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古今农事
15356900000025

第25章 土地农耕(10)

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山地及湘西丘陵区,东至东海海滨,南至南岭,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省大部,上海市与浙江、江西两省全部以及河南省信阳。全区小麦面积约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11.7%,总产量约为全国的15%,单位面积产量高,为全国各麦区之冠,但省际间发展极不平衡。其中产量最高的为江苏省,而江西全省以及湖南省西南部则为低产区。小麦在全区不是主要作物,湖北、安徽、江苏各省小麦面积只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江西、湖南、浙江则只有5%左右。全区气候温和,地势低平,滨海一带如上海、宁波海拔均不及10米,其他地区也只50米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1.0~7.8℃,绝对最低气温-15.4~4.1℃。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360~830毫米,小麦生长不仅不需要灌溉,而且常有湿害发生。江西省南部抚州等地甚至因湿害严重而影响小麦种植。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制为主,部分地区有三熟制。小麦品种多属弱冬性或春性,光照反应不敏感,生育期200天左右。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第二年5月下旬成熟。病害除赤霉病外,还有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等。麦田沟渠配套,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以治理湿害并辅以药剂防治病害,是提高本地区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全区可分江淮平原、沿江滨湖、浙皖南部山地和湘赣丘陵等4个副区。

9)西南冬麦区。包括贵州省全境,四川省、云南省大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12.6%,总产量约为全国的12.2%。其中以四川盆地为主产区,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全区的53.6%及63%。

本区地形复杂,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均有。海拔300~2000米。全区气候温和,水热条件较好,但光照不足。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6~6.2℃,绝对最低气温-11.7~5.2℃;其中四川盆地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2~7.5℃,绝对最低气温为-5.9~1.7℃。雨量除甘肃省东南部偏少外,其余地区年降水量772~151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279~565毫米。土壤类型主要有红、黄壤两种,鄂西、湘西及四川盆地以黄壤为主,红壤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种植制度多数地区为稻麦两熟的一年两熟制。小麦品种多属春性或弱冬性,对光照反应不敏感,生育期180~200天。全区条锈病、白粉病危害较重,间有赤霉病发生。虫害则以蚜虫为主。有湿害、低温冷害和后期高温逼熟等自然灾害。平川麦区其播种适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期在翌年5月上中旬。丘陵山地播种期略早而成熟期稍晚。全区除应加强对湿害和病虫危害的防治外,平川稻麦两熟区改进播种方法,丘陵干旱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和农田建设,增施肥料以培肥地力等,都是小麦增产的关键措施。本区可分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陕南鄂西丘陵3个副区。

10)华南冬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四省(自治区)全部以及云南省南部。小麦种植面积约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2.1%,总产量约为全国的1.1%。小麦在本区不是主要作物,其种植面积只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左右,且历年面积很不稳定。

全区近90%面积为山地丘陵,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以及闽南沿海小平原的面积总计不过10%。山地海拔高度约1000米,丘陵区约200米,沿海平原均不及100米。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壤。全区气候暖热,冬季无雪,最冷月平均气温7.9~13.4℃,绝对最低气温-5.4~0.5℃。年降水量1280~182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为320~450毫米。水热资源丰富,但季节间雨量分配不均,尤其是与小麦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很不协调。幼苗阶段干旱少雨,灌浆时却又多雨寡照、湿度大,影响小麦开花、灌浆和结实,常导致赤霉病、锈病等危害。种植制度主要为一年三熟,部分地区行稻麦两熟或两年三熟。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迟钝,生育期120天左右。病害以赤霉病及白粉病为主,其次为秆锈病、叶锈病。虫害有蚜虫和黏虫。成熟期多雨,穗发芽严重,增产措施以开沟排渍防湿及适当安排播种期为主。播种适期在11月中下旬,成熟期最早为3月中下旬,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全区可分山地丘陵和沿海平原两个副区。

(2)中国专用小麦区划

专用小麦是商品小麦,区划范围的确定应以小麦商品量大的集中产区为重点。根据专用小麦生产的自然适宜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方向,专用小麦区划体系划分为专用类型区、专用优势产区。将我国专用小麦区分为9个专用优势区。在专用优势区下根据行政区划以及产业规划需要,按省划分为集中产区,其分区体系和范围如下:

1)黄淮平原北部硬白麦区。包括河南、河北太行山东麓平原,以及鲁西北、鲁中南部平原的165个县市。该区属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温带,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适宜冬小麦生长,小麦生育期230~250天。黄河以北地区4~5月自然降水较南部减少,对专用小麦后期品质形成有利。山麓平原水土条件较好,黄河、马颊河和滏阳河等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海拔多在100米以下。该区小麦生产水平和加工水平较高。据2001年课题调查(下同),全区小麦种植面积7925万公顷,小麦总产2813万吨,年小麦加工能力约在400万吨。该区专用小麦的主要代表品种8901、豫麦34、高优503、济南17等,是目前市场上需求最旺的品种。黄淮平原北部硬白小麦是我国硬白小麦的重点发展区域。发展目标是提高小麦群体品质,着力替代进口小麦,提高硬白小麦供给能力。

2)黄河中游硬白麦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的78个县市。该区由黄河支流渭河、汾河、洛河等一系列河谷平原组成,海拔200~800米。土壤多为潮土,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强。小麦生育期240~260天,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小麦种植面积2478万公顷,总产587万吨,年小麦加工量约100万吨,是专用小麦和专用面粉流入区。

该区专用小麦主要代表品种有临优1451、运9805、晋麦69号、晋麦71号、荔垦2号、陕优225、小偃503、小偃6号等。专用小麦的发展目标是提高专用小麦品质和产量,满足该区对硬白小麦的市场需求。

