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军事科学
1577700000001

第1章 、陆战之王--装甲与坦克

坦克如今已走过80多年的风雨历程,素来享有“陆战之王”的美称,也有人叫它“陆地巡洋舰”.它和装甲战车一起组成现代陆战战场上的钢铁洪流,置身硝烟滚滚的战场所向披靡,那气势真是咄咄逼人。风雨多舛,翻开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兵器,虽说战功卓著却难免遭陶汰的厄运,而坦克和装甲车,面对强大的反坦克武器家族的挑战,仍然雄踞陆战战场的霸主地位。

坦克虽说是“陆战之王”,原本却是“海军之子”.1915年,如火如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英国海军为突破德军绵延千里的阵地防线,用军舰制成了兵器史上第一辆坦克。坦克在“一战”中一炮打响,名声大震,引起各国的重视,纷纷进行仿制和研制,仿佛一夜之间坦克从地下钻出来似的。继而主战坦克战场称雄;扫雷坦克,开路先锋;还有水陆两用坦克,架桥坦克等等。如今“挑战者”Ⅰ型主战坦克、以色列“梅卡瓦”MK主战坦克、俄罗斯顶尖级主战坦克PT-5、日本最新90式主战坦克等更是互争霸主之席。此外装甲车辆也迅猛发展,比如美国最先进的两栖突击车AAAV有“水中坦克”之称,可谓轻舟铁马两相宜。随着新技术及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坦克与装甲车必将显示出最强大的神威。

1.颠簸也能打得准

坦克虽然具有高超的越野性能,但是,车体在行驶中也是非常颠簸的。这样一来,坦克上的火炮要想击中目标,就好比跑马射箭,实在是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型坦克都装有火炮双向稳定器,可保证坦克车体在颠簸中仍能准确地打击目标。

火炮双向稳定器由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组成,能在运动中将火炮和机枪自动稳定在原来给定的方向角和高低角上,以保证火炮不受车体震动和转向的影响。当计算机给定火炮射击高低角后,高低向稳定器就将炮管稳定在给定位置上。然而坦克在运动中会随地形的起伏发生颠簸震动,炮管也会随车体上仰下府,高低角发生变化。此时高低向稳定器中的陀螺传感器立刻感受到了炮管高低角发生了变化。于是将感受到的变化量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通过执行机构对火炮加上修正力,使之迅速恢复到原定位置。此时传感器便没有信号输出,修正力也随之消失,炮管不再转动。如果车体在避开障碍物时发生转向,则方向稳定器也会把感受器感受到的变化量变成电信号输出放大,通过执行机构给炮管加上方向修正力,这样,尽管车体可能是尾朝前,头朝后,但炮管始终指向目标方向,从而提高了坦克在运动中的射击精度和首发命中率。

2.五者风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今“陆战之王”的“王位”一共传了三代。50年代的坦克为第一代,60年代主战坦克出现后,又发展了两代。那么,这些历经风雨而不倒的“铁帽子王”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从第二代看起。

第二代坦克中的佼佼者有前苏联的T-62、美国的M60A1、英国的“酋长”、法国的AMX-30、西德的“豹”Ⅰ、瑞典的Strv103B.在这些坦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的Strv103B坦克,简称“S”坦克。它的外形十分奇特,没有普通坦克的旋转炮塔,火炮直接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瞄准要靠车体旋转和俯仰。它的105毫米火炮装有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因为车体内空间太小,“S”只有3名乘员。由于没有炮塔,“S”坦克的最大高度只有2.14米,是世界上最矮的坦克,因此中弹的可能性较小,生存能力较强。还有一种坦克值得一提,这就是前苏联的T-62坦克。它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滑膛炮。滑膛炮不像线膛炮那样,它的炮膛内没有螺旋膛线,用它发射尾翼稳定穿甲弹或破甲弹,可以获得很高的初速,大大增加弹丸的威力。随后很多坦克也都采用了滑膛炮。

S坦克这一时期,轻型坦克虽然发展缓慢,但仍然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星”出现,这就是美国的M551式。它装有152毫米短身管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用火炮发射导弹的坦克。

