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是部金融史
1564300000013

第13章 邻家金融初长成(西班牙、荷兰)(3)

1602年,联省议会在原有14家贸易商的基础上批准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负责对美洲的商品和奴隶贸易。自此,个人资产不再是商业风险承担者,风险承担者是一个新的概念--法人(corporation),贸易商作为股东只担负投资风险。

公司制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人类文明史册。

你猜对了,这两个公司不是好东西,是不折不扣的强盗。1619年,东印度公司占领雅加达,迫使其他欧洲势力(也包括亚洲国家)退出东方香料贸易:非荷兰控制的香料园会被武装战舰砍掉,非荷兰商船一旦被发现贩运香料则会被凿沉……

这个时代法人、公司更类似于一个领主,甚至有组建军队、对外宣战的权力。联省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专营权,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的国际贸易,全部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承担。这是那个时代的工商执照,公司业务相当霸道,说白了就是由东印度公司出面去海外替联省抢地盘。

尽管联省共和国在国内保护小商人,却在国外当强盗,抢夺别人的产权。

剥夺者,终将被剥夺。

西班牙曾经拥有世界上70%以上的黄金白银,但是,终究没有继续称霸世界的梦想。联省共和国,同样落入了前辈西班牙的陷阱。

联省共和国最主要的财富来源是国际贸易,财富吸引了无数荷兰人,一代代荷兰人始终在重复着一个动作。

然而,世界产业链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种创新都不可能永远延续。

16世纪中期,荷兰的粮食、木材、铁等原材料均来自于其他国家,尽管本土也有精湛的造船业、纺织业,甚至能产出精密的显微镜。但是,这一切都依靠海上霸权获得廉价原料,离开贸易,联省根本无法生存。

而且,与英法直接向外殖民不同,荷兰全凭武功控制当地土著居民。16世纪后期,为了控制全球殖民地,荷兰终于形成了一个机器庞大的官僚体系。

就算联省军队再牛,能杜绝其他国家染指国际贸易,却永远无法控制来自内部的走私。更可怕的是,东西印度公司实际是官方机构,官僚体系一旦形成就有着自我扩张趋势,而且,国内财富也是官僚体系必然的目标。

如果只是以上原因,估计荷兰衰败的速度会很慢,毕竟这样一个控制全欧的金融帝国,基本上已经“西方不败”。后来者即使想在世界利润链中翻身,也要经历相当艰难的一段时间。

遗憾的是,还有另外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联省共和国执政官在很长一段时间兼任英国国王。威廉三世,是荷兰执政,也是英国国王:牺牲荷兰利益弥补英国,毕竟在荷兰他不是国王。

第二个理由,也是更重要的理由,荷兰银行业重蹈富格尔家族覆辙。随着财富积聚,荷兰银行业也将信贷重点转向各国王室,毕竟长期信贷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诱人了:可以一劳永逸解决资金去处、分享权力带来的战争、获得各国政府保护……,真可谓一举多得。

17世纪,阿姆斯特丹金融产业几乎专司对王室贷款。终于,1756~1763年,欧洲七年大战后,荷兰发生了无可挽回的危机。

七年之战几乎涉及欧洲所有王室,战场更是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甚至菲律宾。阿姆斯特丹的货币发行地位赋予了它创造货币的功能,7年内,国内金融业向各国贷款已经超过了国内现金(金银)15倍。

对拥有世界货币地位的国家来说,这样规模的信用创造绝对是灾难性的:一旦某家银行不能兑现实物货币,厄运就会降临银行业,甚至整个世界。

问题是,七年战争,总有国家会失败。何况,七年几乎拖垮了参战的所有王室,最后倒霉的肯定是荷兰银行业。

1763年,战争结束的时候,阿姆斯特丹银行业没有获得丰厚的利息回报,而是一批银行被挤兑,当年,43家银行破产。从此,阿姆斯特丹金融地位让位于伦敦,荷兰也失去了争霸世界最后的资本。

荷兰东西印度公司正为垄断贸易兴高采烈的时候,英国已经经历了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的人头也滚下了断头台。

最终,与西班牙一样,荷兰以自身衰败为对手强盛献上了一束娇艳的玫瑰。

下一代霸主成长起来的时候,人类即将步入现代文明。

郁金香泡沫

“投机”,如果按字面意思拆分,也可以理解为“投资于机会”。决定投机方向的是人类追求利润的本性,只要人们没有失去理性,获利就是最大的理性,在投机过程中,价格高速上涨本身就是机会,没有理由不冲上去。

