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维护自己的爱,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快乐。每个人都是在爱恨交织中成长,爱是有情的,恨是无情的。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野心、贪婪、无情、怨恨和奢望,那么你对待人际关系和事业一定是麻木无情、争强好胜、好高骛远、贪婪嫉妒、玩世不恭、阴险狡诈、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和野心勃勃,你的眼前就是一片浑浊黑暗的世界,双手沾满血腥和铜臭,内心世界被怨天尤人或嫉妒贪心占据着,对生活永远没有热爱和激情,这种心态是非常消极被动的,必将引起争议和压榨,伤痕和疾病,忧虑和恐慌。如果我们内心充满爱心、仁慈、热情、宽容、信任、乐观、善良、不贪、不求和不嫉妒,那么你的职业和人际关系一定会融入一个有情有义、互助互爱、关怀体贴、包容阳光的世界里,眼前呈现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光明景象。我们用双手去创造慈爱光明的道路,一心为人们服务,包容万物,利益众生,内心世界就永远是清净而快乐的。这种心态是洒脱自如的心态,会带来幸福和安康,吉祥和快乐,美满和昌隆。
为了调节自己在职业和人际关系上的麻木无情、贪大求全、争强好胜、野心勃勃等不良心态,我们就要自心修炼包容、宽容、放下、平等,以便追求人际关系的和睦、舒畅与轻松,用爱心去对待自己的职业和人际关系。如果缺乏爱心,光是理智上决心寻找正确的职业和人际关系没有用,改变不了他人,也改变不了自己。正确的职业和人际关系来自于我们自心的改变。因此,我们的心态可以治疗不良的现象和心病。在改变自己的心态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意识的每一层面貌,才有“完整”的改变方向。我们的慈爱与野心、清明与欺诈、理想与绝望、慈悲与争斗,健康与疾病,绝不可能成为和谐的一体。只要职业和人际关系背道而驰,冲突和痛苦就无休无止;只要你的身心不安,疾病和伤痛就难以治愈,凡是对立统一很难说到做到,但佛教讲的有失才有得,或者放下包袱,迎接新生,在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做到的,实际上,放下就是新的开始。放下对立的一方,开始进行改革,才能超越二元对立,才有创造性的局面。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更快乐,能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过着高品质的生活,快快乐乐。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每天心情郁闷,人缘欠佳,要么身体不好,工作出错。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建功立业,有些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没有丝毫收获呢?这些完全和你的“心态”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幸饶弥沃佛曾经说:“万法唯心造。”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而且,幸饶弥沃佛在《母续金刚经》里面也讲:“你身体里的经脉犹如行道,你的气和血在脉络里运动,犹如一匹马,你的心就是你真正的主人,犹如骑马者,我们的心骑着马驾驭我们的生命。如果你的心态是热情、清明、慈悲、知足、理智、体贴、温柔的,在经络或脉络里的气与血是热腾腾的,你的身体就充满活力,做任何事情都有朝气和动力,说到做到,说放能放,身心一致,这样我们的身心就能驾驭生命乃至创造将来。”
如果你的心态是野蛮、欺诈、绝望、斗争、嗔恨、贪欲、嫉妒、消极、自私和冷漠,在经脉里的气与血也是冷冰冰的,你的身体只有呆滞没有活力,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也没有动力,身心不一致,这就是生命驾驭了我们。《菩提心芽极密篇胜法》云:“意识如骏马,自心如骑马之人,人骑着马周游各地,无不到之地。心安住才能意识停下来,实际上证悟心性,本不动摇即为本性。心显现明,为无所不显,无所不明,为意识之作用。”我们的心是一切的主宰,意识就像奴才一般,是跑腿的。然而,凡夫只观察意识的行动,跟随着意识瞎跑,也就是说让奴才做了主人,而主人则成了跑腿的。如果我们能观察自心,依靠自心,证悟自心,意识就无法动摇我们。因为,证明自心的本性,接触自心的力量和光明,我们无所不显,无所不明。意识就是心中显现出来的状态。因此,心态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也可以创造痛苦,心态可以让我们健康,也可以令我们身心不安乃至疾病缠身。