3.坦克的命运越来越遭

自从20世纪初英国发明并首先使用坦克以来,坦克作为陆战的重要武器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古德里安将军利用坦克发动闪击战,迅速占领了欧洲。隆美尔创造了全新的坦克作战思想而受到甚至是敌对国领袖的尊敬。巴顿将军更是以坦克起家,以坦克成名。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称为坦克之战、坦克的时代。

近年来,坦克的发展突飞猛进,有的坦克速度已高达80千米/小时,各种装甲也层出不穷,火控系统不断升级换代,火炮威力日益提高。但它在战场上,却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首先是单兵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性能提高迅速,使得坦克如不能在300米外消灭对方,那就会凶多吉少。往往是数枚导弹同时飞来打你个手忙脚乱。

中远程反坦克导弹更使坦克还未发动进攻时就遭受到灭顶之灾。弹药技术的改进更厉害,美国的A-10型攻击机只需配备发射贫铀穿甲弹的机关炮,就成为“坦克杀手”.海湾战争中,每架A-10型攻击机平均击毁40辆坦克。

难怪有人说,坦克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4.鏖战波斯湾

1990年8月2日,善于制造新闻的伊拉克总统侯赛因·萨达姆又给本来已很不平静的世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是日,科威特时间凌晨1时,伊军2个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师的1000多辆坦克、步战车、装甲车,卷着滚滚的沙尘,隆隆越过伊科边境,对在两伊战争中曾慷慨支援过自己的科威特发起全面进攻。至下午7时,伊军占领科首都。8月3日中午,占领科全境。8月6日,伊军11个师共计20万人、2000多辆坦克开进科威特,对科威特实施全面占领。8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在巴格达宣布,伊科“两国永久合并”,“科威特国家永远消失”.28日,萨达姆发表总统令,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第19省。

波斯湾掀起了惊涛骇浪,整个世界被惊得目瞪口呆!

伊军占领科威特后,面对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强烈反应。多国部队的“沙漠军刀”行动表演了一组漂亮的“组合拳”.

2月25日,萨达姆再也撑不下去了,只好宣布从科威特撤军。此时伊军早已军心大乱,士气低沉,接到撤退的命令,就什么也不顾,爬出掩体,慌不择路地向北涌去。美军的飞机、直升机和坦克、装甲车立即盯住猛打,几小时内就摧毁了伊军约1500辆坦克。伊军的撤退变成了溃逃,已经没有组织可言,只想赶快逃到安全的地方。从科威特到伊拉克的高速公路两旁,到处是被击毁的伊军坦克,到处是被击毙的伊军尸体,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屠宰场。

5.通过高压电网,乘员也不会触电

高压电网在军事上可作为一种障碍物,阻止步兵、骑兵前进。但是为什么坐在坦克里通过高压电网却可安然无恙呢?这是因为坦克有两条又宽又长的钢铁履带与地面接触。当它通过高压电网时,强大的电流通过车体,这时产生一连串耀眼夺目的电火花,电流随之被履带导入大地。

我们知道,通电导体(坦克车体与人体都可看作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那么为什么这股强大电流不通过坦克乘员的身体呢?一个人触电了,是指通过身体的电流超过了一个限度,而使人致伤或死亡。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远远没有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体就不会有伤害。钢铁的导电性能很好,把坦克作为导体,其横截面很大,与人相比,电阻小多了。根据电的特性:在同一个导体内,电阻小的部分,电流容易通过,且电流大;反之电流小。这样,坐在坦克里的乘员与坦克车相比,通过的电流就很小了,因而安然无恙。

无怪乎我们在电影上看到,坦克带领步兵冲锋在前,在通过电网时两条履带噼噼啪啪地闪着耀眼的电火花。这时坦克照样前进,为步兵开辟着前进的道路。

6.铁甲争雄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展开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全面的军备竞赛,双方的军政首脑没有忘记坦克这种战争“怪兽”的巨大作用,拼命研制、生产出一系列新型坦克,在坦克发展领域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较量。

