果实也对叶片可能造成伤害。日灼病则是由于太阳紫外线直接照射病部造成果实阳面局部组织升温造成灼伤,且病部颜色较深,类似于“火烧”状现象。

有时,果穗干枯症状可能是日灼与气灼协同作用的结果。

气灼病状 气灼病穗

防治方法:可参照日灼病防治。

三、葡萄落花落果病

主要症状:开花前一周的花蕾和开花后子房的脱落,其落花落果率在80%以上者,称为落花落果病。

病因与发病规律: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为树体贮藏营养不足,花器发育不良,不完全花比例增多,造成授粉受精能力差,进而造成落花落果;葡萄园管理粗放,植株营养生长过弱或过旺,营养与生殖生长不协调,造成新梢徒长或衰弱,没有足够的养分保证花芽分化和花序的发育与果实生长;果穗保留不科学;留枝过密,通风透光条件差;花期天气原因影响授粉;花期干旱、低温、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造成花器分化不良,影响授粉受精,则落果增多;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缺硼,限制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正常生长;抑制生长调节剂使用过量,膨大剂使用不当;遗传因素,巨峰等品种胚珠异常比例高,造成受精不完全,导致大小粒。

防治技术:

(1)加强水肥管理:花前和花后必须进行追肥和灌溉,多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

(2)摘心、摘花:对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如玫瑰香、巨峰等,可在花前3~5天摘心,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3)对长势过旺的品种要注意轻剪长放,削弱营养生长,缓和树势。

落花落果病

(4)科学留果: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可留1~2个果穗,中庸果枝留1个果穗,弱枝不留果穗。

(5)花前喷0.05%~0.1%的硼砂或在离树干30~50厘米处撒施硼砂,施后接着灌水,提高坐果率;幼果膨大前期,喷1次0.3%锌肥,促进果实膨大。花前1周喷洒PBO400倍液促进授粉。

四、裂 果

主要症状:本病主要是在果实近成熟期以后,果皮的生长速度不如果肉快,果肉的过度生长胀破果皮而造成纵向开裂,有时露出种子。裂口处易感染霉菌,失去商品价值。

病因与发病规律:由于生长中后期土壤水分变化过大,尤其是葡萄生长前期比较干旱,近成熟期遇到大雨或大水漫灌,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过多,使果实膨压骤增,导致裂果。土壤板结、有机质少、通透性差、前期不能及时浇灌、后期雨季不能及时排水的地块裂果重。氮肥过多,后期钾、钙、硼等不足,果皮延展性差,易裂果。修剪不合理,叶片少,调节水分能力差易裂果。果实感染炭疽病、白粉病等病害,也会造成裂果。乍娜、里扎马特、藤稔等粒大、皮薄的葡萄品种易裂果,皮厚的京亚、无核白鸡心等裂果轻。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或施用腐熟的堆肥,疏松土壤。

裂果

(2)适时适量灌水、及时排水,防止大水漫灌,避免水分剧烈变化。

(3)适当疏穗疏果,保持适宜的果量。

(4)果实套袋,于采前20天左右摘袋,以促进果实着色,防止裂果。

(5)提倡避雨栽培,地面铺塑料膜等技术。

(6)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