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后妃传
15350200000031

第31章 明太祖朱元璋皇后马氏

马氏,名秀英,宿州人氏,明太祖朱元璋皇后。父马公,母郑氏。马氏贤惠善良,勤政爱民,为明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为国为民操劳致死,朱元璋发誓不再立后。

聪慧贤良助夫称帝

马氏出身寒微、身世凄凉,她的母亲郑氏生下她这个独生女儿后不久就病逝了;父亲生性豪爽,仗义疏财,结交了许多生死兄弟,为替一位朋友讨回公道而出手杀死了一个当地的豪绅,自己为了避仇只好逃亡异乡。马公逃离故乡时害怕女儿被官府捉去,没有将她留给亲戚,而是一直将她带在身边。马氏出生时正值战火连天,无暇顾及缠足之事,便长了一双罕见的大脚。躲避追捕的马公在定远与郭子兴成了好朋友,马公遂将女儿交托给郭子兴夫妇照料。由于背负命案,马公不得不亡命天涯。

数年后,马姑娘渐渐长大,出落得一副好模样,面貌端庄,聪慧过人,无论学什么,稍一指点,便能精通无遗。她神情秀逸,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大家风范,郭子兴夫妇对她十分钟爱。一个相面先生曾对郭子兴说:“此女天相,不可等闲视之!”郭子兴将信将疑,而在为马姑娘挑选女婿时不由得十分谨慎。寻寻觅觅,始终没找到中意的人选。正在这时,因朝廷黑暗,各地义军蜂起,天下大乱,素有大志又颇具一定声望的郭子兴,也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初春,在濠州聚众起义,反对元朝廷。郭子兴起兵不久,年方25岁的朱元璋投奔到他的旗下,任“十夫长”。朱元璋作战十分勇猛,而且颇有智略,数次出战,都立下了大功,深受郭子兴的赏识。于是,他便把聪慧的马姑娘嫁给朱元璋为妻。从此,在军中刚刚崭露头角的朱元璋与元帅郭子兴以翁婿相称,羡煞了不少英雄豪杰。

朱元璋深得郭子兴的信任,军营里无论出了什么事儿,郭子兴都喜欢找朱元璋商议。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朱元璋受到许多人的嫉妒。最嫉妒他的要算郭子兴的两个公子郭天叙和郭天爵了。这两个人本来就没有多大本事,但却依仗自己的父亲是个大元帅而横行霸道,他们很害怕父亲将来把兵权交给朱元璋,就想法设法地对朱元璋加以陷害。郭子兴和他父亲郭公一样贪财,如果他的部将把得到的战利品送给他,他就会非常高兴。而相反,如果他得知哪位将军把得来的战利品据为己有,不孝敬他一点,他就会心怀不满,弄不好将官们还会遭到杀身之祸。朱元璋军纪非常严明,不许手下的官员抢劫财物,他自己当然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孝敬郭大元帅的了。天叙和天爵兄弟俩就在这方面大做文章,经常在父亲的面前说朱元璋的坏话,说朱元璋得了如何如何多的珠宝,却不献给父帅。时间一长,郭子兴也就信以为真了,对朱元璋也就渐渐冷淡起来。

一天,狠毒的兄弟俩竟想除掉朱元璋。他们把朱元璋骗进帅府后面堆柴草的一间小屋里,把门窗都锁了起来,想活活地饿死他。朱元璋饿了,想吃东西却没人给他送来,想出又出不去,就这样在小屋里整整饿了三天,滴水未进。一直到了第四天的早上,一个做饭的老军到后院取柴,这才发现了被锁在屋里的朱元璋。朱元璋向老军诉说了原由,并请他去给马氏送信儿。马氏得知了这个消息,急忙来到后院看望丈夫,问他犯了什么罪,竟遭到这样的惩罚。朱元璋虽然明白是那两个公子搞的鬼,但又不知道这是不是郭大元帅的意思,所以夫妻二人仍然不敢声张出去。就这样马氏每天偷偷地给丈夫送饭。这一天,马氏又拿着刚刚烙好的大饼去给丈夫送饭,还未走到后院,突然发现张夫人带着一群丫鬟在前面游玩。慌得马氏急忙把热乎乎的大饼塞进了怀里。张夫人看到马氏神色慌张,怀疑又出了什么事儿,就上前来询问。马氏垂头不语,只是默默地流泪。这时,张夫人发现马氏怀里冒出一股股热气,急忙上前解开她的衣服。张夫人发现了大饼,惊得目瞪口呆。马氏见事情暴露,只好对张夫人诉说了真情。张夫人不相信丈夫会干出这种事情来,就立刻到前院找丈夫对质。郭子兴听了也大为惊讶,他怒气冲冲找来两位公子,当着众人的面大加训斥,又每人重重地责打20大板,算是给朱元璋出了一口怨气。但从这以后,马氏的胸前留下了一块巴掌大小的伤疤,这就是被烙饼烫伤留下的,这伤疤也成了他们夫妻之间恩爱的见证。

