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
任何人遇上灾难,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一定要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人在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勇敢的开始新的生活。
《可兰经》里有句哲语说得很好:“如果你叫山走过来,山不走过来,你就走过去。”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寺院,寺院的废墟里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刻着:“既已成为事实,只能如此。”
有一位马老太太,她有一只祖传的玉镯子,每天擦了又擦,看了又看,真是爱不释手。一天她不小心把玉镯掉在地上摔碎了,老太太心痛万分,从此茶饭不思,人变得越来越憔悴。时隔一年她离开了人世,最后咽气时,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只破碎的玉镯子。
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都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许多名医的医疗实验证明,癫痫、胃肠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及乳腺癌等,都与人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则完全是由于强烈的情绪波动所引起的。马老太太的死与她忧悒的情绪有关。
据说,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教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惋惜声。教师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为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如果今后在你们的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被称为世界剧坛女王的拉莎·贝纳尔,就是这位心理学教师的得意学生。一次在横渡大西洋途中突遇风暴,不幸从甲板上面滚落,足部受了重伤。当被推进手术室,面临锯腿的厄运时,她突然念起自己所演过的剧中的一段台词。记者们以为她是为了缓和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可她说:“不是的,是为了给医生和护士们打气。你瞧,他们不是太正儿八经了吗?”
威廉·詹姆斯说:“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事,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如果接受无法抗拒的事实是第一步,那么有没有第二步?有。拉莎手术圆满成功后,她虽然不能再演戏了,但她还能演讲。她的演讲,使她的戏迷再次为她鼓掌。拉莎·贝纳尔在面对无法抗拒的灾难时,能跳出焦虑、悲伤的圈子踏上又一个新的征程,这就是她的情绪“转换器”起的作用。
面对无法改变的不幸或无能为力的事,应抬起头来,对天大喊:“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不可能打败我。”或者耸耸肩,默默地告诉自己:“忘掉它吧,这一切都会过去!”紧接着就要往头脑里补充新东西,因为头脑每时每刻都需要东西补充,这种补充就能使情绪“转换器”发挥积极作用。最好的办法是用繁忙的工作去补充,去转换,也可以通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去补充,去转换。如果这时有新的思想,新的意识突然产生,那就是最佳的补充和最佳的转换。
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量子理论的时候,妻子去世,两个女儿先后死于难产,儿子又不幸死于战争。普朗克不愿在怨悔中度日,便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化解自己内心巨大的悲痛。情绪的转换不但使他减少了痛苦,还促使他发现了基本量子,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成功启迪: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谁都难免要遇上几次灾难或无法改变的不幸事件。世上有些事是可以抗拒的,有些事是无法抗拒的,既已成为事实,你只能接受它、适应它、克服它。否则忧闷、悲伤、焦虑、失眠会接踵而来,最后的结局是,你不能改变这些无法抗拒的事实,而是让无法抗拒的事实改变了你。
2.冲动是成功的大敌
冲动使人遇事不够冷静,听不进别人的话,易动肝火,急于表态,轻易决策,不计后果。冲动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三国中的蜀主刘备,历尽艰辛终于拥有了东西两川和荆州之地。然而由于关羽的失误,荆州被东吴夺了过去,关羽也被杀害。刘备听说之后,悲愤交加,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他要起兵伐吴。
刘备的这一决定是建立在冷静的心态之上吗?不是。此时,他完全被自己悲伤和冲动的心态所控制。赵云劝刘备说:“现在的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曹操虽然死了,但曹丕却篡汉自立为帝,神人共怒。陛下你应该讨伐曹丕,而不应该讨伐东吴。倘若一旦与东吴开战,战争就不可能立刻停止,别的计划就不能实施,望陛下明察。”赵云的这番话颇有道理,确实是审时度势之言。然而,此时的刘备已彻底向心态屈服了,他已不可能明察时势了,他已不可能审时度势了。他对赵云说:“孙权杀害了我的义弟,还有其他忠良之士,这是切齿之恨,只有食其肉而灭其族,才能够消除我心中的仇恨。”赵云又劝说:“曹丕篡汉的仇恨,是大家的仇恨;兄弟之间的仇恨,是私人的仇恨。希望陛下以天下为重。”刘备答道:“我不为义弟报仇,纵然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意思呢?”刘备已完全失去了理智,完全失去了审时度势的能力。冲动的结果常常是致命的失败。