在战火硝烟中发展壮大起来的美、苏两国的装甲兵部队,二战期间都曾拥有值得夸耀的优良战车,如美军建功北非,横扫西欧的M4“谢尔曼”、M24“霞飞”、M26“潘兴”;苏军鏖战本土,席卷东欧,力克柏林的T-34坦克、KB坦克、UC坦克等,这些坦克都堪称一代名车,特别是生产数量极大的M4、T-34两型坦克,更是名声显赫。

1946年的“柏林危机”和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得“冷战”升温,美、苏两国战后第一代坦克开始露面,其中的代表是前苏联T-54/55坦克和美国M47、M48主力坦克。据说,T-54/55坦克在世界上的生产总数在10万辆以上,它的身影遍及世界各地,为前苏联坦克赢得了不少声誉。M47坦克诞生于朝鲜战争期间,随后被称为西方战车主力的M48坦克也问世,这两种型号的坦克都以二战时期美国名将巴顿将军的名字来命名。M48坦克的足迹也是遍布世界各地,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和亲西方的国家都装备过此型坦克。

在冷战时期的局部战争中,T-54/55和M48两种坦克在战场上拼得难分高低。

7.装甲车上装空调

过去的装甲车,只是在普通车体上装设钢板来运输步兵。如果车厢做得很大,就会多用不少钢板,这就增加了车身的重量,也就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会消耗更多的汽油。因此,装甲车厢又矮又小,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又不能开窗,苦不堪言。

现在的装甲车经过特别设计,座位更合理,乘坐更舒适。尤其是装上了空调,不再又闷又热了。

装甲车中的空调,不仅仅起到调节温度和通风的效果,而且是防核污染、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的重要工具。具体来说,装甲车的空调在进风口加装了过滤器,战场上的核污染物质、化学毒气、生物病毒都被阻挡在装甲车之外,保证了人员安全。同时,空调具有较大功率,使装甲车内的气压始终高于外界大气压,即使装甲车在战斗中有部分被打坏、打穿,也只会使车内清洁空气泄漏到车外去,但车外的被污染空气却不会进入车内。

空调在装甲车上的作用真不小,难怪现代的作战坦克也装备了空调。

8.世界上最早的装甲勇士

1987年6月16日下午,一艘油漆一新的铁甲舰,在众多船只的簇拥下,缓缓驶入朴茨茅斯港。沉闷的汽笛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只见这艘铁甲舰尖尖的舰首,矮矮的舰舷,甲板上高高耸立3根桅杆,舰中间两个粗大的烟囱引人注目。

原来,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名符其实的装甲战列舰“勇士”号。她已有127年的历史了。这是她一生中最后一次航行。

当火炮的发展对木质战列舰威胁越来越大时,人们便打算给战列舰蒙上一层装甲,以抗击舰炮的轰击。于是,英国海军便设计建造装甲战列舰。

1859年5月25日,“勇士”号在伦敦的布莱克沃尔开工,次年12月29日下水。海军大臣琼·帕金顿等数千人为“勇士”号举行盛大下水仪式。就在海军大臣为“勇士”号祝福,摔碎了葡萄酒瓶之后,巨大的船身竟然纹丝不动。工程人员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不明显,直到最后想方设法融化了因寒冷凝固的润滑油,“勇士”号才缓缓滑下平台。

第二年初春,乍暖还寒。由发动机厂送来的4台919千瓦(1250马力)的发动机在运输方面又遇到麻烦。这种发动机仅一个汽缸就重达28吨,铁路水路都无法运送,只能用专用车辆在天寒地冻的雪道上送达目的地。1861年8月8日,“勇士”号挂起三角旗,开始了历史性航程。

9.“大象”追“野兔”

“大象”追“野兔”是美国人对美军装甲兵在越南战争中所处景况的形象比喻。

越南南方是一个多山的热带地区,丛林密布、水网稻田纵横,交通不便。基于这种特殊地理环境,美军认为在南越不适合使用主战坦克,所以,在战争初期美军只投入了少量轻型坦克和装甲车。战争开始后,美军为适应扩大侵略战争、实行战争升级政策的需要,于1966年开始大量投入主战坦克,以取得对南方武装火力和突击力的优势。然而,面对装备落后,但战法灵活、战场不定、战场流动、活动在广袤无垠的热带丛林中的越南南方人民武装时,美军装甲兵再次陷入迷惘之中。

