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川文艺年鉴
1645900000072

第7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文艺(9)

20.丹巴嘉绒藏族乡村风情节开幕

10月25日至28日,丹巴嘉绒藏族乡村风情节在丹巴举行。本次风情节紧紧围绕“走进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主题,以乡村为重点,主推嘉绒民间原生态歌舞、选美比赛、嘉绒女子成人仪式等重头节目,突出展示该县乡村民族风情文化,挖掘传承原生态嘉绒藏族文化精品。为了让游客体验到丰富多样的嘉绒文化,风情节期间游客在丹巴可以体验锅庄、弓箭舞、成人仪式等民俗风情。

三、评奖获奖情况

1.我省青年扬琴演员唐瑜蔓获全国性比赛一等奖

2月中旬,在有着700年历史的河南宝丰马街书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说书会友。四川省曲艺团扬琴演员唐瑜蔓以其精彩表演荣获一等奖。

2.绵阳黄英的剪纸作品《云朵上的羌寨》摘取银奖

在3月24日举办的2011中国桐庐国际剪纸艺术大展暨第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中,我省绵阳市参赛选手黄英的剪纸作品《云朵上的羌寨》获二等奖。

3.汶川水磨镇重建获全球人居环境大奖

4月7日至8日,主题为“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VI)”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权威机构面向全球共颁发了17个奖项。在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知名城市的竞争中,来自四川的项目(个人)大放异彩,共摘得三项大奖,成为本次论坛的最大赢家。汶川水磨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设计与成都花舞人间项目分别夺得两项全球最佳奖,华西希望集团董事长陈育新则获得“全球人居环境杰出贡献奖”。

4.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暨中国民间文艺第十届山花奖(民族民间音乐类)在绵阳颁奖

4月11日,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共颁出金奖、银奖、铜奖、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原生态民歌优秀传承人奖和中国原生态民歌传承贡献奖6个奖项。土家族穿号子、侗族大歌、漫瀚调、纳西族民歌、信天游、兴山民歌、苗族多声部民歌、塔吉克族民歌、晋陕蒙民歌、黎族民歌、壮族嘹歌、藏族山歌、维吾尔族刀郎木卡姆、蒙古长调、朝鲜族民歌、羌族酒歌获金奖,其中的5个作品将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族民间音乐类)。湖北兴山民歌传承人陈家珍获优秀传承人奖。本次活动云集了我国近40个民族共46个节目,多数都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此次展演评奖活动的200多名歌手,多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绵阳的原生态民歌节目让在场的专家和评委们眼前一亮。最终北川羌族歌舞《玛支》、平武白马藏族民歌《白马欢歌》、江油的《薅秧歌》、四川音乐学院绵阳分院的羌族酒歌《尔玛西惹木》四个节目获得“山花奖”一金三银。

5.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伏龙观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伏龙观古建筑群遭受严重损坏。按照中央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国家文物局会同四川省文物局,在灾后第一时间汇集全国一流的专家和一流的文物保护工程队伍,迅速启动了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该工程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作为设计单位,广西文保中心负责施工,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负责监理,于2008年6月30日开工到2009年11月顺利竣工,历时18个月。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伏龙观灾后抢救保护工程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颁发的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2011年4月16日,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文化项目官员卡贝丝、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等共同为获奖项目组织、设计、施工团队颁奖。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另一灾后抢救保护重点工程——“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已于2010年11月18顺利竣工,该工程被国家文物局授予“优秀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

6.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评选产生了18个太阳神鸟金奖和24个太阳神鸟银奖

6月11日,第三届非遗节评选产生了“俄罗斯民间舞蹈”等18个太阳神鸟金奖、“阿细跳月”等24个太阳神鸟银奖。川音绵阳艺术学院表演的羌族舞蹈《北川羌韵》荣获“太阳神鸟”金奖。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主题文化活动日和民族传统艺术展演、丹巴嘉绒锅庄获“太阳神鸟”金奖,“非遗”传承人阿尼获“太阳神鸟”最佳表现奖。“非遗节”郫县分会场暨“绣·天下”郫县安靖刺绣艺术节获“太阳神鸟奖”银奖,崇州市主题分会场活动被国家文化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了非遗节最高奖——“太阳神鸟奖”金奖。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及主题日活动获“太阳神鸟奖”金奖。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及主题日活动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最高奖——太阳神鸟”银奖。“太阳神鸟奖”从2007年首届“非遗节”开始设立,主要根据参演参展单位项目的保护工作、组织参展工作、抢救保护工作及现场展示的色彩、参与性的特点,对参演参展单位进行评选和奖励。崇州分会场、都江堰分会场、文殊坊分会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太阳神鸟”金奖,双流分会场、大邑分会场、郫县分会场、青白江分会场荣获“太阳神鸟”银奖。阿坝州的“茂县柯斯郸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主题文化活动日和民族传统艺术展演”获“太阳神鸟”金奖,“巨幅唐卡展”获“太阳神鸟”银奖。

7.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南片)在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举办,于2011年5月28日至6月8日在成都盛装登场。6月10日晚,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结果在成都揭晓,共产生了42个梅花奖。此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分别在太原市和成都市举行了近一个月的集中展演,近50名进入终评的演员舞台飚戏。苏州市滑稽剧团顾芗与重庆市川剧院沈铁梅双双获得“梅花”大奖(“三度梅”)。史佳华、李树建、陈巧茹、李梅、吴凤花等五人成为“梅花奖”二度获得者(“二度梅”)。王艳、安平、李军梅等35人获得“梅花奖”(“一度梅”)。我省有三位演员荣获“梅花奖”,分别是“二度梅”成都市川剧院陈巧茹,“一度梅”成都市川剧院王玉梅、南充市川剧团胡瑜斌。

