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6121700000015

第15章 洞察人性的心理(2)

事实也证明,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在适当的时机适当地满足对方的虚荣心理,我们将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顺风顺水,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杨彦是一个油漆厂的业务人员。这一天,他自信满满地来到了一家家具公司,想向这家公司推荐一种新型的油漆。

然而,当杨彦走进这个家具公司老板的办公室的时候,他并没有得到热情的款待。当杨彦说明来意之后,家具公司的老板李总冷冷地回了他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的油漆产品足够好,价格足够合理,我们还有的可谈,如果价格高过市场最低价很多的话,我们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所以,请你回去好好想一下我的话。另外,我们已经有满意的合作伙伴了。”

杨彦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样可不行,今天必须搞定这个客户。杨彦眼睛一眨,计上心来,连忙对李总说:“不!不!不!我此行除了推销我的油漆,还有另外的目的。我听说,贵公司的家具质量相当好,特地来拜访一下。另外,我久仰您的大名,您是本市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您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真是让人羡慕!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人来讲,您的经历和您的成就对我肯定会有不一般的影响。所以,李总,您能不能利用几分钟时间,给我讲一讲您的创业经历呢?”

李总的情绪本来并不是很好,但是一听这个年轻人这样说,顿时兴奋起来:“哪里哪里!年轻人啊,你有这样的心态,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都特别浮躁,很少有像你这样虚心的年轻人了。说起我的创业史啊……”紧接着,李总就把自己这几年经历过的艰辛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杨彦则让自己尽可能认真地听完了李总的讲述,并不时地对李总的讲述回以掌声和点头默许。

李总讲完之后,用手拍拍自己的办公桌,一脸骄傲地说:“看见了吗?这都是我自己上的漆。”

杨彦当然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于是快步走上前去,也用手敲了敲那个办公桌,并且还滴了一滴水在上面,用手仔细地摸了摸,然后才用纸巾把水擦干净。之后,杨彦对李总说:“的确,李总的手艺真是不一般。这桌子的款式真不错,非常大气,非常符合李总您的身份。李总的手艺也确实不错,您看这漆上的——一眼就能看出是有手艺在里面的。但是……但是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不知道李总……”

“没关系,你有什么建议就大胆提,我这个人是最最虚心的。”李总拍拍胸膛大声说道。

“李总您真是爽快的人,我只是觉得这漆的质量不是很好,主要是防水性不是很好,您看一下……”杨彦不失时机地把话题转移到了正题上。

“是吗?我看一下。”李总连忙低下头去仔细观察,并不住地点头,一会儿就有了回应:“小伙子,不简单,你说得对。”

紧接着,杨彦就以此为突破口向李总介绍了自己今天带来的一款新型漆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继承了传统漆所有优点的基础上,大大地增强了防水性。

李总当时就对这种新型的防水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半小时之后,心情大好的李总当场就和杨彦签订了一个大单子。

杨彦是如何说服李总和自己成功签订订单的呢?很明显,这次成功的推销完全得益于杨彦对李总的那一番夸奖和赞赏。也许,杨彦对李总的那一番恭维只是表面上的客套话,但是这一番话却正好说到了李总的心坎上,满足了李总这个家具公司大老板的虚荣心理,以致李总的态度从“冷淡”

到“热情”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并最终促成了签约。

总而言之,人人都是有虚荣心的,虚荣便会导致奉承。没有人是不喜欢被人奉承的,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语言就是奉承话了。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试着在适当的场合、适当地说一些奉承话,这样就能满足对方心理的“虚荣需求”,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和谐,以不变应万变、得心应手地去处理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

应该心理:用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见一些人这样抱怨:

“这人真是抠门,我那样对他,他却这样对我!”

“你怎么这样啊?我对你多好啊?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她没有理由这样对我啊,因为我对她很好。”

“他向我借东西的时候,我从来没说过什么,总是很爽快就把东西借给他了,我现在向他借点东西,他怎么老是找借口不借给我啊?”

……说实话,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能听见很多这样的声音。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抱怨呢?

