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6121700000028

第28章 让管理走向智慧(3)

这正如心理学家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一个灿烂的微笑,一次大胆的挑战,一个习惯性的动作,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辉煌和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生的成败是要从全局着眼的,疏忽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直接影响成功。因此,只有注重小事,不看轻细节,才不会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手表定律:不要制订双重标准

在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它们每天都是太阳升起的时候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再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

一天,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询问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就这样,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这块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手表。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手表。

但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显示都不相同,到底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猴子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猴子们开始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是,当我们只有一块手表时,可以确定时间;拥有两块或更多的手表,却无法确定时间了。因为更多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迷惑。

因此,我们对待同一件事情绝不能同时设定两个不同的标准,否则将会使这件事情变得复杂、毫无头绪。对于我们自身,也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我们的行为和思维都将陷于混乱;而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运转起来。

举个例子来说,在一家外资企业中,结构组成采用的是矩阵型,即一个职位要向两个上级汇报。

这就意味着市场专员既要向本地的首席代表汇报,也要向市场部经理汇报。因为首席代表觉得自己更了解中国国情,而市场部经理觉得自己有更专业的判断力,结果使得指令经常产生混乱。为了避免自己判断上的失误,在此之后,市场专员干脆将电子邮件同时发给两个上级,等两个上级都同意了之后再去执行。也正因为如此,贻误了很多的市场推广契机。

这就是没有明白手表定律而产生的后果。其实国外总部与国内分公司都是站在促进公司发展的同一个立场,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却产生了分歧,给市场专员的手上“戴”上了两块“表”,他也就混乱了,结果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与此类似的,还有下面这则小故事。

在世界诞生之际,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太阳,接着魔鬼就创造了灼伤;第二天,上帝创造了性,随后魔鬼就创造了婚姻;第三天,上帝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魔鬼陷入了沉思之中。苦苦思考了好一阵子,结果魔鬼也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魔鬼知道,两种不同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追求目标会让人类处于混乱的状态之中。

做事情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价值标准,然后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只有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当两个目标、两种思想同时出现并相互冲突时,我们必须放弃一个,这是毋庸置疑的。人的价值观和做事的标准都只能坚持一个,多了或是少了都将使自己混乱、迷惑。

有一个磨坊主和他的儿子一同赶着毛驴去集市。路上他们遇到了一群卖菜的妇女,其中一个妇女看到他们时嚷着说:“你们快看啊,多傻的父子俩啊,有驴不骑却在地上走。”磨坊主听了她的话,觉得说得很对。于是,就让他的儿子骑上毛驴,自己在地上走。

快到村口的时候,父子俩又遇到几个乘凉的老人,其中一个老人说:“你们快看啊,那个儿子自己骑着驴,却让父亲在地上走,真不孝顺啊。”磨坊主听见老人的话,没办法,只好让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

又走到快进山口的时候,父子俩又碰到一群妇女和孩子。几个妇女一见父子俩就拉着孩子大喊起来:“你们快看,多狠心的父亲啊,自己骑着驴,却让儿子在地上走。”磨坊主一听,只好把儿子也拉上驴,两人同骑一驴。

就这样,当他们走到集市的城门口的时候。一个大汉看到这父子俩又说:“你们快看啊,哪有这么狠心虐待牲口的啊,他们都要把它累死了。”

此时的磨坊主已经不知所措了,最后只好和儿子把驴的四条腿捆在一起,用一根棍子抬着驴朝集市走去。

尼采曾这样说过,“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些。”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想要的,那么,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着大多数人的是他们总是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选择哪一个。

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标准。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衡量标准不同,观点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参考、学习别人的意见和标准,但并不是标准和意见越多越好。因为标准多了,反而会让自己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只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就足够了。

霍布森选择:放宽眼界,打开思维

1631年,英国剑桥有个商人叫霍布森,专门从事贩马生意。他在卖马时总是跟别人承诺:我的马是最好的,也是最便宜的。只要付出少量的金钱,不管哪一匹,或买或租都任你选择。不过当他把马放出来供买马人选择时,却又额外附加了一个条件:只允许挑选门外的马。其实这是个陷阱,因为他的马圈只开了个小小的门,高大威武的马根本就放不出来,能放出来的只能是矮马、瘦马、小马,不管怎么选,结果都不会令你满意。

后来人们在决策中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戏称为霍布森选择。

霍布森选择显然是一个假选择,因为它的选项永远都只有一个。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霍布森选择给人们展示的是一个诱人的陷阱,让人们被低廉的价格所吸引,纷纷跑到这边来选马,但因为马圈的门口太小,所以,人们根本不可能选到高大威猛的好马,或是只有花大价钱才能买到自己中意的马。如此的选择,显然已经落入了霍布森选择的圈套之中。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霍布森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开眼界,打开思维,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寻找新的路径,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了自己的前途。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想要进步就必然需要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有一个凶狠的大盗叫普洛克儒斯忒斯。他有两张铁床,一张很短,一张很长。他强迫着过路的客人躺在床上,如果床比人长,就用一把巨钳夹住人的四肢把客人抻长,抻坏客人的筋骨;如果床比人短,他就用刀砍掉客人的双脚。

这个穷凶极恶的大盗最后败在了伟大的英雄忒修斯手中。忒修斯抓住他,把他按在那张短床上,然后就像他平时对待过往的客人那样,用刀砍掉了他的双腿,让他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在职场之中,若是管理者仅用一个呆板的标准来要求员工,不知变通,那也就相当于把他们的脚砍掉或者筋骨拉长,不仅十分愚蠢,而且还会激起员工的不满与愤怒。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当以此为戒,不要使员工陷入霍布森选择之中,更不能把他们约束在任何一张无形的铁床上。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存在着霍布森选择。例如一些商家返券促销,表面上看起来消费者是得益了,然而实际上,基本所有的这类活动所返回来的代金券都是受限制的,总有一些品牌店是不参加活动的,即使是参加活动的品牌店,它的当季新款商品也是不能使用代金券的。再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出国“镀金”,可以继续读研,还可以自己创业等,但是由于“囊中羞涩”,其实以上的选择都是名存实亡的。换个角度来说,目前社会上以学历为标准的风气和父母对孩子进一步深造的期望,都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考研,这是残酷的现实竞争给选择套上的无形的枷锁。又比如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你本想在家里读自己喜欢的书、打游戏,可是女友的一通让你陪她逛街或是去看电影的电话就使你的这些计划化为泡影。虽然可以让你从逛街和看电影中选择,但是这两项其实都并非你所愿,这又陷入了一个霍布森选择之中。

我们的决策过程是在多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满意或最优方案,但如果每个备选方案都是不满意的,选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人生中,一旦选择目标与选择的限制相冲突,就很容易出现霍布森选择的尴尬局面。

那么,怎样避免落入霍布森选择的决策陷阱呢?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制订备选方案,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找出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和相关的限制条件。

通过总结和分析,权衡利弊、区分优劣,拟订多种优质预案作为备选方案。只有在此基础上做出的选择才是最佳选择。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的困境之中,就不可能创造性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道理很简单,优与劣、好与坏,都是在选择对比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供对比选择,才有可能做到合理、优化。因此,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方案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选择,就等于扼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