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822年。在科潘的末代王图克(Ukit Took)登基后不久,科潘就像其它玛雅大城一样,遇到了一系列 的大灾难。战争,疾病,洪水和旱灾无情地夺走 了大量玛雅人的性命。农民对统治阶层的信仰破灭了,人人纷纷弃城而去。 图克的登基纪念碑 才完成了一半,工匠已是人去楼空。王室失去了百性的支持,从此也不知所终,贵族的祭祠仪 式和像形文字从此失传。留在科潘地区的少量玛雅人,虽然仍在山地上种玉米,但却遗忘 了他们的信仰和神庙。公元1200年之后, 科潘古城就渐渐地消失在一片热带雨林之中了。
当美国人史蒂棼(Stephens) ,在1839年重新发现科潘遗址时 这里已是一片凄凉的景象。石碑断裂倾斜,神庙塌陷,建筑上 长出了参天大树,石缝里满是无花果树的盘根,古藤也爬满了残墙。就像史蒂棼说的:科潘就 像一只散了架的古船, 搁浅在一片茫茫的林海之中。当地的玛雅人,既对科 潘神庙一无所知,也不认识玛雅文字,让人十分怀疑他们的祖先曾是遗址的主人。就像吴哥窟被再发现时,当时的高棉人也对神庙漠不关心一样。好在,到了1960年 ,俄裔的玛雅专家普罗斯科拉亚科夫,在哈佛毕博蒂博物馆她那间地下室的办公室里,利用俄国人罗索夫的方法,终于破解了石碑上的玛雅文字。从此,人们才了解到, 科潘石碑和石阶上玛雅文字,实际上记录的是科潘王国的历史。 石碑上的时间, 表示的是王 子的诞生,继位,死亡及其发动的战争等等,几乎无所不有。
科潘位于洪都拉斯境内与危地马拉相接壤处。科潘遗 址占地12英亩,高达125英尺,用去了将近500万吨建筑材料,这样的建筑物规模实在令人惊叹 。在玛雅文化中,科潘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玛雅文明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古城遗址。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
在中美洲的心脏地带,即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贝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 多等部分地区,在阿 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时代之前的许多个世纪,一个玛雅人在墨西哥和中 美洲建立起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似乎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这其中也包 括了他们建造的科潘古城。
科潘是玛 雅文明最重要的地点之一,早在10世纪初期,这座城市就被遗弃了。直到19世纪才被挖掘出来 。对科潘严肃正规的发掘工作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考察,考古学家已对这座古城 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科潘是玛雅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的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遗址的核心部分是宗教建筑, 主要有金字塔祭坛、中心广场、6座庙宇、石阶、36块石碑和雕刻等。大金字塔在内的最重要的 建筑雄踞于土石砌成的平台之上,小型的金字塔、庙宇、院落及其他建筑散布于大金字塔的周 围。外围是16组居民住房的遗址。国王和他的亲属居住在自己城市中心的王宫里,身边聚集着 大臣和奴仆。贵族和教士也住在城中,最接近宗教建筑的是玛雅祭司 的住房,其次是部落首领 、贵族及商人的住房,最远处则是一般平民的住房。
科潘王朝 的卫城比科潘河高出大约30米,基本上呈正南、正北走向的矩形。它的建筑体积总计达224万立 方米,考古学家认为它原先比这还要大得多。
在广场附近,一座庙宇的台阶上立着一个非常硕大的 、代表太阳神的人头石像,上面雕刻着金星。另一座庙宇的台阶上,有一尊玛雅人雨神的石雕像,雨神手里握着能够给他降雨神通的火把。在山坡和庙宇 的台阶上,耸立着一些巨大的、表情迥异的人头石像。
另一个长 1.22米、高0.68米的祭坛上,刻有4个盘腿对坐的祭司,他们身上刻有象形文字。在这个祭坛的 雕刻群中,还有用黑色岩石碎片镶嵌成花斑状的石虎和石龟。
在广场的 中央,有两座有地道相通、分别祭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庙宇,各长30米、宽10米。墙壁和门框中 有丰富多彩的人像浮雕。在两座庙宇之间的空地上,耸立着14 块石碑,这些石碑建于613年至783年之间,所有的石碑均由整块的石头雕刻而成,高低不一, 上面刻满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刻和数以千计的象形文字。
最有趣的是,在科潘玛雅遗址中,有座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长方形球场,球场的四面有高高的、呈斜坡状 的看台,四周围墙环绕,球场的地面铺着石砖,两边各有一个坡度较大的平台。现在台上仍有 建筑物的痕迹。从玛雅文字的记载来看,科潘球场约建于公元775年。远处的边缘有石阶为界, 每一边都有一道斜坡,斜坡上的房子都有拱形的屋顶。每一道斜坡的最高处都有三支记分石标。
科潘玛雅遗址广场修建在林木丛生、起伏不平的丘原 上,其中一座小丘上矗立着一座庙宇,它的台阶上竖立着一个巨大的代表太阳神的头像,上面 有金星的雕饰。
