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84

第184章 附录二中国画论研究论文录目典(16)

曹洞颇:《“画不可不熟”与“画不可熟”》,《美与时代》,2005年第12期。

王颖:《试论中国画的写实观》,《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06期。

黄丽:《从“形神分领”到“形神兼备”——浅析中国画论中形神论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03期。

陈良运:《中国绘画“传神”论及其衍变》,《美苑》,2005年第05期。

杨沂京:《“以神写形”之我见》,《美术大观》,2005年第10期。

骆如林:《山水的品格》,《艺苑》,2005年第04期。

贺万里:《中国儒家“道统观”与古代绘画中的“正脉说”》,《齐鲁艺苑》,2005年第01期。

段汉武:《论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着述中的画论研究》,《美术观察》,2005年第07期。

胡志明:《释读“书画同源”——对汉字与绘画在起源上的关系的一点看法》,《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

张顺琦:《中国古代文人画“逸”之图式》,《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03期。

黄丽红、杨友娟:《浅谈风水理论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影响》,《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20期。

谭述乐:《中国传统绘画思想浅谈》,《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第03期。

薛扬:《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绘画美学》,《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03期。

张耕云:《沉潜体味,象以达旨——论中国古典画论艺术批评的基本方式》,《美术观察》,2005年第08期。

陈见东:《比喻、想象和描述——古代画论中的形象思维》,《艺术探索》,2005年第01期。

季峰:《“写意”的滥觞》,《民族艺术》,2005年第02期。

王玉玺:《论中国古代画家的精神修养》,《文艺研究》,2005年第03期。

王思焜:《试析王夫之诗论与古代画论之关系》,《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01期。

熊炜:《中国画笔力的审美特性》,《文艺研究》,2005年第11期。

翁少伟:《中国画与中国诗歌中的意境》,《莆田学院学报》,2005年第06期。

曹彦明:《人格的再现——解读中国画意境的创造》,《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S1期。

吴颖媛:《中国画意境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美与时代》,2005年第12期。

常永久:《试论中国画意境之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04期。

张丹丹:《美学·意境·中国画》,《求索》,2005年第06期。

李康:《谈中国画的意境表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03期。

刘文洁:《再谈“师古人”与“师造化”》,《新美术》,2005年第04期。

赵运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性浅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06期。

秦全增:《论中国花鸟画构图与生活的关系》,《美与时代》,2005年第09期。

何家英:《我们维护的是艺术的本质》,《美术》,2005年第09期。

青元:《论中国山水画之意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年第03期。

李波:《浅谈造化、心源与章法的关系》,《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第03期。

潘望森:《由“外师造化”之误读论当代山水画创作》,《装饰》,2005年第07期。

焦晓军:《中国画写生漫谈》,《东方艺术》,2005年第12期。

王国能:《中国画的笔墨之“情”》,《美术研究》,2005年第02期。

张志伟:《中国画的笔墨境界》,《文艺研究》,2005年第09期。

张正勋:《略论中国画“笔墨”的现代意义》,《美术大观》,2005年第06期。

李颖:《中国现当代画史上第一部笔墨专着——林木栀笔墨论枛评析》,《艺术探索》,2005年第04期。

王晓黎:《论中国画的笔墨造型》,《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04期。

程明震:《论笔墨与意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年第04期。

朱多全:《论中国画笔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04期。

徐卫:《呼应造化的内在精神——论“没骨”笔墨的创新》,《文艺评论》,2005年第04期。

龙红:《中国书画艺术笔墨论》,《艺术百家》,2005年第02期。

陈郢:《论笔墨神韵之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01期。

2006年

李娟:《邓以蛰的绘画美学思想》,《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第05期。

高居翰,杨振国:《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美苑》,2006年第05期。

闫萍:《论老子“大象无形”的绘画美学思想》,《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01期。

朱亮亮:《中国山水画是老庄的“私生子”——浅析老庄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电影评介》,2006年第09期。

唐潇:《自然而然——论中国古代画家的“自然”表现》,《书画艺术》,2006年第03期。

李新华:《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论南朝宗炳栀画山水序枛的写作背景及其理论贡献》,《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09期。

杨志:《栀画山水序枛中的佛教思想——兼与陈传席教授商榷》,《齐鲁艺苑》,2006年第04期。

王瑞:《精神的逍遥——对宗炳栀画山水序枛的解读》,《贵州大学学报》(艺术),2006年第01期。

胡宗勇:《荆浩栀笔法记枛对绘画美学思想的承续与拓展》,《艺术探索》,2006年第04期。

何剑波:《荆浩栀笔法记枛对山水画“形神论”的发展》,《国画家》,2006年第02期。

邵宏:《谢赫“六法”及“气韵”西传考释》,《文艺研究》,2006年第06期。

刘海粟:《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02期。

周洪:《重读谢赫栀古画品录枛兼论其“六法”与“六品”》,《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第05期。

秦宏:《初探顾恺之的“传神论”》,《美术大观》,2006年第10期。

蔡英余:《论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的美学内涵》,《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2006年第04期。

李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栀顾恺之研究枛序》,《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

吴玉亮:《浅说顾恺之画论的创见》,《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

李朝霞:《魏晋玄学与顾恺之的画论》,《美与时代》,2006年第01期。

易琳:《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神”美追求》,《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05期。

