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名家教子书·世界经典
15607200000002

第2章 约翰·洛克:全面教育法(1)

约翰·洛克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在近代教育史上,他第一次提出了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新教育体系,在世界教育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他总结了前人的教育思想,吸收了前人的教育理论,并以此思想理论资料作基石,建立了绅士教育理论的体系,绅士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绪篇:认识约翰·洛克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1632年,洛克出生于英国灵顿,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他天资聪颖、兴趣广泛,1646年,在威斯敏斯特学校,他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他到牛津大学深入学习了哲学、自然科学等课程,并在那儿生活了15年。1656年他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

1666年,洛克遇到了莎夫茨伯里伯爵,并成为伯爵的好友兼助手。在此期间,洛克开始了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智论》的创作。1668年,他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1675年,洛克到了法国,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1682年,莎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行。

1689年,洛克返回伦敦,他的《人类理智论》也在1690年出版。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家庭教育的研究和著述上,不过此时他也认识了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几位科学家。他终身未娶,于1704年在伦敦逝世。

在近代教育史上,约翰·洛克被誉为“培养绅士和淑女的教育家”,他第一次提出了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新教育体系,写下了世界教育史上的新篇章。他的教育著作为《教育漫话》(又译作《家庭学校》)。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洛克认为,理想的人应该是集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于一体的人。只重视体育,孩子将成为可悲的鲁夫;只重才能,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然而,只重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懦夫,这种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应该三方面全面发展。

洛克主张,要把年轻人培养成有强健身体、有一定知识、有才干、具有优雅态度并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绅士。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

在品德教育方面,洛克认为,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性格,锻炼意志,养成高尚的道德和严守纪律的习惯。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

在对儿童实施德育时,洛克建议父母要做榜样和示范;要充分练习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要和儿童讲道理,还应该给儿童奖励,这包括尊重、荣誉和赞扬,但反对体罚;可以保留必要的责备、斥责,但一定不能挫伤儿童的自尊心。

在智育方面,洛克强调把孩子培养成有学问的人。他主张,不仅要向孩子多方面地传授知识,使之增长学问,还要通过教育发展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发展论证概括的能力和系统思考的能力。他认为,正确的思考比多知道一些更有价值。他建议设置手工劳动课,让孩子通过各种技能技巧的课业去获得技能技巧,掌握一定的木工、园艺、农业等实际操作本领。

关于智育的方法,洛克认为,关键要使孩子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他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提高求知的欲望。

在体育方面,洛克非常重视健康教育,提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饮食要清淡,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而又坚定的人。

可以说,洛克的大部分主张,即使是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他的主要教育观念,依然是今天父母教育孩子成才的指路明灯。

父母掌握孩子的命运

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他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在幼年时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他们最初的意识就像有源泉的河水,活泼而无拘无束,只要一点点力量就能转变它的流向,这种流向决定了他们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茫茫的人海中,为什么有的人是好人,有的人是坏人,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却有所作为?实际上,在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洛克认为,之所以人和人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不同。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而是父母使他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了一个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家庭,有了一对永远不能变换的父母。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他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一定要自慎,一定要处处做孩子的榜样。父母要知道,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因为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可以说,孩子一生的命运都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如果父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作表率,就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为开拓他们的美好前程积极创造条件,同时也能够成就自己。

毋庸置疑,家庭是一所学校,但家庭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来不得半点浮躁,也不能求速成。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方式,它通过家庭环境氛围及父母的言论、行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与基本素质。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基础教育,而且还是主导的教育,会给孩子深入骨髓的重要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所永远代替不了的。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族,是真正的书香门第,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八代。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同样是在英国,还有个珠克家族,与爱德华家族相比,则是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个家族至今也已传到了第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试想,如果珠克家族中的某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爱德华家族抱养,那这个孩子又将变成什么样的人呢?反之,爱德华家族的一个孩子被抱到珠克家族中,又会怎样?

上面这两个英国家族留给后人什么样的启示呢?在家庭中最初以及持续灌输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和为人的原则,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应该把孩子自制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

如果一个人不能驾驭自己的欲望,不知道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果断地摆脱眼下的欢乐或痛苦纠缠,那他就缺乏一种规范自己所有努力的原则,就有可能会一事无成。自制品质与人无拘无束的天性恰恰相反,必须及早培养自制力。

研究表明,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应该把孩子自制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一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负责任的父母,都会尽力设法教孩子运用理智去驾驭和支配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顺从理性的指导。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欲求的东西也就越多,但他却不能用理智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欲望。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有欲望,而是在于是否能够克制和约束欲望。

凡是小时候不习惯于让自己的意志服从父母理智规范的孩子,等长大成人后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来约束自我的时候,他也很难有成熟的理智去管理好自己。有句话说:“三岁看大。”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可以预见。

