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虽然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能用简单的单词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了,所发出的“音”开始有一定的具体意义了。而作为父母,应该在这个阶段增加宝宝与生人接触的机会,克服怕生现象,提高宝宝与人交流的主动意愿。同时,为了更好的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多给宝宝看画册、讲故事,丰富宝宝的认知和词汇。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变得越来越有自主意识,对宝宝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也需要爸爸妈妈更加有耐心。
理解是说的前提(7~8个月)
训练八:和宝宝一起看早教卡
训练目的:这个阶段的宝宝已有了初步的语言理解能力,给宝宝看看印有水果、小动物及生活用具的早教卡有助于培养小家伙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方法:如果宝宝已经认识了小狗,妈妈可以找到印有小狗图案的早教卡,一边用手指着小狗一边说:“宝宝看,这是什么呀?它是一只小狗,对不对?小狗,宝宝学学,狗……”宝宝的眼睛会注视着图片并用小嘴尝试着做出“狗”字发音的口型,但是可能还不能发出正确的音。妈妈讲完后,可以对宝宝提问:“小狗在哪里?”让宝宝自己用手指图中的小狗作答。如果宝宝正确地指到小狗的位置,妈妈就要及时表扬宝宝,可以说“哇,宝宝好棒”或者亲亲宝宝的脸蛋作为表扬。
小提示: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喜欢把拿到手的任何东西放到嘴里尝一尝,这是他认识事物的特殊方式,因此,妈妈在选购早教卡时应注意选择覆膜的、纸质较好的卡,防止宝宝撕扯、啃咬。
训练九:鼓励宝宝用身体表达语言
训练目的:从出生第7个月起,宝宝就会用肢体语言跟父母交流了,高兴时挥舞小手、眯起眼睛,生气时乱踢乱打、撇着小嘴,这些都是宝宝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爸爸妈妈“说话”。
方法:7个月的宝宝经过一定的训练就能掌握简单的有具体意义的肢体语言,比如,爸爸上班出门时,妈妈握着宝宝的小手,一边教他挥手一边说“跟爸爸再见,再——见”;在外边玩够了要回家时,妈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教宝宝挥手跟小朋友“说”再见,慢慢的宝宝就能准确掌握和使用表示“再见”的肢体语言了。
小提示:肢体语言是宝宝会说话之前与人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训练宝宝掌握更多的肢体语言是为将来宝宝用话语跟人沟通交流打下基础。
训练十:懂得什么是“不”
训练目的:让宝宝明白某些常用字的具体含义,同时初步规范宝宝的行为。
方法:7~8个月的宝宝活动能力增强,这时教会宝宝理解“不”的含义显得十分重要。要让宝宝懂得“不”,大人的表情和动作都需要做到位。例如刚端出一碗热粥,爸爸边摇手边说“好烫啊,不要动”,但是宝宝不明白,仍会伸手去摸,这时妈妈可以拉着宝宝的手,让他的食指轻轻摸一下碗,宝宝会感觉到烫,再拿着他的手去摸碗时,他就会把手缩回去,甚至以后再听别人说“烫”时,宝宝也不会再伸手了。经常做类似的相关训练,宝宝就会逐渐明白“不”的含义了。到那时,如果宝宝拿着玩具小球准备放入口中,妈妈说“不”,宝宝会停下来观察一下父母的表情,稍作等候。此时,妈妈若是保持严肃的面部表情,宝宝就能理解妈妈的意思;但若是妈妈不忍心看宝宝紧张的表情而变为微笑,那么宝宝会误认为父母在同他玩,就会调皮地再放入口中,并且,不能很好的理解妈妈说“不”的意思了。
小提示:对宝宝说“不”时,语气要温和,以免过于严厉而吓到了宝宝。
让人激动的第一声“爸爸/妈妈”(9~10个月)训练十一:教宝宝称呼父母
训练目的:让宝宝由无意识的发音发展成有意识的呼唤爸爸妈妈。
方法:爸爸下班回来,一整天没有见到爸爸的宝宝会显得异常兴奋,这时候妈妈要抓住时机跟宝宝说:“看,爸爸回来了!宝宝想爸爸吗?快叫爸爸,爸——爸……”经过几天的训练,宝宝再看到爸爸下班回来时就会主动叫“爸爸”了,但是发音可能还不是很准确,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就可以了。教会宝宝有意识的叫“妈妈”与上述方法大同小异。妈妈在做饭时,宝宝想要妈妈抱抱,会一直朝厨房的方向伸手并“哼哼”,这时爸爸就可以抱着宝宝来到厨房门口,对宝宝说:“看,妈妈在做饭。快叫’妈妈‘,妈——妈……”当宝宝发出含糊不清的“妈妈”声时,妈妈就转头给宝宝一个灿烂的微笑,宝宝就会心花怒放了。
小提示:听见宝宝有意识地叫自己,爸爸妈妈当然高兴极了,但是年轻父母都会发现一段时间之后宝宝突然不叫爸爸、妈妈了。不必着急,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爸爸妈妈坚持经常同宝宝讲话,要求宝宝喊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宝宝又会开口称呼父母了。
训练十二:听懂简单的命令
