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15547300000012

第12章 三个英美博士之母高芸香:作家母亲教子有秘诀

同一个家庭中的3个孩子,无一例外地成为英、美顶尖大学的博士,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通过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以及家庭教育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高芸香强调,关于家庭教育的重大问题都源自于日常生活中极其琐碎的细节。这也是为人父母者应当具备的智慧。

高芸香,1947年生,山西原平县人。1966年高中毕业。文革十年中,她锄过地撒过粪,当过泥瓦工,编过席子,给人织过毛衣……也干过赤脚医生,还当过中学的代教。1978年考入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写报告文学《我们夫妻之间》并被刊用。从此开始写作。1982年大学毕业,又回中学任教。1986年调入县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至今,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忻州市作协副主席。

张丽,长女,厦门大学会计学系毕业后被保送进该校研究生院,一年后赴美留学,取得工商管理、会计学两个硕士学位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会计学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学院副教授;张缨,次女,暨南大学影像医学硕士,后入英国攻读运动医学;张帆,独子,吉林大学毕业后取得华盛顿州立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核物理博士。

勇于向孩子道歉

每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犯下一些错误,对此,父母没必要在孩子面前伪装自己的歉意,只要勇敢地对孩子道歉,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并且也会以相同的态度对待父母以及其他人。高芸香就是这样敢于向孩子承认自己错误的母亲。

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她的二女儿和小儿子一大早就穿好节日盛装,带着爸妈的祝福,兴奋地奔向学校。孩子们出去一会儿,又急忙返了回来,说老师让每个人交五个空酒瓶,用酒瓶子做篱笆美化校园。

那天,高芸香碰巧有很多事要做,听到孩子们返回的生硬就烦躁起来。于是她头也没抬,不知不觉就说开了风凉话:“亏你们老师也想得出来。咱家没有人喝酒,哪儿来那么多酒瓶子?”

但看到姐弟俩情绪低落,她又赶紧说:“好吧,我给你们到邻居家找找。”在课间操时,她到家属院转了一圈儿,发现一位调走的老师家的鸡窝边就堆着那么多空酒瓶子,看来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一桩。

第二天,二女儿又说班主任让带一个花盆。高芸香又来了气,把厨房顶上盛米的瓦罐朝下一放,在罐底上钻了个眼儿,振振有词地说:“你们老师不是教导你们废物利用吗,咱这也是废物利用。”不料,二女儿学归来,把那瓦罐往地下一放,掩面就哭,泣不成声。原来,生性和善自觉的二女儿被老师当众说成是交差应付。

高芸香冷静地仔细想过后,立刻意识到:是自己的独断专行,使孩子无地自容,是她挫伤了孩子子合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一个学生的尊严。她急忙向养花的人家讨了一盆花让孩子带去,并郑重地对二女儿作了检讨:妈妈没把你的事儿认真对待,妈妈错了。要不要妈妈去和你的班主任作个说明,为你开脱一下?这时候,孩子宽厚地说算了,事情已经过去了。

有一位美国母亲,要求女儿放学后先弹琴,再去参加课外活动。母亲回家后,只见女儿正在打电话,便责备她说:“怎么搞的,你为何不去弹琴呢?”女儿委屈地解释道:“妈妈,你没有看到,其实我已经弹了30分钟的琴了,我刚拿起电话你就进门了。”母亲马上意识到是自己错了,当下就很认真地向女儿道歉:“对不起,妈妈错怪你了。”

在南京,一父亲在报上刊登了题为《给儿子的“道歉信”》的广告:“看了昨天你给我的信,对我震动很大,反省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来,性格变得很暴躁,漠视了你的感受。在此,请接受我深深的歉意。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们像朋友一样的说说心里话。看到这封信,就给我打电话,好吗?永远爱你、惦记你的父亲。”

可以相信,当儿子看到父亲这封“道歉信”后,儿子肯定会为父亲的所作所为而感动。运用这样的方式向孩子道歉,可谓情真意切。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灵中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

后来,高芸香在她的《我的孩子不是天才》一书中写道:

现在想来,我错就错在当时没了理智,粗暴的行为首先激发出孩子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其实,孩子们对父母所提的要求会有多大呢?我们的抵触情绪说到底还是来自对他们的轻视和不尊重。而儿童的天真和好奇心,却常常是在要求他循规蹈矩时被扼杀的。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将刻骨铭心,甚至终生都难以忘怀。

很多父母信奉的是“棍棒下面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很多人根本不与孩子交流思想和感情,明明是自己错了,冤枉了孩子,也不容孩子的置疑和辩解。其实,勇于承认错误的父母,更能赢得孩子的敬重。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自己,为父母者,必须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学会向孩子道歉!

