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怀疑能力,你将失去成功机会。
方法1:提问的步骤
一是列出大量的结果和障碍句,并对它逐一标号。
二是选择你最感兴趣或与你最有关的句子。
三是看看你选择的句子之间是否有共同点,将它们作为一类。
四是如果确有共同点,选择你最想作为目标解决的那一类问题。
五是从这个目标区出发,定义一切可能的问题。
提问的模式:
对结果的提问:“如果……会多好?”
对障碍的提问:“如果……会多糟?”
对结果的提问
结果发散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如果每天有30个小时该多好?
②如果我每天只睡3个小时该多好?
③如果我没有那么多想要做的事该多好?
④如果我有自己的佣人该多好?
⑤如果我可以同时写两本书该多好?
⑥如果我许愿就可以实现该多好?
⑦我的想法会自己打印出来该多好?
⑧如果我可以不费力气地学习该多好?
第二步,选出问句①、③、⑤、⑦为最重要或最感兴趣的句子。
第三步,通过查看,将①和③作为一类,是关于时间的;⑤和⑦作为一类,是关于写作的。
第四步,我将时间问题作为主要问题。
第五步,由此列出一些可能的问题,见下例。
我该如何:
①把我的时间安排得更好?
②对问题优先处理?
③减少工作量?
④将更多的工作分给别人?
⑤更多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除了上面的“结果”句式之外,还有如下对“结果”提问的句式:
①如果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我要……
②如果我想到的事都可以做,我要……
③如果我有魔术,我要……
④在我生活中,有一件是我最希望发生的,那就是……
⑤如果任命我作为总经理,我将……
⑥给我三个愿望,我要……
⑦如果我有一根“金手指”,我要……
另外还有:“何时?何地?何人?为什么?是什么?”也可以启动问题。
对“障碍”的提问也类似上面的5步。
方法2.列举缺点和希望点是提问法的一个变式步骤。
①确定目标。
②列举缺点和希望点。
③将缺点和希望点梳理分组,并从中选择出最关键的几点。
④针对缺点和希望点,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解决之道。
方法3.列举属性也是提问法的另一变式。
①名词属性(整体、部分、材料、成分、结构、意义、原理、制法)
②形容词属性(颜色、轻重、大小、厚薄、圆方……)
③动词属性(功能)
总之,问题提出一般就有上面三种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1:关系收敛
可能在发散提问时已提了够多的问题,但部分问题也许对你毫无意义可言。
关系收敛的意义在于,选择一个具有重要个人意义的领域,只有这个领域中的问题,你才觉得有必要解决。
策略2:展望收敛
指运用一定的选择标准,选定最有价值的问题。标准如下:
a.熟悉度。
因为愈熟悉的问题解决起来愈容易,也愈节约时间。
b.重要性。
我们必须将时间花在有价值的问题上。
c.紧迫性。
要将事件的紧缓进行优先考虑。
d.稳定性。
要考虑环境和外部相对稳定的事情去做。
三、团队创意20种技巧
1.智力互动
人是社会性动物。
任何个人一定是要从属于某一个组织或团体的。
人的大部分活动几乎都是为了组织目标的。
人的活动能力也是受组织智力影响和干扰的。
任何团队都有两种文化。一种是积极正面的发展文化,一种是消极负面的衰败文化。
一个团队的发展与否,完全取决于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在团队文化中占的比例大小。若正面文化比例超过负面文化,则团队还在发展,反之,则在倒退。
人是信息的动物。
人的发展总是受着信息的影响和干扰。
而信息又分为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
正面信息有利于人的发展,
负面信息则阻碍人的发展。
人的智力是会受信息干扰的。
正面的信息,有利于智力发展;负面的信息,会抑制智力的发展,甚至于大大的伤害人们的智力。
下面主要讨论团队在互动中产生创意的技巧。,
2.互动的人性假定
①在相同时间内,集体比个人更易产生更多的创意,因而更有可能找到高质量的方案。
②团队讨论能满足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需要,有时,人们更愿与其他人共同工作。
③在集体中更容易营造出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活跃环境。
3.创意互动原则
①人格平等。
虽然参与创意激发的人,也许是董事长、政府官员、高级主管、行业权威、学术专家等,一旦进入了集体创意时空中,就应学会放弃。
放弃一切权力,一切成见,一切意见,一切条条,一切框框,一切与创意无关的各种干扰因素。
②自由发表意见,怎么都行。
参加创意的人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越离奇越好。
尤其是从阻‘无穷I的发散性思维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方法论原则,这是产生创意的大前提之一。
没有广泛的信息连接,就不可能产生好的创意。
所以说,“怎么都行,”其一是理论或观点的多元性或多样性或普遍联系性。按要求不受限制地产生尽可能多的新奇的观点,并对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观点采取宽容的态度。其二是方法与途径的多元性。为了解决问题,可以使用一切已知的方法,可以尝试一切可解的途径。
也就是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坚持这一原则,就不应追求什么标准答案之类的东西,也不应当在发散思考阶段,使用固定模式之类的东西来限制和束缚思考者。
例:一个外国教师来中国讲授“企业管理决策”课。他让学员分析一个案例:阿迪达斯和耐克公司——后来何以居上。”在介绍了阿迪斯达作为一个赫有名的老牌制鞋企业,由兴至衰的过程和耐克公司作为制鞋业之新星的崛起经过之后,外国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阿迪达斯的兴衰说明了什么?
