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禧先派大宋名将曲珍领三万兵在永乐城下背城列阵,西夏军则渡无定河来攻。有人提示徐禧,趁敌军渡到一半时发动攻击。徐禧昂然捋胡子:“王者之师不打没有准备好的敌人。”一如那个被毛主席称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者宋襄公。
宋襄公是春秋时期自封的霸主,与楚军在泓水对峙时,楚军不成队形地过河,有人提醒他,趁敌军渡到一半时发动攻击。宋襄公说:王师不鼓不成列。结果,楚军过河,把宋襄公打得大败,他大腿上还中了一箭,狼狈而逃。
宋襄公的故事开始重演了,西夏军一过河,两支特种部队就冲上来和其他部队列阵。徐禧坐在城上,手持长剑和天子御赐的黄旗,大有扫平西夏军的风度。但徐禧是个军事草包,他居然命令宋军的特种部队选锋营(轻骑兵)先冲杀。以往,宋军是先以步兵大阵御敌,待战机适合才以特种部队侧击。结果可想而知,选锋营三次冲阵,西夏军岿然不动,选锋营累了,西夏军的两支特种部队开始反攻了。铁鹞子从侧面夹击选锋营,使其全军覆没。名将曲珍看另外的人马毫无作为,于是退回城中。这时候徐禧急了,开始团团转,西夏先是把城内的水源切断,然后猛烈地攻城。徐禧指挥士兵拼命守住城墙,但还是有倒霉的西夏兵登上城墙被宋军群殴而死。有人劝徐禧率军突围,徐禧双手捶打天空,豪情万丈,誓死不肯。三天后,徐禧渴得七窍生烟,派人去跟西夏人谈判。西夏人让他们归还米脂和兰州,使者的愚蠢震惊西夏:我们能做这样的主吗?
西夏人以为他在耍无赖,把他扣留。晚上,徐禧又喜又惧。喜的是天降大雨,有水喝了;惧的是,城墙浸水。西夏军趁势用特种部队撞城,然后就是进城后的屠杀,那时徐禧等一干人和十几万大军通通奔赴黄泉。
拔除了永乐城,西夏家门口安全了。据说宋神宗得到徐禧阵亡的消息后,当众恸哭,几十年的眼泪,全奉献给了永乐城。
【阿龙看热闹】
小心应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徐禧明明是去主持建筑工作的,但到了兴头上,却把自己当成了喋血沙场的“飞将军”,结果也只好真的喋血沙场了。也可惜了宋朝的一片苦心,宋朝本来就胜仗打得少,徐禧的英雄幻想使宋朝的战败记录又增加了一次。做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分,不要一被夸了几句,就当自己是全能冠军,在自己不擅长的工作面前,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清醒。
阿龙记事贴
徐禧曾经文章第一
苏轼与苏洵在未踏入文坛时,北宋人看得最多的文章就是徐禧的。徐禧死后,他的大舅子黄庭坚吹嘘他说:“文足经邦,武足定难。”
9、 辽人是不是人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十岁,因为年纪太小,所以祖母高太后帮他执政。
跟小孩子是没法谈论国家大事的,所以大臣们都向高太后负责。当时,在朝堂上,宋哲宗的御座与高太后的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都是背朝哲宗向高太后报告,报告完毕,也就忘记了背后还有个真正的皇帝。哲宗亲政后谈起这件事情时,恼火地说:“当时我的眼中全是人的后背和屁股。”
很多大臣都轻看了这个小孩。他的胸膛里有着熊熊烈火。
每次大臣向他和高太后奏报时,宋哲宗都沉静如井水。有一次,高太后问他:“你为什么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宋哲宗平静但带着冷气地回道:“太后已处理,还要我说什么?”在场的大臣大为骇然。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哲宗心中的确有火焰。他常使用一个旧桌子,高太后令人换掉了,但他又派人搬了回来。高太后问原因,哲宗答:“是爹爹(神宗)用过的。”高太后大为震惊。因为桌子不是桌子,而是宋神宗的桌子。宋哲宗的意思是不能废弃神宗的执政思路。高太后在垂帘时期,把神宗时期的大臣都贬斥到远方,宋哲宗正是用这种方式在把怒火发泄出来。
敢于反抗的人大都异于常人。宋神宗仙去后,辽国派使者来吊唁。作为皇帝,宋哲宗必须要直面辽国使者。当时的宰相蔡确考虑到契丹(辽)人的长相很提神,打扮很另类,宋哲宗从来没有见过,担心他会被吓到,于是就在宋哲宗面前详细介绍了契丹人的相貌特征,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蔡确说了很多,但感觉自己的话仿佛是在说给石头听。蔡确就又重新说了一遍,最后他真想直接说,契丹人就是鬼子。然而,小皇帝仍然没有回音。蔡确一咬牙,就想再说说契丹人和大宋这些年来的纠葛史,宋哲宗定定地看着他,严肃得仿佛空气都凝滞了:“这个辽人是不是人?”