欧洲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一位美丽的少女。为博美人青睐,三位勇士分别送给少女一件礼物:皇冠、宝剑和金块。少女对三人都不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只好把皇冠变成枝干,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茎。

这个球茎就是郁金香。

传说中的少女究竟嫁给谁,我忘记了。我只能告诉大家,西方正史中关于郁金香的记载:郁金香16世纪从中国传入欧洲;1570年,一位荷兰花匠从奥地利宫廷偷回了球茎,此后,郁金香一经绽放“举国称奇”。

在花语的世界里,郁金香也曾代表未必美好的爱情;在金融的世界里,郁金香代表真正可怕的危机。

17世纪,郁金香在荷兰仍是一种稀有植物,被贵夫人佩戴在晚礼服上。1635年,一枝上好的郁金香花茎,可以换到一辆上好的马车和几匹马。那个时代的荷兰乃至欧洲,佩戴郁金香绝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我爸是李刚”最多不过开辆迈腾,人家不用报老爹的名号,胸口就是一辆顶配的劳斯莱斯。

荷兰人向来以商业头脑著称,郁金香的巨大利润很快就吸引了众人眼球,人们开始倒卖郁金香球茎。最初(应该是1635年前后)只是在上层社会倒手,毕竟郁金香是炫耀品,普通人与之无缘。

与浪漫的法国人相比,荷兰人以冒险著称,证券交易所此时派上了用场。

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为给普通人投资机会,交易所甚至把单株郁金香分割为细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规范。

在轰轰烈烈的全民郁金香运动中,荷兰人创造了“期货选择权”,1636年可以卖出1637年出世的郁金香球茎,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时只需交割证券市场差价,而且推出交易杠杆,允许买空。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看多”、“看空”、“期权”、“期货”等证券市场名词基本都是那个时候由荷兰人创造出来的。

荷兰政府也不甘寂寞,颁布了郁金香交易法,为郁金香交易设立特别公证人,指定具有资质的交易所……

郁金香,实在是一种不平凡的花,对金融产业来说,她是一个盖世英雄:虽然没有金甲圣衣,亭亭玉立的身姿却缔造了迷幻多姿的证券市场……

由此,荷兰开始全民炒郁金香运动:贵族、市民、农民、工人、海员、马车夫、清洁工甚至是女仆,大家摇身一变都成了种植郁金香的行家里手。如同2007年的中国股市,走进证券交易所,就连洗脚屋的姑娘们都觉得自己颇有投资天赋,在这里为人按摩,实在埋没了未来的巴菲特。

故事的开端非常离谱:1635~1636年,荷兰郁金香合同价格的上涨幅度是5900%。

很多时候,故事的开头,不一定等同于故事的结尾……

不是每一个购买郁金香的人都惊艳于美丽,他们醉心的是背后闪闪放光的金银。投机者们并不想真的购买郁金香,只是希望能以理想的价格转手卖给后面的接盘者,其中的差价才真正惊艳世人。

“大傻瓜”理论告诉我们:在泡沫中,人们相信最后一个傻瓜才是真的傻瓜,自己不是。但是,最后一个大傻瓜肯定会出现,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可能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1637年很快就要到来了,也就是说,1636年卖出的期货和约面临实物交割。此时,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比如,一种名叫奥古斯特的名贵品种,此时每株价格足以换取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的一栋豪宅。

一些传闻开始流行,有人说从君士坦丁堡运来了大量郁金香(注:不可能,要能运来早就运了);

有人说一个破产的贵族只留下两个球茎,却卖不出高价(注:不可能,有两个球茎,就可以算是贵族了,怎么能说是破产);

甚至有人说一个异国水手把船长的球茎当鲱鱼佐料给吃了(注:不可能,水手不可能拿到如此贵重的东西,如同大部分人不可能见到上亿的古董,赝品除外)……

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在此之前交易都非常顺利。

当天,突然有经纪人喊低报价,当天球茎价格暴跌。一周之内郁金香跌落到农贸市场上洋葱的价格,几天内郁金香的价格跌至最高位的0.005%……

此时,荷兰政府站了出来,声明郁金香球茎价格下跌毫无理由,劝告市民停止抛售。

郁金香暴涨,没有理由;同样,暴跌也不会有理由。没有理性的市场,政府说话同样不好使。

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荷兰政府开始耍无赖,1637年4月27日政府宣布:终止所有郁金香合同。

郁金香泡沫,在第一次政府救市行动中破灭了。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到底为什么有人开始喊低报价,或许这是所有泡沫的最终宿命。

既然是宿命,就一定会发生。

金融市场上,任何时点、任何人都不可能对抗市场,政府也不行。

既然是救市,就证明市场已经下行,没有人能改变市场的选择。因为,市场下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资者信心崩溃。

信心崩溃,无法弥补。

于是,每一个荷兰人都觉得自己中招了,整个民族的巨额财富在瞬时蒸发。如同2008年的中国股市,走出证券交易所,连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教授,都觉得自己是个白痴。

危机结束,我们回看历史,似乎觉得非常好笑:即使郁金香名贵,不过是一朵花,花开自有花谢,一株郁金香怎么可能换1万吨奶酪?