另一座庙宇台阶上有两个狮头人身像,嘴里叼着一条蛇,一只手攥着几条蛇,另一只手握着 一把象征雨神的火炬。在山坡和庙宇台阶上,耸立着一个个巨大的、神态各异的人头石 像。据说玛雅人的第一位祭司、玛雅象形文字和日历的发明者伊特桑纳死 后,就被雕刻成众神中的主神供奉于此。这里还有一座祭坛,长1.22 米,高68.6 厘米。上面 刻有4 个盘腿对坐的祭司,身上刻着象形文字,每人右手拿着一本书。石雕中还有用黑色岩石 碎片镶嵌成花斑的老虎和乌龟。
在广场的山丘上,还有一座被称为“象形文字的阶梯”的祭坛阶梯,共有63 级台阶,高约30 米,宽10 米, 坡度为60 度。它由2500 块方石垒成,方石上刻着花纹及象形文字,每隔12 米立有一个人头雕 像。石阶两侧雕刻着两条倒悬着的花斑大蟒蛇。
在广场中央,有两座有地道相通、对峙而立的祭祀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庙宇 。两座庙宇各长30 米,宽10 米。庙内墙壁和门框上有姿态各异的人像浮雕。两座庙宇之间的 空地是一个球场。广场中心有14 块矗立着的石碑,上面刻满象形文字和男女人像。石雕都是由 整块岩石雕刻而成,高低不一。据说这是记载玛雅人发生重大事件的年鉴。
1570年被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发现,科潘是玛雅文明最重要的地点之一,直到19世纪才被挖掘出来。它的中心地带和壮丽的公共大广场体现了它三个主要发展时期,早在10世纪初期的时候,这座城市就被遗弃了。
世界着名四大废都:
他们曾经是世界着名的大都城市,它们的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文明史上罕见的;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当它们达到繁荣巅峰,成为精美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
可是,它们消失了。
正如它们不可思议地创造出辉煌文明一样不可思议地消失了,留给了这世间太多的谜团。
庞贝繁华的哀伤古罗马城市。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庞贝在当时属于中小城镇,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从1748年起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古城略呈长方形,有城墙环绕,四面设置城门,城内大街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作坊店铺众多,都按行业分街坊设置,连同大量居民住宅,构成研究罗马民用建筑的重要实物。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园,主宅环绕中央天井布置厅堂居室,花园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厅堂廊庑多施壁画(见庞贝壁画),是古典壁画重要的遗存。这些壁画都有较高水平,它们被发现后,对欧洲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影响甚大。
巴比伦天堂的失落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阳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为公主而建的。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佩特拉中东玫瑰红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它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今天的约旦国境内)之间的山峡中。它不完全是一个消失了的城市,历史学家们还清楚地记得它的存在。在公元2、3世纪——罗马帝国全盛时期——佩特拉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佼佼者,然而后来一度长期衰落。到了贝克特时代,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督因人外,少有游人访问此地。
到了20世纪,佩特拉成为旅游圣地,同时也成了严肃的考古课题。佩特拉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与罗马之间的历史关系。可是,当代的历史学家们却意识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明中心,纳巴泰文明早在罗马帝国控制中东以前许多就已形成。
首批当代考古队考察了佩特拉的石雕墓地和庙宇,研究者们确定佩特拉建筑融入了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以及罗马的建筑风格,展示出一个多国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风貌。然而,近期的一些重要研究却越过着名的石雕纪念碑,去揭示这座古城的新面容。
佩特拉如同一本仅被读过几页的书,在发现拜占庭教堂之后不久,菲玛又留意到了一根拔地而起的花岗岩石柱。“约旦国境内没有花岗石,”他对来访者解释道,“肯定来自埃及。看着那根花岗石柱,我常常在想,地下面究竟埋藏着什么。一座皇宫?一座教堂?无论你走到佩特拉城的何处,你都会面对这样一些谜”。
未来几十年将向我们揭示更多有关佩特拉从史前到伊斯兰时代的历史。“佩特拉城几乎还未被人触及过,我们期望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等待着我们,”ACOR总裁于1994年这样说,“这是个一流的考古地,一个中东最大的考古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