蔡确很惊讶:“当然是人啊。”又补充:“只是和我们华夏人不一样。”
宋哲宗把目光移开,冷冷地说:“既然是人,有什么可害怕的?”
蔡确愣在那里,半天才回过神来。
【阿龙看热闹】
再复杂的问题都能有最简单的答案
大宋的外交史一直比较窝囊,但皇帝的素质整体上还不错。这个小皇帝哲宗就不简单。做了很多年宰相的蔡确,自然要比十来岁的皇帝老到得多,但经验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在“定义”辽国人的问题上,千言万语就抵不过一句话:辽人不也是人么!其实,生活再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找到一个最简单答案,如此,多大的问题顷刻间都可以迎刃而解。
阿龙记事贴
一朝天子一朝政
1085年,宋神宗去世,儿子哲宗即位,他才十岁,祖母高太后执政。高太后一向反对变法,在儿子神宗面前就叨唠过好几回王安石的坏话。这一年,她把司马光叫回来主持朝政,不分青红皂白地废除新法。
10、 “车盖亭诗案”
初登基时,宋哲宗只有十岁,他的奶奶高太后认为孙子不能处理国事,于是帮他处理。高太后年纪很大,思维也老,所以起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打击王安石的变法派。宰相蔡确属于王安石的变法派,而且不肯“弃暗投明”进入保守派。为了拯救变法派,蔡确就造谣说,高太后有废黜哲宗的意思。高太后大怒。如果是假的,因气而怒;如果是真的,因被戳穿而怒。蔡确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知道自己因此被贬出了朝廷,到陈州去当行政一把手(知州)了,不久,又任安州知州。
有一日,蔡确去当地一个很小的旅游景点车盖亭游玩,写下了十首绝句。这些绝句写得很精彩,但后面发生的故事更精彩。
一、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溪潭直上虚亭表,卧展柴桑处士诗。
二、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三、满川佳境疏帘外,四面凉风曲槛头。绿野平流来远棹,青天白雨起灵湫。
四、静中自足胜炎蒸,入眼兼无俗态憎。何处机心惊白鸟,谁能怒剑逐青蝇。
五、风摇熟果时闻落,雨滴余花亦自香。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
六、来结芳庐向翠微,自持杯酒对清晖。水趋梦泽悠然过,云抱西山冉冉飞。
七、溪中自有戈船士,溪上今无佩犊人。病守然唯坐啸,白鸥红鹤伴闲身。
八、喧虺六月浩无津,行见沙洲冻雨滨。如带溪流何足道,沉沉沧海会扬尘。
九、西山彷佛见松筠,日日来看色转新。闻说桃花岩畔石,读书曾有谪仙人。
十、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钓台芜没知何处,叹息思公俯碧湾。
这些诗完稿后,蔡确拿去刻印出版了。卫州行政一把手(知州)吴处厚见到后,开始钻研。吴处厚当初在朝中与蔡确发生过小摩擦,耿耿于怀。在这种情况下,他钻研的目的可想而知。
不久,他给高太后写检举信,说蔡确居心不良,有诗为证。
第二首说“睡起莞然成独笑”,吴处厚说,当今朝政清明,四海升平,蔡确独笑什么,可知笑得不怀好意;第五首“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吴处厚说,蔡确把高太后任命的那些大臣比喻成虫子和黄花鱼;第十首“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吴处厚洞若观火地说:这显然是在讽刺高太后像武则天那样专权。
据说,莎士比亚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几百年后的莎士比亚研究馆,正有人在解读他的著作,莎士比亚听了一会儿,感觉如雷轰顶,因为解读和他当时的创作思路风马牛不相及。
蔡确看到这样的解释后,也如雷轰顶。他想不到自己借景生情的作品居然蕴含了这么多意义,而且是政治意义。蔡确无法解释,宋人最擅长的是词,他偏要写语言暧昧不明的诗,只能自认倒霉。
朝中有一部分大臣想保蔡确,对解读者吴处厚大加鄙视。但高太后仍然赏赐解读者,把蔡确贬到新州,又把包括王安石在内的三十余位主持变法改革的人物,列为“奸党”,公告全国。这就是宋朝历史上有名的“车盖亭诗案”。
蔡确被贬新州时,只有一个叫琵琶的爱妾和一只鹦鹉跟随。在新州,每当蔡确呼唤琵琶,只要敲一下小钟,鹦鹉就会跟着呼唤琵琶的名字。不久,琵琶死于瘟疫,从此蔡确再没敲过小钟。有一天,蔡确因事误将小钟击响,鹦鹉闻声,又呼琵琶的名字。蔡确触景生情,大感悲怆,赋诗一首:鹦鹉声犹在,琵琶事已非。堪伤江汉水,同去不同归。
当时的解读者吴处厚不知在何方,如果看到这首诗,不知道他还能解读出什么来。
【阿龙看热闹】
领导要什么,就会有人提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