教子点睛:

一些家长认为,向孩子认错、道歉,会失掉面子,会失去权威。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学会向孩子“道歉”,对教育子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会效仿父母的做法,真诚的向别人表示歉意。所以,父母如能郑重地向孩子认错、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正义感、待人以诚的人。

家庭环境决定孩子的优缺点

高芸香常说:“各家有各家的兴奋点。”意思就是,每个家庭都有这个家庭所共同爱好的事,喜欢的氛围。高芸香一家的兴奋点就不在呼朋唤友、大宴宾客的热闹上,而是在宁静的家里看书、温习功课,或者一家人去游泳、到树林里采蘑菇。

各家的兴奋点反映了这家人的价值取向。因为高芸香夫妇对读书、教学和写作感兴趣,耳濡目染,孩子们便也对这些发生了兴趣,与此无关的其他事情就觉得不重要了。

高芸香自己喜欢写小说、散文,每当生活中发现了好素材,她就情不自禁地讲给家人听。初稿完成后,她会让先生和孩子们传阅,给她提意见,她也常常采纳他们的建议。一旦这篇文章在省级或国家级刊物发表,全家人都为此高兴。

高芸香的先生是高中数学教师,常常带毕业班,并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的学生每取得好成绩,便也要在孩子面前乐呵上一番。此外,他还经常参与编写教学资料,或写点关于数学教学的专题文章。

平日里,购物、看戏、待客、赶交流会,凡是凑热闹的事,高芸香一家都不感兴趣,嫌闹得慌。孩子们宁愿在家里看课外书、温习功课。为了学业,三个孩子的终身大事,都是只领了结婚证,确定了夫妻名分,根本没操办什么婚宴。

对高芸香夫妇俩而言,孩子们在学业上的长进带给他们的喜悦,远比大办婚宴的所谓实惠使人兴奋。而一个女孩子,如果她的光彩没有了事业的附丽,当她被叫做“女人”时,便会黯然失色。

可是,高芸香有时会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自己所满意的。小儿子书呆子气较重,人际交往能力差;钻研学业多,记忆力强,动手能力则相对弱些。与此相反,曾经与他同桌的一位同学,不太爱学功课,可动手能力强。这孩子在他妈妈洗衣服时,侧耳一听,就能听出洗衣机声音不对。

他会让妈妈停机,并很快就找到问题所在。他拿出工具鼓捣一会儿,洗衣机就运转正常了。就是这个孩子,还经常修理坏掉的石英钟、马蹄表,只要有说明书,甚至连冰箱、电视机出了毛病,也敢过问。一个没有跨出中学校门的学生,做到这一步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高芸香一度以这个孩子为榜样,教训过自己的儿子:“你看你同桌,人家学了就能应用,动手能力多强!哪儿像你,满腹经纶,百无一用!”同样,这个孩子的妈妈也以高芸香的儿子为榜样训斥过自己的儿子。

高芸香的先生见到她这样教训儿子,就告诉她:“各家有各家的兴奋点,要接纳儿子的缺点。”慢慢地,高芸香发觉自己和那个孩子的妈妈都错了。孩子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很正常。纵然其短处很突出,责任也往往不在他们。

高芸香和儿子同桌的家长交往多了,发现他们家过日子非常精细,在家居生活中总能花少钱办大事,还能适应时尚潮流。他们家订的杂志也与此相关,比如《家电维修》等。他妈妈喜欢用碎布片儿拼图,或用绒线织成沙发垫儿、椅垫儿等,既花不了多少钱,又美观漂亮。

他爸爸更是旧货翻新、废物利用的行家里手。他们家的工具箱、旧货箱分门别类,钳子、扳手、螺丝起子,应有尽有。平日收集下的螺钉、螺母、弹簧、各种废旧锁钥、钟表零件,井井有条,手到拈来。在家属院里,他家的街门最先换了暗锁,屋顶最先架起电视天线,洗衣机最先换成双筒……因为懂行,常常能买回质优价廉的二手货,一经自己整修,便得心应手。

爸爸修理什么时,孩子常在旁边打下手。爸爸鼓捣一番后,罢工的马蹄表发出有节奏的响声,生锈的弹簧锁突然打开……这一切,都给父子俩带来说不出的愉悦和兴奋。这时,骄傲的父亲必然要讲出其中的原理和自己的绝招,久而久之,孩子的兴趣便越来越浓厚了。

