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后的小影子
睡着了
我讲个故事,一个名叫杨一帆的5岁女孩,她被送到我这里来的时候就像睡着了似的,无论老师讲得多么有趣她都没有反应,画画更不能提。
杨一帆被爷爷奶奶带成了“问题孩子”,老人一天到晚把她抱在怀里,不让乱跑,怕摔着,也不与孩子交流。这样,她就很少得到必要的刺激,大脑被闲置了,荒芜了。
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孩子的妈妈时,她非常生气,以为我说她的孩子是智障。在我讲清智障与不会思维的区别之后她才舒了口气,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赶紧把孩子接回家里。由于不懂教育,不能很好地理解“儿童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儿童成长”这样的道理,只知道画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能,就找来简笔画逼着她拼命地画。一只小鸟要画五遍,直到完全背下来。这样反而使情况更糟,因为孩子一来到班里,只要妈妈不在,她就什么都不画了。
醒来了
在班里,我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活跃她的周围气氛,不停地在她周围那些孩子身上使劲;与他们一起说笑,给他们改画,使其尽可能多地受到影响。
有一次,一个孩子说,老师,树怎么画呀?那个孩子正好坐在杨一帆旁边,我走过去,说:树嘛,太好画了!你瞧,拿上笔,这样,呜、呜、呜,乱绕,三绕两绕,不就长出一棵树来了?
杨一帆一咧嘴,有了反应。
我得趁热打铁,到了评画的时候——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评画的方法,为了杨一帆,那天我专门安排了点击的方式,就是将画贴在黑板上面,让孩子依次来到黑板跟前,认为哪幅画画得最好就用小棍朝画点击一下。如果哪幅画被点击的次数最多,作者就算优胜者。全班的孩子一起高举起大拇指齐声大喊:“耶——”
孩子们纷纷上来,有的上来两三次了,但是杨一帆仍然坐着不动。我说杨一帆,你愿不愿上来点击一下?她听了很紧张,呆呆地望着我。我说杨一帆,该你了,小棒子给你。我的话刚说完,就见她抬了抬屁股,我想着她八成不会起来,没想到她竟然站起来了!尽管磨磨蹭蹭地,惶恐不安地,但还是走了上来,接过小棒,转身在一幅画上面点了一下。我笑着对全班说:杨一帆真勇敢,大家为她鼓掌!全班“哗”地拍起巴掌来,这一下,杨一帆像是突然醒来了,活了,下去了还要上来,连续上来了5次,而且点击同一幅画。
她不是为了点击画上来的,她是在体验举手、点击以及从没有过的在大众面前表现的那种感觉,这一点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一声鸟鸣
有一天我们上故事课,就是先讲故事、讲完了再画成连环画,课名叫《三颗纽扣》。“三颗纽扣”是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一个木匠,独身一人,有一天为自己造了一所带轱辘的房子,每天拉着房子挣钱糊口。
有天晚上“三颗纽扣”正在睡觉,下起了大雨,突然听到有人敲门,他问谁啊?外面人说雨太大了,请让我进屋里避避雨吧!“三颗纽扣”说:实在对不起,我屋子太小了,只能容下我一个人。外面人说能容下一个就能容下两个,让我进来吧。“三颗纽扣”听了非常同情,尽管屋子实在没法挤下两个人,还是把门打开,那人就进去了。
刚一会儿,又有人敲门,说让我进去吧,“三颗纽扣”说这个屋子只能容下一个人,现在已经两个了。那人说,能容下两个就能容下三个,让我进去吧。就这样,还有一个领着两个孩子的妈妈、牵着一匹马的国王以及大臣、侍卫全进来了。
一声鸟鸣,天光泛白。国王被“三颗纽扣”的行为感动了,心中的爱也被唤醒。他说:为什么这间小屋能够装下这么多人还不显得拥挤呢?原因来自于主人的爱心。因为他的爱心没有边际,所以小屋的容量也就没有边际。
他请屋里所有的人来到王宫,用丰美的食物款待他们,还赏了好多好多的钱财,给无家可归者建了房子,为没有工作的分配了工作。
我们用凳子也在教室中间搭了一间小屋,让一个孩子扮演“三颗纽扣”,让其他孩子扮演乞丐呀、国王呀。孩子们简直乐疯了,一个个迫不急待地往里钻,直到把屋子撑破。
