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15578700000032

第32章 给孩子一生的好品格(4)

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所以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一些情况,如父母的工作情况、收入情况等。在跟孩子说的时候,要说得具体、有针对性,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对家庭的辛苦付出,感受到钱来之不易。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珍惜幸福的生活,也让孩子明白幸福生活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当孩子明白了这些后,就会从心底对父母产生一种感激和敬重之情,进而懂得感恩。但父母一定要注意,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要一再重复唠叨。

3.让孩子感恩身边人

感恩并不仅要让孩子懂得珍惜父母之恩,还要让孩子懂得并珍惜他人之恩、自然之恩、

社会之恩、祖国之恩……

要让孩子从能感动亲人、老师、同学的小事做起,把谢意送给他人,并逐步学会把这份真情、感动传送给社会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例如:在学校,主动帮助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复习功课,当有同学不小心掉在地上东西时,要及时捡起并交还给同学;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片真情;有好心情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彼此共同培养感恩之心。

学会感恩身边的人,感恩之心可以帮助孩子度过痛苦,化解灾难。让我们的害常怀感恩别人的心,孩子也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他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他心灵痛处的那些人。要让孩子永远懂得,懂得感恩别人会让孩子永远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

4.教孩子学会感谢生活

除了感谢父母和身边的人之外,还应该让孩子学会感谢生活,感谢生活中的一切。一位学习《弟子规》的小朋友在吃饭前总是念一句:“感谢食物给我营养……”可见,他已经学会了感谢生活。

相传古代日本的阿伊努人,每当谷子成熟的季节,家中的老人都要把刚收来的新鲜谷子(小米)捣碎后做成饼子,并向饼子祷告:“啊,谷神啊,我们向你礼拜……你滋养着我们,我们要礼拜你,感谢你。”祷告完之后,才拿起饼子吃。其实,这就是在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告诉孩子,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苦痛,但只要对生活心怀感激,感谢生活带给自己的一切,生活就会赐给你温暖灿烂的阳光;如果只是一味地向生活索取,最终会一事无成。

5.学会感恩,更要报恩

学会感恩,能让孩子体会到充满灿烂阳光的人间真情,这阳光般的真情,时时刻刻温暖着孩子的心田,也是孩子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但是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不够的,要让孩子感恩,更要让孩子报恩,要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

一个男孩生活贫困,但为了攒学费,他不得不推销商品。但男孩的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累得筋疲力尽,饥饿难耐。最后,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给他开门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在说明情况后,年轻女子微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从此,男孩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他的医院接收了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他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生命。无意中,他知道了妇女正是多年前给他那杯热牛奶的女子。当那位妇女正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她在手术费单据上看到了几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很多人都在赞美这个男孩知恩更能报恩的品质,但他是靠什么报恩呢?靠得是高超的医术,而这高超的医术来自哪里?来自当年那杯浓浓的热牛奶带个他的信心。

学会感恩,孩子一定会扬起自信的风帆,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孩子也一定会实现成长与成才的目标!学会报恩,虽然受到感激的是他人,但报恩的人却因此而变得更加富有、崇高。

『教子箴言』

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各种帮助的。每个人的一生,必定受到过无数人的帮助,也帮助过不少人。知恩图报,只有“知恩”,才懂“回报”。只有让孩子懂得感恩,更懂得报恩,孩子才会健康成长,他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敞,才会在人生路上遇到更多贵人的帮助与提携。这是真实不虚的真理。

让孩子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教育名言』

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你永远有东西与人分享,永远可以使人快乐。

——(美国)巴士卡里雅

『经典事例』

事例一:

有一个人非常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他请求上帝为他解释清楚。但是上帝却一句话也没说,而是亲自带着他去参观天堂和地狱。

上帝带着这个人先参观天堂,参观完之后,那个人由衷地感慨说:“天堂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上帝问他:“你能告诉我他们的生活好在哪里吗?”那个人还是一脸兴奋地说:“他们生活很安逸,而且还有那么多可口的食物吃!”上帝听后默默不语,于是将他带到了地狱。

那个人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他所看到地狱和天堂几乎一模一样:一样的陈设、一样的美味食物、一样的长柄勺子……他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天堂里的人们过得是那样的自在,而地狱里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的悲惨,他们甚至因为无法将勺子里的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而活活饿死!

