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山村布依
16061700000016

第16章

“牛打场”除了看牛打架比赛,还有卖各种小吃的摊头,炸洋芋片,炸串串,还有一些卖干货的,有带壳不带壳的花生,炒熟的瓜子,一串串干蘑菇,这些都是装在竹编的箩筐或者背篓里,当时我和妈妈也去卖“黄甜粑”。这是妈妈用家里的玉米,糯米做的,吃上去甜甜的有糯米的黏稠软糯,也有玉米的香甜和嚼劲,还有粽子叶的清香。妈妈用家里抬米的箩筐抬着去卖,每个箩筐里放十五个,到了活动场所,我们找了个高高的土坡把箩筐放下,妈妈嘱咐我守好一边,她自己也守好一边。我们一边看斗牛一边听喇叭里的讲解,一边卖着箩筐里的“黄甜粑”,时间过得很快,临近傍晚的时候,当喇叭里传出:“今天的比赛就到这里,明天大家继续来看。”的时候我们也卖完了最后一个“黄甜粑”。妈妈检查着手里的钱,总共卖了二十多块,妈妈很开心,我也很开心,这是我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卖东西。“牛打场”一般持续三天,得了冠军的斗牛身披红袍,头戴红布“荣归故里”,有些山寨还会放鞭炮迎接呢!“牛打场”虽然热闹,但有时候也会出意外,发疯的斗牛把人顶死或者踩死,这些都是听老人讲的。斗牛活动流传已久,没人知道它起源于哪个年代,流行于哪里。但它确实给山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正月里,布依山寨里经常看到走亲戚的人们,他们多数从别的山寨来,近些年来也有从外省来的。小时候我经常和妈妈去走亲戚,去‘小河’的大姨家,去‘谷岭’的大姑妈家,去‘苦竹园’的二姑妈家。。。。。。基本上七大姑八大姨都走过了,记忆最深的是在‘谷岭’的大姑妈家,她们山寨有很多和我一般大小的伙伴,曾经一起愉快的玩耍,我还曾去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她们山寨全是布依族,而且姓氏都一样,可以说整个山寨都是一家人,所以每次我和妈妈去那里,吃饭要吃一寨,一天五六顿,七八顿都有,其实吃饭只是个形式,拉近亲戚间的关系才是关键。在那里,我第一次吃到了布依族最古老的美食“十样碗”。“十样碗”是由十总菜组成,每种菜都是十片,有猪耳朵,猪心,猪肺,猪肝,猪肚,猪血,猪排骨,肥油肉,香肠,血豆腐这十种,十种菜整齐的摆放在两个土碗里,吃的时候一种一种下锅,边喝酒边吃,慢慢聊天慢慢吃,一个“十样碗”吃完,饭也就吃完了。“十样碗”是布依山寨里用来招待亲近的亲戚朋友用的,而且这十种菜事先都是煮熟准备着的,最先下锅的是肥油肉,先在锅底炸出猪油,再放猪的内脏炒着吃,接着锅里放些水把排骨下锅,浓浓的排骨汤里可以加些白菜、菠菜,蘸着特有的“蘸水”味道好极了。直到现在我还特别想念那个“十样碗”,但也没有机会再吃着。除了春节,布依山寨里家家都会过的节日还有“四月八”也叫牛王节。

“四月八”的传说是为了慰劳牛而安排的,所以也叫牛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染花米饭,用肉和花米饭喂牛。在布依山寨里,牛是尊贵的伙伴,人们对牛有着深深的感情。小时候每到四月八,妈妈总会带着我和三姐到山上去找染花米饭的树叶,有紫色的,黄色的还有黑色的,树叶采到家里,每种分开清洗煮水。把白色的糯米浸泡在煮好的染料水里一段时间后,糯米就变了颜色,这时就可以上锅蒸了,蒸熟的糯米自然就变成了好几种颜色,变成了漂亮的“花米饭”。花米饭煮熟后第一碗要供祖宗,第二碗要和青草一起喂给牛吃,然后才到我们吃,吃不完的部分放到竹塞子里晒干保存好,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拿出了招待客人。干的花米饭吃法简单,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炸着吃,只要放到油里炸过,就变的酥脆可口,加上它的五颜六色,很吸引小孩子。除了花米饭,小时候我还喜欢吃妈妈做的“泡粑”,“包谷粑”,“泡粑”是用白米磨成粉加水和适量糖精做成米粉团,米粉团里加点酵母让它发酵,发酵好的米粉团上锅蒸熟就可以吃了。“泡粑”吃起来软中带Q,有糖精的甜味和米粉的清香,很适合小孩子吃。“包谷粑”是用嫩玉米做的,用石磨把加了少量水的嫩玉米粒磨成玉米浆糊,在玉米浆糊里加适量的糖精搅拌均匀,在把这些浆糊分放到玉米叶子里上锅蒸熟就可以吃了。“包谷粑”一定要趁热吃,味道香甜软滑,如果冷了再吃就有点粗糙。

山寨里的人们生活传统而多彩,到处都充满了情谊充满了民族的记忆,每个布依山寨,苗寨都会有自己的花场,花场除了是女人们绣花的地方,也是年轻男女约会玩耍的场所,那里充满了浪漫的爱情,充满了青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