有的人说是错误估计市场的潜力,没有及时制定与市场同步发展的策略;有人说是由于没有强化核心竞争力。总之,答案五花八门,各持己见。
外教又问:如果现在是你继任阿迪达斯的总经理,你怎样使它的市场重新扩大,重振雄风?
此题一出,课堂便像一个爆炸了的油锅。人人都跃跃欲试,个个都有宏论高见,新见解层出不穷。
当中国学生希望外教给出标准答案时,得到回答是:没有标准答案,这种问题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答案。
总之,在这样的创意会上,一定要让与会者保持轻松自由的心情,象老朋友聚会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③推迟判断,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
在发散思考时,一旦开始评价,就会有好坏,一有好坏就损害了对方的尊严和面子,就否定了他的智慧。
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人是好面子的动物。
所以,一旦评价,一旦判断,你就会在场内激起了与主题无关的情绪,你就打断了某些人的继续创意。另外,推迟判断是对自己头脑中产生的观念的自我评价,避免自责和自我评价。
在这里,不仅要禁止公开的、明显的、无意的头批评和文字批评,而且要避免隐蔽的、含蓄的、无意的批评,更不能取笑和鄙视他人,借助怀疑的眼神、讥笑和肢体动作显示出来的批评。
坚持这一原则的理由是,大多数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新奇的设想常常在发散性思维的后期出现的。
为什么不能评价呢?
所有与会者,包括主持者和发言人,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大脑的结构、行动方法以及个性都不相同,都有自己的判断偏好,一旦开评,就可能出现一是争论,二是一边倒,人云亦云,从而使创意思维流于形式。
同时,当一个群体或科学共同体长期坚持这一原则时,学术空气就自由、和谐、开放;反之则压抑、冲突、封闭。
例如:在物理学家布拉格当卡尔迪许实验室主任时,该实验室有两位“狂人”,一位时年19岁的马丁·赖尔,另一位是23岁的佩鲁茨。前者想用无线电进行天文观察;后者则想用一种新射线观察血红蛋白。他们的想法有点异想天开,因而受到核物理学家的嘲笑,甚至认为他们是“疯子”。
但布拉格支持、鼓励他们,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学术地位。结果是众所周知的:
前者开创了“射电天文学”;
后者开辟了“分子生物学”。
他们分别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
④数量产生质量,尽可能追求期待的数量。
在同一时间内思考出两倍以上设想的人,就可以产生两倍以上的好设想。
在“1二无穷”的发散阶段,它本身就包含有广种薄收的意识在里面。广种薄收,本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延伸的方式。这个世界不仅充满了竞争,从人的情感角度来说,而且还充满着残酷性,“物竞天择”是确保万物的最优化传递的策略。
⑤学会引导和控制
有力量的地方,就有控制。
控制是宇宙间创造万物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为一切创生都是在创造新秩序。
一切新生都一定有它的方向性。
有发展方向就需要控制。
很自然,我们的创意团队会自然也是有方向的,而且有明确目标的,所以更应该实施控制。
主持者一般是控制整个会议进程的主角。
他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且自始至终充分锁定目标,把握主题的本质。
他必须学会从头至尾活跃场内气氛和协调控制场内气氛,以确保全过程都奔放而接近狂热的气氛,使参加者忘却自我并且变得更为自由和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