雨过花开
表演完了,我让孩子们把这个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刚说完,杨一帆一下听明白了!忽地跑回自己的座位,拿起纸分成格,开始画了:第一幅,画了一间小屋,屋子跟前有一个很小的蚂蚁人——这么大点的孩子正是“蚂蚁人”时期,画的人全像蚂蚁,两个小圆圈上面长着两根小触角,小得几乎看不见,只有常常接触儿童画的人才能注意到。第二幅,还是那座小屋,但是小蚂蚁人不见了。第三幅,还是那座屋子,小蚂蚁人又在房子外面。第四幅,房子外面开了一朵好大好大的花。我看了,幸福得不得了……
她画的什么意思?第一幅,“三颗纽扣”在造房子;第二幅,下雨了,“三颗纽扣”进了自己的房子;第三幅,别人来敲门;第四幅,雨过天晴,花也开了。
这就是说,孩子画画的兴趣不但被激发起来了,不仅思维打开了,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人的那颗“心”被激活了,美好的、诗意的品质就像清泉一样,从她的心里流淌出来了……
此花非彼花
杨一帆爸爸来接孩子,一看画,脸拉下来了,说:李老师,我的孩子来这里是为了学习新东西的,可是一个多月了,也没见你教她什么。在家里,她画了半年的房子和花,在这里,画的还是房子和花!
我听了非常伤心,我说我看过你孩子以前画的画,她那些房子和花与现在画的房子和花一样吗?以前她画的只是一些程式化的符号,既没有感知,也没有思考,更没有创造。今天的房子和花已经完全不是那样了,而是成为表达一个情节与思维过程的手段了,孩子的心灵被激活了,难道你看不出来?
他依旧虎着脸,不再往下听,拉起孩子就走。
本来我想,这孩子再也不会来学画了,没想到第二个星期她又来了,是她的妈妈领她来的。我对她妈妈说:你这孩子我不能再收,你还是重新找个美术班吧。
到下个周末上课时,我们专管咨询的老师进来喊我,说李老师,杨一帆的妈妈有话要对你说。我问什么事。因为正在上课,没有太大的事我不能随便离开。咨询老师说:孩子的妈妈说,上次谈话之后,她怎么也想不通,她说我们既然是搞素质教育的,就不能因为家长的过错而把孩子往外推。我跟她谈话的第二天她没上班,请了假,专门在家给我整整写了一天信。我一听,觉得事关重大,赶紧安排其他老师上课,我去见那位妈妈。
我让她坐在我的对面,拿出一张纸,边画边说。我用了很长时间,给她讲通过观察、感受加上创造画的花和房子与没有这些的花和房子之间的区别。
之后我说:为什么我不打算收你的孩子学画?就是因为作为家长,你们只认识到艺术中非常低档的那个层面,而且,你们从不想做出任何改变。
如果你们要求我们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培养”的方式,只要求学技术而不是关注她内在心智的成长的话,这样的班到处都是,你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呢?你既然把孩子送到这里,而你们的观念又不能改变,我这里一套,你那里另一套,这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会被严重扭曲的。你的孩子在我这里得到极大的赏识,因为她不是简单地、符号式地去画房子和花,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房子和花,得到了我的夸奖,我高兴得忍也忍不住,抱着她亲了两下。可她的爸爸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她没有在我这里学到东西。孩子听了怎么想?她完全被搞糊涂了,从山尖跌到了低谷,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在这里培养她画自己认知的东西,你呢,赶紧找来一个公式让她很快能画出一个程式化的小鸟。你把我给孩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挖掘自己内觉的兴趣全给破坏了,还把你的孩子给扭曲了。要是再这样下去,画画学不成还在其次,严重的还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分裂,不能将自己完善,不能形成统一。
