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和日本有着40多年教授生涯的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慧,将三个继子送进了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她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特殊的辅导,也没有寻求过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她的亲身体验就是——不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首先要从父母自身做起。
张炳慧,1932年出生,是已故前韩国李承晚政府总理张泽相的第三个女儿。1958年,她获得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64年,获得乔治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此后的一段时期内,她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历史。她在ABCD中心(AsianBilingualCurriculumDevelopment,亚洲双语课程发展中心)以英语和韩语编篡完成了一套教学用书,并在全美范围内完成了测试。现在,美国数万所小学、初高中学校里的韩国移民子女都在使用这套教材。
爱丽丝,长女,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律师;彼得,长子,毕业于耶鲁大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进修经济管理学,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并成为卓越的商业人士;南希,次女,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耶鲁大学,毕业后成为国际律师。
做孩子的好榜样
1959年,张炳慧与丈夫邂逅并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丈夫的前妻为他留下了三个孩子,因此,一结婚张炳慧就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当时,她对家庭生活还一无所知,不得不一边完成功课一边学着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
到目前为止,张炳慧博士已经在教育领域工作了40多年。在大学里,她是培养学生的教授;在家里,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把三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抚育成人的过程中,张炳慧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们的习惯及成长。正如每一位父母所熟知的那句俗语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张炳慧是已故韩国李承晚政府总理张泽相的第三个女儿。父亲深深地了解,与其强迫性地教育孩子,不如以身作则。张炳慧现在已经明白了当时父亲孜孜不倦读书所起的表率作用。虽然父亲连一句强迫的话都没有说过,但正是在父亲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
19岁时,张炳慧便前往美国留学。她身为名门之后,却拒绝接受家里的支持。留学期间,她在餐厅洗碗,在工厂当作业员,或做做家庭手工等,靠自己解决生活费,而她的学费则全部来自于刻苦学习所获得的奖学金。她的坚强让许多人瞠目结舌,这都得益于父亲早年对她的教育和培养。
在同丈夫邂逅并结婚后,养育孩子成为张炳慧人生中的又一个挑战。在孩子面前她总是小心翼翼。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日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想起这些她甚至会惊出一身冷汗,因为做母亲的压力相当大。
但是,她也得到了回报,最终,大女儿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一名国际律师;老二就读于耶鲁大学,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进修经济管理学,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并成为卓越的商业人士;最小的女儿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耶鲁大学,最后也成了一名国际律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她始终坚持两个原则: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不强求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其次,在生活中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
张炳慧博士学习自己的父亲,除了要求孩子们遵守一些基本的生活规范外,她从未强制要求他们做任何事情。而且在生活中,她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她想只要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样子,他们就会变得勤奋。
在饱受艰辛的那段时光里,她也曾想过打退堂鼓,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总是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笑容让她的心平静下来。那时,白天张炳慧是一名在学校教书的教授;晚上她是一个主妇和母亲,而且还得写论文。张炳慧咬紧牙关,把每一件事都全力做好。因为过于辛苦,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每年都要住院一两次。
在希望孩子们做什么之前,她总是自己先起到表率作用。她从来没有出去喝过酒,下班后马上就回家做家务。就像当年她的父亲那样,她总是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那两个教子原则对孩子的影响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地体现了出来。
对于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张炳慧深有感触地这样说:
当我在学习的时候,孩子们也在她身边一起看书,并且打赌看谁读的书最多。很快,他们成了附近图书馆里有名的“书虫”。小女儿南希在我写论文的时候,把打字当作一种游戏,最后,我所有的讲义都是她打出来的。因为她跟我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她成为读书最多的一个孩子。
如今,三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每当他们回忆起幼年的时光,都会感觉当时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任务,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晚上,当他们看到我默不作声地坐在书桌前看书时,他们也会很自觉地去学习。就像我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中成长一样,他们也是在我的潜移默化中成长起来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像一面镜子。
张炳慧博士始终深信,优秀的父母会教育出优秀的子女。当有的父母问起她教育孩子的秘诀时,她总是笑着告诉他们这样一条不是秘诀的秘诀:“问题的原因不应该从孩子身上去找,而应当从父母自身找起。”
是的,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父母首先就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
教子点睛:
如果父母坐在客厅里一边不停地变换着电视频道,一边强迫孩子去学习,有哪个孩子会心甘情愿乖乖地坐到书桌前去读书呢?一般说来,在父母身上出现的问题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父母如果不以身作则,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做这做那,孩子是一旦不可能做好的。
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张炳慧的三个孩子因父母离婚,所以从小分别托付给别人代养,他们都缺乏家庭观念。他们和张炳慧刚见面时,显得很没有安全感,对她很戒备又不信任,除此之外,他们还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教养和兄弟姊妹间的谦让、友爱和互助。
张炳慧和孩子们第一天在一起,快到吃饭的时候,她让孩子们把碗碟放到饭桌上去。但是过了一会儿,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碟子摔碎的声音。她匆忙跑出去一看,大女儿爱丽丝和儿子彼得正在把碗碟往桌子上扔。
几天后,孩子们做完功课,张炳慧让他们到客厅来玩。孩子们把自己的玩具都搬到了客厅。不一会,客厅变得像一个大垃圾场。到了该休息时候,她让孩子们把客厅收拾好,但是,他们把客厅弄得乱七八糟后就都跑到二楼去了。
过了一会儿,二楼又传来了“砰砰砰”的声音,张炳慧上去一看,三个孩子已经打成了一团。“南希动了我的东西!”彼得喊到。南希则大声辩驳:“是你先拿我的东西!”这三个孩子,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房间不出来,如果在一起玩,没有几分钟就打成一团。想到这些,这个新上任的妈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观察了几天后,张炳慧把孩子们叫到了跟前。她问他们:“把碗碟胡乱扔到桌子上、玩完玩具后不收拾、兄弟姐妹间打架,你们有什么感想?”孩子们没有回答。
她又问他们:“你们知道家庭是什么吗?”孩子们脸上一片茫然,眼巴巴地看着她。是呀,对于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他们来说,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回答了。
她接着说:“碗碟是我们大家一起吃饭时使用的餐具,非常珍贵,怎么能随便乱扔呢?自己的玩具不收拾,那谁替你们收拾呢?替你们收拾玩具的人会非常辛苦的。还有,和别人打架你们自己的心里感到舒服吗?互相指责,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孩子们既不知道家庭是个什么概念,也不懂得在一起生活要互相关爱的道理。看着不懂事的孩子们,这位新妈妈不禁起了恻隐之心。
在茫茫人海的中,当一个人感到疲倦,在哪里可以休息?当一个人感到恐惧,哪里才有安全感?只有家。这是张炳慧总结出来的,她要把这些告诉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