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三段论
15476200000022

第22章 曾国藩热的思考

最近《曾国藩家书》热销,为官之人、读书之人等凡是想证明自己肚里有点墨水的人,张口闭口曾国藩。这个昔日镇压天平天国的刽子手,一下子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显示高雅的时髦人物。

一般来说,传统中国人的理想有两个:一是做官,二是成名。做官实惠,可享荣华富贵,但只做官还不够高雅,如果能成为贤人圣人,那就更加完美了。所以还要成名,成名可以不朽。如果能把做官和成名二者集于一身,那更是人生的顶峰。所以千百年来,读书人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就是这种完美的结合。因此,像曾国藩那样,既是晚清统治集团中最大的实力派,名震中外的“圣相”,还是“帝王师”、学术界的领袖,万千宠爱在一身,把官、权、名、利完美结合的人,就成了当今中国人敬佩和崇拜的偶像。

的确,在曾国藩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体现,吃喝玩乐、叱咤风云、玩弄权术、建功立业、舞文弄墨、功名福禄、寿终正寝等好事全让他沾上了,只是死后一直背着个镇压农民运动的罪名,沉寂了一百多年,如今又无限风光起来。

曾国藩极力推崇程朱理学,宣扬“内圣外王”理论,即在思想品德上加强修养,向圣人靠拢,在实际能力上要有王者风范,能匡时济世。他注意修身养性,特别在“静”上下功夫,日常生活起居极有规律:早起、静坐、养气、保身、读书、写字,每日坚持记日记。他坚持践行立志、求知、敬恕、忠信、反省、慎独、有恒、勤俭、谦虚等好的品格和行为,始于修身,终于济世。1872年2月,61岁的曾国藩在游园时忽觉足麻,被儿子扶回屋后即端坐休息,无疾而终。从年龄看并不算长寿。

中国历史上,像孔子、朱熹包括诸葛亮、关公等人,是被人供奉起来的,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无人去同他们攀比模仿,就像皇帝从不与孔子争高低一样。后代人将他们供在庙里,享受烟火祭祀,当做神来膜拜。而曾国藩不同,他是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既不可当圣贤来敬,也不可当神来供,既忠君爱国,又享荣华富贵,对于现今务实的国人来说,是最为合适的学习对象。因此,社会上的曾国藩热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曾国藩还是那个曾国藩,没有变。只是时过境迁,后来人的思维和喜好变了。

2000年4月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