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15349700000006

第6章 森田疗法的继承与发展

森田疗法的发扬光大,离不开众多后辈的努力,其代表人物是高良武久、大原健士郎、田代信维、冈本常男等。

1.高良武久与森田疗法

高良武久先生是森田先生的高足,现代森田学派的代表人物。

高良武久先生1924年毕业于九州大学,加入神保又三郎教授主持的精神医学教研室。1925年,由于教授的更换,他又师从于新任的下田教授,并经下田教授介绍,初遇森田疗法。高良先生在师从下田教授前,曾对与心身相关的生物化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性格学等进行过研究。当时弗洛伊德学说刚刚传入日本,高良先生对“在精神医学界竟有这门神奇的学说”很感兴趣,翻译了斯特盖尔的《诗人的梦》。然而,他所师从的下田先生对弗洛伊德不太赞赏,而对森田先生评价很高。受此影响,他逐渐“从弗洛伊德的魔力中脱离出来”。

下田教授在1926出版的《最新精神病学》(第3版)的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森田先生的业绩。据说森田先生对此也非常感激。由于下田教授在九州大学赴任演说中曾谈及森田疗法和神经质等问题,并亲自实施森田疗法,所以高良先生也逐渐倾心于森田疗法了。

高良先生致力于森田疗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自身在青年时代曾深受神经症折磨。这与森田先生在青年时代苦于杂念恐怖,并因克服此症获得体验,最终创造森田疗法的情形是一致的。因而高良先生对森田疗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良先生的学说受下田先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1938年在京都召开的日本精神神经学会全会上,他代表卧病在床的森田进行了论文报告,其中高良先生介绍了“我的森田疗法”。在这篇论文中,高良先生介绍了森田的疑病素质论和下田的后天环境论后,提出了适应不安的概念,并将疑病素质和适应不安调换了位置。

一、高良武久的“我的自述”

高良武久先生曾写过一篇“我的自述”,使我们对这位森田疗法的推广者有更多的了解。

我时常回想起我的青少年时代。我从小学起,就喜欢在家里阅读各种书籍和杂志。上中学时,担任了学校的图书馆委员,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文艺、思想类书籍。因此,虽然我在实际生活中还很幼稚,但我的思想却有点过早地成熟。当时,自己的头脑是自卑感与优越感的混合体。少年时代,我就是在这种不协调所致的烦恼中度过的。我是独子,家中有父母和姐姐,父亲是医生。我自幼是在过度保护的环境条件下受教育成长起来的。

我在上中学时,似乎就已出现神经质症的萌芽。上高中时,因自己对学生宿舍生活不适应,于是陷入了适应不安的状态,并从此开始努力探索生活的意义,一方面为了确立人生观,到处搜寻各种思想类书籍进行阅读;另一方面,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有时独自一人深夜在山中漫步,做些现在看来十分愚蠢可笑的复杂训练。当时,常常出现头重感、疲劳感、头脑不清醒感、失眠症、社交恐怖、孤独感等,并为被这些症状折磨不休而苦恼,一直在苦苦思索“应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

因为心情总是波动不安,故渴望得到平静协调的心境。然而,越是渴望心情平静,就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越发厌恶。回忆当时的情况,正如森田先生所说的,陷入了“内心冲突”的深渊。

在自己内心苦斗的过程中,总算过渡到大学高年级了。这时,自己对人生是怎么一回事以及自我与环境的关系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觉悟到要“顺应自然”地生活。由于思想逐渐想通了,感到有了胜利的希望,认识到对现实“顺应自然”可以使内心冲突得到缓和。翻阅自己那时的日记,深知在当时那样的心境下,自己不可能从痛苦、不安及烦闷中解脱出来。这些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时所必然产生的,对人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内容。如果认为这种必要的心理内容也不应该有,并企图消除它,强行做实在做不到的事,结果反而增加二重、三重的苦恼。

当时的学术界,了解森田疗法的人还不多,我直到后来专攻精神医学时,才知道了森田神经症学,对森田疗法“顺应自然”的原理,出乎意料地理解了,当时激动的心情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我之所以在1929年拜森田先生为师,并将森田学说和神经质症的治疗作为我毕生的任务,就是因为上述的那些原因。现在森田疗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的神经质症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帮助,再不会像我那样陷于漫长的内心冲突之中了。

