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被自己内心的安静护佑着。外面一直很喧哗,而且越来越喧哗了。”这是作家洪放写下的文字,也是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态。
无论白天的工作多么繁忙,无论外部世界多么喧闹。只要面对文字,只要在写作中,他的内心必定是宁静的。只有宁静的内心才能流淌出宁静的文字。洪放是个安静的叙述者。
安静是必须的,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而被喧闹的外部世界所眩惑。
茫茫世界,信息纷杂,声音嘈乱,容易让人浮躁。为了克制浮躁,曾国藩下足了“静”字功夫,他说:“治身不静则身危。”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免不了会遭到不幸和烦恼的突然袭击。
有的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处之泰然,总能使平静和开朗永驻心中;也有的人面临突变而方寸大乱,一跟不振,郁郁寡欢,从此浑浑噩噩。为什么同样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会形成如此的反差呢?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是否能够冷静应变。
孙子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静者,内里修为也,正者,以内至外,外表之状也。幽,以察形势,辨强弱,定决策也。治者,施号令,执军法,聚兵气也。静为治心之法,将贵治心,心静则明辨,正为治身,身正则令行。心与身,一气之形也。
五丈原上,诸葛先生自知天命即至,为求速战,他给对头司马先生送去妇女衣帛,以此激司马先生一战,不料被司马先生一笑置之,终不能与之一战,使一代智者,抱恨而终。司马先生小辱不忿,小变不惊,沉着应对敌之计算,不战而全胜,为世人所称道。
战局瞬息万变,形势诡异无常,敌人算计百出,将者须有沉着之气,保持清醒头脑,才可明分真伪,冷静思考,以定对策。
气有动静之理,静则平和,人不知其形,动则为暴风,撼山倒海,莫之能御。战事紧密,战机往往稍纵即逝,沉着冷静分析形势才能发现一瞬间的战机,发现战机,就要以暴风之势出击,一举而胜。孙子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故也。
时间是公元1664年,日本历永禄七年,九月的川中岛战云密布,妻女山上有上杉军己和敌人足足对峙了二十多天,敌人甲斐军的本阵就驻在上杉军回越后的路上,兵粮,士气,已支撑不了多入久,而主将谦信泰然自若,与信玄的几回合大战,他已深深了解信玄用兵的策略,就如信玄熟识他一样,对峙了二十多天,双方士气己到达最高点,决战一触即发,此时,那一个先出动,胜负关系完全不动。就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之夜,谦信收到绝密情报,一股敌军正在相对自军本阵作迂回运动。终于开始了。
面对这一变化,谦信的分析是,由于战气已足,信玄已决定在近期决战,以信玄的个性,战要胜,还要最小损失的胜,正面进攻与自己旗鼓相当的敌人不是信玄的作风。发现的这股敌人正是信玄的奇兵,以此部队的规模与隐蔽行军来看,不是饵兵。而是一股大部队,从后方进攻与信玄本形成合攻之势。而无论是饵兵或是大部队,进攻这股敌人一定会中信玄的计,因为后方就是甲斐,上杉军往后进攻必定会覆灭。唯一的出路就是进攻信玄本阵,打通回越后的道路,而信玄分兵出击,本阵实力已削弱,战机就在眼前,慢一步上杉军就会陷入重围,谦信当即集结部队出发,进攻信玄本阵!“明天,我们就要回到家乡越后!”
战事的发展证实了谦信的判断,而对敌人变化冷静的分析与暴风一样的进军,使谦信在第四回合川中岛合战中占得了先机。
动静之气,善战者须有之,治军,有刚柔之气,示敌有真伪之气,总之,将者无常气。当静则静,当动则动,刚时以刚,柔时以柔,当勇则勇,当怯则怯,要战便战,要退便退。表里不一,示敌人以伪,治士兵以愚。
古之制怒,幽远之术,以御气也,纵有冲天之怒,表面不可见一愠,心里平和无气,表面却要伪急忿好动。静气,上将之道。
有一位训兽师,他训练了一只狮子,平时十分温顺。有一天他进笼与它交流,一进笼子,风就把笼门关上了,他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衣袋。但是他的这个动作被狮子误解了,狮子突然怒吼起来,瞪着他。他心中一阵慌乱,知道狮子已经饿了一天,而刚才这个动作是敌意,如果狮子攻击他,他必死无疑。
他占在那里不动,冲着狮子笑,眼睛直视狮子,时间一分一分过去了,狮子慢慢地从暴怒中恢复过来,舍下他一边去了。他用钥匙轻轻打开了笼子,刚走到外面,身子就软倒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也许已经相信——静气这种品质虽说不一定是人类最优秀的素质,但人类却必须拥有它。它在关键时刻,也许就是你的救生衣。
现时,愈来愈使人感受到,在物欲横流的时尚鼓噪中,生活的节奏好似陀螺,一些人的心欲无节制地膨胀,心理的躁动宛若汤煮蒸煎,难得安静。不论达官贵人、巨贾富豪、鸿儒学子,还是工匠艺人、贩夫走卒、平头布衣,无不人静心不静,为利忙乎,为子忙乎,为名忙乎。然而,能够远离人群喧嚣之地,去寻觅得一分安静,该会有多么难得的觉悟和境界。其实,再往静处想来,自己至今孜孜不倦而所谓追求的,不就是淡泊一生的欢愉与智慧吗?