3)河西走廊硬白麦区。河西走廊硬白麦区,南靠祁连山脉,北邻腾格里沙漠,东倚乌鞘岭,包括甘肃的10个县市。无霜期100~160天,以春小麦种植为主。大气干燥,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专用品质形成。该区是灌溉农业,小麦产量比较稳定。全区小麦面积139万公顷,总产量69万吨。专用小麦的发展目标是建立西部地区的硬白小麦商品供应基地,提高西部地区优质麦供应能力。

4)松嫩平原西部硬红麦区。位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麓丘陵,包括黑龙江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东部、内蒙古呼盟的西部地区,以及所在区域的国营农场,共24个旗、县、市。该区是我国最北端的麦区,与美国、加拿大硬红春小麦产区纬度相近,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季,光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适于喜凉的春小麦生长。海拔高度多在120~200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3%~7%,全氮含量0.2%~0.5%,全钾含量在2%以上,有利于硬红小麦蛋白质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压缩,劣质品种大部分淘汰。目前全区小麦种植面积850万公顷,小麦总产量179万吨,年加工能力约40万吨。主要硬红小麦代表品种有龙麦26号、垦红14、龙幅麦10号、克丰6号等。由于小麦专用品质好,产品远销全国及港台地区,是天津“康师傅”、香港南顺集团、台湾大成集团的供应地。专用小麦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国家硬红小麦商品生产基地,在调整麦豆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硬红小麦生产规模。

5)华北北部白麦区。包括太行山燕山的山前带,环渤海低平原及山东半岛,涉及河北、山东、山西的96个县市。区内大部分为开阔平坦的近代冲积平原,海拔10~100米,年平均降水600毫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也是我国冬小麦种植的北端,一般弱冬性、光照反映不敏感的小麦品种易遭冻害。该区为强冬性小麦产区,白小麦品种较多,主要有京冬6号、京冬8号、石4185、晋麦54、晋麦63、晋麦53、晋麦3和京411、济麦19、山东优农2号、莱州95021、鲁麦21等。全区小麦种植面积3250万公顷,总产量1091万吨。全区大的专用面粉企业年加工能力约在110万吨以上。该区的发展目标应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京津地区小麦市场需求。重点提纯白小麦品质,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6)黄淮平原南部白麦区。包括皖北、苏北和河南南阳盆地、关中平原南部的108个县市。区内河流众多,低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土壤有潮土、轻沙土、砂姜土、盐碱土等。气候温和,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在120~250毫米,占全年降水的25%~29%。该区为弱冬性小麦产区,在小麦灌浆后期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危害,引起小麦“青枯逼熟”,品质下降。该区是国家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全区小麦种植面积7347万公顷,总产量1888万吨。有一定种植面积的优质品种有豫麦18、豫麦49、豫麦47、新麦9号、内乡188、周麦12、皖麦38号、皖麦19、陕麦150、陕麦229等。区内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分布少,加工能力有限。该区发展目标是努力提高国家商品小麦供给能力,提纯专用小麦的品质。

7)江淮红麦区。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包括鄂北、皖中和苏中西部三片,共67个县、市、区。平原地势低平,有少量低山岗地和丘陵分布其间。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830~1400毫米,水资源丰富,河湖众多。适宜红皮小麦越冬种植,主要灾害性气候因素是多雨,尤其是小麦生育后期雨水过量易造成小麦湿害和赤霉病,降低小麦加工品质。小麦播种面积3349万公顷,总产量826万吨,大部分是商品小麦。主要代表品种有宁麦8号、扬麦10号、淮麦18号、扬麦11号、扬麦158号、徐州24号、鄂麦14号、鄂麦13号、鄂恩1号、徐州26号等。产区离南方面粉市场最近,上海、广东、深圳等沿海大型面粉企业多采购该区红小麦。该区发展目标是为南方市场提供优质面条、优质馒头专用红小麦,通过小麦品种结构调整,扩大专用红小麦种植面积。

8)河套红麦区。该区包括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包头市、伊克昭盟北部的21个旗、县、市。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春季稳定通过℃的日期始于3月中旬,适宜春小麦种植。因降水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加之黄河水灌溉,所以区内小麦子粒饱满,色泽鲜艳,是优质小麦的适生区。该区小麦品种纯度高、品质一致,主要栽培品种永良4号种植比例占小麦的95%以上,适宜加工。全区小麦播种面积430万公顷,总产量109万吨。“河套牌”雪花粉等产品远销全国25个省市区,并出口日本、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该区的发展目标是继续坚持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道路,保持小麦品种品质的一致性,优化主导品种,使之达到小麦国际贸易质量标准。

9)沿江沿海及豫南软红麦区。包括江苏省沿江沿海、安徽省沿江、河南省信阳等产区,共59个县、市、区。该区地势低平,多为平原,亦有丘陵,境内长江横贯东西。气候同江淮中部红麦区相似,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更为丰沛,全区水资源丰富,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沿江沿海多分布沙土、盐碱土等,土壤持氮能力较差,有机质含量低,小麦蛋白质下降,筋力普遍较弱。

4.2水稻〔1〕4.2.1中国水稻生产概况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物来源。稻米中的成分以淀粉为主,蛋白质次之,另外还含有脂肪、粗纤维和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稻米是禾谷类作物子粒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它的蛋白质生物价比小麦、玉米、小米高,各种氨基酸的比例更合理,并含有营养价值高的赖氨酸和苏氨酸。稻米的淀粉粒很小,粗纤维含量少,容易消化,食用的口感也较好,加工、蒸煮方便,深受人们喜爱。

全球有122个国家种植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1.40亿~1.57亿公顷。主要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总面积的91%,南北美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也都有种植,但面积较小。印度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28.1%。世界最主要的水稻生产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巴西和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