马氏是个聪明人,他从义父、义母的交谈中,听出了是义父怀疑朱元璋把得来的财物占为己有,马氏很了解丈夫,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从来不抢百姓的财物,从战场得来的战利品都分给手下的将士,自己从来不私藏什么珠宝。但她也知道现在过的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应该委曲求全,于是她便瞒着丈夫,经常把自己的金银首饰送给郭大元帅和张夫人,假说是朱元璋让她孝敬大帅夫妻的。这样,朱元璋才得以平安无事。元顺帝至正十五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成了义军元帅,继续抗元的大业。朱元璋率军南征北战,扫平了其他起义军,攻下了元都,统一了中国。朱元璋即皇帝位,是为明太祖。同时马氏被册立为皇后。

家之贤妻国之良相

攻下元都北京后,朱元璋的部下搜罗来元宫中大批的珍宝玩物,运到应天府,晋献给明太祖。明太祖想自己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小子开始,十多年时间就成了富拥天下的皇帝,眼下又拥有如此众多的宝物,自是喜不胜收,忙叫来马皇后一同玩赏。谁知马皇后见了,却不屑一顾地说:“元朝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而不能保住国家,陛下不是自有宝物,要这些做什么呢?”明太祖闻言一怔,喃喃道:“朕知皇后说的是以贤士为宝物啊!”

马皇后见皇夫醒悟,忙拜贺道:“陛下有此宝物可得天下,臣妾恭贺陛下!妾与陛下起于贫贱,今贵为帝后,最怕生出骄纵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愿陛下以贤士为宝物!”此后,性情自负而多疑的明太祖,之所以在打下江山后还能任用贤臣,不能不说与马皇后的劝导有关。

马皇后不但劝皇夫以贤德治国,自己也以贤德勤治后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倡导后宫嫔妃节俭仁慈的风尚。马皇后喜读古代史书,也常用古训来教导别人,她认为宋代多贤后,因此命女史官摘录她们的言行家法,用来传示后宫众嫔妃,有人感慨道:“宋代的皇后也太过于仁厚了!”马皇后正色道:“过于仁厚,不比刻薄好么?”众人无话可说。

明太祖的衣履饮食,马皇后都亲自料理省视,而她自己则布衣淡食,极其俭朴,衣服穿破了也舍不得丢弃,常要补好再穿,虽然位居极贵,但她决不忘记贫贱时和战争年代养成的好习惯。对妃嫔宫人的子女,她却一点也不小器,都派给了丰厚的生活待遇;对宫中下人她也关心备至,常送些衣物食品,以示体恤;每逢文武官员夫人入朝,她都忘不了送些礼品,并与她们寒喧交谈,就像对待家人一样。这样一来,宫廷内外的人对马皇后都十分尊敬。明太祖也盛赞她道:“贤后可与当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比,毫不逊色!”马皇后回答说:“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同贫贱的妾身,愿也勿忘同艰难的群臣。妾只求无愧于心,哪里敢与贤德的长孙皇后相比呀!”她不但自己谦和崇贤,而且时时不忘提醒大功告成的皇夫,真不愧为一个精心佐夫治国的好皇后。

马皇后深知忠臣贤士对朝廷的重要性,因而十分注意以一个女性的细心来关心他们。每日早朝议事,若事情较多就常常要延续至晌午,这时奏事官吏按惯例就在殿廷上用午餐。一天,马皇后命宦官取来奏事官吏午餐的菜肴品尝,她觉得味道欠佳,随即向明太祖建议:“人主奉宜薄,而养贤宜厚,否则怎能笼络贤德之士!”明太祖深以为然,就下令管理膳食的光禄寺卿改善官员们工作午餐的品质。虽是一桩小事,却使官员们十分感激马皇后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当然也就更加尽力于朝廷。

一次,明太祖巡视太学回宫后,马皇后关切地问:“太学有多少生徒?”太祖说有数千。马皇后又问道:“人才可谓众多,可他们有朝廷供给食用,而他们的妻子儿女谁来供养呢?”太学生是朝廷培养的一批有才之士,他们在太学中学习期间,一应生活用度均由朝廷供给,但没有另外的俸银,他们的家人由谁供养,这问题过去倒是没有哪个朝廷顾及过。经由马皇后一提起,也引起了明太祖的重视,于是诏令特设“红板仓”,贮积粮食,赐给太学生家属,太学生从此无后顾之忧,一心治学,成为日后的栋梁之材。

