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茄果类蔬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362500000017

第17章 虫害(2)

形态特征烟粉虱要经过卵、若虫、伪蛹和成虫四个虫态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其中4龄若虫后期又称为伪蛹。成虫:淡黄色,翅覆盖白色蜡粉,无斑点,两翅合拢时呈屋脊状,通常两翅之间可见到黄色的腹部。雌虫体长0.91毫米,雄虫体长0.85毫米。卵:卵散产于叶片背面,有光泽,长梨形,有小柄,与叶片垂直,卵柄通过产卵器插入叶片表皮中。卵柄除固定卵外,还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若虫:共分4龄,淡绿色至黄色,1龄若虫有足和触角,初孵若虫有0.5天左右爬行期,2~3龄时足和触角退化至一节,当取食到烟粉虱为害番茄叶片烟粉虱为害茄子合适的寄主汁液后,就定居到成虫羽化。伪蛹:黄色,体背或体侧着生蜡丝,眼红色,体节黄色明显。尾刚毛2根,背面有1~7对粗壮的刚毛。不同寄主上形态差异明显:有茸毛的叶片上,蛹壳有背刚毛,边缘不规则;光滑叶片上,多数蛹壳无背刚毛,边缘规则。

生活习性烟粉虱成虫具有明显的喜光性,一天的活动高峰在上午11时至下午3时,晴天的飞行活动明显强于阴天。烟粉虱成虫飞行能力较弱,大部分成虫能飞行20米左右,少数标记的成虫可在5000米以内发现,叶菜类蔬菜田中多数成虫在蔬菜顶部5厘米左右范围内活动。

夏天烟粉虱羽化后1~8小时内交配,春、秋季羽化后3天内交配。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一头雌成虫可产卵300~500粒,卵散产于叶片背面。据报道,烟粉虱有24种生物型,我国目前已发现A、B、K等3个生物型。烟粉虱个体小,扩散迅速,为害严重。

亚热带年生10~12个重叠世代,几乎每月都会出现一次种群高峰,每代15~40天,夏季卵期3天,冬季33天。若虫3龄,9~84天,伪蛹2~8天。成虫产卵期2~18天。每雌产卵120粒左右。卵多产在植株中部嫩叶上。成虫喜欢无风温暖天气,有趋黄性,气温低于12℃停止发育,14.5℃开始产卵,气温21~33℃,随气温升高,产卵量增加,高于40℃成虫死亡。相对湿度低于60%,成虫停止产卵或死去。暴风雨能抑制其大发生,非灌溉区或浇水次数少的作物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温室或棚室内,在栽培作物前要彻底杀虫,严密把关,选用无虫苗,防止将烟粉虱带入保护地内。结合农事操作,随时去除植株下部衰老叶片,并带出保护地外销毁。在露地,换茬时要做好清洁田园工作,在保护地周围地块应避免种植烟粉虱喜食的作物。注意安排茬口、合理布局:在温室、大棚内,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不要混栽,有条件的可与芹菜、韭菜、蒜、蒜黄等间作套种,以防烟粉虱传播蔓延。

(2)物理防治:烟粉虱对黄色,特别是橙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色诱虫板诱杀成虫。每亩地悬挂规格为25厘米×30厘米的黄色诱虫板30片,或25厘米×20厘米黄色诱虫板40片,或视情况增加诱虫板数量。悬挂高度以黄色诱虫板下端高于植株顶部15~20厘米为宜,并随着植株的生长随时调整。

(3)生物防治:在保护地番茄或黄瓜上,作物定植后,即挂黄色诱虫板监测,发现烟粉虱成虫后,每天调查植株叶片,当平均每株有烟粉虱成虫0.5头左右时,即可第1次放蜂,每隔7~10天放蜂1次,连续放3~5次,放蜂量以蜂虫比为3∶1为宜。释放中华草蛉、微小花蝽、东亚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敌对烟粉虱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4)药剂防治:

