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解脱智慧
南怀瑾说:赚了钱,怎么用钱?怎么用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个很难。懂得了这个,可以谈生意了,那也是懂得赚钱的人生观了。
大师智慧串讲
2006年,英国人胡润在海南发布了最新一期的百富榜,这次他一口气点出了500个富豪的名字,据说每个人名下的财富都超过8亿元人民币。
而同一天,很多没有上榜的“隐形富豪”出现在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的现场,对他们来说,买下一辆标价数百万元的豪华跑车,也许要比名字出现在富豪榜单上更为实际,更能让别人一眼看出自己富豪的身份。据报道,展览仅周四一天就接待了3000名富豪,成交意向接近2亿元。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发布的《中国理财市场》报告中预计,中国富有人士的资产在未来几年将以13%左右的比例增长。“在中国,财富的聚集程度很高,”波士顿咨询公司(北京)副总裁邓俊豪说,“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中国证券报》12月14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富差距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既如此,再去探讨这些财富是怎样迅速积聚在极少数人手中的,与如何引导手握巨额财富的富豪去发挥财富的作用来比,似乎就不是那么急迫的事了。在眼下,引导富人学会花钱,迫在眉睫。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富有群体持有的现金水平很高,大约占他们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中国的富有群体倾向于直接参与投资决定过程,很多人坚信自己比理财机构的经理更有能力得到高回报。
大量金钱握在个人手中而没有进入资本市场以钱生钱,盲目自信而弃职业经理人不用,这说明,面对眨眼间从天而降的大量金钱,中国的财富新贵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心理准备来运用它们———于是,斗富炫耀,在挥霍金钱的过程中寻找存在的价值,就成了他们首当其冲的选择。煤矿主买豪宅,开悍马,奢侈品商店里一掷千金……就是这种生活的写照。至于投资资本市场,为社会创造财富,勇于承担财富责任,为全体国民谋福利,对他们来说,却似乎成了游戏。
因此,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提升富人的财富品质对于缩小贫富差距,意义便不寻常。事实证明,只有一个社会具有不断地创造财富的能力,同时实施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个社会的民众才会逐渐富裕起来。如何才能使社会具有不断地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是资本、资源和技术的合理配置。当下,融资难,看看那些民营企业家为了筹集资金,求爷爷告奶奶的惨状就知道了。可事实是,我们这个社会并不缺乏资金,由于利息微薄,富人不在乎那点利息,要么把钱窖藏起来,要么挥霍了。同时,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已经叫投资者伤透了心,股票对富人们的魅力也消失殆尽。如果钱失去了生钱的能力,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在提倡个人理财的今天,政府更有责任引导富人学会花钱。要想引导富人,就要动用经济杠杆,比如适当调整利息,减免税负鼓励投资,尽快规范资本市场等。只有把全社会的创富热情调动起来,使每个人———尤其是那些手握重金的富人,投入到创富中去,大胆合理消费,贫富差距才能逐渐消弭。
当然,在如何花钱方面,有的富豪们还是懂得量入为出的道理。个人财富积累到什么程度,相应坐什么档次的车、穿什么档次的衣服,都不是凭脑子一热就刷卡买单的。乱花钱的倒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居多。
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看来,富豪们一掷千金的举动总是透着潇洒和派头,自己在花钱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和攀比,没学会挣钱要先学会花钱。
说到大学生的高消费,很多人可能都会以为,多数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没有收入来源,从学费书费到穿衣吃饭,所有费用都要靠家里父母供养,因此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高消费。果真如此吗?恐怕还要区别对待。
大学校园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同样也存在着贫富两极分化,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主要由学生的家庭条件来决定,因此,那些家境富裕的学生出手大方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同样的,一些有经商天分或擅长勤工俭学的学生,通过打工挣钱减轻家庭负担,理直气壮地花钱也理所应当。
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对于那些盯着名牌时尚情调,却不考虑自己经济实力和家庭条件,花钱一味“高标准严要求”的学生,则要注意树立节约意识,把理财知识当成一门专业课程来学习,而家长方面也不能一味迁就,免得张天翼笔下“包氏父子”的故事在新世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