一个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这也是人之为人的特征。所以,我们说:“一个做事不考虑感情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然而,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感情常常会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我们又说:“一个被感情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此时的刘备就是被感情左右了的人。在心态上,他与曹操就无法相比了,要知道,曹操也曾有家人被杀,他也曾有过切齿之恨。
曹操平定了青州黄巾军后,声势大振,有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他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曹嵩。曹嵩带着一家老小四十余人途经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出于一片好心,同时也想借此交好曹操,便亲自出境迎接曹嵩一家,并连续两日大设宴席热情招待。一般来说,事情办到这种地步就比较到位了,但陶谦还嫌不够,他还要派兵五百护送。
这样一来,好心却办了坏事。护送的这批人原本是黄巾余党,他们只是勉强归顺了陶谦,而陶谦并未给他们任何好处。如今他们看见曹家装载财宝的车辆无数,便起了歹心,半夜杀了曹嵩一家,抢光了所有财产跑掉了。曹操听说之后,咬牙切齿道:“陶谦放纵士兵杀死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我要尽起大军,洗劫徐州。”
将曹操的遭遇与刘备的情况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刘备仅死了一个义弟关羽,曹操却死了一家老小四十余人,曹操的恨应该更大更强烈。然而,当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报仇雪恨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吕布率兵攻破了兖州,占领了濮阳。怎么办?这边大仇未报,那边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如果曹操被复仇的心态所左右,那么,他一定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察觉不出情况的危急,就如同刘备伐吴一样。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是一个十分冷静沉着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立刻便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他说:“兖州失去了,这就等于让我们没有了归路,不可不早作打算。”于是,曹操便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拔寨退兵,去收复兖州了。
曹操的上述决定正确吗?当然正确,因为这个决定没有受他复仇心态的任何影响,完全建立在自己冷静的心态之上。因此,曹操能够摆脱这次危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与曹操截然相反,刘备伐吴的计划完全建立在复仇心态之上,这一心态使他不可能对局势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从大局来看,三国鼎立,魏国强大,蜀国弱小,只有连吴抗魏,才能长治久安。然而,刘备根本就顾不得这一切,只凭自己复仇的心态而制定实施了伐吴的计划。因此,其失败是注定的。
成功启迪:
当某种事情已经形成,而促使你忧愤、伤心时,需要的是更多的冷静,而不是冲动。因为只有接受现实、冷静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如果冲动,很可能会把事情带入更复杂、更被动的情境之中。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不仅仅是看他有无志气,还要看他在事处关键时,是否拥有冷静的心态。
3.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苏东坡有一句名言:“泰山崩于前而心不惊,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是一种能力,也是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基本要求。
1812年10月,对着空空的莫斯科城,拿破仑面临着一大堆的困难,食物短缺,看到的是走在莫斯科大街上衣不蔽体的法国士兵。寒冷的俄国,已不再适合他们呆了。
拿破仑下令撤离莫斯科。大雪纷飞,气温奇低。法国士兵有的被严寒冻死了,有的开了小差,士气比气温更低。在漫长的雪道上行走,还时不时遭到俄国人的伏击。俄国人三番五次地重点进攻拿破仑的骑兵,摧毁他的炮兵。
拿破仑召开了高层军事会议,将军们愁眉苦脸地看着他。他听完将军们讲述的各种困难后,一点儿也不着急,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若无其事地说:“你们认为这算困难吗?这叫做什么困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会解决的,我就是一个从困境中长大的人,逆境教会了我如何解决困难。”
拿破仑的镇定鼓舞着将军们。面对着军营外的冰天雪地,他们似乎感到拿破仑的坚强和勇气。于是他们进行安抚士兵的工作。
拿破仑的信心同时也鼓舞着士兵们,队伍继续撤退,拿破仑被迫丢掉了许多辎重,而且他的炮兵、骑兵一点点地被俄国人吃掉,军队已经显得凌乱不堪。这简直就是一场痛苦的撤退,士兵们的士气又在一步步低落。
对于拿破仑来说,他本人并没有气馁,他知道,只有一条路,就是充满信心地争取成功。也许,这是他进行战争以来所面临的第一次痛苦。
撤离的痛苦没有击倒拿破仑,然而还有更加糟糕的事情考验着他。
通讯员将一道消息递给拿破仑,拿破仑不声不响地看着,上面写的是镇守巴黎的将军弗兰斯起兵发动政变, 占据了巴黎,并宣布废除拿破仑的皇帝头衔。
这一消息使军队发生了震动,但拿破仑凭着他的威信很快地将这个震动平息。他果断地作出了决定。
一方面他命令将军们安抚士兵,一方面他和克兰储将军带领一些随从火速返回巴黎。
在白茫茫辽阔的草原上,拿破仑和克兰储将军立在雪橇上,飞驰在雪原上,像一支飞翔的俄罗斯大鹰,神情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