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16420700000015

第15章 3年选调生,从乡镇到省城(2)

在案例二中,县长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来,是因为在前不久到基层调研时,县长未提前打招呼分别到那两个乡镇,恰好都遇上B、D给各自手下人开会,B恃才放旷、张牙舞爪,而D缓和有理、处事沉稳,给县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案例三中,隐私被好朋友出卖(暂不论他是否有意)。古往今来有无数毁于熟人之手的案例,在此不赘言了。

【解决方案】

1.时刻注意自己言行,即使是在当时自己不熟悉或不相关的人面前。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你意想不到的人的一句话,就可以对你的未来产生影响。

2.通过种种途径多交朋友,构建自己健全、稳定的社会关系网。

3.在知己的朋友面前,也不要暴露自己的缺点太多,以免日后影响自身发展。这个很重要。年轻人刚迈进社会,对谁都不设防,对谁都真诚,这是好品质。但要有度,适可而止。

【感悟】

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有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即便没有机会遇到他人提携,至少会减少自己前进途中人为的障碍。

6.为自己设计可行的发展路线,并以恒心努力为之——可行的发展路线和恒心,二者缺一不可

在工作环境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和领悟,善于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要能认识到自己和将要面临的挑战,并且设法摆平它们。这就需要制订个人发展路线,包括短期内的工作计划和长远的人生规划。制订发展路线时不能过于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

【制订发展路线的要领】

(1)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目标,一个期望的结果;(2)有具体的时间计划或有限的期限;(3)准备做出独一无二的、坚持不懈的努力;(4)计划本身是逐步完善的,或者说,是“渐近渐明”的。

(5)计划的每一个阶段是可度量的(太笼统就不易度量),可完成的(如果计划过于离谱,就不会有效果),恰当的,并且是能够跟踪补救的(不钻死牛角尖)。

计划制订完了,距离成功还很遥远。我前段时间看过美国的一个统计资料,说一项计划在制订完成后,尽管也试图圆满完成它,但最后成功几率是16%,需要补救的几率是30%,失败几率是54%。这个机械的数字也许正说明了为什么有这样的俗话:“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从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中,我觉得有可能影响计划实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影响计划的原因】

1.社会是发展的,环境对主体的人,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比如,今天要求干部有学历,明天要的是能力;今天种蔬菜大棚出成绩,明天可能是发展工业出成绩等等。

2.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所谓利益相关者,就是你的发展路线有可能影响到的领导、同事、竞争对手、“组织研究”、利益集团或者其他人,他们的利益可能会受到你的计划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他们有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对你的计划施加影响。比如,我在社区论坛发帖子时,不时有网友回复“楼主,也许我就是被你挤掉的那个材料员”“楼主,也许我就是那个和你一起考试但没有考中的”,“被挤掉”的就是你计划的一个利益相关者。

3.潜规则。制订发展路线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在制订计划时,要考虑到社会存在但不能明确表达的要求。

4.没有保持住自己的个性、特性,而是随环境、随时间发生“变质”了。三国时刘邵曾说:“或志趣变易,随物而化。”也就是说,人是会随环境变化而变质的。用当前流行的词儿说,就是“被肮脏的官场同化了”。我这些年,一直特立独行,保持完整的自我,极力反感一度流行的“老狐狸经”、“厚黑学”等等之类的东西,极力反感官场小说。人的差别,其实正是通过人的气质、性格以及能力、兴趣、爱好中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表现出来。刚参加工作进入机关的年轻人,确实许多方面和“老油子”不同,处世时难免会遭到“老油子”的算计,于是难免有些人随波逐流,向“老油子”型人格趋同。那就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你与别人是等同的,那么你也容易被别人随意替换。

【感悟】

一个人的个性、特性,正是这个人身上最有价值性的素质,不要计划改掉它,否则“计划”会和它一起打水漂。做人,一定要做好人,用理想化的好人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有时候会吃亏、会受伤,但仍然要努力做个好人,做最好的自己。

7.面对资深难缠、心态不端的下属

【案例】

有一年年初,在上级安排下,我所在的县也开展大规模的学习某个重要思想的活动,这里简称“活动”。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各单位抽调人力、物力支持。那年我被抽调过去,当时全县共抽了五十多人,都是县直各单位副局及以上干部。我是唯一的女干部,也是唯一的25岁以下的,县里安排我担任宣传组长,除了学历和职务,我手下的几个兵资历、阅历都比我强很多,所以他们都不把我放在眼里。那年县里给宣传组下的任务是:三个月内,外宣报道(即省市党报的报道)在全市10多个县区中进入前三名。如果量化一下,就是说,平均每个月要在报纸上发表20篇左右的报道。写作本身并不太累,主要是当时的电脑打印、复印几乎没有人会用。我大学时学的是DOS系统以及编程,在贫困县工作几年,根本没有见过电脑。对于新出现的WORD、WPS及办公系统,打字、排版等等基本不会用。组织部从外面雇来一个临时工做打字员,给的钱少,人家上班磨洋工,到点就下班。

