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英国精神
1599500000052

第52章 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而生存

永远都要坐前排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城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时,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困难了”之类的话。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在以后的无论是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在上大学时,入学考试科目中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学完了,并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正因为如此,许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届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人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无论做任何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能力的评判标准

19世纪上半叶著名的议员、中等阶级激进派领导人科布登曾说过,“对人的能力只有一种看法或一个标准--即赚钱。一切阻止我发财的障碍,都将让道,不,一定会让道。只要我全力向它进攻,从曼彻斯特肮脏的下水道里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

科布登本人就是靠白手起家发财致富的。他早年和两个年轻人合伙集资一千磅(其中一半是借来的),来到曼彻斯特。尽管对这里的商号一无所知,他们却凭着一股闯劲找到福特兄弟开的印花布公司提到了4万磅的货,最终发了财。

人们并不仅仅是为自己而生存

英国社会道德学家斯迈尔斯在《人生的职责》开篇语中写道:

“人们并不仅仅是为自己而生存。除了为自己的幸福而生存以外,也为别人的幸福而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履行的职责,富人和穷人都不例外。对某些人来说,生活是快乐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生活是痛苦的。但是,最有价值的生活却绝不是那种只追求自我享乐的生活,甚至也不是那种沽名钓誉的生活,而是那种在每一项美好的事业中都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给社会带来希望和益处而工作的生活。”

非国教徒的良心

“非国教徒的良心”是英国流传至今的一句短语。英国人丽月塔在其《绅士道与武士道》一书中总结这种良心为:诚实,不虚伪,不会说假话奉承人;重诺言,守信用;坚持真理,尊重并能采纳不同意见。

英国学者赫胥黎在《自由的教育》中曾说过:“一个非常清楚、非常基本的真理是,我们每个人和多多少少与我们有关的人,其生活、命运和幸福,都依赖于我们对一个比赛规则的认识。”

“非国教徒的良心”,对于英国的道德风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非国教徒根据他们领悟的上帝赋予他们的责任,形成他们独特的价值观。著名作家乔治·爱略特描写l832年非国教徒的价值观时说:“这里的居民认为古老的英国并不像它可能的那样好,这里的芸芸众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宗教并不就是统治者的宗教。因而,他们可能将许多事物加以改变,这些事物现在或许已经使这个世界比它该成为的状况更为痛苦,而且确实是更为罪恶。”

换言之,非国教徒希望能恪守自己的责任,使社会得以改进,得以发展。

当然要给狗吃

英国人对于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对于狗的关心和爱护也堪称世界之最。一位法国人在访问英国时,对他的英国朋友编造了下面一个故事,想借此挖苦他们一下:

“旷野荒郊有一位老人和一条狗饿得奄奄一息。这时有人发现了他们,但这个人身上只有一点食物,仅能挽救一条生命。要是在欧洲大陆,这人准会毫不犹豫地将食物给老人吃。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英国,这个人可能要大费脑筋,不知该救哪个好。”

这位法国人满以为他的故事会引起一番争议,可他得到英国朋友的回答是:“当然要给狗吃,那个可怜的家伙连个饿字都说不出来。”

80年代初,英国某地方报纸登载过这样一条新闻:某天,米勒尔小姐牵着她的狗在公园内游玩时不慎落水,市民库克见义勇为,从水里救出了这位小姐和宠物狗。为表彰库克的行为,当地的拯救落水者协会给他寄来了一张1英磅的汇单。故事本该到此结束了,可一周以后,库克又收到一张l0英磅的支票,这是动物保护协会给寄来的,作为他救了小狗之命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