心态可以让我们进入净土,也可以让我们堕入地狱。佛经里讲,只有远离内心的五毒,才能见到五大欢乐。《菩提心芽极密篇胜法》云:“心骑着五大欢乐,即远离嗔毒,才能证悟大慈;远离痴毒,才能得证智慧;远离傲慢,才能达到寂静;远离贪毒,才能见到放下;远离妒忌,才能做到宽容。”意思是我们内心里的嗔恨、愚痴、傲慢、贪婪、妒忌叫做五毒,是伤害身心的毒气,谁保留这五大毒性,谁就永不安康,冲突、痛苦、疾病和烦恼就无休无止。想治疗五大毒性,必须要依靠慈悲、智慧、寂静、放下、宽容等五种良药,才能完整无损地治好我们的身心。实际上,五大毒性和五种良药皆是一种心态。五种良药的心态可以治疗五大毒性的心态,才能将所有的烦恼和疾病皆斩草除根,才能获得五大欢乐,所谓的欢乐也是一种心态。所以,想要获得健康的身心,就必须要有一个明智的心态。
上师的话:我们的心是一切的主宰,意识就像奴才一般,是跑腿的。然而,凡夫只观察意识的行动,跟随着意识瞎跑,也就是说让奴才做了主人,而主人则成了跑腿的。如果我们能观察自心,依靠自心,证悟自心,意识就无法动摇我们。因为,证明自心的本性,接触自心的力量和光明,我们无所不显,无所不明。意识就是心中显现出来的状态。因此,心态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也可以创造痛苦,心态可以让我们健康,也可以令我们身心不安乃至疾病缠身。
诗人的解脱不是靠知识而是靠感受
过去有位大名鼎鼎的言情作家,他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文章,感动了无数的孤独女性。有一天,一个女人找到他,对作家说:“你的文章打动了我的心,我爱你。”作家问女人:“爱是什么?”女人说:“爱是感受。”作家说道:“你错了,爱是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女人一听将作家臭骂了一顿,最后她愤愤地说:“你的爱只能写在文字上,不在内心里,所以你不懂真爱是什么,也不会得到真爱。”于是,女人气狠狠地离开了作家。作家心里有点生气,但又觉得女人说得有些道理,反复思考之后,才发现真正的爱确实是感受。
目前社会的压力和人类的苦厄,逼迫着人们内心不断地去追求,这就是寻求解脱。可是,有时候人们却把解脱当成了一种知识,以为学到很多东西,理解很多道理,懂得许多教法,心灵感觉很舒畅,自己就是解脱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地解脱,因为他们还没有突破烦恼的迷网,还没有摆脱轮回的苦海,他们想象的解脱只不过是在妄想中幻化出来的一种幻觉。
真想解脱的人,首先要明白解脱的意义是什么?“解”指的是解除与解开,“脱”指的是开脱与释放,合拢起来就是,解除自己所不愿意的一切,释放自己,得到自由自在。就好比一个犯了死罪的人,希求从监牢里释放出来,突然国王下令让他走,这也是一种解脱;自己不愿意穿的衣服,把它脱掉再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也是一种解脱。现实生活中,解脱指的是解除自己心里的苦恼、开脱周围的困境。一般来讲,解脱指的是解除烦恼,摆脱束缚,从而获得身心自由。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解脱是解除轮回的痛苦,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获得自在无碍的果等。解脱的意义很广泛,佛法里的“解脱”一般指的是“涅槃”。因此,解脱可分两种,短暂的解脱和究竟的解脱。短暂的解脱指的是脱开社会之中的有些苦恼和困境,另外,解脱轮回的痛苦,获得阿罗汉果,也是短暂的解脱;究竟的解脱指的是解除所有的苦厄,脱开一切的业障和习气,从而获得无上佛的果位。这些都不是知识,而是从修行中获得的感受和觉醒。
解脱给我们一种向往的念头,也是达成此目标的方法之一。现在很多人发现,自己一辈子忙来忙去,浪费了大好时光,追求了很多错误的东西,如此一来,他们对自己理想才华的宏伟抱负就会减少,这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解脱自己的苦恼。
坦然面对自我的一切来解脱,承认自己没有能力解除苦恼;承认自己无法摆脱恶劣的困境,承认自己无法处理负面的情绪,承认自己的贪欲强大,总是在追寻感官的欲乐,承认自己愚痴而迷惑,总是在用面具把自己包装起来,才有可能稍微地去除少许的自我,内心自然就生起对自己可怜与悲心,稍微得到一点快乐与自在。这些都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内心的感受。
我从小就进入寺院出家,当时我很喜欢《六道解脱经》,所以我经常诵念《六道解脱经》。有时到老百姓家里帮他们念解脱经,在慈悲的上师指点下,我很快就会讲《六道解脱经》了。而且,我寺两百多位僧人,谁都比不过我诵《六道解脱经》。比如,他们念一部《六道解脱经》大概要两个小时,我只用一个小时。既能解释,念诵得又快,大家常常赞叹我,说我已经解脱了。赞美的话语听起来真的让人感觉好舒服,恰好我自己心里也没有什么烦事,所以自己也认为已经解脱了。可是,后来我才发现,我并没有解脱,只不过没有遇到烦事而已。有一次,一位僧人无缘无故地骂了我一顿,也许是他误会,也许真是我自己的过错。不管怎么样,那天我的心情非常不愉快,我就拿起《六道解脱经》到安静的地方去诵念。可我非常嗔恨那个和尚,在嗔恨与妄念的夹缝之中,不知自己诵了多少遍《六道解脱经》,天都黑了,我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解脱。别人说我解脱了,那只是夸奖而已,能有什么实际作用呢?