8.甘孜州央金卓玛在“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中获一等奖

6月底,四川省文化厅组织少数民族选手参加文化部非遗司主办的“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甘孜州央金卓玛获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9.2011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圆满落幕

2011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于7月1日晚降下帷幕。本届舞蹈新作比赛是由政府主办的全省专业舞蹈的最高赛事,共收到来自全省各个市州、艺术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等单位的79件作品,其中36件进入决赛,共计1000余人参与演出。

10.在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决赛中,四川省共有8件舞蹈作品入选,7件作品获奖。其中,彝族群舞《珞惹·月》等少数民族舞蹈获奖

2011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决赛在宁夏银川落下帷幕。我省选送的8个舞蹈作品中有7个获得国家舞蹈重要奖项。此次我省入围全国舞蹈比赛决赛作品数量居于历届入围数量之冠,其中羌族舞蹈《心中的花儿纳吉》《你是一首歌》和彝族舞蹈《珞惹·月》均获奖,充分展示了我省多民族文化的和谐性和多元化。作为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的组成部分,全国舞蹈比赛是我国舞蹈艺术领域的最高赛事。

11.“四川省第十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结果揭晓

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南充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四川省第十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于9月5日至9日在南充市举行,迎来全省18个市州、两个省直和部队专业艺术团体、1所大专院校共计36个剧目竞相绽放。经评委会专家认真评议,民主公正投票,评选出比赛所有奖项。其中,优秀剧目奖14项,优秀编剧奖16项,优秀导演奖16项,音乐创作奖4项,涉及川剧、灯戏、金钱板等进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剧种。

12.“汶川羌绣”成为汶川县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9月,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128号公告正式批准对“汶川羌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汶川县获得的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3.凉山州会理县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1月2日,国务院将凉山州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四川第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四、学术著作

(一)图书

《羌族释比口述史》,阮宝娣编著,民族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羌族释比唱经》,王治升说唱,阮宝娣、徐亚娟采录并翻译,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九寨缘》,白林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古羌胜地——茂县》,曾晓红著,中共茂县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成都故事百家谈》(二),成都市文化馆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情要略》,郎玉屏、刘毅、阳宁东、李春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要略》,肖琼、李克建、杨昳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四川盐源县各民族的语言和谐》,戴庆厦主编,商务印书馆2011年1月出版。

《三星堆进校园——一项公众考古新纪录的诞生过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写,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古蜀道寻踪》,何青城绘,撰文,学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行走四川》(修订版),何宇光、古松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羌族教育发展史》,吴定初、张传燧、朱晟利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11月出版。

《羌山采风录》,万光治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中国蜀绣》,赵敏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成都馆藏文物精品选》,成都市文物局编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成都魂·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章夫、郑光路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二)论文

王克群:《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达州新论》2011年第4期。

余文莉:《关于绵竹年画发展的思考》,《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邓斌:《绵竹年画震后重建的对策研究》,《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王晓璐:《高雅素洁银花丝》,《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1年第10期。

王果:《震后灾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出路——以5·12地震灾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5期。

刘桂村:《游客视角下的川剧价值研究》,《绿色科技》2011年第12期。

刘竹梅:《独具特色的绵竹木板年画》,《文化月刊》2011年第12期。

蔡昌林:《传承蜀绣艺术促进灵活就业——郫县打造“郫县绣娘”劳务品牌之路》,《中国就业》2011年第12期。

刘兴均:《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谢重阳:《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视角》,《技术与市场》,2011年第12期。

耿静:《浅谈灾后重建中的羌文化保护》,《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4期。

任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羌年实践为例》,《民族学刊》2011年第6期。

吴茜:《蜀绣的传承创新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蜀绣传承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第12期。

万平:《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晓艇篇》,《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刘桂村:《游客“对川剧价值的认知”情况调查与结果分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第10期。

张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工作与四川旅游产业开发》,《兰台世界》2011年第30期。

刘芙蓉:《民间非遗文化市场化道路的探索——夹江年画拓展开发的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期。

陈实:《体验经济时代的川剧发展策略》,《四川戏剧》2011年第6期。

杜建华;《川剧的文化价值与生态环境》。《四川戏剧》2011年第6期。

龙有成:《论羌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保护策略》,《音乐探索》2011年第4期。

张雪娇:《白马藏族舞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音乐探索》2011年第4期。

朱银:《浅析四川皮影戏影人造型艺术》《皮革科学与工程》2011年第6期。

杨利君:《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的传承与保护》《青春岁月》2011年第24期。

陈学春:《成都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现状与创新研究》,《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第9期。

冯敏:《论民族服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杨嘉铭:《当代条件下德格印经院保护要略》,《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6期。

付雪莲:《民俗文化与城市文化生态的构建》,《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6期。

李祥林:《作为民间文化遗产的羌族神话传说及故事》,《文史杂志》2011年第6期。

严润成:《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灾后重建的可行性》,《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陈安强:《汶川地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释比”和“释比文化”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5期。

赵崇华:《民族文化重塑的历史机遇——对汶川地震后成都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恢复和重建的思考》《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5期。

张此吾:《淳朴秀美的四川麻柳民间刺绣》,《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第5期。

杨宇平:《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思考》,《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年第5期。

许虹:《羌族文化灾后重建评介:立体范式》,《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29期。

刘奠美:《梓潼洞经音乐初探》,《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9期。

蒋英:《论三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王博:《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山歌初探》,《黄河之声》2011年第15期。

董素云:《三峡地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分析》,《四川戏剧》2011年第5期。

贺小叶:《失落的民间工艺——关于四川挑花工艺文化再生的可行性分析》,《群文天地》2011年第18期。

杨利君:《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的传承与保护》,《青春岁月》2011年第24期。