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要学会创造,这既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对今天的儿童成长的要求。但是一些家长往往并不注重儿童创造力的开发,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阅读课外书籍,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以及独立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均受到了家长的阻碍。在一项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说:“我总没有时间玩儿”,有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说:“我想做的事家长总是不让我做”,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说:“家长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从而看出,一些家长非但没有重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反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自由思考、自己动手的机会,使孩子创造潜能的发挥受到了影响。这与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1)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调皮的孩子往往聪敏,反应和判断都非常迅速。实际上,孩子调皮往往是因为孩子鬼点子多,勇于创新,所以,调皮的孩子常常是非常有创造性的。这样的孩子自信,有自主能力、争强好胜、性格外向、兴趣广泛等,特别表现在乐于去对付各种形式的困难。但由于家长认识上的偏颇,这种潜能往往由于成年人的“好孩子”的光环,而被封闭在循规蹈矩的框框里面,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传统观念中的“好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我国的孩子从小听得最多的词便是“听话”二字,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是“淘气不是好孩子”。我国孩子最大的缺陷是“独立性差”和“创造性差”。一个真正关心孩子成才的家长,在今天的社会里,必然会考虑如何转变育子观念,把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行动从传统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变“听话”为“主动出击,勇敢创新”,不断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培养孩子学会创造。可以说,这既是孩子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天的家长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
(2)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过程中,要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歌德、爱迪生、伽利略等人的成才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的创造潜能靠培养、靠挖掘,尤其是需要家长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宜他们成才的环境,并善于引导其正确的思路,在创造中享受成功。一般来说,一旦孩子的好奇心受到家长的重视,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大胆的提问。这种问题是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所以可能会经常出现错误。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应抛开平日里习惯于纠正孩子错误的意识,注意给孩子留有余地,启发其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珍惜和保持孩子不断探索的好奇心和创新的兴趣。如果纠正过多,管教过严,孩子在考虑问题时就会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啥也不行,只能从成人那里接受现成的安排和结论,使孩子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创新精神,从而阻碍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勤于提问,勇敢探索。如果是新奇的问题,即使是错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关键是孩子在思考。而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他们灵活思考的思维能力。
(3)让孩子的想象展开翅膀,创造发明与创造想象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一个没有想像力的孩子是无法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家长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创设一些孩子能够模仿和简单再现的情境,使孩子们凭借过去感知的生活经验和如历其境的感觉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以达到培养孩子想像力的目的。如,有一位爸爸想让5岁的儿子证明一下看不见的空气是怎么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空间的(这位家长为了让孩子的想象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还给孩子提供了杯子、塑料袋、风扇、水等具体的东西)。儿子因为有具体的东西做直接的依据,想象就显得十分活跃,他打开风扇,一边让风吹拂他的头发一边说,空气现在正在给我梳头。然后他把空塑料袋口攥紧,并不断往里捏直到塑料袋变成一个气鼓鼓的包,嘴里还嚷着:我已抓到了你空气,看你还往哪里跑。最后他将空杯子口朝下倒着压入水里,一开始因为没有冒气泡他着急了,他爸爸让他想象一下潜水员是怎么呼吸的,他眨了眨眼睛然后让杯子在水里慢慢倾斜,哇!成功了,水里冒出了气泡,杯子里的空气排了出来。
从这个事例中,家长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创造性活动必然以孩子的创造想象为基础,而孩子的创造想象是以他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日常生活各种经验的积累,并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充分表现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