二、高良武久对森田理论的贡献

(一)关于“顺应自然”的概念

高良先生将森田先生所说的神经质称为神经质症,这是考虑到与常说的表达神经质性格倾向的神经质用语不相混淆的缘故。在概括神经质症的特征中,又添加了“主观的虚构性”,并以“顺应自然”用语取代森田先生经常使用的“事实唯真”用语。高良先生所谓“顺应自然”的含义是“顺应自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绪,以应当做的事为目的去行动”。

高良先生持有极其现实的生活态度,因而高良兴生院的森田疗法比起森田诊疗所时的森田疗法更加现代化。住院期间,也分各种治疗期,而作业内容、娱乐内容与原法并不相同,这正合乎森田先生生前所主张的:为了使森田疗法更加完善、更加优越,必须有不断革新的精神。

(二)论述神经质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区别

新闻报道和科普性医学刊物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文字:“神经质症如果进一步恶化就会成为精神病”。这句话从专业角度看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狭义的精神病在发病初期,不管其症状多么轻也仍然是精神病的开始,但神经质症的症状不管多么重,也仍然是神经质症。所以,神经质症决不会出现意识反常的异常行为。有时从外观来看,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两者绝非一种病。对此本不应该有所顾虑,但有些神经质症患者却经常担心自己得了精神病。有的患者在痛苦到极点时,总感到自己现在就已经成了精神病患者。还有些患者读了有关精神病的书籍,或听了别人的道听途说,便认定自己已出现了精神病的症状。这些都无非是被精神病恐怖所困扰罢了。这种人绝不是精神病患者。我们可以断定,总担心自己是精神病的患者,就不容易患精神病。而实际上有可能患精神病的人,一般并不害怕精神病,也就是说这种人根本没有精神病的疾病意识,他们根本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失常。所以,精神病患者做出了异常的行动,本人却认为是完全正常的。从客观上看,他们没有自我反省能力。神经质症患者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有极强的反省能力,连自身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担心是生了病,这与精神病完全不同。

在出现神经质强迫观念时,患者会感到自己身心的某个部位有缺陷,或出现病变。由于每日焦虑而影响了正常生活,有时患者自己也感到这是杞人忧天并想努力排除掉,却往往不能如愿。但患有精神病时,患者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病变,因此也并不想要排除掉什么,即使有个别患者有这种意识,也是极其微弱的。相反,神经质症患者都有种强烈的欲望,想要克服自己的弱点,过正常健康的生活。为此,他们付出了人所不知的辛苦。因此,从患者有无克服症状的意识及这种意识的强弱上就可鉴别神经质症与精神病。我们切不可忘记这一重要的鉴别点。

强迫观念与精神病的妄想有时在外观上十分相似,临床经验较少的医生可能很难判断准确。但这完全是两种病。精神病中的妄想只见于精神病,一般指患者的完全不合情理的错误的思维。一旦别人指出这种思维的错误,患者不但不能对此加以纠正,而且认为这就是事实,没有任何怀疑。强迫观念是一般正常的人都多少会有的一种思维和感受,强迫观念只会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慢性的苦闷。但精神病患者的妄想却大都离开了人的正常思维。如强迫观念患者会认为自己的胃有严重的消化不良,而精神病患者大多坚信自己的胃已经破裂了。

对人恐怖患者,对与人接触感到痛苦。但即使有这种痛苦,患者也会有强烈的欲望,希望接触较亲近的人,希望泰然自若地与人交往,希望进一步地参加社会活动。正因如此,才引起了心理冲突。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本不愿见人,努力避免与人接触。他们并不想排除这种非社会性的态度和做法,也几乎没有想改变这种症状的意识。所以,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质症有本质的不同,前者只是单纯地不愿见人,后者除此之外,同时又讨厌自己的这种非社会的倾向。应该说神经质症患者忍受着双重的苦恼。精神病患者经常出现被害妄想,他们毫无根据地认为别人会伤害自己,认为自己总被人跟踪。神经质症患者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感觉,但同时他们又会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过分思虑的结果而仔细地去分析判断,决不会像精神病患者那样,认为自己要被害而到处逃避。