在支援步兵作战中,美军装甲兵还用于担任预备队和特遣队,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在防御中,坦克充当固定和机动火力点或实施反冲击。反冲击得手后即搭载步兵转入追击。临时转入防御时,美军常以坦克、装甲车组成环形的装甲防护圈,步兵在其中。

在几次有限大规模战役作战中,美军装甲兵被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然而,由于地形跌宕起伏,交通不便,美军装甲兵部队只能沿公路进攻,如同“水牛入井”,往往成为南方武装的“猎物”.在1971年2~3月的“九号公路战役”中,美军投入4万余人,使用坦克、装甲车700余辆,兵分三路,以直升机机降的“蛙跳”式战术部队控制九号公路两侧高地,以坦克、装甲车沿公路实施主攻,企图切断南方武装的这条战略运输线。但由于公路两侧山高林密,“蛙跳”式战术部队不能有效控制公路两侧高地,致使沿公路进攻的装甲机械化部队遭伏击,损失坦克、装甲车500余辆,进攻失利。

在进攻中,美军装甲兵还用于执行侦察、巡逻、警戒、护送运输物资等任务。坦克还被用于扫雷、牵引、在丛林中开路等。甚至装甲车也曾被广泛用于运送补给品。

10.遍地开花--装甲布雷

装甲布雷车是一种利用机械装置布设地雷场的特种专用车辆。按行驶的方式可分为拖式和自行式;按机械装置的布雷过程可分为自动式和半自动式;按布雷方式可分为放置式(包括埋设)与抛撒式。

装甲布雷车成本低、性能高、可靠性强。它能按预先制定的正面、纵深和具体位置布设雷场,并能准确地控制雷距、列距,保证布雷的一定密度。它既可以放置地雷(裸露在地面,主要用于防坦克、装甲车),也可以埋设地雷(隐藏在地下,用于防坦克、步兵等)。

意大利ST-AT/V布雷车是一种先进的装甲布雷车。它的布雷过程是先用开沟器在地上犁出一条浅沟槽,而后将反坦克地雷放入再盖土掩埋,一般布雷速度为每小时80颗。法国的PM13反坦克布雷车更先进,最大布雷速度为每小时1000颗,可布设感应式和压敏式两种起爆引信的反坦克地雷。

11.子母炮能打坦克群

子母炮弹不仅可以大面积杀伤敌有生力量,而且可以用来对付敌坦克群。当然,打坦克的子母炮弹抛射出的不是小钢珠,而是带有空心装药的特殊破甲弹。

反坦克子母炮弹一般可携带几十到几百个小型子弹。每个子弹都是一个小型空心装药的破甲弹,口径几十毫米,重量约200克,破甲厚度70毫米左右,穿透坦克顶部装甲已绰绰有余。

当火炮将子母弹发射到坦克群上空时,在时间引信作用下,母弹弹底打开,将子弹全部抛射出去。抛出的每发子弹在尾部定向飘带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弹头朝下。此时,就像有无数个小蝌蚪摇着尾巴在空气中向下游动。飘落的子弹一撞到坦克,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立刻会将坦克击毁。

不过,子弹本身没有制导系统,所以子母炮弹是靠子弹形成的杀伤覆盖面来攻击坦克的。目前,155毫米子母炮弹可抛射88发子弹,203毫米子母炮弹可施放195发子弹。若是一个榴炮连一次齐射,覆盖面在2~3公顷,而一个火箭炮营一次齐射,杀伤范围可达20~30公顷。数以万计的子弹如同一阵铁雹从天而降,遍地开花,坦克群还来不及反应,就已陷入弹雨之中。

12.秘密跟踪不需人

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和俄罗斯的PT-5主战坦克一样引人注意。二战后日本陆上自卫队已装备两代主战坦克,1990年开始投入新一代主战坦克--90式,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