训练目的:让宝宝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命令。
方法:教会宝宝懂得妈妈简单的口语命令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最普通的生活细节入手,比如宝宝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食物端上餐桌时明确的告诉他:“宝宝,开饭了,快来吃饭。”然后将他抱到餐椅上坐好,再说:“宝宝,张开嘴,啊,吃米糊啦!”继而把一勺米糊送入宝宝嘴里。每次吃饭时都这样做,很快宝宝就能掌握“吃饭”和“张嘴”这两个命令的意思了。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教会宝宝明白“坐下”、“爬过来”、“亲亲”等命令式词汇。
小提示:下命令时不要让宝宝做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情,否则会打击宝宝回应命令的积极性。
掌握简单的肢体语言(11~12个月)
训练十三:听声拿物
训练目的:让宝宝了解语言跟物品的关系。
方法:对宝宝说“拿个娃娃给妈妈”,然后用手指着娃娃的方向,看宝宝的反应是若无其事还是顺利完成。当然,其他大人也可以参与进来。比如爸爸说“给我拿块糖果来”,爷爷说“给我拿块积木过来”等等。总之,这个月龄的宝宝很喜欢拿东西给别人,也乐于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玩。爸爸妈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宝宝与人分享物品的良好品格。
在训练宝宝听声拿玩具时,首先要宝宝听懂让他拿什么,拿给谁。在这个基础上教育宝宝拥有主动关心别人的积极心态。
小提示:如果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宝宝可能不愿意拿给别人,这是正常的现象,父母不能过于强迫他,注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当中逐渐培养宝宝乐于与人分享的性格就行。
训练十四:听儿歌做动作
训练目的:通过声情并茂的儿歌来激发宝宝学习语言的兴趣。
方法:宝宝很喜欢听儿歌,家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可以增加宝宝对儿歌的兴趣并跃跃欲试的跟着妈妈做动作。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儿歌《小白兔》,妈妈在说“小白兔,白又白”时可以做双手摸脸的动作;说到“两只耳朵竖起来”时可以分别伸出两个手指立直竖在头顶比作小兔子的耳朵;说到“蹦蹦跳跳真可爱”时可以做几下跳跃动作。宝宝看得多了就会跟着妈妈学这些动作。生动的语言加上肢体动作的表演,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小白兔”的含义,如果妈妈能在说儿歌时头上带一个小白兔的面具并做上述肢体动作,宝宝会更容易理解“小白兔”的意思。
小提示:当宝宝学会这首儿歌时,以后每次大人说“小白兔”的时候,宝宝都会跟着做动作来应和。
训练十五:认物识名
训练目的:让宝宝知道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名字。
方法:11~12个月的宝宝对周围环境的探索能力增强,对一件事物表现出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妈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教宝宝听懂身边物品的名字。比如拿着宝宝喜欢的玩具熊说“宝宝,这是小熊,给你玩吧!跟妈妈说’小——熊‘”,然后把玩具熊递给宝宝。这样做几次之后,宝宝很快就能掌握玩具熊的名字,在妈妈说“小熊”的时候宝宝就会看向玩具熊的方向并用含糊的声音说“熊”。用同样的方法妈妈可以教会宝宝掌握“汽车”、“大树”、“小狗”、“饼干”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名字。
小提示:宝宝理解字义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哟,认物识名的训练也要定期复习才能记得牢!
训练十六:模仿动物的叫声
训练目的:让宝宝学学动物叫,加深对语言的认识。
方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喜欢动物是宝宝的天性。1周岁的宝宝很喜欢模仿动物的叫声。父母可以拿着印有动物图案的早教卡跟宝宝一起认识小动物,比如拿着羊的图片说“咩,咩”,拿着猫的图片说“喵,喵”,拿着狗的图片说“汪,汪”等等。和宝宝一起认完动物之后,妈妈先跟宝宝一起练习一下各种动物的叫声,然后随手抽出一张图片,让宝宝学动物叫。如果宝宝叫对了,妈妈就亲亲他作为奖励,不对的话就及时帮他改过来巩固一下。宝宝也许今天学会明天就忘了,所以应让宝宝连续学习一段时间,并且一次不要教太多内容,每次只选一、两种动物就可以了。
小提示:户外阳光明媚时,不妨带着宝宝到郊区的农家小院去近距离接触接触真正的小动物。看到活泼乱跳的小狗、小鸡,宝宝会表现得很兴奋并主动模仿眼前小动物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