总之,精神病患者的妄想含有非常离奇的内容,正常人很难理解。神经质症患者在任何一方面都具有正常人的思维内容,如果患者坦白地说出自己的症状,则任何人都会觉得自己也有过这种感觉。

(三)规定了“森田式的生活态度”

高良武久博士在开展森田疗法的同时,还规定了森田式的生活态度,这对于实施森田疗法,提高疗效,带来了莫大好处。

1.端正外表完美的外表与完美的心灵是联系在一起的。很难相信一个衣饰不整、生活懒散的人会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要摆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就应该振作精神情绪焕发,一个人一旦这样,自信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坚定起来。

2.保持充实的生活人们要保持充实的生活,就必须养成劳动的习惯。要自我感到,不干事情心里就不踏实。人要有向上的进取心,并不断地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实现。例如,农民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秋后获得丰收的喜悦,从中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人们在工作中遭受痛苦,经受磨难,也会磨炼意志,增强信心,从而减轻痛苦。对于过度内向化的神经质症患者来说,通过积极工作可逐步走向外向型。高良武久博士指出:外向化的最佳方法是从事某种工作,即使是难做的事情,也要逼迫自己去做。

3.勿长期休养神经质症患者不宜长期休养。长期休养,有害无益。神经质症患者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他们要摆脱症状,也是为了使自己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因此,让患者长期不工作,会使患者觉得丧失了工作能力,从而使症状愈加严重。其实,神经质症患者的身体根本没有毛病,硬要让其休息,会使患者感到病情严重,这就很难从疾病观念中解脱出来。

4.要正视现实有一种人,当要去做一件不情愿的事情时,会找出一些借口,尽可能去回避。相反,要去做极感兴趣的事情时,即使有困难,也要想办法去实现。人要躲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往往会受到理性的自责,当然,也会以各种理由来自慰。他们以病为借口,逃避现实,为此感到现实严酷,更感到病的痛苦。他们做每件事都会表示:我有病。这种态度给治疗带来莫大困难,也是难以治愈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态度应是:不要以疾病为借口去逃避现实。

5.不做完美主义者神经质症患者往往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有极强的欲望,想工作,但又不愿付出代价。他们总想一切都很顺利,事实上,这根本无法实现。在生活中,现实与希望往往背道而驰,其结果总是处于一种完善的理想与不完善的现实的矛盾之中。事实上,绝对的完善是不存在的。正确的态度是:不做完美主义者。

6.勇于自信森田正马博士认为,神经质的人一般带有劣等感。所谓劣等感,即相当于自卑感。他们自觉处处不如别人,做事没有自信,结果一事无成。高良武久教授这样认为:“许多事情并不一定是有了自信之后才去做,自信产生于努力之中。有人认为只有有了自信才能去工作,这好比人学会了游泳之后再下水学游泳一样,是非常荒谬的。”人对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不会贸然从事。但面对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事情时,就应付诸于行动。可对于有劣等感的人来说,缺乏自信,做事犹豫不决,三思而不行,陷于完善欲的桎梏之中,这样就会一事无成。正确的态度应是:增强自信,勇于进取,通过实际行动去实现目标。

7.不要急于求成人们遇到悲痛忧伤的事情,经常沉溺于痛苦的回忆中。譬如亲人的死亡,其情感的波动,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但人们在心理上又想消除这种痛苦,然而,事与愿违,越想排除越不能排除,这就是实际上想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势必会陷入欲罢不能的心理冲突之中。高良武久博士主张:“既然对往事不能忘怀,就不要强行忘怀,而应带着这种思维积极地去做日常生活中需要做的工作,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使这种思绪逐渐淡漠,以至彻底消失,即使不完全消失,也不再严重牵动我们的感情了。”显然,对于现实的痛苦,硬要逃脱是办不到的。我们只能顺其自然,听之任之,努力将自己致力于工作和学习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和悲伤自然会逐渐消失。