90式主战坦克车体正面和炮塔前部采用复合装甲或间隔装甲,车上装有激光探测报警装置、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采用最新的火控系统和大口径坦克炮,配有自动装弹机,反应时间只有4秒;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多目标同时攻击能力,装有激光报警器和红外图像锁定器,能自动跟踪和锁定坦克目标,并能跟踪武装直升机。

90式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极为先进,包括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以及独立稳定式瞄准装置等高科技装备,可进行精确的行进间射击。

13.中子弹打坦克,只伤人不毁车

中子弹又叫做强辐射弹,实际上是一种产生核聚变的小型化氢弹。中子弹与氢弹的不同点在于:中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具有摧毁周围物体的冲击波要比氢弹小,而且放出的污染物质也较少,其“聚变”的能量,约有80%是以高速中子流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得名“中子弹”.

这种高速中子在局部地区可形成密集的中子雨,它和透视用X射线一样,具有很强的穿透人体、坦克装甲等物体的能力。由于中子进入人体后,能破坏人的细胞和神经,严重时能立即使人死亡。因此,当中子弹在坦克群上空爆炸后,其产生的冲击波不足以使坦克车体受到破坏,而强有力的中子流则能穿透很厚的坦克装甲,杀伤里面的乘员。这是中子弹杀伤作用的特点--只伤人而不毁车。

14.开路先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最早的扫雷坦克在英国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各类扫雷坦克发展迅速,成为军事作战中的开路先锋。

扫雷坦克分滚压式、挖掘式、打击式和爆破式四种。扫雷坦克车体前安装有特殊的装置“扫雷器”.扫雷器有好几种:第一种是犁刀式扫雷器。它的样子像个犁,用犁刀将埋在地里的地雷像挖西瓜一样,翻出地面,然后把地雷推向坦克的两侧。第二种是盘式或滚压式扫雷器。它像个大滚筒,利用圆盘或滚轮重量的压力使地雷爆炸。第三种是撞击式扫雷器。它利用钢索或链杆把地雷击炸,从而达到开辟通道的目的。第四种是火药引爆扫雷器。它利用火药爆炸的力量来引爆地雷。所有这些扫雷器,都通过支架与坦克车体前面相连接,并以坦克的动力使其运动,从而进行扫雷。

美国的M4A3坦克、英国的“马蒂尔达”坦克、前苏联的T-55型坦克,都安装了各类扫雷器,也有的安装有几种形式相结合的混合扫雷装置,大大提高了扫雷效果。近几年来,又有一种高性能的“磁感应扫雷器”装备了扫雷坦克。美国还研制出一种无人驾驶扫雷坦克,更是各类地雷的“克星”.

15.两栖怪物和战场火神

水陆两用坦克是装有水上行驶装置,能在水上和陆上使用的特种坦克。

中国研制的63式水陆两用坦克具有重量轻,运动速度快,爬坡能力强,浮水性能好等特点。特别适合强渡江河、水田以及近海登陆作战。

63式水陆两用坦克一般战斗全重约为18吨,可乘坐4名人员。它的发动机功率为294千瓦,最高时速在陆地上行驶达64.2千米,在水上行驶达12千米。

它的火力也很强,装备有85毫米线膛炮一门,直射距离为950米,最大射程达12000米以上,并配有7.62毫米机枪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可以对来自陆、海、空任何方位的敌对目标实施猛烈的火力攻击。

(4)喷火坦克--“战场火神”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发动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当埃塞俄比亚人民奋起反抗时,意大利军队突然使用了一种会喷火的坦克,造成了起义军的大量伤亡。这是喷火坦克首次亮相。

喷火坦克是一种装有喷火装置,可以喷射燃烧着的油料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焚毁敌人军事技术装备的特种作战坦克。目前许多国家都装备了喷火坦克。喷火坦克装有喷火油料贮存器,一般安装在坦克车体内(也有安装在车体外或用单轴挂车携载的),在战斗中,可以从炮塔上凸显出来。这样,喷火坦克既可以喷火,也可以同时用火炮射击。据有关资料介绍,最新的喷火坦克喷射火焰的距离达250~300米。喷火坦克真是一个威力巨大的“战场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