马皇后不但有贤德,而且有才能,她广读经史,学问渊博,太祖所有的札记,都由她亲自执笔记下。每当太祖有所感慨和言论,她都仔细地记录下来,无论事态如何复杂,均能安排得条理分明,毫无疏漏之处。

明太祖为了报答马皇后的美德与佐治之功,数次提议赐予皇后族人以高官厚禄,马皇后总是坚决谢绝,她说:“外戚干政,易乱朝纲,官职恩赐外家,实非遵法!”因此,明代外戚虽然也享受高爵厚赐,但一般不授以高职,严禁干预政事,这规矩就是马皇后订下来的。

鉴于汉、唐两代的祸乱,多由宦官参政而引起,善于以史为镜的马皇后特别在这方面给明太祖出了主意。因此,明朝廷严格规定,内臣不得兼任外臣文武官职,不得着外臣冠服,不得与外廷诸司有文书往来,并在宫门前竖下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如此一来,杜绝了宦官乱政之弊。

勤政爱民操劳致死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贫贱,生世坎坷,因而,表面上虽然睿智英明,豁达神武,但骨子里却藏着猜忌和苛刻。幸而身旁有一个仁慈宽厚的马皇后,常常遇事劝谏,减少了不少刑戮,挽救了无数的无辜受疑者,赦免太学士宋濂就是一个典型。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着明文人学士,明代开国时的许多典章制度、礼乐刑政文典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被明太祖尊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曾经辅佐明太祖19年,做过太子朱标的教师,给朱元璋出了不少主意,也算是一个有功之臣了。朱元璋真是杀人红了眼,这一天又借口宋濂谋反,要处死宋濂。朱标一听非常难过,就亲自到父亲面前给宋濂求情。朱元璋很不高兴,脸色一沉说:“等你将来当皇帝再赦免他吧!”朱标见求情不准,又觉得愧对自己的老师,竟去投水自杀。幸亏被一个老太监及时发现,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晚饭的时候,朱元璋和马皇后同桌进餐。马皇后脸色抑郁,满脸愁容,朱元璋关心地问她是否身体欠安。马皇后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老百姓家请个教师,还要让儿子一辈子尊敬他,更何况我们帝王之家呀?而你却无缘无故地要杀宋濂!我们没有按照教师的礼节来对待他,我感到心里非常难过,因此,这饭也吃不下去。”马皇后说着说着,两只眼里滚下一串串伤心的泪珠儿。朱元璋也放下了筷子,沉思了半天,觉得自己这样做确实对不住那些为自己效力的忠臣们。第二天便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据说浦江有一个郑谦,家族和睦,十代同堂,当地人都称他家是“义门”,郡守也表彰他们家族的和睦融洽,赐予一块“天下第一家”的匾额。明太祖听说此事后,颇感兴趣,特意把郑谦召到京城相见,问他家中人口共有多少,郑谦回答说:“一千有余。”明太祖赞叹说:“一千多人同居共食,同心合力,世所罕有,确实是天下第一家啊!”于是赐给了他丰厚的礼品让他回去。

马皇后在屏后听了他们的对话,心有不安,连忙传话给明太祖:“陛下当初一人举事,尚得天下;郑谦家千余人,倘若举事,不是太容易了吗!”明太祖不免为之一惊,急命中官再召郑谦,问他道:“你治理家族,也有什么方法可循么?”郑谦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是不听妻子的话罢了。”明太祖听了释然一笑,不再追究,安心地放他回家了。这一次,明太祖虽然没有完全接受马皇后的意见,却又恰恰表现出他对马皇后的重视,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妻子的辅佐,既然郑谦从不听从妻子的话,便认定他成不了大气候。

马皇后虽说人在深宫,但却也是整日操劳,日夜为国家大事劳神费心。几年之后,马皇后病倒了,朱元璋和大臣们都心急如焚,四处访名医,求仙药,盼望皇后的玉体能早日康复。但马皇后深知丈夫的缺点,她知道,如果给自己看病的医生不能把自己的病治好,朱元璋一定会重重地惩罚他们,所以,他从来不让任何医生给自己看病,也不吃任何药,无论朱元璋怎样劝说,马皇后就是不听。她宁愿自己病死,也不让一个好人受到冤枉。马皇后不求医,不吃药,病情很快就恶化了。洪武十五年,这位贤惠善良的皇后离开了人间,死时才51岁。

明太祖失去了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也失去了他得力的助手,悲痛之情,无以言表。为了永远追念可敬可爱的马皇后,明太祖竟然决定不再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