1841年,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在《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这样描述这次郁金香狂热:“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

事后来看,每次金融泡沫都很离谱。现在人们觉得好笑,只是因为没有身临其境。

“投机”,如果按字面意思拆分,也可以理解为“投资于机会”。决定投机方向的是人类追求利润的本性,只要人们没有失去理性,获利就是最大的理性,在投机过程中,价格高速上涨本身就是机会,没有理由不冲上去。

这种情况下,谁不去投机,才是真正的没有理性。

而且,与你想象的不一样,郁金香的故事并非完全源自一朵花。

郁金香生长过程有点特殊,这涉及很多园艺知识,有点复杂。我们只能告诉大家,当时荷兰交易的不是普通郁金香球茎,而是感染植物病毒的球茎。即使普通郁金香,从种子到开花也需要10年左右,在没有园艺技术的年代,短时间内生产出变异病毒球茎,根本不可能。

刚才说过,1637年一株奥古斯特价值一栋首都的豪宅,这个价格太离谱了。实际上,奥古斯特在全荷兰只有两株,运河边上的豪宅却肯定不只一栋两栋。

世界上“独二无三”的花朵,换一栋豪宅,你还觉得贵吗?

用经济学语言描述,郁金香球茎供给曲线垂直,弹性等于0。理论上,没有任何替代品可以置换这些娇艳的花朵。

变异的郁金香球茎,在没有基因技术的年代,还不够有吸引力吗?谁能在克林顿时代断言“纳斯达克网络神话必将破灭”,网络,难道不是21世纪前景无量的行业吗?

可是,与郁金香一样,那些都是故事。

金融市场里有句名言,“历史在不断重复”。熟知技术分析的人一定都知道,KDJ、CAMD都是在模拟历史,人们幻想熟知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就一定可以掌握金融炼金术。

郁金香泡沫,是金融市场出现以来第一次危机,之后,人类又经历了无数次金融市场狂泻,也有了无数次经济危机。

有人能真正吸取教训吗?有人能真正逃脱宿命吗?

金融市场确实在重复历史,不过,被重复的只有危机。每次经济繁荣,我们都有着不同的理由;每次危机,过程又都如此相似。

那么,我们了解这些历史还有什么用处?

史学家告诉我们:以史为鉴。

很可惜,不用看后面,现在我就可以告诉你,以史为鉴,永远不可能。

我们是人,是人,就必然遵从人类规律。

能违反的,是纪律;不能违反的,才是规律。

是人,就有弱点:贪欲和恐惧,在金融市场上,这些无法克服……

能克服人类弱点的,是神,不是人。所以,人类数百年来才只有一个巴菲特,只有一个索罗斯,而且,即使他们也不是无敌的。

几百年来,金融市场从嘈杂的聚会变为闪烁的电子屏,技术变了、规则变了、设备变了……,只是这都是外壳,内涵什么都没变,永远在淋漓尽致地体现着人类的弱点。

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什么时候市场高涨,都会有无数人展现贪婪,一窝蜂式地追涨;市场狂泻,也会有无数人暴露恐惧,一窝蜂式地杀跌。

追涨、杀跌,是投资最大的忌讳,这条尽人皆知的法则,有几个人能真正遵守?

尽管我们不能纠正自己的弱点,但是,危机不是错误,是危险的机会。问询如何面对危险,不如思考如何抓住机会。

当交易脱离实物转向虚拟,必有暴涨暴跌,也就必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只是故事主角不断变换。资本逐利性最终会体现在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则需要更漫长的演化时间。

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这个时差,就是泡沫;泡沫破裂后,就是危机。

历史的宿命是没有结尾,从这个角度讲,危机将必然存在,虽然我们不能预言在何时、何地。泡沫破灭前,每一个泡沫都闪烁着耀眼的光环,正是在一个个耀眼的光环中,人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没错,泡沫破灭将给投资人甚至实体经济带来灾难,但在灾难前没有人强迫你去投资。

任何一个泡沫的本质都是资本逐利,故事背后交织着人类的恐惧与贪婪,只不过泡沫放大了贪婪、泯灭了理性……

愿赌,就要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