其实,这是因为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理所当然地应该从对方那里得到“等价对待”。也就是说,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如果对方不能至少以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我们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不应该的事情。这种奇怪的心理每个人都有,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心理效应称为“应该效应”。

“应该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透彻地看清楚人们的这种心理,并且以我们的方式去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或者至少要用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不让对方从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否则,我们的人际关系是会受损的。

李刚和赵岩原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从小在一个大院里长大,简直情同手足。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两个人因为一些小误会,关系发生了变化。

上个月,李刚想买车,但是自己手上的钱不够,因此想向赵岩借一笔钱。让赵岩为难的是,自己确实有一笔存款,但是这笔存款是准备买房用的,目前正在到处看房子,一旦看好房子马上就要用钱。赵岩还认为,李刚虽然是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但是朋友之间“救急不救穷”,这笔钱不能借,于是婉转地拒绝了李刚的请求。

李刚一听赵岩拒绝了自己,非常生气,心想:赵岩怎么这样?做了这么多年的朋友,没发现赵岩还是这么抠门的一个人。再说了,我是怎么对他的!他办婚礼的时候,钱不够用,不是从我这里借的吗?当时我可是二话没说就把积蓄全都拿出来了啊,做人可不能忘恩负义!李刚心里很生气,但是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赵岩也明显感觉到了李刚的不满,但是他也很无奈。

从这件事情以后,李刚和赵岩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两个人原来还隔三差五地聚一聚,但是,因为这件事,他们两个人一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过一次面。

相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洞察到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的“应该心理”,或者是小看了“应该心理”对人们的交际行为的影响。其实,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讲的,所有人天生就有一种“应该心理”,都希望对方至少能以自己对待对方的方式对待自己,一旦这个心理“天平”发生倾斜,就有人会心里不舒服,随之而来的就是人际关系的受损,甚至是大矛盾或者彼此言语相伤。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人们普遍存在的“应该心理”,要不失时机地洞察对方的这种“应该心理”,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满足对方的要求,即使一下子不能满足,也要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不要让对方的心理天平发生倾斜。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一点,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人际麻烦,轻松应对很多无中生有的人际误会,得心应手地处理很多人际矛盾。

排斥心理:巧妙化解对方的排斥心理

排斥心理,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对自身之外的人或物持有的一种不接受的甚至是排斥的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天生就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竞争对象、仇人、自己不喜欢的人……人们的排斥心理表现得会更加强烈。

通常来讲,很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排斥心理的存在,其实即使是那些最善于交际的人,在人们眼中人缘非常好的人,他们内心也有排斥心理,只是对不同的人排斥的程度不同而已。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不管对于什么样的人,我们都能绝对、完全接受对方的一切吗?相信很多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都会摇摇头。是的,我们的内心总有那么一点排斥别人的心理,只是对于亲朋好友,我们排斥的程度很小,甚至很多时候让我们忽略掉了,而对于陌生人、竞争对象、仇人、自己不喜欢的人……我们心里的排斥程度很强,很多时候甚至会由此引发矛盾。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不能忽略自己的排斥心理,更要学会洞察别人的排斥心理。我们只有学会洞察别人的排斥心理,才能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交际手腕,巧妙地化解对方的排斥心理,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得心应手地处理人际关系。否则,我们同样会遭遇人际麻烦。

小李大学毕业不久,就很顺利地在北京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文案策划工作。

和那些整天奔波于招聘会但是工作仍然没有着落的同学比起来,小李无疑是幸运的。然而,上班以后,小李才发现,找不到工作固然苦恼,但是找到了工作,依然有工作上的烦恼。

因为小李是新人,在公司里不仅得不到上司的重用,就是在同事眼里,小李也纯粹成了一个打杂的。这让小李的心里很不平衡,自己怎么说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怎么现在成了一个打杂的了呢?

更让小李难以接受的是,在公司里,他处处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根本不能融入到公司这个大团队之中。平时工作的时候,同事们好像处处提防着小李,这也不让他干,那也不让他干,唯独等到中午带饭、打印图纸或者找不到咖啡的时候,大家才会想起小李:

“小李,你中午出去吃饭的时候帮我带个盒饭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