大原健士郎先生1930年生于高知县,1956年毕业于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1956年任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讲师,1976年任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副教授,1977年任滨松医科大学精神科教授,1988年任森田疗法学会理事长。

大原健士郎是高良的弟子,积极倡导设立森田疗法学会,是第二届森田疗法学会会长,第一届国际森田疗法学会会长,将David Reynold、Lsshiyama以及中国的康成俊等学者介绍到日本,并通过他们将森田疗法传播到了世界。

大原等首先尽可能地收集了至今还保留下来的森田的著作、论文、座谈会记录等,用森田的词语形成森田的理论,并用浅显、熟悉的词汇汇集成森田疗法用语。他出版了不少森田疗法的论文和专著,并在国立滨松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积极引入森田疗法,为森田疗法的实践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原教授是新森田疗法的倡导者。森田疗法用“森田”这个姓来命名,是从森田的弟子们开始的,森田正马生前并没有将此法称为森田疗法,只称它为对神经症的特殊疗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森田的继承者对该疗法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及多方面的研究。修改后的森田疗法被称为新森田疗法。由于森田疗法是通过亲自体验去理解,同时需要为自我实现所必需的不断创造性,因此新森田疗法的代表之一大原健士郎教授提议,将新森田疗法取名为“创造性的体验疗法”。还有人把森田疗法叫做“不问疗法”、“家庭疗法”、“顺其自然疗法”、“洞察疗法”等,但目前仍沿用森田疗法这一名称。

大原论述了森田理论中最主要的概念,诸如疑病性素质与生的欲望、死的恐怖的关系,他认为疑病性是精神能量的源泉,这种精神能量如果指向建设性的人生目标,发挥出来形成生的欲望就是健康人的状态。如果因某种情况受到挫折,精神能量仅仅指向自己的心身变化,就会由于精神交互作用或思想矛盾等心理机制产生焦虑,使之注意力固定于自己的心身变化,而不再指向外界。森田疗法是把指向自己心身的精神能量转变成指向外界的一种操作方法。

关于如何实施新森田疗法,大原认为,目前在日本进行森田疗法的医院已经不是所谓的经典形式,可以说是新森田疗法的操作。

森田把住院治疗时间规定为40天,而现在,森田治疗的实施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40天时间过短,现代住院时间大约为3个月左右。森田的继承者们,把森田疗法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了各种修改,努力创造出了新的森田疗法。

在现代化社会中,让患者接受这种不治疗的方法去忍受痛苦常常必须增加解释的次数,甚至并用抗焦虑药。在作业的内容上,也常把绘画疗法、音乐疗法、娱乐疗法、体育疗法等综合应用到作业中去,使之与现代生活相适应。

经典的森田治疗把第2期至第4期严格区分开,新森田疗法多数采用森田疗法的理论,但各期没有严格的界限,仍然有明显效果。

森田提倡“日日是好日”,“日新又一新”。对此,大原解释为“工作和学习的一天是好的一天,否则就是不好的一天”。要不被情绪所束缚,过着对人生有目的的生活。“日新又一新”是说今日比昨日好,明日比今日更好,这样才是更有意义的人生。今日是新的一天,它包含着无止境的创造性。这些理论点在新森田疗法中都得到了继承。

新森田疗法不仅治疗神经症,其适应证在不断地扩大。例如对药物依赖、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后两种疾病的患者,主要是进入缓解期以后)。对这些患者采用森田疗法,不是正规地由绝对卧床开始,而是从作业期开始。

田代信维也是新森田疗法的代表之一,他对森田疗法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

一、关于森田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

田代信维从精神生理学角度去探讨新森田疗法,把森田疗法的各个治疗期与人类的社会自我发育相比较。第一期,卧床阶段,类似于刚出生乳儿,除了大小便靠自己外,其他的一切事情都要依赖他人;第二期,轻作业期,允许病人观察外界的事情,做一些轻微的小事,类似于幼儿,开始对外界的事情产生好奇心,自发地产生做一些事情的欲望;第三期,重作业期,做一些重活脏活,需要病人做出努力,并从劳动中得到快乐。这相当于学龄期的少年,开始努力奋斗,自强不息,为未来的发展付出艰辛的劳动;第四期,生活准备期,要求病人学习适应工作,适应生活,这相当于青春期以后的青年开始走向社会,不得不面对复杂的社会,必须学会将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起来。因此,传统的森田疗法过程,实际上是将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进行再现。