另外,如果内心并没有真正解脱,会念《解脱经》,会讲《解脱经》,会写《解脱经》,懂得《解脱经》,与你又有何干?就算一直重复读诵,这些文字也不可能带给我们一丝感觉。我发现,感觉就在我们生活的周遭,这就是了解自己的感觉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了。从那以后,我经常修炼《六道解脱经》,把《六道解脱经》所讲的道理应用在生活之中,去用心感受。从此,我的思维有些改变了,我非常相信自己是依靠思想而活,事实却不然。我们要知道先有心,然后有意识,再后有感觉,不过反应随后就到,接着思考的过程为反应辩护。因此,了解我们的感觉,是极度重要、也是最基本的。
如果你学到了知识,不去应用,不去感受,又如何能知道自己学到知识的真义呢?比如,我们学习慈爱和悲心时,如果自己无法感受到别人伤害的痛苦,脱离痛苦而获得的安乐,你怎么去帮助别人脱离痛苦和痛苦的因,怎么去帮助别人获得快乐和快乐的因呢?你怎么解脱自心之中的烦恼和痛苦呢?解脱是,如果我们不去感受,或许我们能够大致上知道一点点,但是如何能够解除苦恼,脱开烦事呢?“解脱”不是“知识”,而是“感觉”。
你自心上没有痛苦和烦恼的感觉,你已经解脱了,如果你的心里还有烦恼和痛苦的感觉,你就是未解脱。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有“我”,还执着于“我”,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彻底地证悟到“诸法皆空”的大道理,所以我们还没有解脱;如果你能够感觉到“无我”,我执自然就消失,那时候,你已经证悟了万法皆空,你已经真正解脱了。我们修炼万法皆空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无我”的境界,因此,必须要感受“无我”,你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获得究竟的解脱无上的涅槃。
上师的话:如果内心并没有真正解脱,会念《解脱经》,会讲《解脱经》,会写《解脱经》,会懂《解脱经》,与你又有何干?就算一直重复读诵,这些文字也不可能带给我们一丝感觉。如果你学到了知识,不去应用,不去感受,又如何能知道自己学到知识的真义呢?解脱也一样,如果我们不去感受,或许我们能够大致上知道一点点,但是如何能够解除苦恼,脱开烦事呢?因此“解脱”不是“知识”,而是“感觉”。
自然健身与治疗疾病的方法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摘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地就是自然的大地,它能生万物,但不是万物之源。大地接纳一切,不管好坏、强弱、善恶。大地为一切而存在,从不计较任何一方,包容一切。无论如何,大地是宽大的、安详的、稳定的。不管太阳如何照耀,任由风吹雨打、火山爆发、洪水涨涌、雪霜肆虐,地还是那么雄伟、坚实,日夜都不曾改变。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的家。象雄和吐蕃原始初民认为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大自然都有神,也有灵性。而且相信山有山神,地有地神,田有田神等。他们相信人类虽然意识与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神灵与灵性也不一定同样发达,但世上一定有普遍的灵性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世上所有万物不是无因无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