①早期用药。在烟粉虱零星发生时开始喷洒99%矿物油乳油200~3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吡蚜酮悬浮液2500~4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4000倍液,或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7000~10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3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因烟粉虱极易产生抗药性,防治药剂必须交替使用。另外田块周围的杂草要同时喷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②熏烟法:棚室内发生粉虱,可用背负式或机动发烟器施放烟剂,采用此法要严格掌握用药量,以免产生药害。可每亩用17%敌敌畏烟剂340~400克,或每亩用3%高效氯氰菊酯烟剂250~350克,或每亩用20%异丙威烟剂200~300克,傍晚点燃闭棚12小时。

发生盛期可先熏烟后喷雾防治,这样可有效控制烟粉虱。

茶黄螨

茶黄螨又叫侧多食跗线螨、黄茶螨、茶半跗线螨、茶嫩叶螨,属蜱螨目,跗线螨科。为害黄瓜、番茄、茄子、辣(甜)椒、豇豆、蚕豆、马铃薯等多种蔬菜。

为害特点成螨和幼螨集中在作物幼嫩部分刺吸为害,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油质光泽,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受害嫩茎、嫩枝变为黄褐色,扭曲畸形,严重者植株顶部干枯;受害的蕾和花,重者不能开花、坐果;果实受害,果柄、萼片及果皮变为黄褐色,丧失光泽,木栓化,最终导致茄子龟裂,呈开花馒头状,味苦而涩,不堪食用。辣(甜)椒受害严重时引起落叶、落花、落果,大幅度减产。受害番茄,叶片变窄,僵硬直立,皱缩或扭曲畸形,最后秃尖。具趋嫩性。由于螨体极小,肉眼难以观察识别,上述特征常被误认为生理病害或病毒病害。茶黄螨喜欢在植株的幼嫩部位取食,受害症状在顶部的生长点显现,中下部无症状;病毒病除在顶部显示症状外,有时全株也可表现症状。

形态特征雌螨长约0.21毫米,椭圆形,较宽阔,腹部末端平截,淡黄色至橙黄色,表皮薄而透明,因此螨体呈半透明状。体背部有一条纵向白带。足较短,第4对足纤茶黄螨为害辣(甜)椒植株茶黄螨造成辣(甜)椒顶枯茶黄螨为害辣(甜)椒果实茶黄螨为害辣(甜)椒果柄细,其跗节末端有端毛和亚端毛。腹面后足体部有4对刚毛。假气门器官向后端扩展。雄螨长约0.19毫米。前足体有3~4对刚毛,腹面后足体有4对刚毛。足较长而粗壮,第3、4对足的基节相接。第4对足胫、跗节细长,向内侧弯曲,远端1/3处有一根特别长的鞭状毛,爪退化为纽扣状。卵椭圆状,无色透明,表面具纵列瘤状突起。幼螨近椭圆形,淡绿色。足3对,体背有一条白色纵带,腹末端有1对刚毛。若螨长椭圆形,是静止的生长发育阶段,外面罩着幼螨的表皮。

生活习性在热带及温室条件下,全年都可发生,每年可发生很多代,但冬季繁殖能力较低。在北京地区,大棚内自5月下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盛发期,露地蔬菜以7~9月受害重,茄子发生裂果的高峰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冬季主要在温室内越冬,少数雌成螨可在冬作物或杂草根部越冬。以两性生殖为主,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的卵孵化率低。卵散产于嫩叶背面、幼果凹处或幼芽上,经2~3天孵化,幼螨期2~3天,若螨期2~3天。茶黄螨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6~23℃,相对湿度为80%~90%。世代发育历期在28~30℃,4~5天,在18~20℃,7~10天。成螨活泼,尤其是雄螨。当取食部位变老时,立即向新的幼嫩部位转移并携带雌若螨,后者在雄螨体上蜕一次皮变为成螨后,即与雄螨交配,并在幼嫩叶片上定居下来。由于这种强烈的趋嫩性,所以有“嫩叶螨”之称。卵和幼螨对湿度要求高,只有在相对湿度80%以上才能茶黄螨为害茄子植株茶黄螨为害茄子茎枝茶黄螨为害的茄子叶片背面具油质光泽发育,因此温暖多湿的环境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

茶黄螨的传播蔓延除靠自身爬行外,借助风力及人为携带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清除渠埂、田间及周围杂草,前茬蔬菜收获后要及早拉秧,彻底清除田间的落果、落叶和残枝,并集中焚烧。同时深翻耕地,消灭虫源,压低越冬螨虫口基数。