韩刚:《神逸两品之源及其位置考》,《荣宝斋》,2006年第01期。

胡春涛,廖方容:《张怀瓘“神、妙、能”品评体系溯源》,《美术观察》,2006年第11期。

谷泉:《从叙述角度看吴道子、李思训绘大同殿壁与“山水之变”》,《美术观察》,2006年第06期。

施建中:《论“徐黄体异”与五代画家地籍、身份分异之间的关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01期。

邵军:《栀历代名画记枛的“编述”性质与援书入画》,《美术研究》,2006年第03期。

曾光:《张彦远与栀历代名画记枛》,《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04期。

王清原:《馆藏宋代陈道人刻本栀画继枛》,《图书馆学刊》,2006年04期。

王连起:《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画鉴定》,《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02期。

薛晔:《郭熙绘画美学思想浅谈》,《文艺评论》,2006年第02期。

刘勇:《也谈“三远”》,《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第05期。

王峰秀:《传统中的承传性与民族艺术的发展——评析栀林泉高致枛与儒释道根源审美的关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03期。

郑芳:《栀林泉高致枛中的“三远”与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

李玉田:《浅谈中国诗与中国画的造境性》,《国画家》,2006年第03期。

胡健:《大象大意可游可居——郭熙栀林泉高致枛美学思想新探》,《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第02期。

石松:《“林泉高致”——文人淑世情怀的终结》,《博览群书》,2006年第02期。

张泽鸿:《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樊波:《宋代文人画思潮和李公麟人物画的审美取向》,《荣宝斋》,2006年第04期。

雷涛:《宋明理学与画学》,《兰州学刊》,2006年第03期。

杨春晓:《从对董源的评价看米芾对宋元明清鉴藏的影响》,《书画世界》,2006年第02期。

郭智芳:《从栀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枛诗管窥苏轼文人画论思想》,《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第01期。

周云:《论栀宣和画谱枛的文人画思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4期。

韦宾:《栀宣和画谱枛名出金元说——兼论栀宣和画谱枛与徽宗绘画思想无关》,《美术观察》,2006年第10期。

谢继胜:《涉及吐蕃美术的唐宋画论》,《文艺研究》,2006年第06期。

韩贵庆:《论元明时期中国文人画的笔墨观》,《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徐浩:《说“逸品”》,《艺术探索》,2006年第03期。

孔耘:《逸品说》,《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

欧俊明:《试论倪瓒作品中的“逸气”》,《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

陈见东:《逸与逸——它的偶然性、特殊性与必然性、普遍性》,《艺术探索》,2006年第01期。

施建中:《隐逸与逸品》,《艺术百家》,2006年第01期。

于志强:《从“逸品”画探源“神韵”说》,《电影评介》,2006年第13期。

邓益民:《略论元代文人画的形似与笔墨表现》,《美术观察》,2006年第08期。

杨娜:《钱选的书画艺术和他的士夫画论》,《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王兰兰:《浅析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01期。

刘玉梅:《董其昌绘画思想中的“自然”》,《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06期。

高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兼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国画家》,2006年第06期。

付琼:《徐渭画论》,《艺术百家》,2006年第01期。

陈孝荣:《汤垕“写意”说内涵及徐渭水墨精神》,《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06年第05期。

吴雪杉:《从栀味水轩日记枛、栀六研斋笔记枛看李日华绘画史观之转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02期。

邬建:《龚贤笔墨初论》,《美术研究》,2006年第02期。

徐鼎一:《王时敏绘画及“画家正脉”说之理论根源与借镜意义》,《荣宝斋》,2006年第05期。

吕少卿:《论王时敏的书画交游与画学思想》,《艺术百家》,2006年第03期。

李普文:《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先驱——王原祁的艺术思想及其画风创新》,《美苑》,2006年第06期。

方良:《再见太平全盛世——“清六家”画品试论》,《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

张绍华:《灵智的竞争才是美丽的生命——试论石涛的“一画”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05期。

金长安:《以一摄万,万象归一——试论石涛“一画说”的成因》,《美术观察》,2006年第01期。

周飞战:《浅淡“一画”论》,《美与时代》,2006年第08期。

王葱葱:《美的畅想——栀苦瓜和尚画语录枛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比较》,《美与时代》,2006年第07期。

张曼华:《石涛绘画思想中的去俗论》,《艺术百家》,2006年第04期。

郑墨:《论笔墨元素与唯美精神的关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

孙振玉:《石涛画论的解释学解读》,《晋阳学刊》,2006年第02期。

徐浩:《“心”“物”化生与共——“一画”说》,《贵州大学学报》(艺术),2006年第02期。

童中焘:《画论感言三则》,《新美术》,2006年第02期。

孙振玉:《石涛画论的解释学解读》,《晋阳学刊》,2006年第02期。

邹小宇:《万物为师,生机为运——浅析栀小山画谱枛中的绘画思想》,《艺术探索》,2006年第01期。

张国珍:《关于栀山静居论画枛“法”“意”“笔墨”的诠释》,《艺术教育》,2006年第12期。

张曼华:《李鱓审美“气味”论》,《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沈玲:《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袁枚题画诗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