另外田代还引用了马斯洛的欲望阶段来说明森田疗法使神经症患者烦恼变化的经过,他认为神经症患者由于从认知的评价到意志的过程被心理冲突所中断,加重了不安,促使欲望变成对死的恐怖,由于对意志的作用,使注意指向情绪影响的行为和症状,通过精神交互作用使患者被症状所束缚,不得不逃避现实问题。森田疗法可影响精神功能的多方面,打断精神交互作用,使之形成良好的认知评价、意志、行动,精神活动不再陷于恶性循环中,从而达到治疗神经症的目的。

二、提出“纯洁的心”是森田疗法的最高境界

田代信维认为“纯洁的心”是森田疗法的最高境界。有了“纯洁的心”,人们就不会被烦恼所束缚。并且,他将森田正马的“纯洁的心”与国际著名的松下集团总裁松下幸之助提出的“素直的心”进行了比较研究。

森田疗法强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在实践中,对患者的症状和主诉采取不理睬的处理方式。对此,不仅对患者,而且许多临床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对其治疗的目的也难以理解。森田疗法理论中,将患者症状及主诉的原因归结为由于患者认识的错误,也就是由于患者因“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的落差而引起思想的矛盾,最后被这些症状所束缚,在精神交互作用下,最后导致神经症的发生。森田疗法的治疗手段,通过卧床疗法、不同程度的作业及日常生活训练期,让病人在实践中进行体会、领悟,适应外界环境,拥有“纯洁的心”,即心情坦诚,富有人情味,不为任何事情所束缚,目的本位,一切重在行动。田代信维认为,拥有“纯洁的心”是森田疗法的最终目标,是森田疗法的精髓。

松下幸之助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了这样的批判(1976年):“二战后,整个社会把追求物质丰富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并持续为之努力;相比之下,精神文明明显滞后,人际关系愈加紧张,人们变得非常自私,各自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别人的存在,即使犯了罪也不在乎。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人们心灵的贫乏和荒废。简言之,整个社会被人际利害关系和个体户所笼罩,人们丧失了素直的心。”松下指出,正是人的智慧和欲望遮盖自己素直的心,导致许多不必要的竞争,使人类社会变得紧张,难以适应。松下进一步指出了“素直的心”的有利作用和丧失了“素直的心”的危害。松下幸之助“素直的心”与森田理论中“纯洁的心”在许多方面似乎非常接近,因此,田代信维详细地探讨了二者的异同,这对进一步理解森田疗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论点如下:

(一)松下幸之助的“素直的心”

关于松下幸之助“素直的心”总结为以下十条。

不被私心私利所束缚的心,大公无私的心。没有私心私利的人是没有的,它对我们每天的经营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被私心私利所束缚,就成了私心私利的奴隶,万事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损人利己,结果是丧失信誉,自掘坟墓。尽管有私心,但我们还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这样去做事,去行动,就可以说是拥有素直的心。

不论对谁,对什么事,都能谦虚谨慎,洗耳恭听。谦虚谨慎来自于素直的心。

对万事万物都能采取宽容的态度。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人们之间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相互宽容是非常重要的。

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对待任何事情,不能带有偏见,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角度去看清它的内在实质。

对待事物,不能只看一个方面,要放宽视野,要从多个侧面去分析问题。例如,伊丹指出:“某物价上涨,导致所有物价上涨,这是理所当然的。所有物价上涨,贫穷者增多,强盗也随之增多。仅仅为了千两税金,而导致世风低下,是得不偿失的。”