②温室育苗期间防止螨源带入。

③控制温室内相对湿度在80%以下,可抑制茶黄螨卵及幼螨发育。

(2)药剂防治:

茶黄螨生活周期较短,繁殖力极强,应特别注意早期防治,田间发现为害卷叶株率达到0.5%时要喷药控制。药剂要重点喷洒到植株上部的幼嫩部位。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唑螨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50%溴螨酯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73%炔螨特乳油1500~2000倍茶黄螨为害茄子果实茶黄螨为害番茄果实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等,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俗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甘蓝斑潜蝇等。属双翅目,潜蝇科。为害黄瓜、南瓜、西瓜、甜瓜、菜豆、荠菜、红豆、蚕豆、豌豆、番茄、辣(甜)椒、茄子、马铃薯等。

为害特点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用产卵器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片叶绿素被破坏,而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干枯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美洲斑潜蝇发生初期,虫道呈不规则线状伸展,虫道终端常明显变宽,有别于番茄斑潜蝇。

形态特征成虫小,体长1.3~2.3毫米,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成虫体比雄成虫大。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毫米×(0.1~0.15)毫米,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毫米,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一开口;蛹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大小(1.7~2.3)毫米×(0.5~0.7)毫米。美洲斑潜蝇形态与番茄斑潜蝇极相似,美洲斑潜蝇成虫胸背板亮黑美洲斑潜蝇为害辣(甜)椒叶片美洲斑潜蝇为害茄子叶片色,外顶鬃常着生在黑色区上,内顶鬃着生在黄色区或黑色区上,蛹后气门三孔。

而番茄斑潜蝇成虫内、外顶鬃均着生在黑色区,蛹后气门7~12孔。生活习性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表皮下,卵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夏季2~4周完成1世代,冬季6~8周完成1世代,世代短,繁殖能力强。

防治方法美洲斑潜蝇抗药性发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1)严格检疫,防止该虫扩大蔓延。北运菜发现有斑潜蝇幼虫、卵或蛹时,要就地销售,防止把该虫运到北方。

(2)各地要指派专家重点调查和普查,严禁从疫区引进蔬菜和花卉,以防传入。

(3)农业防治:

①及时清洁田园,把被斑潜蝇为害作物的残体集中进行深埋、沤肥或烧毁,减少虫源。

②在斑潜蝇为害重的地区,要考虑蔬菜布局,把斑潜蝇嗜好的瓜类、茄果类、豆类与其不为害的作物进行套种。

③瓜类、茄果类、豆类与其不为害的作物进行轮作。

(4)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亩设置15个诱杀点,每个点放置1张诱蝇纸诱杀成虫,3~4天更换1次。

番茄斑潜蝇为害番茄叶片

(5)药剂防治: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2龄前(虫道很小时),喷洒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500~600倍液,或5%定虫隆乳油1000~2000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2000倍液。防治时间掌握在成虫羽化高峰的8~12时效果好。因其世代重叠,要连续防治,视虫情5~7天喷1次。

(6)生物防治:释放姬小蜂、反颚茧蜂、潜蝇茧蜂等,这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寄生率较高。

又称酸浆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为害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及黄瓜、冬瓜、丝瓜等葫芦科蔬菜,以茄子为主,此外,还为害白菜。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茄子叶片、果实。成虫和幼虫舔食叶肉,形成许多不规则半透明的细凹纹,有时也会将叶面吃成空洞或仅留叶脉,严重时整株死亡。受害果被舔食的部分会变硬,且有苦味,产量和品质下降。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毫米,半球形,黄褐色,体表密生黄色细毛。前胸背板上有6茄二十八星瓢虫为害叶片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个黑点,中间的2个常连成一个横斑;每个鞘翅上有14个黑斑,其中第二列4个黑斑呈一直线,与马铃薯瓢虫有显著区别。卵长约1.2毫米,弹头形,淡黄色至褐色,卵粒排列较紧密。末龄幼虫体长约7毫米,初龄幼虫淡黄色。后变白色;体表多枝刺,基部有黑褐色环纹,枝刺白色。蛹长5.5毫米,椭圆形,背面有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

生活习性该虫在华北、东北地区每年发生2代,江南地区4代,以成虫群集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