上帝对那个迷惑的人说:“在天堂,之所以人们能快乐地活着,是因为人们都是将勺子里的美食送到别人的嘴里;而在地狱,所有的人都企图将可口的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但是由于勺柄太长而不能做到,所以最后都只能看着美食而活活饿死。这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事例二:

有这样一个看似笑话的故事:有一位牧师,他酷爱打高尔夫球,一玩儿起来就玩个没完。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晴空万里,这是打高尔夫球的好时机。但是,根据教规,这一天牧师应该去教堂做礼拜。他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去打高尔夫球。于是,他就对朋友说:“我生病了,不能去做礼拜,请你去代替我做吧!”

天使看见后很生气,就对上帝说:“您看见这个人的卑鄙言行没有?您应该好好地惩罚一下他。”上帝答应了。

谁知,那牧师一进高尔夫球场就连连赢球,杆杆进洞,最后竟然获得了胜利。天使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上帝:“您不是要惩罚他吗?请问您的惩罚在哪儿?”上帝说:“你仔细想一想,他的快乐能够跟谁去说呢?这就是对他的惩罚。”

『教育感悟』

在上帝眼里,牧师的快乐独享,就是对他的惩罚。这也正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能让自己的快乐给别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也就是懂得分享快乐,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一定不要吝啬快乐的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个吝啬的财主,从来不肯分给人一点东西。有一天,他听说某座山上有着快乐的泉水,他十分欣喜,就带着一个用水晶做的瓶子去舀这种泉水。可是,这个财主走到半路就迷了路,于是他就去问一位老大爷。老大爷知道他是吝啬的财主,就不愿意回答。可是财主再三要求,纠缠得他不耐烦。老大爷终于给他指点了路,并说:“你一定要记住,打回水之后,一定要给乡亲们分享泉水。”财主答应了。

按照老大爷的指点,他果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在回家的路上,他也记得老大爷的话,但回到村子后,他却不想把水分给乡亲们喝。然后他径自回家了,他认为自己找到了快乐泉水,高兴得不得了。回到家后,财主迫不及待地倒出他的快乐泉水,可是从他的瓶子里面倒出来的不是水,而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是永远也得不到快乐的!”

故事很简单,财主只想着他自己快乐,而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当然他就不会得到快乐了。但是,它却道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因为一旦学会了分享,别人的生活会因你的分享而更加精彩;学会了分享,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满充实。

孩子可以分享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分享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分享自己情绪的感受,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分享,孩子就能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大家共有的成果,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以群体智慧来探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无形间又培养了孩子的相互协作的精神,能够促进大家共同的学习和进步。所以说,学会分享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分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对物质和金钱等有形的东西的分享,还应包括对思想、情绪情感等精神产品的分享,甚至还有对义务和责任的分担。

一个贫困地区发生了地震,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洪涝灾害;一个青年得了医药费很高的疾病……发生这些事情后,有的人并不富裕,但是还是捐出许多钱来支援他们。没有人让他们这样做,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把那些困难当做是自己的困难,共同承担。这也是一种分享,社会需要这样的分享,孩子也应该学会这样的分享。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增倍,分享痛苦,痛苦就会减半。在澳大利亚,人在考驾驶执照时要学习一本有关交通法规的书,这本书的第一条是交通部长给初学驾驶的人的一个忠告:“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和别人分享道路。”的确,驾驶时如能懂得分享道路,就可以避免很多交通事故。

孩子只有学会分享,他的智慧与情感才会在分享中不断提升与发展。因为彼此分享,实际上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能够创造一种积极的互相信赖的关系,进而产生合力,这种合理促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

『教子导引』

曾经有教育专家指出,对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分享意识,实际上就是对他进行人格教育。因为如果孩子没有这种分享意识,难免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也就不会与人友好相处,当然就更谈不上未来的团队合作了。所以,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分享意识的培养。