许多工作被耽搁了。那时,我下了班就留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摸索。有天早晨,我在打字室加班,听到隔壁宣传组的人在议论:

“咦,小组长怎么还没来?”“是不是被谁拐走了?”“要拐也得是年轻的来拐,咱们不行了。”我当时有点儿生气,他们都是县直重要部门的主要领导,平时道貌岸然的,背后却是这样。

【处理方案】

(1)我继续加班,十分钟后做完工作,回到宣传组,笑着对他们说:“我来了,不过我没有迟到啊,我在隔壁加班呢。”他们神色有些不自然。我视而不见,只是说:“下午三点开个交流会吧,请各位领导把各自单位的工作提前安排一下,咱们组还一次会没开过……”上午的事不了了之。中午聚餐时,我也是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一如往常对他们恭敬有礼。

(2)下午开会,总结前段时间工作,但不安排后面的工作。

只是说:我年轻,应该多干点儿;但是年轻人经验不足,对许多工作不知头绪,在座的×××领导当年是大秀才,文章上过《人民日报》,以后还请您多指导我;×××领导×××方面非常出色,我也得好好学习……把他们所有的人的优点夸奖一顿,并以学生的姿态,请他们“多多指教”,并且对能与他们合作表示“很荣幸”。

(3)暗示他们,以后他们各单位如果想在省市报纸上宣传宣传工作成绩,我可以代笔。当然,名字还是署他们的名。几天后,我给两个关键部门写了报道发表了,署了这两个部门的名字。在以后的日子中,这两个部门给了我的工作和个人很大的支持。

(4)此后安排工作,只安排我自己的,对他们从不做具体要求,甚至请他们多多监督我,他们爱干啥就干啥,即使不干啥我也微笑以待。而县领导表扬宣传组的时候,我一口咬定成绩是大家的,大家都很满意。

【结果】

(1)他们对我再也没说过难听的话,并且对工作非常支持。

我不安排他们工作,他们反而很不舒服,主动来找活儿干,主动协调宣传组的对外关系(这一点,尤其在应酬方面,他们远远比我做得好)。

(2)对我个人而言,直接收获是:在不大可能接触到电脑的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居然有个这么好的机会,练熟了办公软件使用,五笔打字速度不亚于专业打字员。以至后来调入新单位,接触新的工作(那工作是做文字材料,天天和电脑打交道),能很快进入角色。

(3)我收获了一群好朋友。这些老同志在本地影响甚大,我不经意间的“退却”,让他们对我从“轻视”改为“尊重”,直到离开这个地方许多年后,他们还记得我,还会去省城专门看望我。

后来他们学会了用手机发短信,在他们退休之后,逢年过节还会给我发短信祝福。这让我非常的感动。

【评点】

(1)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有些学习,看似对目前没有用处,但也许是明天你必须具备、又来不及学习的技能。

(2)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机会,多帮助别人。为人交友,不一定非得是通过物质、吃喝等等,也许你只须做些你擅长做的事,就能给对方带来意外的惊喜,并与对方建立起友情。

(3)工作上多干点儿,感情上宽容点。尤其是不要和别人斤斤计较,无论谁有理。和蚂蚁比赛跑、争高低,就算一时逞了强,对你的长久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

(4)机关年轻人与资历比自己深的人相处,应以德服人,万不可以“职务”为中心来处世。

【感悟】

一句话:你做的不是钟点工,所以不要刚干个啥活马上希望看到回报,不要机械计较短时期内收入与付出是否等酬,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未来收获预期之外的回报。

8.考试是公正公平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发挥出色

(当然也有社会关系的因素,但本书开始时就强调过,本文更适合没有社会关系、刚刚步入机关的学弟学妹读。所以,我的行文都是有鲜明针对性的。有特殊社会关系或已有成就的人,或者不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可以忽略本文。)【案例】

我一老乡在西南某省省直机关任正处级主任,某年他参加了全省面向全国的副厅级公选考试,他喜欢的部门要求有研究生学历,他只有本科,不够条件;他够条件的部门,竞争太强,笔试未过,惨痛败北。败北后,他和一些同败北的哥们在一起很不甘心,认为公选大有“猫腻”,说那题太偏、太怪。当时他们正好来北京办事,恰好我也进京出差。一起聊天时提到这次考试,这位主任指指我,对他的哥们说:“要是小河去参加这样的考试,肯定能考中。因为这些年人家一直坚持学习,英语和计算机都熟练,管理学、行政学知识都不错,各方面知识都挺全面。”于是我反问:“不是说有‘猫腻’吗?”主任笑了,说:“就算有‘猫腻’,笔试还是靠真功夫的,再说,如果一个人确实有真才实学,是不会怕考试的。”我反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好好抓住笔试的机会呢?”这位主任若有所思。据说,从那之后,他开始认真学习,夜以继日。次年,他参加邻省的副厅考试,在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成功通过笔试,应该面试成绩也不错,因为此后不久他就调到那个省了。

【一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