洛克认为,人是否有自制的能力要靠习惯的养成,要使这种能力能随时有效地发挥,就一定要靠实践,而且实践一定要及早开始。

洛克建议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应该教他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别让他时时有所期待。应该使孩子懂得,之所以他会拥有某件东西,并不是因为他喜欢那个东西,而是因为那个东西适用于他。所以说,合乎孩子实际需要的东西应该尽量给他,但不能因为孩子哭着想要什么,就让他得到什么。如果父母能头脑清醒地照此原则行事,孩子就不至于用号啕大哭或在地上打滚的方式来打败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洛克看来,父母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妥协,决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或哭闹就答应他。当孩子故意纠缠,放刁卖乖的时候,父母就更不应该让他得逞。要让孩子懂得,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培养孩子的德行

在一个人、一个绅士的各项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要想受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没有良好的德行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的。

在品德教育方面,洛克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绅士,就必须培养孩子的“德行、智慧、礼仪与学问”这四种品质。对孩子来说,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于德行的培养,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唯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洛克指出,孩子一旦拥有理想的德行,就可以使他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事业的成功。在一个人、一个绅士的各项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要想受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没有良好的德行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他心灵的单纯,一定不能让他具有任何关于神灵鬼怪的印象或观念,不能让他对于黑暗存有任何畏惧的心理。

事实上,孩子如果不受外界影响,他们处在黑暗中决不会比在白天更害怕。他们甚至欢迎黑暗的到来,因为黑暗来了就可以睡眠,就像欢迎白天到来可以游戏一样。父母应该避免孩子从别人那里听到某些说法,比如,黑夜里比白天有更多危险或可怕的东西。一旦他得到类似的信息,那他在黑暗中睡眠时就会感到不安,这时候,父母就应该立刻想办法为他消除这种心理,而且越快越好。

父母应该让孩子说话做到绝对真实,同时还要尽一切办法使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要让孩子知道,歪曲事实、用谎言来遮掩过失是不可饶恕的。同时,父母还应该尽早教他爱别人,善待他人。因为世界上一切不公平通常都是因为我们太爱自己,而太不知道爱别人的原因。

洛克认为,勇敢和坚忍是绅士必备的美德,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为此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胆量,使他能忍受痛苦,克服怯懦、脆弱的本性,能够做到刚毅、果断和勇敢。

看到孩子受了一点伤,有的母亲就过分地安慰他,这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痛苦,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过早地谈这件事情,把孩子的注意力迅速移到其他方面去,以便让他忘记痛苦。

社会上有一些人专门靠别人的怜悯生活,再也没有比这种毫无骨气的人的生活更加悲惨的了。应该教育孩子,不要变成这样的人。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勇敢的人并不是无情的人,绝不能让孩子成为既没有同情心、又没有怜悯心的木头人。

在家庭中,父母说话时一定不要粗鲁。要想让孩子说话有礼貌,父母对孩子也要使用“请”、“谢谢”这些礼貌用语。孩子总是模仿父母的样子,所以即使对家畜,父母也一定不要使用粗野的语言。

对孩子的德行教育越早越好,正如普林斯博士所说的,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从摇篮时期开始,因为当今社会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

为培养孩子的智慧做准备

应该让孩子习惯于获得事物真实的信息,一定要追根究底;让孩子把精力用在正当的、有价值的思想上,不要接近虚假的或含有大量虚假成分的狡猾上,这就是儿童对于即将到来的智慧做的最合适的准备。

洛克认为,智慧的培养指的是一种本领的培养,智慧是使人能干而有远见,善于处理具体事务的素质,是由善良的天性、后天的努力和经验结合而成的。所以说,智慧不是儿童能够达到的境界,但儿童需要为最终获得智慧而做好准备。

父母能为孩子日后智慧到来所能做的准备就是:尽力阻止孩子变狡猾。狡猾越是模仿智慧,就会离智慧越来越远。它像一只猴子,有近似于人类的外表,却没有人类内在的特质,因而就更显得丑陋。狡猾是因为缺乏悟性,不能直接地达到目的,于是就用计谋和欺骗去达到。狡猾的坏处就是巧施狡计只能让你占一次便宜,但是以后永远都要吃亏。

无论怎样巧妙的算计,都不可能万无一失,不被人发觉,这个世界上绝对找不出一个人能够狡猾到让别人看不出来他是狡猾的。一旦被人看透,就会一文不值,人人讨厌,所有的人都会联起手来反对他、攻击他。但是坦诚、公正、真正有智慧的人则会获得别人的尊敬和支持,他可以没有障碍地去做他的事。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习惯于获得事物真实的信息,一定要追根究底;让孩子把精力用在正当的、有价值的思想上,不要接近虚假的或含有大量虚假成分的狡猾上,这就是儿童对于即将到来的智慧做的最合适的准备。

至于其他的准备,则需要通过时间、经验和观察,熟知别人的各种气质和心机,才能学到。父母不能奢望尚在无知混沌中的孩子能拥有这些知识。孩子在没有完全成熟的年岁里所能做的就是打基础:使他们习惯于真实、诚挚、服从理智,学会反省自己的行为。

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礼仪的培养指的是要让孩子学习礼貌、礼节和风度,懂得人情世故,会待人接物,要文质彬彬,高雅友善。

洛克认为,礼仪不良的两种表现:一种是羞怯忸怩;另一种是傲慢自大。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应该遵守这条原则: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轻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