高芸香因此领悟到:孩子喜欢修理小机械构件、家用电器,对具体操作感兴趣,父母就没有必要强他所难,非要他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参考书上的数理化难题。

作为父母,一定要正视孩子的优缺点。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孩子也不会是十全十美的。父母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而不要拿别人的强项来刺激他,给他增加自卑感。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他的弱点正如优点一样,往往是家庭带给他的。

教子点睛: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凤。可是,只把眼睛放在孩子的缺点上,就会忽略了他的优点。人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父母在用高标准要求孩子的时候,也应该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往往要求孩子要努力达到的,也正是父母所缺少的。由此看来,想要有个优秀的孩子,一定要先做个优秀的父母,否则对孩子的要求也徒劳无益。

要常常“麻烦”孩子

之所以现在很多孩子没有责任感,是因为父母并没有给孩子负责任的机会。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外出的时候,孩子的手中总是空的——最沉的包一定是在父母身上。吃饭的时候也是一样,父母也总会先问一句:“想吃什么?我去给你买。”遇到需要乘坐出租汽车的情形,父母一般会主动扬起手叫车,然后打开车门先让孩子坐进去。而且,这种小的事情会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甚至已经是成年人的时候。父母有的时候会埋怨孩子不会关心自己,但在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把事情包办下来。

所以,父母不要埋怨孩子缺乏责任感,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最好不要代劳,让他从小学会承担责任。

儿子19岁那年,高芸香的老母亲开始不停地提醒她安顿“后事”了。在几位朋友的引荐下,好不容易买到一副比较满意的柏木寿器。但要把它送往农村,30里路的租车费就要1000钱,简直是天价,分明是敲竹杠。可是,眼看到年底了,再也不能往后推,怎么办呢?那几天,高芸香的脑袋里一直在琢磨这个难题。

一天,看到儿子脚踩沙发,手托着小板凳做凌空的俯卧撑,胳膊上的肌肉随着动作滚动着。高芸香突然心生灵感:何不把自己的难题放到饭桌上,与儿子讨论一番呢?于是,她说:“这几天妈妈遇到一个难题。”

正在吉林大学读大三的儿子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什么难题?”于是,她就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详细叙述了一遍。不料,儿子当即就摩拳擦掌地说:“咳,这有什么,借个板车,我去送!”

儿子的话,让高芸香一时难抑内心的欣喜。可是,她又开始担心起来,要知道,别看19岁的毛头小伙子,一身力气,可从来没有干过这拉车的重体力活儿。最后,事实证明,只要父母相信孩子,他就会想出好主意。

当姥姥看到汗水淋漓的外孙给她拉回未来的“家”时,喜不自禁,这比给她多少钱,给她吃多少美味都高兴。外孙给送回来,比儿女亲自送过来还让她高兴。儿子也很兴奋,因为从不会拉车到熟练地驾驭车子,他掌握了驾车技术,几经颠簸,中间还经历了差点翻车的危险,最后终于完成任务。

儿子觉得这种付出、这种亲情的享受比单一地接受长辈的赠与更心安理得,其乐无穷。而这件事让儿子更加明白亲情、孝道不是空话,而要付诸行动。孩子认识到,接受别人的关爱是享受,给予别人关爱是更大的享受。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儿子在姥姥的村里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当高芸香再一次回村看望老母亲时,村里人无不夸奖:“哎呀,大学生穿着平底布鞋,汗水淋淋拉着平车,没有一点儿书生架子,你是怎样教育的呢?”高芸香回头把这话传给了儿子,并告诉儿子,妈妈听到这样的赞赏,真比自己得了大奖都高兴。

所以,父母有时候需要把自己的为难事告诉孩子,征求孩子的意见;要舍得使用孩子,鼓励孩子干他没有干过的事情。在具体事情中磨练孩子的毅力,提升孩子对家人、朋友的热忱,比父母的苦口婆心、千言万语更有效,这就是这件事给高芸香的启示。当然,每一位父母也会从中受到启发。

教子点睛:

有人说,是现代化、物质化的生活冲淡了孩子传统的尊老的美德,也割断了那一份固有的亲情。其实,父母没有想到,问题恰恰就出在父母的身上。更多的时候,正是父母自己在忙碌的生活当中,压根儿忘记了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孝心。长此下去,孩子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他会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因而,只想着承受亲情和抚爱,却忘记了自己也要付出。所以,该“麻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去“麻烦”他,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