1.尽早给孩子灌输分享意识

父母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分享意识,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事情也不懂,其实不然,孩子的心里是很明白的。所以,父母要正面劝说、引导孩子的分享意识,比如当孩子愿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时,愿意把自己的零食拿给其他孩子吃时,父母就应该适当地表扬他。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这样做是会获得赞美的,慢慢地,在以后遇到相同的情形他就会这样做,逐渐地,孩子的分享意识就培养起来了。

所以,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提供分享的实践机会,可以给孩子买一些需要多人参与的玩具,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但是,有一点需要父母注意,就是不要用批评、呵斥孩子的方式来培养他的分享意识。有时候,孩子的自尊心受伤后,他会故意与父母对着干,这样做会得不偿失。

2.给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环境

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还要特别重视分享环境、氛围的营造,让孩子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父母要努力让孩子身边所有的人、事、物,甚至是和睦的邻里关系,统统构成他的成长环境。

当孩子周围的这种环境中充满了分享的意识、行为、情绪以至于氛围时,孩子就会有一种分享倾向,这种分享倾向就会自然而然地让孩子从心底产生分享意识。

在家庭中,在邻里关系里都融入这样一种氛围。比如从家庭的氛围做起,家中的食物全家人一起享用,避免孩子独占,这一点父母可以多创设“孔融让梨”的分享氛围,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带给家人的快乐;父母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有意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分享,慢慢地,孩子也学会把自己高兴的或伤心的事讲给父母听,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心情感觉;父母与长辈,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亲相爱,母亲可以常说一句话:“有个好孩子就是不一样!”这样可以让孩子体会道自己对家庭的重要。当然,也尽量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和学习当中需要朋友,需要邻居,同时也帮助朋友,帮助邻居,可以带孩子与其他家庭外出游玩,体验与别人共同游玩的快乐。

事实证明,只有孩子学会了与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以及邻居之间的交流,就会彼此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使自己融入集体,从而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起良好的分享意识,也就为自己的成长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3.让孩子多读一些相关的故事

对于孩子来说,故事的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父母可以选择优秀的故事与孩子分享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教育。

比如,故事《神笔马良》通过故事教育孩子好东西要与他人一起分享,不能占为己有。通过故事中的形象感染孩子,逐渐端正孩子的行为。这些故事有助于孩子养成分享意识。因为孩子会在故事或书籍中得到启示,明辨是非。

通过故事教育孩子,要比完全说教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孩子会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分享行为。如果故事与说教配合的话,效果会更好。

4.在生活中应该时刻提醒孩子

在午后的街心公园,有这样一对母女:小姑娘正跌跌撞撞地跑来跑去,兴奋快乐地追逐着低飞的蝴蝶,她只有三四岁;而坐在旁边的长椅上的母一直静静地、微笑着注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

不一会儿,小姑娘乖巧地跑到母亲身边。年轻母亲轻巧地把一个剥开的橘子放到小姑娘的手掌上,对她轻轻地说:“先把这个橘子吃完,然后再玩吧!”小姑娘并没有马上吃,而是把这个橘子捧在手心里,仔细地端详着……突然,小姑娘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橘子是一瓣一瓣的呢?”年轻母亲愣了一下,她想了想,然后笑着对小姑娘说:“苗苗,你再好好听一下,这个橘子不是正在告诉你,‘我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而不是一个人自己吃哦!’”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捧起橘子细细观看。很快,她就从上面掰下了最大的一瓣,踮起小脚,把橘子瓣塞进了妈妈的嘴里。然后,又高举着那个橘子,向着坐在不远处的一对老夫妇跑去……

孩子就在母亲的一句话里学会了分享,分享意识在孩子的头脑中萌发了小芽,孩子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分享。类似的情形是不是经常出现在生活中呢?您会不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教子箴言』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与人分享的人,就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孩子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教育名言』

从最广博的意义讲,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这些人从思想上说是摆脱了不够开明的同伴们的狭隘偏见的人,看到整个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前景。

——(美国)威廉·房龙

『经典事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过后,两名来自同一个村庄的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