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偏科”现象,可能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兴趣使然。此种兴趣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关系很大,拿家庭环境来说,“体育世家”的孩子喜欢体育,“音乐世家”的孩子偏好音乐等;在学校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及人格魅力也可能使学生“偏科”。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喜欢数理化,而对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一筹莫展,而有些学生则恰恰相反,这与有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而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较弱也有关系。一(2)在中学阶段,一些孩子将中学课程分为所谓的“主课”和“副课”,凡升学考试和高考的必考课目为“主课”,其余则统统为“副课”,重视“主课”,忽视甚至轻视“副课”。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家长还积极支持孩子这种“偏科”学习。
实践证明,孩子学习“偏科”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纠正学习“偏科”问题呢?
(1)要向孩子阐明学习“偏科”的危害,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中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孩子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各年级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偏废任何一门课程,犹如修建高楼大厦时地基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从未来的工作需要看,日后每个人的工作都将是综合性的,且工作变动性很大、很快。一项工作、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要用到许多领域的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一个公认的目标。而且,要让孩子认识到,要学好数理化,没有坚实的语文功底是不行的,没有结实的身体是不行的,没有艺术细胞和丰富的想像力是不行的。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由于中小学生“偏科”现象的存在,导致了眼下许多大学生“会说ABC”(英语),“会解xyz”(理科),但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甚至给导师写假条都有错别字,用错标点符号,不懂格式——这些人不得不回头再学中学语文。事实证明,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除了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
(2)激发孩子对“非优势学科”的兴趣。如孩子在理科学习方面取得了成绩,而文科不足,此时可鼓励孩子:“你数学学得这么好,语文能不能也学得这么好呢?试试看。”家长平时也可和孩子分析某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甚至也可“请教”孩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许多孩子语文不好主要表现在写作不好,此时家长可鼓励孩子写日记,模仿一些名篇文章的布局、结构。购买一些文学名著,订阅一定数量的文学报刊、杂志,鼓励孩子向报社、杂志社投稿,参加一些写作比赛,逐渐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3)家长要有耐心,纠正学习“偏科”不会一蹴而就。
家长要热情地辅导孩子的“非优势学科”,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对该学科的兴趣,增强信心。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偏科”的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