油然想起庄子那句名言:“圣人之静,就是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以搅挠他的心志,所以能静。”因此觉得,静气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一种驾驭主观客观世界的能力。静能养生,静能生慧,静中开悟,静中明道,静能通神化。有时,一事当前,临危不乱,自能产生出无限智慧,化解困难;如若心浮气乱,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误事。
韩浩月说:“如果冲动是魔鬼的话,那么冷静毫无疑问就是天使了,它插着一对洁白的小翅膀,在人头脑发热、情绪激昂的时候,左右忽扇过来一阵阵小凉风——人间许多悲剧、错事和遗憾就此被避免。”
一位有27年驾驶经验的老飞行员,在介绍他飞行史中最不平常的经历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是F6型飞机的飞行员。一天,我们接到战斗命令,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后,来到东京湾。我按要求把飞机提升到距离海平面300英尺的高度做俯冲轰炸。正当我以极快的速度下降并开始做水平飞行时,飞机的左翼突然被击中,整架飞机翻了过来。人在飞机中,是很容易失去平衡感的,尤其在天和海都是蓝色的时候。飞机中弹后,我需要马上判断我的位置,以便决定我应该向上还是向下操纵我的飞机。在飞机中弹的最初瞬间,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我什么也没做,没有碰驾驶舱里任何控制开关,我只是强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决不能冲动。终于,我发现蓝色的海面在我的头顶上,我知道自己的确切位置,知道了飞机是翻转的。这时,我迅速推动操纵杆,把我的位置调整过来。在那一瞬间,如果我冲动地依靠我的本能,一定会把大海当蓝天,一头撞进海里。”
这位飞行员最终感慨道:“我的冷静救了我的性命。”
人真的不能缺少静气。不少人似乎忘却了这样浅显的哲理,你只要成为世间之人,都会产生有价值与价格两重性。有人过于把自己的价格看得过重,为一些蝇头小利或区区小小名分,刻意追逐,患得患失,心中如何平静?然而,也不少人超脱于尘世中的喧哗,摆脱于眼前的是非纷争,把人格、道德、尊严看得比世间万物还重的。而现时在更高层面上对人生特质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把握的人,似乎越来越为世俗所不容并难得鲜见了。
如此想来,静气并不是放弃,静气也不是观望,静气也不是无奈,静气更不是等待。静气如我眼前这位一动不动而专心垂钓老者的神态,具有处变不惊、积极平和的心态,保持冷静观察、刻苦思索的过程,更需要从容不迫、永不言败的信念,镇定自如、沉着应对的意志力。“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古人对圣贤静气的赞扬。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逐物资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可见,要适应这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没有勇气不行,没有志气不行,没有静气更不行。
多少事,从来急,只争朝夕。那本是一种精神状态而已。但是,光心急是不能解决解决问题的,许多时候还得心定咬得“菜根香”,还得要心静处事为好。
于是,忽又忆起哪位名家所说:“经多实践心方明,看破浮名意自平;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事到盛时须警省,境当逆处要从容;虚怀若谷观一是,胸有成竹方能静。”
因此,不必戚戚于贫践,不必汲汲于富贵,更无须“争利于市,争名于朝”,人生的静气本就是一种人格的净化,寻求的只是一份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与安宁,更是对于凡俗生活的一份智慧与把握。
商业世界里,不乏人有“眼光”,能投资出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个好项目;但像巴菲特、孙正义、李嘉诚这样的世界级投资家,能够持续几十年成功运营出投资公司,还需要有“静气”。
静气在养。静气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之上,建立在丰富经验基础之上,建立在过人智慧和勇气之上,建立在超人的意志力之上的。浩然处世,静气养身。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发掘真我,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才能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记住:不歪不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欲,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静心课十六
学会放弃,给自己创造时间和空间去体验生活,以追求更大的事业。曾有一段智语,大意是说:“要评价一个人的成功,只需看看他为得到成功所放弃的东西。”诚然,成功本身,还有一味争取成功的做法,往往都无法带来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