保持一种谦虚好学的心,活到老学到老。做什么事情都有很多经验,因此,不管做什么都抱着能学到知识的心理准备,如果能这样的话,人的一生的进步是无止境的。

考虑问题的方法灵活,自由自在,处理问题畅通无阻。

不管对待什么样的事情,平静,冷静,拥有一颗平常心。失去了冷静人就变得焦虑,失去了平常心人就变得冲动,即被其束缚。拥有素直的心,人在行动时就能沉着稳重。

能清楚正确地发现事物的优点和价值,不被其缺点和自己的偏见所掩盖。

博爱、慈悲的心。

对以上十条进行总结,“素直的心”是人本来就具有的平常心,不为自己的利害、立场、主张所束缚,不管对什么都能客观、谦虚、宽容地对待。视野宽广,思维灵活,有先见之明,处理问题沉着稳重,游刃有余;只有这样,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才能消除憎恨、妒忌,相互爱护,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二)森田的“纯洁的心”

森田疗法的最终目标是“纯洁的心”。它是指人们一种本来的感情,是一种坦诚的心,富有人情味的。与之相反的便是“恶智”。“纯洁的心”令人难以理解,森田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它。

例1在做某种工作时,我们会感到一种令人讨厌,麻烦的感觉,因此,我们便想办法尽快、有效地完成它。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纯洁的心。但如果我们有了这种情绪,便认为这样想不正确,必须消除这种情绪,努力忍耐,但怎么也消除不了坏情绪,更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完成任务,被这种坏情绪束缚了。这是恶智。

例2替朋友看护一只兔子,兔子却不小心被狗咬死了,当时又可惜又后悔,认为这条狗太可憎了,这种情绪是纯洁的心,如果进一步,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是故意的,缺乏责任心或自己太不认真等,连这点小事都干不了,整天为此烦恼,这便是恶智。

例3爱迪生在邮局打工时,因年小体弱扛不动重包而烦恼,于是发明了独轮车;当火车售票员时因等待值班而烦恼时,发明了定时闹钟。这些都是纯洁的心。

总之,有了纯洁的心,人就不会被烦恼所束缚,而是积极去采取行动;而有了恶智,人便会焦虑不安,退缩不前,被自己的症状所束缚。

(三)拥有“素直的心”的效用

拥有了“素直的心”,就会给人带来很多好处:

有了“素直的心”,人们便深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并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信心。

有了“素直的心”,人们对周围的一切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处理外界事物也变得得心应手,一切都变得令人快乐。

有了“素直的心”,外界事物很难在人们的心中引起障碍或疙瘩。

有了“素直的心”,人们就不会为现状所烦恼,对他们来说,日日是好日。森田理论中,同样认为,有了纯洁的心,便日新日又新,日日是好日。

有了“素直的心”,能够直面挫折和危机,并能理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有了“素直的心”,能够暂时把自己的立场放在一边,站在别人的立场上,顾全大局,看到问题的实质。而有了纯洁的心,能顺其自然,但绝不是盲从。

有了“素直的心”,人们之间不易引起对立和矛盾,能保持一种温和的姿态。

相互之间有了“素直的心”,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一切都明明白白,社会团体生活的秩序大大提高。

有了“素直的心”,人们不易生病,生了病也容易治愈。

(四)丧失“素直的心”的危害

丧失了“素直的心”,可引起很多危害:

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易骄傲自大。

易被现状所束缚,不求上进,停滞不前。

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不能看清事物的实质,做事易冲动,常常做出不利的事情。

容易被感情所束缚,忘记了自我,可能招致难以预料的失败。

对待事物,往往只能看到其一个侧面,并易于被其束缚。

一旦被某事物所束缚,就变得强迫,蛮干起来。

人际关系复杂化,甚至导致犯罪行为。

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从以上可以看出,“素直的心”是基于社会团体间人们如何能和睦相处而提出的;而“纯洁的心”是神经症精神疗法的最终目标,虽然有一些不同之处,但很多方面是相同的。

森田疗法是治疗被自己的症状顽固束缚的神经症精神疗法,它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纯洁的心”,是一种容易自我实践的治疗方法。从“纯洁的心”的基础上出发,人们就不会被症状所束缚,能实事求是,进行创造性的行动,从而达到随遇而安的境界,神经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治愈了。松下幸之助的“素直的心”,是无私的心,不被一件事所束缚,能用顺其自然的态度去看待事物的发展。拥有素直的心,人们便具有鉴别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能主动地适应事态发展。两者虽存在着不同之处,但内容非常相似。对两者异同的研究对推广应用森田疗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