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只能积累知识的一个工具,还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
听到这里,她笑了起来,说李老师,以前你讲了几次我都不明白,今天我明白了,你就按你的方式教吧,这封信我也不好意思给你看了。
从这以后,杨一帆父母再也没有干涉过我们的教学,而孩子也发展成我这里最优秀的孩子之一。上个月我还专门给她写了一封信,寄到她妈妈单位,让转给孩子。接到信后,她让妈妈给她读了两遍,求妈妈请我去她家做客。
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
在这之前,有天早晨,我正准备上课,杨一帆来了,站在门口,她妈妈站在她的身后。这孩子脸拉得很长,一副极其严肃的样子。我心想她怎么了?是不是又遇上了什么不痛快的事?正要跟她说话,突然瞥见她的手一扬,紧接着就有个东西掉在了我的脚边。我低头一看,哟,原来是一个像钢笔套一样的非常独特的小海贝。
我捡起海贝,当时脑子反应挺快,弯下腰时还没有想到,捡起时的那一瞬间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肯定是送给我的。我就拿起海贝,用拇指和食指举着,问她:送给老师的?她脸上毫无表情,连个微笑也没有。她妈妈急了,在后面推她:快说呀,早晨给老师准备的话怎么不说了?就见孩子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紧张,快要哭了的样子……
孩子的行为已经把一切全都说明了,为什么非要说呢?在成人的意识里,这时候一定要表白几句。孩子送你礼物完全没有什么功利方面的目的,这种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说明她此时的心情就像赤身裸体奔跑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一样,纯洁得没有一丝污染,她唯一的目的就为了把这个礼物送到你的手里,为了让你像她一样为拥有这个美丽的东西而高兴。我能感悟到孩子内心的这种美好,心里热乎乎的。我说杨一帆,你这个礼物老师非常非常喜欢,谢谢你。说着,我便在小海贝上亲了一下。孩子这才如释重负,长吁了一口气,但是脸上仍然没有表情,背着画夹走向自己的座位。
后来,听她妈妈讲,暑假她带孩子到北戴河旅游,杨一帆捡了好多海贝。一般的海贝都是螺旋型的,唯有这个是这样的,她也最珍惜了,说要把这个最漂亮的海贝送给李老师。送的那天早上妈妈还教了她好一会儿,怎么送,送的时候怎么说,用什么样的方式送到老师手里。
结果,她扔到地上,一声不吭。
用她妈妈的话说,因为紧张,杨一帆把商量好的方式全都忘了,教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反倒更加感人。
为什么我一直给老师强调不要用强行管束的方式对待孩子?为什么我说不用强行管束也能使孩子很棒、很尽力、很守纪律?因为只要你爱孩子,用你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挚的爱来对待孩子,孩子也会与你“交换”,用同样真挚的情感“回报”你。这样的情感就会促使她发奋努力、遵守纪律。就说杨一帆给我送海贝这件事,那是人类最纯粹、最原始、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就想把这个东西送给你,没有任何目的。
要是成人送给别人东西,最高、最纯洁的,是表示对你友好,以换取你对他的友好。低一点,就有其他目的在里面了。比如,送给当官的,就是想求他办事;送给医生,是想让他多关照……送的时候要讲究礼数,说上一堆废话。
没有人送你东西时哐哧一声扔下就走是吧?这就是彻彻底底的、人类最美好最原始的情感是吧?如果说她有什么目的的话,那就是想让你拥有这个东西,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幸福。这是她的唯一心愿,不想得到任何回报。
对于老师来说,没有比这样的礼物更珍贵的了。正是因为珍贵,总想藏到一个保险的地方,藏来藏去藏不见了,以后再没找到。我一直特别想念,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小海贝那样的颜色、那样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